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素书全鉴 > 正道章第二:最有效的人生韬略是“守正” >

正道章第二:最有效的人生韬略是“守正”

一提到“韬略”,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出奇制胜”。是的,“出奇制胜”是兵家津津乐道的战场秘籍,可是战场上的制胜韬略并不一定适用于为人处世。为了把对方消灭而不择手段地运用“奇”招,有时可能会出现在战争中。但如果做人也如此,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观历史,这样的悲剧太多了。所以黄石公说“守正”才是做人的关键。

1.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远方

【原典】

德足以怀远。

【张氏注曰】

怀者,中心悦而诚服之谓也。

【王氏点评】

善政安民,四海无事;以德治国,远近咸服。圣德明君,贤能良相,修德行政,礼贤爱士,屈己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闻如此贤义,自然归集。此是德行齐足,威声伏远道理。

【译释】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足以使远方的人心悦诚服,前来归顺。

“宽则得众,惠能使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些古人留下来的治国安民的宝贵经验,同样适用于今天。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

解读

得民心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西方有些国家的政治家或军官为了打胜仗,不断地要求人民万众一心、吃苦耐劳,但他们自己却过着夜夜笙歌的奢靡日子。一般人看了这种现象,对这些政治家或军官产生了不信任感,他们因此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使战争走了不少弯路。

《六韬》中说:“利天下者,天下启之。”的确,民心向背是关系到国之存亡、事之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不可不为领导者所重视。历史和现实的许多事例都表明,凡是成长和发展比较快的领导者,大都是既受上级信赖,又受下级拥戴而“政绩”又比较突出的人。因而,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当注意协调这几者的关系,领悟其间相辅相成的作用,注意打好自己的群众基础。

“得民心”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要有好人缘,与群众的关系密切,威望高,有号召力,群众愿意与之共事。民心不仅是领导者做好工作的群众基础,也是领导者求得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保证。

群众基础好是领导者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的前提条件之一。现在对干部实行群众考核评议,只有那些联系群众的干部,才会被群众推举。在上级组织提拔干部时,也往往考察他们的群众基础如何。显而易见,凡是群众基础好的干部就比不得人心者占据更大的优势。

得人心并不难,能做到公正无私就已成功一半。

尽管管理者的工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必须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才能大大有利于自己凝聚力的加强。

明智的管理者最在意的是名声,有好名声才有凝聚力,才能众望所归。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不领会公正无私的内涵。只有顾及下属对自己品质的评价,只有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公正无私的贤者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权树威,取信于“民”。

公正评价下属是优秀管理者公正无私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客观评价下属,他们善于及时观察和做笔记。下属的表现只有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来。只有长期注意记录他们的行为,才能对他们真正有所了解。在掌握这些资料之后,当你通过手头的记录去表扬某些工作干得好但又不被人注意的下属时,他会倍感欣慰,从而促使他会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批评某些下属干得不好,虽然他会在短时间内情绪低落,但很快就会了解你公正待人的做法,同时也会重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变后进为先进。这样,下属才会逐渐消除对你的不满,对你的管理工作会更加满意。

深受下属欢迎的管理者还总是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充分地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通过尽可能公正地使用人才来激发下属为单位效劳的积极心理。

用人上的不公正,会引起大家的不满,这关系到一个单位能否实现平稳发展。如果待人失当、亲疏不一,则会在不知不觉中重用了某些不该重用的人,而冷落了一些单位的骨干力量,这样做的结果是严重打击了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全局发展。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受下属欢迎并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就应该对所有的下属一视同仁,这样,不仅积极因素可以得到充分调动,一些消极因素也会转化为积极因素。

管理者公正无私还表现在对下属的“论功行赏”上面。受下属欢迎的管理者,往往在论功行赏方面做得相当完美,能够充分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形成人人争上游的局面,给单位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反之,如果论功行赏做得不好的话,不仅达不到激励下属的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例如,优秀的下属在工作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工薪、奖金都没有与贡献呈正比例增长;而那些并没有做什么实际工作的人却得到了加薪、分红。任何正常的人都会非常自然地感觉到管理者对他的不公平,从而产生种种抵触心理。这种使中坚力量产生抵触情绪的局面一旦形成,单位的前途命运也就非常危险了。

