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回 司禮監密捉忠良

第14回 司禮監密捉忠良

且說劉瑾對眾官放刁,又令點得三百軍,隨向常州而去。這裡地方官議論:劉瑾即已放刁,若不行些賄賂,他回京日,必定奏請,將我等提京審問一番。那時縱得無事,即亦晦氣。不如聚眾俟候他回來,買囑買囑為是。

且慢表眾官收聚銀兩之事。單說柳望懷等聞嘍囉回報劉瑾之言,知無救兵,遂回軍再趕。此時太平時景,地方官既失準備,況奸臣貪財勒索,文官尚有人命民詞可以賺錢,武官只將兵丁以少報多。各處軍士明稱一萬,實無七千,卻又推閒在家,臨急哪去調兵?又要守城,焉能救駕?只好緊閉城門堅守而已。那一日,正德天子聞報:響馬追來,又見後頭塵起迫近,道:「不意賊人如此兇惡。黑夜點燈,情有可說,白天亦敢猖狂,怎麼是好?」眾將道:「前面乃是同州管轄淳仁縣,但是山僻小縣,不甚堅固。」正德道:「今事已急,暫且躲避,再作商議。」君臣即向淳仁縣進發。時淳仁縣城中只一員都司,一名知縣。聞得聖駕降臨,忙出城跪接。君臣進城,正德傳旨,令眾指揮帶下御林軍,並點民兵上城池把守。帝到縣堂坐下道:「驚殺寡人。」眾文武奏道:「必有鄰近救兵前來,不須過慮。」即備上酒席。日已傍晚,帝飢渴難當,即便飽飲一頓。地方官安排酒飯與官軍充飢。

是晚,柳望懷對吳萬二弟道:「諒此山縣,破之容易。」便令整頓攻城,點起火把,照耀如同白日。嘍囉吶喊攻城,城上打下石頭,射下弩箭,紛紛如雨。嘍囉竭力攻打,不一時城上,弩箭石頭已盡,只得拆毀近城民居,將瓦片磚石打下。守到三更後,民後漸漸睏倦,不料來了一位棟樑大將,乃是英國公張茂。這張茂,張德之子,自十八歲襲職至今,年經五旬餘,東征西討,屢立奇功。更兼伊父張德,自救正統天子,北獰回鸞,血戰四載,立下大功一百餘次。正統君特封世襲英國公,賜御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自洪治末年,因西番大國金王,死無嗣,屬下七十餘國,造反無常。張茂帶兵三萬,前往撫勸並用。不意番國太多,延及數年,方得安靜。知正德信任劉瑾,賣官鬻爵,故速回兵。至半途已知正德游幸蘇州。恐其有失,趕到西平關。即將三萬軍內挑了五千精壯馬軍,趕赴蘇州保駕,余兵盡發回京。一路趕緊望同州前來。早間便聞殺喊之聲,已料必是劫駕,即催促人馬前來。沿途探馬來報,響馬圍住聖駕,在同州淳仁縣城內。張茂隨催軍趕來。

且說柳望懷等攻至三更後,忽見後面火光沖天,探馬來報:「啟上大王,有隊官軍殺來,旗上盡打英國公旗號。」柳望懷道:「久聞張茂乃是夙將,久往大金和番,未知幾時回來。今既探聽前來,必一大戰。」傳令將嘍囉分一半圍住攻城,提防城中殺出,一半隨三頭領來到路口列陣,俟候交戰。破了張茂。再打破了城池,擒捉昏君不表。

再說英國公張茂正趕路,探子報道:「啟千歲,前面有賊兵阻住,排陣候戰。」張茂大怒道:「本藩數年不在中原,盜賊如此橫逆。」令家將取披掛前來,英國公穿帶停當,綽了金槍,懸鞭掛劍,勒馬帶軍來至路口。將槍一擺,隊伍分開。柳望懷對二弟道:「爾看敵軍,隊伍嚴明,刀槍鋒利,人強馬壯,真是勁敵,須要小心迎戰。」正言間,只聽得一聲號炮,陣勢分開,大纛高標,金字繡著「世襲英國公天下兵馬大元帥張茂」。你看英國公張茂生得身高體壯,面如淡墨,滿口蔥白鬍鬚,頭戴二龍鬧珠金盔,身穿鎖子龍鱗黃金甲,內襯皂綾繡袍,坐下烏騅馬威風凜凜。

只見英國公勒馬上前,見賊首並部下嘍囉,俱是面染顏色,畫得花花綠綠。即大喝道:「何處賊寇,焉敢前來討死?」柳望懷馬上欠身打拱道:「來者莫不就是英國公張千歲麼?」英國公道:「然也,爾既知本藩大名,豈不聞本藩縱橫天下,四十載未逢敵手?快快下馬受縛,免吾動手。」柳望懷道:「老將軍有所不知,明朝氣數已盡,昏君無故游幸蘇州,勞民傷財,以致天怒民怨,我等大軍百萬在此,老將軍何不棄暗投明,歸降我等。倘執迷不誤,恐一旦有失,豈不斷送老將軍半世英名?」張茂大怒道:「叛賊死在目前,尚敢饒舌,嘗我的槍尖滋味。」說罷,就把蛇矛向心胸刺去,柳望懷喝聲:「休要逞強。」將槍架開,回首亦是一槍刺去。英國公一聲梟喝「丟開罷!」柳望懷身子在馬上搖了一搖,戰馬倒退四五步。叫聲:「老匹夫果然好厲害。名不虛傳。」張茂喝道:「這等無本領,亦敢來劫駕!」柳望懷即奮勇戰到十餘合,殺得滿身是汗,呼呼喘息,招架不住。吳仁忠見了,忙舞刀上前夾攻,英國公大叫道:「一個不濟,兩個齊來,讓爾兩個夾攻,方知我的厲害。」即搖動蛇矛與二賊力戰。這桿槍好似飛雲閃電,急雨狂風。不上十餘合,二盜首又是抵當不住。萬飛龍大叫道:「罷了,罷了,若不擒這老賊,喪盡我們的英名了。」即策馬橫刀,上前相助。英國公喝道:「便讓爾三人同死,方使爾等死得無怨。」三強盜亦喝道:「老賊若勝得我等三人,方算爾是個豪傑。」英國公乃是老成大將,久經沙場,殺得性發,吼聲如雷。追得三人好似走馬燈一般,團團旋轉,不能近前。又戰有四十餘合。柳望懷情知難勝,撥馬回陣。叫聲:「老賊兇惡,我等去罷。」吳仁忠、萬飛龍見了,也敗下來。張茂將槍稍一招,喝令三軍上前掩殺,自己當先衝上陣前來,三軍俱各奮勇衝殺,嘍囉大敗逃走。

