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節


提起那徐福,大概在大多數人的眼裡都是個江湖騙子。老顧也不例外。所以這時候他鄙夷的冷哼了一聲說道:「一代梟雄也真是太不開眼了,選來選去竟然選了個大忽悠去找蓬萊山。要我說,那個騙子肯定是拿了錢就卷包走人了,連出發都沒出發。」
墨裳這時候卻果斷的接道:「不,徐福出發倒是真的出發了,只是沒有再回來而已。在今天河北省鹽山縣南四十里左右的地方,就是這石碑上所記載的丱兮城,也叫千童城。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當初徐福帶著數千童男童女在這裡停留過。只是自此一去,便杳如黃鶴了。」
「……那不還是騙子麼?」老顧一根筋的反問著。
秦震這時半開玩笑的說道:「也沒準兒人家並不是杳如黃鶴了啊。時至今日,在日本濱海的某地還有徐福墓呢!誰知道這個徐福,是不是當年中日外交的第一人啊。」
老顧一聽,頓時眉毛倒豎,怒氣沖沖的罵道:「我靠!還有這事兒?!那他他媽就還不如個騙子呢!回去之後我非得好好查查。當年引狼入室的罪惡根源,是不是就是這孫子搞的鬼!」
大家對老顧的話都是一笑置之,誰也不會拿這麼缺心眼兒的話當回事兒的。他說的就好像一旦查出了個所以然。就能去刨了人家祖墳一樣……
所以羽東將話鋒一轉,便言歸正傳。他們還是得繼續理清那錯綜複雜的傳說故事。才是當務之急。
這整個故事串連下來之後,最令羽東和墨裳激動的,就是這其中提到了和九鼎有關的兩樣神秘之物。
定日針,驅山鐸。
據說徐福走後就再也沒了音訊,這大概也奠定了嬴政暴君之名下殘酷的「坑儒」之舉。
在秦始皇的震怒之餘,他並沒有放棄和那「老神仙」的蓬萊之約。於是他便打算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東海石橋,以直通東海仙山。
其實按現在的說法,他就是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橋直通黃海……
依山海經上的圖文所示。秦始皇沿著渤海之濱苦苦尋找。最後,他終於找到了一片比渤海更為廣闊的海域!始皇帝認為那是海天之極,遠處一定就是神仙所說的海上仙山。
這片更壯闊的海域,就是黃渤海的交界處。
其實,如果換做是今天的思維和眼界來看,所有人都能很清楚的明白,那片海域之所以更遼闊,是因為過了渤海海峽就到了黃海。而黃海是太平洋西部的邊緣海,它與內陸渤海自然是不一樣的。
可是這一切的自然,到了那癡迷仙山之說的秦始皇眼裡。就都變的不自然了,並且還神異迷離了起來。
他決定,要填海!要建橋!無論如何也得造一座東海石橋直通蓬萊仙山!那老神仙還在等著皇帝赴約。要助始皇飛天成仙呢……
老顧在這期間還無奈的苦笑著歎了一句:「哎!就從旅順到煙台的這麼丁點兒距離,就把咱千古一帝給折騰瘋了。」在老顧的眼裡,蓬萊就是煙台蓬萊,如此而已。
可惜,秦始皇和老顧的思想覺悟終究不在一個頻率上。
驅山填海可不是一個小工程,對於古人來說,那幾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做這件事情的既是嬴政,便再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了。他能築的起九州山嶽上的萬里長城,又哪裡會在乎於渤海之上再建一座「跨海大橋」呢?