另外,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要公私分明,切不可假公济私。

要了解一个人的品性很容易,只要看看他使用金钱的方式就可一目了然了。有些人乍见之下气度相当宏伟,可是一牵涉到钱,脑子里立刻盘算起来如何才能“报公账”。以管人的资格来说,这种人的品性及能力都显得够不上水准。

最被下属瞧不起的管理者是使用公家的钱挥霍无度而自己则一毛不拔。这种类型的管理者为数不少,而对单位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严格说起来,他不但没有存在的价值,甚至会对公司造成危害。

所以,作为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在日常事务中一定要公私分明,切不可因贪图小便宜而使自己的形象受损失去民心。

2.至诚守信能够统一不同人的认识

【原典】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

【张氏注曰】

有行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矣。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诚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有得有为而众人宜之,则得乎众人心。一异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门别户。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喜乐共用,患难相恤。如汉先主结义于桃园,立功名于三国;唐太宗集义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义足以得众道理。

【译释】

一个人的信义昭著足以影响别人对事物的认知,从而最终达成统一的意见,获得众人的支持。

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相连使用,在古代都是同一个意思。诚实守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读

诚实守信实为立足的法宝

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但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他们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从前有个商人,渡河时翻船了。他不会游水,差点儿被淹死,而河面上有一捆枯草,他拼命抓住这捆枯草,大声地呼喊救命。

一个打鱼人听见喊声,急忙驾着小船来救他。商人看见渔人,连忙喊道:“我是济阳县的大富翁,你快来救我的命吧。我有万贯家财,如果你救了我,我可以给你一千两银子。”

于是打鱼人就把他救了上来。当富翁带着渔人到家里取钱时,只给了渔人一百两银子。渔人说:“你原来说给我一千两银子,现在却变成了一百两,这不是不讲信用吗?”商人听了,不但不兑现自己的诺言,反而勃然大怒说:“你是一个打鱼的人,一天能赚几两银子?现在你不费力气就赚到了一百两银子,难道还不满足吗?哼!‘信用’,它能值多少钱?”

渔人看出商人是在耍赖,心想再和他争辩也没有用,便转身走了。

半年后,这个商人从吕梁一带买了一批货物,顺水而下。中途不幸刮起了大风,船又翻了,商人在水中大喊救命。这时渔人正在岸边,不管商人怎么呼喊,他也不去救。岸上的人纷纷对渔人说:“你怎么不去救他呢?”渔人说:“我过去曾救过他。他是济阳的一个富翁,但说话不算数。还说‘信用’不值钱。我倒不是计较几个酬金,但我一定要让他知道‘信用’值多少钱。”当人们听了渔人的话后,都气愤地说:“不讲信用的人,淹死活该。”

只见那个富翁在水面上翻了几翻,便沉入水中,再也不见了。

济阳商人耍小聪明误了身家性命,落人耻笑。这就警告那些好算计的人,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妙算,就算计别人。其实,这些小人因为用心太过,反倒算计了自己。只计较一时的小利而不惜毁掉信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愚蠢,因为他丢了信用,纵使有万贯家财,也不可能再挽回“信用”二字。

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就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言出必行”、“一诺千金”、“诚实不欺”一直被公认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义。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无论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

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经历,就十分生气。愤怒之下,刘邦下令缉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仁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遂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认识他。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面露厌恶之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作‘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后人用“一诺千金”来形容一个人很讲信用,说话算数。

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说话实实在在,说到做到,就会使人产生信任感,愿意同他交往、合作。相反,轻诺寡信,一再地自食其言,必然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和不满。只有彼此守信,友谊才会持久。因此老子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智慧,仍然是现代人立足的法宝。

