第118章

時下幼子夭折乃是常事,尤其是在尋常人家,生下來卻養不活的例子比比皆是,皇家即使有醫術精湛的太醫與呵護備至的宮女內侍在,其實也未必就比常人好多少。

嘉祐帝算是極有福氣的了,膝下八名皇子,三名公主,到如今,還有六個平安長大成人,殊為不易,但這只是特例。先帝十多位皇子,最後連當今天子嘉祐帝在內,一共也就活下來五六位,這還不算中途造反被砍頭的。

新生幼兒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嫡皇子不至於先天不足,但也稱不上健壯,因著身份尊貴,大家小心翼翼地呵護,生怕出一點毛病。

事情出在袁德妃薨逝之後,裴皇后與袁妃感情深厚,難免傷心,既要幫忙打理袁妃後事,又要掌管宮務,加上心神震盪,難免幾頭不顧,疲累交加,最後終於病倒了。

這一病,宮務就暫時管不了了,裴皇后交給了在潛邸時就陪伴嘉祐帝,後來又分別封了昭容和昭媛的兩名宮妃。

兩名宮妃是老實性子,不敢整什麼蛾子,但也談不上能力,凡事都要過來請示皇后,弄得裴皇后比自己管還累,還得讓得用的女官肅霜去幫忙。

為免被自己過了病氣,裴皇后讓人將小皇子遷到隔壁宮室,彼此隔開,但離得近,方便照看。

顧此則失彼,出事只是遲早的。

小皇子是在半夜起的高熱,當值的宮女不知怎的卻不在跟前伺候,等到清晨去換班的人一看,才發現小皇子竟然已經沒氣了。

小孩子發熱,不可能沒有啼哭,但周圍當值的人都說當時沒聽見小皇子哭,後來太醫判斷,可能是宮女不小心將襁褓拉得太高,將小皇子的嘴巴蓋住,而小皇子燒得糊塗了,已經沒力氣哭,所以才一時沒有被人察覺。

那宮女很快畏罪自盡,小皇子住的整座宮室都被翻了個底朝天,並未發現可疑的證據,但謎團其實也不少,譬如那個宮女當夜為何不在小皇子身邊,誰也說不清楚,循著對方的的過往履歷一路查,最後也只查到生前曾在東宮待過,但那是賀穆冊封太子之前的事情了,按理說,對方與太子並沒有交集

嘉祐帝勃然大怒,下令徹查,並讓人將伺候小皇子的所有人悉數抓起來處死,卻反是被裴皇后攔住,說人死不能復生,即便是為小皇子積德,讓他能投個好人家,她也不想再大開殺戒,將這批人通通杖責之後沒收財物,趕出宮便是。

嫡皇子之死,實在死得蹊蹺,尤其是京城風雲詭譎的當口,更不免令人浮想聯翩,宮內宮外,很快有些針對太子的風言風語,更有不少人上奏建言,請陛下徹查到底。

「李相,張相,你們怎麼看?」

紫宸殿內,嘉祐帝揉揉眉心,似乎試圖將那股焦慮揉散,可惜失敗了。

張嵩拱手道:「外頭謠言紛紛擾擾,已然涉及太子殿下,雖說空口無憑,但人言可畏,臣以為,此事還是徹查清楚的好,也好還太子殿下一個清白。」

嘉祐帝沉吟片刻,望向李寬。

「李相?」

李寬歎了口氣:「陛下,紀王妃乃臣長女,臣若是贊同徹查,難免有落井下石之嫌,若是不贊同,又有抹黑太子殿下之嫌,於公於私,臣都應當避嫌,恕臣無法作答。」

嘉祐帝也歎道:「李相大公無私,是朕有欠考慮了。只是皇后自與朕成婚以來,明理豁達,處事嚴正,宮闈內外無不敬服,如今八郎忽然夭折,皇后強忍悲痛,還勸朕大事化小,朕實在是覺得對不住她啊!」

李寬:「陛下,恕臣直言,那個看護的宮女已死,如今再查,只怕也查不出什麼證據,反倒容易牽連甚廣,皇后怕是也因為如此,才會讓陛下不要再查下去的。」

嘉祐帝沉默不語。

其實經過裴皇后勸說之後,他本來已經打算將此事作罷了,原想著去找太子談談心,讓長孫多往裴皇后跟前走動,也能稍稍安撫皇后的喪子之痛,結果皇帝來到東宮之外,聽說太子正與東宮臣屬在議事,一時心血來潮,不讓內侍去通報,自己則站在外頭,想聽聽太子平日都與臣屬在說些什麼。

誰知這一聽,便聽見一名東宮講官對太子道:「八皇子雖非殿下所害,但畢竟也是皇后所出的嫡皇子。」

話說了半截,但嘉祐帝再愚鈍,被先帝教了不少,又當了幾年的天子,也能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

嫡皇子死了,對太子而言,自然除去一個潛藏的威脅。

這是太子身邊的屬官應該講的話?

他們忌憚嫡皇子,那是不是也忌憚紀王,從而忌憚朕?

一陣惡寒從嘉祐帝背脊升起,他想也不想推門而入,當場便呵斥了太子一頓,還要將那幾名東宮講官罷免驅逐,但太子竟還開口幫他們求情。

這是父子倆有史以來分歧最嚴重的一次,太子雖然將姿態放得很低,卻依舊不忘為幕僚求情,因為他這種態度,嘉祐帝氣得不輕,將李寬與張嵩召來,這才有了詢問他們是否應該繼續徹查的一幕。

與此相反的是,近來與太子不和的紀王卻主動入宮求見,在御前為太子說情,表示太子絕不是會狠心對兄弟下手的人,請嘉祐帝勿要聽信謠言,因此對太子生疑,若父子生了嫌隙,在民間是家門不幸,到了天家,可就是社稷不幸了。

嘉祐帝陷入兩難與矛盾的境地。

……

遠在靈州的賀融,並不知道嘉祐帝心中那些波瀾起伏,天平傾斜,此時的他,正在都督府舉宴,款待靈州一眾有頭有臉的人物。

在座賓客裡,既有官員,亦有商戶,按說士農工商,前者應不齒於商賈為伍,然而這些商戶在靈州勢力不小,又是多年經營,連余豐都要禮讓三分,這會兒同坐一堂,竟也無人提出異議。

掐指一算,賀融來到靈州,已經將近半年。

初來乍到就將靈州刺史趕出刺史府的安王,一度讓靈州大小人物心慌意亂,認為這樣的人物,必然不容他人在臥榻酣睡,很快會掀起一場風暴,傳聞甚囂塵上,許多人惶惶不可終日,就等著安王出招。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跟余豐過完招的安王,並沒有開始找事,反倒就此沉寂下來,之後又應余豐所請,住入新落成的都督府,並未多加刁難,似乎與余豐達成和解。

平日尋常也不大出門,這半年來,除了去城南城北兩處軍營視察之外,竟沒有別的動作,別說欺男霸女囂張跋扈了,連外人的面也不大見,上門求見請安的,一律拒之門外,更不要提主動召見眾人了。

明明是自己的封地,卻愣是讓人察覺不出半分存在感,若不是今日忽然宴請,大家都快把這位安王殿下給忘了。

《麟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