始皇本打算繼續用築造長城的方式來建造這座直通仙山的海上大橋。所以他每天都在盤算著需要徵集多少士卒民夫,又需要多少巨石才能建成這座大橋。
可這就將意味著需要用比建長城還要多的冤魂白骨。才能堆得起這座「通天之橋」……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心見秦皇再累死那麼多無辜的百姓。
於是。一位海神出現了。他說會幫助秦皇驅山造橋,並且贈予了秦始皇兩樣寶物。那海神,就是這石刻上所記載的王鄞,而那兩件神物,就是「定日針」和「驅山鐸」。
驅山鐸,也就是後世傳說中的秦王趕山鞭。
關於這兩樣傳說之物,羽東和墨裳似乎都十分熟悉。所以當他們研究出這兩樣東西和九鼎有關的時候,都露出了難得興奮的笑容。
老顧他們故事聽著一半就沒了後音,於是便很不開心的抗議道:「我說東少,你別這麼吊人胃口啊!你倒是接著講啊!誒,你們哥倆不會真的相信這世上存在什麼定日針,趕山鞭之類的東西吧?你要是真能信這個,那我也需要重新開始考慮一下,是不是該相信真的有定海神針了……」
墨裳看著老顧那撇著嘴不相信的樣子,不禁笑道:「這秦王趕山鞭的故事,雖然說有很大的神話成分,但是卻也有根有據。你們經歷過了那麼多神秘奇異的事情,不應該再那麼迷信唯物主義了吧?你們可知道,那八百里秦川,是怎麼來的?又為什麼叫做秦川?」
老顧一聽,頓時就傻了眼。心說這怎麼又和陝西關中扯上關係了呢?他固然是知道那舉世聞名的八百里秦川,但是卻從來沒有考慮過「秦川」是怎麼來的這個深奧到蛋疼的問題……
更不會去考慮那個地方為什麼會叫做「秦川」。這就好像是人與人接觸,互報姓名之後,絕對不會有人去問對方「誒你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是一樣的道理……
老顧是個簡單的人,他絕對不會浪費腦細胞去考慮這樣的問題。所以此刻他也只好訥訥的看著墨裳和羽東,眨巴了眨巴眼睛,以此來承認自己的無知。
墨裳笑了笑回道:「傳說,那八百里秦川,就是秦王趕山鞭趕出來的。秦始皇得神器之後,迫不及待的就開始嘗試。他揮的第一鞭是向南,隨著一陣巨響,所有的山都爭先恐後地向南逃竄,最後擁擠成了縱深五百里的南山。因為這座山是奉始皇一鞭驅成的,所以它叫做『秦嶺』。
接著那第二鞭是朝北打的,眾山惶恐,紛紛北走。隨後便成就了如今的陝北高原。
還有一群山,大概是比較『呆』吧……它們行動遲緩,動作呆拙。秦始皇龍顏大怒,揚起趕山鞭,對著那一片山就狠狠的抽了過去。效果立竿見影,這裡頓時就現出了坦坦蕩蕩的八百里平原。
只是由於秦始皇鞭力過猛,鞭梢由西至東劃出了一道大河,也就是後來的渭水。
從此,這八百里的平原山川便叫做了---秦川。」
大家呆呆的聽著,就連秦震這也是第一次聽說,秦川還有這樣的來歷……
因為他之前所觀所看的地理歷史,都是正統的科教材料。那裡永遠也不會出現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傳說。
羽東看著發愣的秦震等人,十分認真的說道:「秦始皇驅山填海大概形成了遼東半島,以及那延伸至海中的老鐵山。」
「等等……你的意思是說,黃渤海分界線下的那條海溝,很有可能是那驅山鐸……啊,也就是趕山鞭所造成的??」秦震不敢置信的說著他的猜測。
就算羽東不回答,秦震的心裡也明白,這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正是如此。
在那驅山填海的過程中,出現了海溝,黃渤海自此而開。
秦始皇大概以為那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歸墟。「其下無底,不滿不溢」那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
再加上那裡是他趕山造橋通往仙山的起點,於是,他便將那在東巡路上找齊的鎮國九鼎,神不知鬼不覺的藏在了那片山海之中。
雖然說具體位置還不清楚,但是最後無疑是陰差陽錯的隨著渤海國沉入海底了。
秦震揉了揉發疼的太陽穴,不禁有些痛苦的低聲說道:「這……太他媽複雜了……」
是啊,這遠遠要比羅布泊、梅裡雪山、甚至是香格里拉要複雜的多。
這九鼎傳說自華夏初始開始,跨越了無數朝代,於秦始皇的手中消失。然後又跨越了幾千年,種種傳說忽然再次浮出水面。
數千年的地理變化、傳說差異,導致今天這整件事都好像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迷。一如秦始皇心心唸唸要找的蓬萊山一樣:聽說過,沒見過;看得見,摸不著。(未完待續)
《大漠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