3.要善于以古鉴今

【原典】

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张氏注曰】

嫌疑之际,非智不决。

【王氏点评】

古之成败,无才智,不能通晓今时得失;不聪明,难以分辨是非。才智齐足,必能通晓时务;聪明广览,可以详辨兴衰。若能参审古今成败之事,便有鉴其得失。天运日月,照耀于昼夜之中,无所不明;人聪耳目,听鉴于声色之势,无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镜高悬,一般人之善恶,自然照见。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恶,别辨贤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为非。能行此五件,便是聪明俊毅之人。德行存之于心,仁义行之于外。但凡动静其间,若有威仪,是形端表正之礼。人若见之,动静安详,行止威仪,自然心生恭敬之礼,上下不敢怠慢。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可以鉴察自己之善恶,智可以详决他人之嫌疑。聪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晓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时分却近前,行必惹祸患怪怨,其间管领勾当,身必不安。若识嫌疑,便识进退,自然身无祸也。

【译释】

真正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都懂得用前人的经验指导自己为人处世,也唯有此才能让人心清眼明,洞察未来。所谓人中之“才俊”皆由此而来。

所谓“才俊”,所谓“聪明的人”,应包含两个标准,一个是智商,一个是学习的能力。智商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谁都无法刻意改变。但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就是聪明的人,真正的聪明要体现在做人办事上。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完全可以弥补智商的不足,从而在做人办事上更胜一筹。当然,学习,并不是让大家去学书本上的教条,最值得学习的是前人成败得失的经验。学习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少走弯路,少犯同样的错误。

解读

可以犯错但不要犯同样的错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犯错误。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应当牢记的一个法则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正如那句谚语所说——一只狐狸不能以同一的陷阱捉它两次,驴子绝不会在同样的地点摔倒两次,只有傻瓜才会第二次跌进同一个池塘。

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但聪明的人能够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为防止下一次挫败做好准备;愚蠢的人却不会这样做,仍然犯与第一次相同的错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我们应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有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90种语言的鸟。

这只鸟说:“放了我,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猎人回答说:“先告诉我,我保证会放了你。”

鸟说道:“第一条忠告是: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就不要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

讲完这三条忠告,鸟对猎人说:“现在你该放了我吧。”猎人依照刚才所说的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高树上,它向猎人大声叫道:“你放了我,你真愚蠢。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十分珍贵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很想再次捕获这只被他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开始爬树。但是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嘲笑他并向他叫道:“傻瓜!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但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颗很宝贵的大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某高处时,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还掉下去摔断了你的双腿。”

“这句箴言说的就是:‘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这则故事的寓意可谓深刻至极。同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别人的忠告,有时自己也会对别人提出忠告。忠告一般都是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就是避免下一次的错误。因此,我们应该从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中得出经验教训,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卡恩的档案柜中有一个私人档案夹,标示着“我所做过的蠢事”。夹中插着一些他做过的傻事的文字记录。

每次卡恩拿出那个“愚事录”的档案,重看一遍他对自己的批评,这样可以帮助他处理最难处理的问题——管理他自己。

下面是一则关于一位深谙自我管理艺术的人物——豪威尔的故事,他是美国财经界的领袖,曾担任美国商业信托银行董事长,还兼任几家大公司的董事。他受的正规教育很有限,在一个乡下小店当过店员,后来当过美国钢铁公司信用部经理,并一直朝更大的权力地位迈进。

豪威尔先生讲述他克服危机的秘诀时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记事本,记录一天中有哪些约会。家人从不指望我周末晚上会在家,因为他们知道,我常把周末晚上留作自我省察,评估我在这一周中的工作表现。晚餐后,我独自一人打开记事本,回顾一周来所有的面谈、讨论及会议过程。我自问:‘我当时做错了什么?’‘有什么是正确的?我还能做些什么来改进自己的工作表现?’‘我能从这次经验中吸取什么教训?’这种每周检讨有时弄得我很不开心,有时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莽撞。当然,随着年事渐长,这种情况倒是越来越少,我一直保持这种自我分析的习惯,它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豪威尔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睿智的人知道,不吸取教训,不改正错误,是成不了大业的。

一般人常因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有智慧的人却想办法从中学习。诗人惠特曼曾说:“你以为只能向喜欢你、仰慕你、赞同你的人学习吗?从反对你的人、批评你的人那儿,不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教训吗?”