英國公追趕四五里方才收軍,回至城下叫門。城上官員先是聞城外喊殺,恐是賊人誘敵,故不敢開城。今見是英國公,忙在城上拱身道:「請千歲候奏聞迎接。」英國公道:「快去奏聞。」指揮官趕到縣堂奏道:「啟萬歲,今有英國公張茂,殺退賊人,現在城下候旨。」原來英國公為人剛方正直,又有御賜金鞭,正德亦怕他三分。聞奏前來,一憂一喜。喜的是張茂退了賊人,憂的是無故去雲遊惹禍,張茂必有一番言語囉嗦。即傳旨開城宣進。指揮官領旨來到城上,開門迎接。英國公令人馬暫停城下,自勒馬進城問道:「聖駕何在?」指揮官道:「現在縣堂。」張茂來至縣前下馬,進至階下,俯伏奏道:「老臣救駕來遲,罪該萬死。」正德令賜坐慰勞道:「難得皇叔殺退賊人,其功非小。諒必大金國安靜,皇叔故得回來。」張茂奏道:「臣因大金國無子,又不立嗣,一旦暴亡,皇族爭立,屬國造亂。臣勸撫並用,故緩年久,方得回軍。」正德道:「難得皇叔辛苦,又怎知寡人被劫,前來救駕?」張茂道:「臣在邊廷,深知陛下登基後,任用劉瑾,國政廢弛,勞民傷財。」正德道:「劉瑾不過小心侍朕,並不干預國政。朕因慕蘇州錦繡繁華,遂欲一遊。誰知盜賊如此猖獗。非皇叔救駕,寡人幾乎不免於禍。」張茂問道:「此非陛下要游,還是劉瑾奏請游幸的?

」按張茂只是懷疑劉瑾為沿途為勒索地方官銀,奏請雲遊,並不知他暗中又通賊劫駕。正德聞奏,暗想:「劉瑾本是好意要朕游耍,使朕快樂,如實說,豈不累劉瑾,被張茂見怪?」即答道:「此乃寡人自作其孽,並非干劉瑾之事。」張茂道:「原來如此,這也罷了。只是何人保駕,卻縱容盜賊如此橫行?」正德道:「保駕人是吏部天官劉文俊。」張茂道:「這又奇了?劉文俊乃是文官,如何保駕?」正德道:「朕思游幸內地,亦不爭戰,故令文官保駕。」張茂道:「劉文俊為何不在御前?」正德思張茂初到,不知委曲,若說劉文俊通賊劫駕,反有許多言語。便道:「劉文俊,朕前日差他到常州催船。」張茂道:「這更差錯了,保駕官須當隨御駕。如何遠離?」正德道:「朕因出遊日久,特令他催船伺候。」張茂又奏道:「聞得劉瑾忠心侍主,乞請來一會。」正德道:「朕亦差他出差在外。」張茂暗想:「我既回朝,終有日相會,須使他知我的厲害。」便奏道:「今響馬已退,陛下可速往蘇州游耍。」正德知張茂嘲他,答道:「今聲響馬既退,朕便要回京了,還游什麼蘇州?」張茂道:「此處城池僻小,臣只有五千軍士,恐賊退再來,乞陛下就此起程。」正德道:「亦說得是。」遂傳旨連夜起程。文武官員送出城外。正德降旨淳仁縣文武官員加升一級,所有折毀民居,照式造還,就厙內支給。文武官員謝恩,正德即向前途進。

且說柳望懷等,被英國公殺敗逃走,一路從同州、常州並蘇州城外經過。各處鄉村居民,遭其搶劫財物,擄掠女子。適逢章士成這一日與人做道場未回,家中女兒章繡錦,亦被掠去,後來自有表白。

單說那劉瑾,帶兵來到常州,已知英國公救駕,心想:俟回京結果這老賊雪恨。常州官員俱知同州劫駕之事,又聞詔到,出城迎接劉瑾,進接官亭。喫茶畢,對眾官道:「聖旨著劉吏部開讀。」眾官道:「劉吏部職在水口督船俟候。」即引劉瑾起身,先令人報知劉文俊。原來劉文俊惟知響馬劫駕,卻不知李夢雄兄妹救駕,亦T 意劉瑾來捉他。報得詔到,忙備香案。及劉瑾到,劉文俊跪下接旨。劉瑾雙手高擎御箭,口傳聖諭道:「奉上諭,吏部天官劉文俊通賊劫駕,罪在謀反,特遣六官司禮監劉瑾,帶令箭一支,行往常州擒捉劉文俊後,赴蘇州捉拿家眷。不論男女,盡行鎖扭,解京問罪。欽哉無言。」當下劉文俊魂飛天外,魄散九宵。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