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道德经 > 第五章 >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囊。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义】

天地的运行机制就是“道”,永恒的“道”需要借助具体的万物来实现。但每一物存在时间短暂,“道”须在不断地弃取具体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存在。如同祭祀神灵必须不断更新祭品,才能保证用新鲜祭品取悦于神灵。这像是过河拆桥,不符合世俗所说的“仁”,故称其“不仁”。圣人对百姓亦然。不能把自己的爱陷溺在某些百姓的身上,为了实现更大更根本的爱,需要牺牲一时一处之爱。这就对某些百姓表现出不仁。天地之间如同大风箱,气体不断进出,什么都没留下,但又什么都被吸纳过。说话太琐碎会溺于具体事物而忽略更新。话语越简,越有概括性;越有概括性,涵盖面越大;涵盖面越大,对每一事物越能中正不偏。

【启示】

要成大事,有时需要“不仁”,要成大事,有时需要牺牲小爱。天地尚且不能尽善尽美,我们普通人又何必执着十全十美?但必须有高追求,不要抱着荣誉停步不前。

【致用】

如若想当圣人,第一,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首先表明“天地”毕竟不能不用万物。“过河拆桥”但拆桥之前必须认真建好每一座桥。第二,做事成功之后决不能把成功当成负担而沾沾自喜。必须永远有更高的追求。所做成的每一件事不过是圣人远足中随时抛弃的敝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