与其等待敌人来攻击我们或我们的工作,倒不如自己动手。我们可以是自己最严苛的批评家。在别人抓到我们的弱点之前,我们应该自己认清并处理这些弱点,及时完善自己虽然不能保证百战百胜,但至少可以避免敌人用同样的手法轻易地击败自己。

4.言行之中透出人的品性

【原典】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王氏点评】

诚信,君子之本;守己,养德之源。若有关系机密重事,用人其间,选拣身能志诚,语能忠信,共与会约;至于患难之时,必不悔约、失信。掌法从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财守其廉洁,不私于利。肯立纪纲,遵行法度,财物不贪爱。惜行止,有志气,必知羞耻;此等之人,掌管钱粮,岂有虚废?若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贤人。

【译释】

一个人行为端正,足以成为众人的表率,他的智慧超群足以决断令人疑惑的事理,他的信义可以使人恪守诺言,他廉洁的作风可以让他分理财务,这样的人可谓是人中之豪杰。

孔子曾经说过:“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讲的是一个人说话有信用,行为很诚恳,他的言行就足以能够说明他的品行,这样的人哪怕在蒙昧辽远的地方也能顺利自由地行动;反之,如果做不到这些,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家乡,也会处处难行其道。

解读

真诚正直的言行是一把金钥匙

真诚正直的言行是打开这个世界成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你可能是一个一文不名的穷人,你可能一再地跌倒,至今仍然没有功成名就。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就不会有人不尊重你。

众所周知,诚信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他就会受到人们的藐视;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就会使企业蒙损,严重时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国家亦是如此。

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重承诺、负责任。每个人每天都要同不一样的人或单位打交道,达成协议或促进了解。如果每个人都不讲诚信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无法正常交往乃至沟通,整个社会也将无法维持正常的秩序。言行要一致是做人立身之本。一个人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获得别人和社会的信任。

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为了卖一批喷气式客机给东方航空公司,创始人唐纳德·道格拉斯本人专程去拜访东方航空公司的总裁艾迪·雷肯巴克。

雷肯巴克告诉他说,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新型DC-3飞机和波音707飞机是两个竞争对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喷气发动机的噪声太大。他说他愿意给道格拉斯公司一个机会,如能在减小噪声方面胜过波音公司,就可获得签订合同的希望。

这笔生意对道格拉斯而言相当重要,如果能同东方航空公司签署订购合约,他在生意场上就能马上争得一席之地;反之,如果难以取得订单,或许就表明他将从此销声匿迹。

道格拉斯回去与他的工程师仔细研究商量后,认真地答复雷肯巴克说:“老实说,我不能确保把噪声降低。”

雷肯巴克说:“其实,我早就知道答案。我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想看看你对我是不是诚实。”

接着,雷肯巴克郑重地告诉道格拉斯;“你现在得到了16500万美元的订单。”

“老实说,我不能确保把噪声降低。”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说出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但道格拉斯正是凭着宁肯在商场销声匿迹,也不背上欺世盗名的骂名,才赢得了别人的信赖和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订单,也是靠这一秘诀,才得以把自己的事业推向成功。试想,如果当初道格拉斯没有勇气承认他不能降低飞机引擎的噪声,而是欺骗了雷肯巴克,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不就随着谎言被戳穿而泡汤了吗?

当今社会,诚信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和根本。诚信意识的丧失与道德丧失是相互联系的,有时它们也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当今社会,无论是商业欺骗行为,还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制造;也无论是官场腐败行为,还是学府作弊现象,都在强烈地提醒我们,诚信社会氛围营造的必要与急迫。

相信你在这个世界上获得的快乐也绝不比那些亿万富翁少。我们都讨厌虚伪,讨厌表里不一,讨厌惺惺作态。我们都希望与真诚的人为伍,但同时不要忘了,首先我们自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诚信是人类社会永远的共识,任何时候,诚信都是带给人愉悦和信任的天使。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似乎很容易就能做到诚信待人,因为你不需要付出什么,更不用损害自己的利益,你只要用动听的语言就可以打动你的朋友。但是在考验面前,诚信与虚伪却是一目了然的。

真诚地做人,就算暂时吃一些亏,但日后必然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你付出了桃李,必然会收获琼浆。好人自有好报,真诚的人一生都会得到必然的尊重。不管你所从事的是何种职业,也不管你的职位高低;不管你的知识是丰富还是贫乏,也不管你是多么伟大或是多么渺小,只要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你的人生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一个人只要真诚地为人处世,就很容易博得他人的好感,并且能够与他人愉快地合作!

