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這並不是突厥頭一回提出要與中原聯姻了。先帝還曾動念將嘉祐帝僅有的女兒嫁過去,但後來突厥依舊三不五時擾邊犯境,此事也就暫時擱置,無人再提起。

甘州大捷之後,中原士氣大漲,朝中不乏有人提出趁機收復涼州的,但嘉祐帝與眾臣深知國庫空虛,朝廷打不起一場仗,之後這種聲音便不了了之,如石子沉潭,掀不起半點漣漪。

等到西突厥被滅,突厥統一,中原北方的敵人空前強大時,輿論人心又悄然發生改變,原先主戰的那些聲音悄然湮滅,直至伏念可汗遣人來朝,提出聯姻一事,朝野震動,人心浮蕩,戰與和的爭議有一度浮上水面,像按不下去的葫蘆瓢。

實際上,突厥提出的條件裡,最緊要的,還不僅僅是聯姻,而是歲賜。

所謂歲賜,明面上是指突厥與朝廷友好往來,向朝廷稱臣,朝廷則每年賜予突厥一定的財物,但實際誰都知道,這只不過是突厥向朝廷勒索錢財,加以美化的說法罷了。

嘉祐帝赫然意識到,這個強大凶悍的北方鄰居,已經到了明目張膽威脅中原的地步了。

還沒有抵達靈州,賀融在半路上就得到消息,當即上疏一封派人飛馳京城,堅決反對一切和議,聯姻自然不行,歲賜就更不行。他在奏疏上說,突厥人貪得無厭,得隴而望蜀,只要朝廷讓步一點,他們立馬就會窺見朝廷氣弱的軟肋,進而步步緊逼,等到朝廷反應過來,恐怕早已失去腳下立足之地,悔之莫及了。

話是這個道理,能硬氣起來,誰也不想當縮頭烏龜,很多人覺得安王站著說話不腰疼,嘉祐帝更是將他的奏疏留中不發,群臣商議數次,說戰的說和的兼而有之。

左相張嵩、兵部尚書范懿等老臣,認為目前暫時不能打,朝廷可以跟突厥討價還價,讓突厥做出適當讓步,談判不妨慢慢來,簡而言之,拖久一些,此乃緩兵之計。

右相李寬、英國公、紀王賀秀等人,則認為突厥人此為投石問路,所以朝廷不能表現出半點虛弱,以免被對方看出端倪,所以堅決不能讓步,建交可以,但聯姻與歲賜則一概免談。

太子本不想發表意見,但他身為儲君,被嘉祐帝一問,不可能不開口,便道突厥人狼子野心,畏威而不懷德,非得打一頓才知道疼,否則只當中原是軟柿子,根本不會將朝廷放在眼裡。

言下之意,竟是主戰。

一向好戰的紀王這回多了幾分委婉,而平日喜愛走中庸路線的太子,反倒硬氣起來。

奇也怪哉。

這一回,突厥人似乎是來真的,還未等朝廷這邊商量出個什麼結果,豐州、雲州兩處邊城,就遭遇突厥鐵騎的侵擾,十萬火急。

中原有數座邊城重鎮,其中靈州與甘州是要塞,這兩座城池,也是最經常與突厥人交戰之處,所以甘州有名將陳巍,靈州則有賀融。

但這次突厥人卻不按常理出牌,放棄了最好走的路,轉而繞過陰山山脈,分兩路直奔雲州和豐州。

雲州倒也罷了,畢竟有長城為界,還能勉力抵擋,豐州卻完全是猝不及防,兵力不足,又面對凶悍的敵人,加上豐州刺史指揮不力,被突厥人破城而入,大肆劫掠,其中成年男子十有八九被殺,婦孺直接被抓走,府庫財物,百姓家中,被掃蕩一空,據說手無寸鐵的百姓被捆住手腳,一串連著一串繫在馬後,突厥人在馬上飛奔,他們就在後面跟著跑,其中不乏被活活拖死的,饒是早知突厥人殘忍的,在收到這封加急奏報之後,仍禁不住心驚膽戰。

突厥人風一般將雲州治所大利席捲而過,留下滿地狼藉,雲州刺史沒有殉城的勇氣,又怕打了敗仗被治罪,竟在突厥人破城之前就棄城而逃,不知去向,消息傳至長安,舉朝震撼。

這僅僅只是開始。

突厥人的習性注定他們不會像中原人那樣追求統一天下,長治久安,他們更喜歡去劫掠富裕之地,把牛羊財物帶走,等到將這些財物都消耗殆盡,再進行下一輪的劫掠。但伏念可汗似乎有點不同,他並沒有將擄掠過去的百姓充作奴隸,反是再次遣使前往長安,言道他願以這些百姓作為人質,交換先前的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朝廷答應與突厥聯姻、歲賜,那麼這些百姓就會被得以放還,如果朝廷不答應,那突厥就會把這些人殺光,然後拉著屍首去豐州靈州等地,丟在城門口,讓天下人都看看,朝廷枉顧百姓性命,寧惜財物,也不惜民心。

