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靈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一回 靈根孕育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一子曰:此明大道之根源乃陰陽之祖氣,即混元太乙之先天,無中生有之真乙。能盡心知性而修持之,便成金身不壞,與天地齊壽也。

此回提綱二語最著意在上一句,為作者全部之統要。解者只提心字為主,妄揣混注,反昧卻大道之根源,是不知道也。並不知心,竟將仙師度世真諦全然遺棄,可惜可歎。

首言靈根也者,先天真乙之氣也。經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又云:兩者同出而異名。方其氣也,真乙之氣不可見,故為天地之始;及其有也,真乙之珠現於空虛中,故為萬物之母。一氣生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萬物,俱真乙之氣變也。其為氣也,立於天地之先,入於天地之內。始自無中生有,復自有中生無。人能得此一氣,可以包羅萬象。故曰:得其一,則萬事畢矣。《悟真篇》曰: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元始以一粒寶珠證道,三教聖人無不從此道直探根源,洞明造化。蓋道生一氣,一氣生形,形中又含始氣。故天一生水,水為壬水。壬即真一生物之祖氣。壬水長生在申,申者猴也,故為猴。申金生於土,石者土之精氣之核,故為石猴。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四氣、九宮八卦,即《悟真篇》所云:五行四象全藉土,九宮八卦豈離壬者是也。

乙為花果之木,生於震東,陽氣始生之地,納音為海中之金,故在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此水中之金即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乙之真金,故無父母而父天母地產於石卵。

目運兩道金光也,因服食後天之水而金光潛息,將漸失其初稟之性矣。以其為水中之金,故居於水簾洞。內有鐵板橋,分明是天造地設的家當,非人力所能為。此種家當,得之者我命不由天,不受老天之氣者矣。誠天地間至美之大樂王也,故稱美猴王。自蓋聞天地之數,自此總明靈根源流之奧旨,並無心字在內。

仙師用一詩關扭,側到人身上,甚明雲借猴假名,以完配金丹大道之成耳。使歷代人人而皆屬此之完配,則亦稱外王稱內聖而任其縱橫矣,非言心之難制也。下文方說人當體察其妙,盡心知性,勉力修持之為貴也。

人身難得,百歲易蹉,急宜開發道心,自己勉力,須知仙佛神聖之道,長生不老之方,人人有分,奈何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殊可憐憫。故仙師指出一個路頭,還向西方訪問,直至西牛賀洲,討出一個神仙下落。噫!神仙不擇地而生,豈南贍部洲果無,轉至西牛賀洲而有耶?仙師立之意,只要指明南方為火旺之鄉,非金生之地,必至西方乃產真金耳。與全書取經必往西方同一義也。

說出個行孝的君子,孝為行仁之本,即與神仙相近。故與為鄰,其中又有妙義。蓋神仙之道以水生金,非以金生水,乃母隱子胎,子報母恩之象,同一行孝之道也。

樵夫曰:不遠不遠,此山名叫靈台方寸山,山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菩提梵語,即華言正道也。此處明提靈台方寸,一勾三點,讀者謂是指心字無疑,予亦何能謂其不是指心?噫!誤矣。若雲是心,以心問心,參禪打坐,祛欲循理便可長生,又何又用求仙訪道,南奔西馳耶?以此心為天地之心則可,以此心為人心之心則失之遠矣!

《易》曰:不遠復,復見其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不可見,因有地雷復卦為見天地之心。蓋靜極而動,動而生陽,生生續續,皆因於坤。故《參同》曰:因母立兆基。即坤生復也。又曰:六五坤承,結括始終。溫養眾子,世為類母。所謂萬物之母也。故樵夫云: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言萬物皆從此出也。又云: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其從者為東三西四中十,其祖師則為北一南二,坎離既濟,五行攢簇明矣。又云: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不遠即是他家了。由西而西南不遠,非坤位乎?《易》曰:西南得朋,乃以類行。《悟真》曰:只在西南,而本鄉是也。小路者西兌之位也。兌為少陰,故曰小路。他家者,即《悟真》所謂認取他家不死方也。始曰:不遠不遠,繼曰:不遠,明言不遠復之義。終曰約有七八里遠,七八者十五也。金逢望月之位,其義微矣。仙師篇首取邵堯夫之詩: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明天始有根,到此明天心之所在也。靜悄悄杳無人跡,陰靜之極也。然靜極未見天地之心,靜極初動方見天地之心,故又說美猴王跳上松梢摘子一象,明震木初動而時在子之義。其闡理微奧如是。

童子道:我家師父講道,未說出原由,教我來接,想必是你。猴王道:是我,是我,此中又有妙義。蓋真乙之精其家在東,寄體在西,此陰陽顛倒之義。有生以來,走在他家,今番認得,說出原因,分明原是我家物也。故曰:是我是我,與上他家二字相照。見菩提祖師端坐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即《參同》六五坤承,結括始終之義 --- 五六三十也。歷代仙師又以坤方為月生之地,以偃月為象。一勾為偃月,三點為三星。月受真陽之氣而生明,中有精氣神三星之象。復卦為陽之首,朔旦為月之首。故《參同》曰:五六三十日,度竟復更始。魏公以月三十日配坤卦,同一義也。

大覺金仙一詩,空寂真如,語語透露識得天心方是大法師也。然欲盡其心,則必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心之微妙而完成大道矣。猴王志心明禮,自東而西,凡以求知其性也。曰:我無性,曰:我無父母,曰想是樹上生,曰:恰是石里長,蓋因既生之後為塵欲所染,而漸失其先天之性,遂不知為東方震木之物,亦即為西位兌金之體,豈有不棄其天造地設的家當耶?故須菩提大發慈悲,曰: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古月老陰不能化育兒男,嬰細正合本論。仙師已實發性中之妙,無庸復言。猴王曰: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又曰:「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世人識得好字、姓字、空字之義,便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者。故曰:鴻蒙初開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但欲覓見先天之真性,須從後天而深求。

《西遊真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