我们通常一出口,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甚至大呼“人无信不立”。然而,诚信就像迷彩服一样,成为许多人用来伪装掩护的幌子。这些年来,我们见过太多的贼喊捉贼的骗子,口口声声诚信为本,实际上骗你没商量。一个人的诚信,来自于个人的价值观、所在组织的规范程度,以及如法律、人文、风俗习惯等的社会环境。西方人视信用为自己的第二生命,并非他们的道德观念使然,而是他们的法律所形成的游戏规则的要求。通常,把诚信当作儿戏的人,最终将没有好的下场。

5.恪守本分聪明有度

【原典】

守职而不废。

【张氏注曰】

孔子为委吏乘田之职是也。

【王氏点评】

设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职,勿择干办之易难,必索尽心向前办。不该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聪明,强搀览而行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误了自己上名爵、职位必不失废。

【译释】

一个聪明的人都知道忠于自己的职责,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可分心,不可因为聪明就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

正如王氏点评所言,聪明,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而觉得自己不一般,处处显得比别人聪明,甚至总是倚仗聪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不仅得不到好处,往往还会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解读

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在历史上,以聪明人自居而招灾惹祸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曾帮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官封淮阴侯,不久就落下了杀身之祸,原因就在于他自恃有才而锋芒毕露,再加上其功高震主,所以一抓住其“谋反”的借口,刘邦就迫不及待地把他给杀了。另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杨修被曹操所杀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

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经对他的儿子有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苏格拉底在雅典一再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

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你即使真的很聪明,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不要显得比别人聪明。

世上有一种人很喜欢卖弄自己,他们掌握一点本事,就生怕别人不知道,无论在什么人面前都想“露两手”。这种人爱出风头,总想表现自己,对一切都满不在乎,头脑膨胀,忘乎所以。在为人处世中,这种人十个有九个要失败。

那么,在为人处世中应该如何做,才是不卖弄自己的聪明呢?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注意:

第一,要在生活枝节问题上学会“随众”,萧规曹随,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

这种随众附和的做人方法,至少有两大实际意义:其一,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其二,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第二,不要让人感觉你比他聪明。

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儿,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美国哈维罗宾森教授在《下决心的过程》一书中说过一段富有启发性的话:“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说他错了,他就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人,有时也会毫无根据地形成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那反而会使他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想法。不是那些想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威胁……”

第三,贵办法不贵主张。换一句话说,就是多一点具体措施,少一些高谈阔论。

譬如,上司和同事或者朋友,希望你帮助他办某件事,你可以拿出第一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总之,你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这比发表“高见”,不是有意思得多吗?不说空话,而又能干得成实事,你将给人一种沉稳的成熟者的形象。

在为人处世中,不要把别人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其实,我们周围的人,和你一样,都各有主张。但多数人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我们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于是在一个团体内多发主张,结果被采纳的百分比,恐怕是最低的,而且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

“聪明”是相对的,是对某一具体的方面、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稍显逊色。所以,聪明还是不“聪明”并不足以成为做人的资本,根本不值得卖弄。

6.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让推脱

【原典】

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

【张氏注曰】

迫于利害之际而确然守义者,此不回也。周公不嫌于居摄,召公则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见南子,子路则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唯至明乎。

【王氏点评】

避患求安,生无贤易之名;居无不便,死尽孝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尽心行政,遇患难之际,竭力亡身,宁守仁义而死也,有忠义清名。避仁义而求生,虽存其命,可以为美。故曰:有死之荣,无死之辱。