賀融得知此事時,一行人剛剛抵達靈州,薛潭親自出城相迎,卻不是因為安王喜愛排場,而是為了告知賀融這個消息。

「突厥人其心可誅!」張澤聽罷,咬牙切齒道。

朝廷若應下歲賜這種條件,百年之後,史書之上,上至天子,下至群臣,都會背負上恥辱罵名,煌煌天、朝,竟要被異族蠻夷勒索,這對高傲的世族與士人而言,比讓公主去和親還讓他們難受。

薛潭擰著眉頭:「我們本以為突厥人會來打靈州,誰知他們竟直奔雲州而去,想來是早已打聽到如今殿下在此地加固城牆,秣兵歷馬,所以改了目的。」

賀融緩緩道:「是我小看了伏念,早在他吞併西突厥,統一突厥之時,就該意識到此人既有野心,更有手段,不同於一般突厥可汗,是個極為棘手的敵人。」

真定公主也道:「不錯,歷任突厥可汗,頂多仗著鐵騎剽悍侵擾犯邊,每年劫掠一番,若是朝廷肯捨出個公主,再加些財物,便能讓他們安分一陣,就如我從前出塞和親,在那之後,前朝與西突厥就有了長達十年的和平。」

往事已矣,如同在訴說旁人遭遇一般,真定公主很是平靜。

但她話鋒一轉:「因此,伏念才顯得格外不同,他提出歲賜,又抓了中原人為人質,擺明是想以武力為要挾,長期勒索朝廷。草原上有句話,與其將肥羊殺了吃肉,不如用把鈍刀子一刀一刀慢慢割,每回都能喝一碗羊血。」

薛潭沉聲道:「現在我們就被當成那只肥羊了。」

張澤急道:「最重要的是,朝廷會如何回應?」

眾人回到都督府,熱火朝天議論了一圈,卻都沒什麼結果。

靈州只是中原其中一個州府,位置固然重要,可也只是帝國一隅,談不上中樞,更無法左右天下。

「殿下,您以為呢?」薛潭見賀融很少說話,便問道。

這一問,眾人的目光就都落在賀融身上。

賀融終於開口,他道:「以我的瞭解,朝廷很可能不會答應突厥的條件。」

張澤:「也就是說,朝廷不想贖回那些百姓?」

賀融點點頭:「贖回百姓,就要答應歲賜,伏念已經明確說了,和親、歲賜,缺一不可,朝廷丟不起這個人,就算陛下答應,張嵩他們也不會答應的。」

維護朝廷臉面和尊嚴當然也不能說錯,這裡頭有捨小保大的因素,開了歲賜這個頭,讓突厥人發現中原人的弱點,以後肯定還會獅子大開口,朝廷最終必然會捨棄那些百姓的性命。

但是,這樣做同樣會寒了人心,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爆發出來。

這句話,薛潭沒有說出口。

……

不出所料,沒過多久,以嘉祐帝名義下發的一道詔書由使者送往突厥,明確拒絕了伏念可汗提出的歲賜要求,並言辭嚴厲指責蠻夷貪婪無度,說伏念若肯安分守己,朝廷不是不能考慮和親一事。

伏念收到信件之後,再次遣使入關,覲見天子,表示歲賜絕無可能讓步,但歲賜的數額卻可以談。

嘉祐帝與眾臣看見此信,只當伏念有所軟化讓步,朝廷大可與其再討價還價一番,於是同樣派遣使節前往突厥王庭,表示天、朝歷來與鄰和睦,不願輕啟戰端,如果突厥那邊願意放回俘虜,朝廷可以答應派出公主和親。

伏念收到信件之後遲遲未有回應,根據朝廷派去的使節傳回消息,據說突厥內部也有主戰與主和兩種聲音,伏念可汗似乎猶豫不決,但似乎暫時沒有再用兵的打算。

誰知一個月後,也就是嘉祐七年的春天,元宵剛過,朝廷官員休沐剛剛結束之時,邊境烽煙再起。

這一回,是以蕭豫為首的涼國兵馬,與突厥人兩面夾擊,圍攻甘州。

與此同時,伏念可汗親自帶兵,奔襲雲州。

又是雲州!

甘州告急!

雲州告急!

嘉祐帝始料未及,他根本想不到伏念居然說翻臉就翻臉,一個月前明明還相談甚歡,有軟化跡象,一個月後突然就毫無防備地發兵!

先前賀融賀湛,乃至真定公主等人,都曾上疏提醒,言道伏念此人性情反覆,不可掉以輕心,嘉祐帝雖然看在眼裡,但見伏念幾回態度越來越平和,也難免認為對方需要休養生息,暫時不想打仗,誰知這一切由頭到尾,竟都是麻痺他們的手段。

因裴皇后有孕而滯留京城,未回嶺南的興王賀湛首先請戰,請求前赴雲州拒敵。

但當很多人都以為求戰心切的紀王同樣也會請戰之時,卻是另外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上疏要求出戰。

《麟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