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賞析_蘇軾

【作品介紹】

此詞為作者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作品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

【原文】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棗花1,村南村北響繅車2。牛衣古柳賣黃瓜3。

酒困路長惟欲睡4,日高人渴漫思茶5。敲門試問野人家6。

【註釋】

1.簌簌:紛紛下落的樣子。

2.繅車:繅絲的紡車,也作“繰車”。

3.牛衣:為牛御寒的衣物,如蓑衣等。

4.欲:想要。

5.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6.野人:農夫。

【創作背景】

這組詞是蘇軾43歲(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當年初夏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賞析】

詞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帶著讀者走近一個風光優美、民風淳樸、農事忙碌的鄉野村巷,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

“簌簌衣巾落棗花”,棗花紛紛飄舞,飛落在詞人的衣巾之上,詞人甚至聽到了它們飄落之時的簌簌聲,細小輕微的棗花輕輕墜落的聲音,詞人都能聽到,足見詞人此時心境的澄澈、歡欣與陶醉。“村南村北響繅車”,除了那細微的花落聲響,詞人還聽到那響徹村南村北的繅車之聲,繅車之聲喧騰便是蠶鄉豐收的象徵,作為此地長官的詞人聽到這豐收的聲音,自然也是內心雀躍。“牛衣古柳賣黃瓜”,遠方傳來一陣陣的吆喝聲,詞人尋聲望去,原來是陰涼的古柳之下正有農人在賣著黃瓜,這黃瓜也是甘霖之後豐收的果實。詞人聽著那簌簌的棗花聲、響騰的繅車聲、賣瓜的吆喝聲,雖未寫聽到這一切之後詞人的感受,但讀者可以想像此時的詞人內心一定湧起了無盡的喜悅,正所謂“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下片之中詞人的筆墨集中描寫日高之下趕路的行人。“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從上片之中的棗花墜落、繰車繅絲、黃瓜成熟等事項中,可知此時正值初夏,而大麥等農作物也已然登場。在這炎炎的夏日,也許這位行人正趕往麥地勞作,此時驕陽正炙烤著大地,而有路途遙遠,使人倍感睏倦和乾渴,直想沉沉睡去和暢飲涼茶,路途的艱辛、行人的勞苦躍然紙上。“敲門試問野人家”,乾渴難耐,行人便走近路旁的人家,敲門試問,看能否乞漿借茶,詞作到此戛然而止,農家是否有人、行人能否喝上茶水都不再敘述,詞雖止卻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像與韻味。

《蘇軾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