【译释】

即使有被人误解猜疑的风险,仍然义无反顾地尽到自己的职责,不推脱,不扯皮,埋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勇于负责永远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积极进取精神。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内心的梦想,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和人生境遇,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要学会从勇于担当的角度入手,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保持清醒的认识,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仍然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因为这才是成就伟业的最佳方法。

解读

勇于负责可以改变一切

一位伟人说:“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勇于负责的精神是改变一切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你平庸的生活状态,使你变得杰出和优秀;它可以帮你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强化你脆弱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你成为好机会的座上宾,频频获得它的眷顾,从而扭转职业轨迹的方向。如果你已经足够聪明和勤奋,但依然成绩平庸,那么就请检视自己是否具有勇于负责的精神。只要拥有了它,你就可以获得改变一切的力量。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无论哪个单位都越来越欣赏那些敢于承担责任的职员。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给人以信赖感,值得人们去交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具备开拓精神,能为公司带来效益。所以,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具备一种勇于负责的精神。

要想赢得机会,就得勇于负责。一个普通的员工,一旦具备了勇于负责的精神,他的能力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他的潜力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挖掘,从而为公司创造出巨大的效益。同时,也让他自己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安妮是一家大公司办公室的打字员。有一天午餐时间,她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里收拾东西。这时,一位董事走进来,想找一些信件。

其实这并不是安妮分内的工作,但是,她依然回答:“尽管这些信件我一无所知,但是,我会尽快帮您找到它们,并将它们放在您的办公室里。”

四个星期后,在一次公司的管理会议上,有一个更高职位的空缺。总裁征求意见,这时这位董事想起了勇于负责的女孩——安妮。于是,他推荐了她。

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董事长保罗·查来普说:“我警告我们公司里的人,如果有谁做错了事,而不敢承担责任,我就开除他。因为这样做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也说明了他这个人缺乏责任心,根本不够资格成为我们公司里的一员。”

勇于负责的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做到底的态度,也是专业精神的进一步责任化。

在一家电脑销售公司里,老板吩咐三个员工去做同一件事:到供货商那里去调查一下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

第一个员工5分钟后就回来了,他并没有亲自去调查,而是向下属打听了一下供货商的情况,就回来做汇报。30分钟后,第二个员工回来汇报,他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一下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第三个员工90分钟后才回来汇报。原来,他不但亲自到供货商那里了解了电脑的数量、价格和品质,而且还根据公司的采购需求,将供货商那里最有价值的商品做了详细记录,并和供货商的销售经理取得了联系。另外,在返回途中,他还去了另外两家供货商那里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并将三家供货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比较,制定出了最佳购买方案。

结果,第二天公司开会,第一个员工被老板当着大家的面训斥了一顿,并警告他,如果下一次出现类似情况,公司将开除他。第三个员工,因为勇于负责,恪尽职守,在会议上受到老板的大力赞扬,并当场获得了奖励。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去做。要知道,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在哪里看到成绩。只要你勇于负责、认认真真地做,你的成绩就会被大家看在眼里,你的行为就会受到上司的赞赏和鼓励。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伟大的工程都始于一砖一瓦的堆积,任何耀眼的成功也都是从一步一步中开始的。不管现在你所做的工作多么微不足道,我们都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它。不但要达到标准,而且要超出标准,超出上司和同事对我们的期望,成功也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中获得的。

那些在职场上表现平庸的人都有以下共性:不受约束,不严格要求自己,也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内心深处对一切岗位制度和公司纪律嗤之以鼻,对一切指导和建议都持抵触情绪和怀疑态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一切;对自己所在机构或公司的工作报以嘲讽的态度,稍有不顺就跳槽;老板或上司稍加疏忽便自我懈怠,自甘堕落;如果没有外在监督,根本就不认真工作;对工作推诿塞责,故步自封……可想而知,任何工作都不能被他们认真对待,最终他们得到的就是年华空耗,只能一事无成。

只要你是公司的一员,就应该抛弃借口,丢掉脑中的消极懒散的思想,以全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以勇于负责的精神去面对自己的工作,时时刻刻为公司着想。只有改变工作作风,主动清除头脑中的错误思想,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具备勇于负责精神的员工,才会被老板或公司视为支柱,才会获得全面的信任,并获得重要职位,拥有更广阔的工作舞台。

