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千家诗 > 绝句 >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黄莺。鸣:鸣叫。行:排。白鹭:鹭鸶鸟,栖息在沼泽地,捕食鱼类。上:飞上。含:指诗人由内向外看,仿佛景色包含在窗里。千秋雪:长年不化的积雪。泊:船靠岸。东吴:三国时,孙权在江南建国,国号为吴,也叫东吴。

这首诗写了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看到的美丽的西岭风光。前面两句是写景的名句,写黄鹂鸣叫的声音很清脆,白鹭排成一行飞向天空的姿态很优美。

【释义】

两只黄莺鸟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白鹭排成行飞向了蓝蓝的天空。从窗户向外眺望,仿佛这扇窗包含着西山上长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正停泊着向遥远的东吴开去的航船。

【典故】

萧何忠心为国

萧何是西汉初年名相,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另外二杰为张良、韩信),江苏沛县人,早年曾任秦沛县狱吏。公元209年他随同刘邦起兵,攻克咸阳后,诸将全都忙于争夺金银财宝,萧何却视金钱如粪土,忙于收集秦丞相、御史大夫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这使刘邦得以掌握全国户口、民情和地势,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萧何劝说刘邦以巴蜀为基地,与民休息,招纳贤才,然后还定三秦,再与项羽争夺天下,并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萧何以丞相专任关中事,他侍从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屡遭挫败,死伤惨重,军中缺乏现粮,萧何及时调遣关中兵卒驰援,并转漕运供给军用,保证了前线兵员粮饷的供应,促使战局发生了根本转机。因此,刘邦称帝后,以萧何功劳最高,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分封其父母兄弟十余人以食邑。

在辅佐刘邦打天下、建立刘汉王朝的过程中,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在百姓和军士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刘邦嘴上称萧何“功不可望”,但心里对忠心秉正的萧何总是心怀猜疑,担心萧何威信太高而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萧何看出了汉高祖刘邦的心思,就把家族中的很多子弟送到刘邦帐下听用,一是避近亲之嫌,二是取得刘邦的信任。刘邦也因此减少了对萧何的猜疑。

后来,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功高震主的韩信,接着又给萧何加封食邑五千户,萧何多次辞谢封赏,刘邦不允,萧何仍坚持献出封赏的资财以助军用。刘邦深恐萧何有二心,又派都尉带领五百名士卒守卫萧何宅院,明是恩宠有加,暗是监视严防。即便这样,萧何仍襟怀坦白,一如既往,以莫大的胸怀精心辅佐刘邦治理国家。

这时,许多好心的亲朋再三提醒萧何,不要再勤勤恳恳为民着想、为民办事,以免刘邦认为他是在取信于民,图谋不轨,最后像韩信那样遭受灭族之灾。萧何这才不得不像贪得无厌的地主,故意挖空心思多弄些土地,低价购进,强赊慢还,人为地造成一些坏名声,好让刘邦放心。刘邦见萧何只注意一些小利,没有把心思用在夺权上,心里暗暗高兴。

刘邦死后,萧何仍以国事为重,并一心一意辅佐惠帝刘盈执掌朝政。萧何临终前,惠帝欲选丞相,征求萧何意见:“曹参怎么样?”曹参是武将出身,战功卓著,封赏多在萧何之下,对萧何非常不服,也常有针对萧何的怨言。但萧何出于忠心,虚怀若谷,顿首说:“皇上以曹参为相,萧何死了也无遗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