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 雙龍對起》賞析_蘇軾

【作品介紹】

《減字木蘭花 雙龍對起》作者是是宋朝詞人蘇軾。蘇軾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作者在動與靜、聲與寂的對比映襯中,表現古松、湖風、凌霄花、喜鵲自由自在的生機意趣,也表現晝夢的僧人整個身心融化在這虛靜清空的自然之中,全篇隱隱透露出禪機。

【原文】

減字木蘭花1

錢塘西湖有詩僧清順,所居藏春塢1,門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絡其上2,順常晝臥其下。時余為郡3,一日屏騎從過之4,松風騷然5,順指落花求韻,余為賦此。

雙龍對起,白甲蒼髯煙雨裡6。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晝夢長7。

湖風清軟,雙鵲飛來爭噪晚8。翠颭紅輕9,時下凌霄百尺英十。

【註釋】

1藏春塢(wù):清順居處的小庭院。中間窪,四邊高的地方叫塢。

2凌霄花:一名紫葳,夏秋開花,莖有氣根,可攀援棚籬。

3為郡:指為杭州知府。

4屏(bǐng)騎(jì)從過之:不帶給隨的人馬而獨自去群訪他。屏:除去,不用。騎從:騎馬跟隨的人。過:拜訪;上門訪問。之:指代僧清順。

5騷然:騷騷作響。

6”雙龍“二句:寫門前二古松的形狀與氣勢。白甲,松皮如鱗甲。蒼髯,深綠的松針。

7幽人:幽棲之人,《易經·履·九二》:”幽人貞吉。“孔穎達疏:”幽隱之人。“此指清順。

8爭噪晚:在夕照中爭相嗚叫。

9翠颭(zhǎn)紅輕:形容雙鵲跳動引起松葉和凌霄花的顫動。

十”時上“句:謂雙鵲時而飛上高處的凌霄花。

【白話譯文】

錢塘西湖旁有一詩僧,名叫清順,他所居住的藏春塢,門前有兩棵古松樹,樹上有凌霄花攀援,清順常常白天躺臥在松樹下。我為郡守時,一天屏退隨從去訪他,松風騷然,清順指著落花求我創作,我於是寫下此詞。

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干,屈伸偃仰,彷彿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於一片墨綠蒼翠之間,讓人感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正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沉睡。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只見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

【創作背景】

元祐五年(1090)五月,蘇軾過訪藏春塢。釋惠洪《冷齋夜話》卷六:”西湖僧清順,字怡然,清苦多佳句。“周紫芝《竹坡詩話》:”東坡游西湖僧捨,壁間見小詩云:‘竹暗不通日,泉聲落如雨。春風自有期,桃李亂深塢。’問誰所作,或告以錢塘僧清順者,即日求得之,一見甚喜。“詞當作與此時。

【賞析】

這首詞的作意,小序裡交待得很清楚。東坡愛和僧人交往,喜歡談禪說法,這首詞既是應和尚的請求而作,自然透露出禪機。“雙龍對起”,起筆便有拔地千尋、突兀凌雲之勢。兩株古松沖天而起,銅枝鐵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蒼髯的兩條巨龍,張牙舞爪,在煙雨中飛騰。前兩句寫古松,寫的是想像中的幻景。詞人乍一見古松,即產生龍的聯想,而龍是興風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見雙龍在風雨中翻騰。當時已是傍晚,濃蔭遮掩的枝幹,若隱若現,也容易產生煙雨的錯覺。接著,詞人從幻景中清醒過來。眼見凌霄花的金紅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綠蒼翠之間,他彷彿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個和尚,躺在濃蔭下的竹床上,清閒地小憩呢。

從湖上吹來的風,又清又軟,多麼溫柔,不知是怕吹醒了幽人呢還是憐惜嬌嫩的凌霄花。一對喜鵲,飛來樹上,嘰嘰喳喳爭吵些什麼呢?但樹自在,花自香,幽人自夢。有人說,一對喜鵲爭噪,將”疏影微香“、”幽人夢長“的意境攪得稀糟。這是不明白鬧與靜的辯證關係。人世的紛爭更能顯出佛門的超脫,鳥兒的鳴叫更能顯示境界的幽靜。隋王籍不是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的名句嗎?在微風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搖動,金紅色的凌霄花兒微微顫動。在濃綠的枝葉之中,忽然一點金紅,輕飄飄、慢悠悠地離開枝蔓,緩緩而下,漸落漸近,安然無聲。過了好一會兒,又是一點金紅,緩緩而下。如此境界,令人神清氣爽,思慮頓消,整個身心都融化在一片無我、無物、無思、無慮,純任自然,天機自運的恬淡之中。

綜觀全詞,在對立中求得和諧,是其創造意境的藝術特色。整首詞寫的物象只有兩種: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陽剛之美,後者是陰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寫的重點,“雙龍對起”的勁健氣勢被“疏影微香”、“湖風清軟”所軟化,作為一種陪襯,統一陰柔之美中。從詞的上片看,是動與靜的對立,“對起”的飛騰激烈的動勢和“疏影微香”、“幽人晝夢”靜態成對比。詞的下片是鬧與靜的對立,鵲的“噪”和凌霄花無言的“下”形成對比。就是在這種對立的和諧之中,詞人創造出了一種超然物外,虛靜清空的藝術境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沒有主觀的評價,沒有自我情感的直接表露,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風景畫。而在這天然的圖畫中,沒有任何人力的作用,沒有人的絲毫活動,樹風花鳥自由自在,了無交涉,晝夢的幽人似乎也融化為自然之中了。這是禪意的詩的藝術表現。

《蘇軾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