勇于负责才能赢得尊严。一个人要想赢得别人的敬重,让自己活得有尊严,就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责任。一个人即使没有良好的出身、优越的地位,但只要勤奋地工作,认真、负责地处理日常工作中的事务,就会赢得别人的敬重和支持。

改变态度,努力培养自己勇于负责的精神,你将会产生无穷的力量,积极地为自己的梦想和事业努力奋斗。

7.不做见利忘义的小人

【原典】

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张氏注曰】

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义、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至于杰,则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胜于豪,豪胜于俊也。

【王氏点评】

名显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荣于家,得之不义者,必损其身。事虽利己,理上不顺,勿得强行。财虽荣身,违碍法度,不可贪爱。贤善君子,顺理行义,仗义疏财,必不肯贪爱小利也。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译释】

见到有利可图也不忘乎所以把道义良心丢在一边,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谓“人之杰”。

对“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因此,他才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在孔子的眼里,道德高尚的人重义而轻利,见利忘义的人重利而忘义。前者受人尊敬,后者惹人生怨。

孔子这么说,并不是否定利益,只是反对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金钱和财富。他强调,如果财富可求的话,即使别人不愿从事的工作也去做,即不能唯利是图。

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离不开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所以,在今天,我们追求个人利益是合乎道德的。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对利益追求的权利,即不损人利己。但是,从个人修养来说,淡漠的物质欲望仍是值得推崇的。一个脱离了庸俗趣味的人,一个有崇高理想和高雅志趣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都看得很淡。

解读

道义比挣钱更重要

许多人经商都以追求利益为最大目标,但真正的大商人却都信守“义、信、利”的经商哲学,将追求利润放在“义”与“信”之后,尤其不取违背良心之利。

如何看待义、利关系,是见“利”忘“义”,还是“取予有义”,也是衡量商人们职业道德的标尺。我国古代商人刘淮在嘉湖一带购囤粮谷,一年大灾,有人劝他“乘时获得”,他却说,能让百姓度过灾荒,才是大利。于是,他将囤聚之粮减价售出,还设锅棚“以食饥民”,赢得了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任,生意自然日渐兴隆。

当前社会,在义、利方面能给我们做出表率的,李嘉诚绝对算一个。

香港是一个自由竞争港,巧取豪夺而致富的人肯定是有的。所以李嘉诚认为,金钱的多寡并非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能像李嘉诚这样完完全全清清白白赚钱的,商界中堪为楷模。

李嘉诚在巴拿马投资时,拥有集装箱码头、飞机场、旅馆、高尔夫球场以及大片土地,成为当地最大的海外投资商,巴拿马政府为表示感谢,拿出很多商人求之不得,一定可以赚大钱的赌场牌照,作为酬谢的礼物。面对送上门的钱财,他却婉言谢绝,对他们说:我对自己有个约束,并非所有赚钱的生意都做的。

巴拿马总理找到李嘉诚,说:“你这么大的投资,我一定要给你,你有三家旅馆,随便你放在哪一家都可以。”盛情难却之下,李嘉诚做出妥协,决定不接受赌场牌照,但是在旅馆外面另外建独立的房子,给第三者经营,并且由第三者直接跟政府洽谈条件。他的公司只赚取租金,李嘉诚对他说:“旅馆的客人要去哪儿我不管,但我的旅馆里,绝对不开设赌场。”

有人说,一般的商家,只能算作精明,唯有李嘉诚一类的商界超人,才具备经商的大智慧。舍小取大,李嘉诚是其中最聪明的人。而大部分商人的目光只会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独吞利益。恰好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之大利。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李嘉诚却正好相反,他舍弃了小利,却赢得了大利。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认为,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良好合作关系。如果光顾一己之利益,而无视对方的利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以后再没有人找你做生意谈合作。

道理并不是深不可测,但为什么现实中能做到这点的寥寥无几?关键是在现实利益面前,人们常把“道”放在次要的地位,能如李嘉诚于利中见义,自然可以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