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節


鄒衍年不足三十,精演易學,近年來致力於四極八荒、陰陽五行研究,頗有心得,論辯中言辭犀利,海闊天空,在稷下被人戲稱「談天衍」。鄒衍剛來不久,因學有專攻而得彭蒙賞識,年前被破格聘為稷下先生,只是所論過奇,門下僅有三名弟子。今逢良機,鄒衍自是不願錯失,故而先行發難。
蘇秦拱手答道:「天下者,顧名思義,地之上,天之下也。在下以為,凡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化,雨露所濡,道德所扶,皆可稱為天下。」
「蘇子所言雖是,卻過於概括。在下想問的是,天地六合,究竟有多大?」
蘇秦拱手道:「在下早就聽聞鄒子有大九州之說,未得其詳,今日正好討教。」
「蘇子過謙了!」鄒衍嘴上這麼說,心中不免得意,拱手應道,「在下以為,天如穹蓋,地有四極,《禹貢》所載九州並非天下全部,實為天下一州,可稱赤縣神州。穹蓋之下,四極之內,赤縣神州當為九分之一,另有八州,不為《禹貢》所載,因而世人不知。」
蘇秦微微一笑,點頭問道:「請問鄒子,天下當有地,地上當有天,此理是否?」
鄒衍點頭道:「當然。」
「請問鄒子,」蘇秦抓住一點,進而論道,「天是穹蓋,必是圓的,地有四極,必是方的。若依此說,地之四角,勢必無天。地上無天,還叫地否?」
眾人皆笑起來。
「這……」鄒子難圓自說,面色大窘,連連抱拳道,「蘇子高見,在下受教了!」轉身大步退下,在自己席位上坐下,閉目冥思。
談天衍一向咄咄逼人,此番僅戰一合即敗下陣來,實讓稷下學子震驚。有頃,人群中站起一個中年人,眾人一看,是稷下先生慎到。慎到治黃老之學,為人厚實,學風嚴謹,多有著述,聲譽可追彭蒙,從者兩百餘人,場地上,就數他身後的隊伍最長。
慎到走至台下,躬身揖道:「趙人慎到求教蘇子。」
蘇秦還禮道:「慎子請講!」
「蘇子欲在兵不血刃中尋求天下大同之道,在下敬服。不過,在下甚想知道,假定蘇子合縱成功,天下如何共治?列國如何共生?」
「慎子所問,正是在下未來所求。共治、共生之道,先王早已有之。三皇五帝時代,大道貫通,德化天下,無為而治,天下諸侯數以萬計,同生共存,並無爭執。自夏入商,自商入周,道德式微,天子以禮樂治世,諸侯皆能循規蹈矩,和睦共處。自春秋以降,禮崩樂壞,天下始不治矣。世風日下,若使天下大同,當從治風伊始。因而,在下合縱,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山東列國縱親,化干戈為玉帛,共製暴秦;第二步,與秦和解,使天下縱親,諸侯共坐一席,求同存異,教化人民,恢復禮樂;第三步,揚善抑惡,化私去欲,復興道德,使天下歸於大同。」
蘇秦講完合縱的未來遠景,眾人既驚且疑,無不面面相覷,以為是在聽天書。慎到微微抱拳,再揖道:「蘇子壯志苦心,無論成與不成,在下皆是敬服!以蘇子之論,天下若行大同,可有天子?」
「有。」
「天子與民,孰貴?」
「皆貴,亦皆不貴。天下為天下而立天子,非為天子而立天子。民之所以立天子而貴之,不為利天子一人,而為利天下。」
「天子何以治諸侯?諸侯何以治民?」
「以道治之。天道貫通,聖人無事。聖人且無事,天子又有何事?天子無事,諸侯亦無事,民亦無事,故聖道之世,無為而治。」
「以道治天下,能詳述否?」
「道有諸德,德有諸術。三王五帝之時,聖君行仁、義、禮、樂、名、法、刑、賞八術。仁以育民,義以導民,禮以化民,樂以和民,名以正民,法以齊民,刑以威民,賞以勸民,天下因此而治,大道因此而通。」
慎到心悅誠服,拱手道:「蘇子所論,言之成理,在下歎服!」轉身退下,坐回原處。
接著上場的是田駢。田駢是彭蒙的得意門生,亦是稷下先生,善於雄辯,素有「天口駢」之稱,弟子甚眾,在稷下直追慎到。
見慎到退場,田駢趨前,抱拳問道:「蘇子既論道、德八術,齊人田駢有問。道、德八術,雖有其所利,亦有其所弊。仁者,可施博愛,亦可生偏私;義者,可慎言行,亦可生虛偽;禮者,可倡恭敬,亦可生惰慢;樂者,可和情志,亦可生淫逸;名者,可正尊卑,亦可生矜篡;法者,可齊眾異,亦可生奸詐;刑者,可服不從,亦可生暴戾;賞者,可勸忠能,亦可生陰爭。」
「是的,」蘇秦回過禮,侃侃應道,「夏啟、商湯用八術而天下治,夏桀、商紂用八術而天下亡,原因何在?在於道統。術為道用,亦為道御。天下有道,術得善用,可治天下;天下失道,術得濫用,可亂天下。」
田駢點頭:「蘇子既倡大道,又以天子御民,以法齊民,請問蘇子,道與法孰重?」
「道行於世,則貧賤者不怨,富貴者不驕,愚弱者不懼,智勇者不欺,諸民心悅誠服;法行於世,則貧賤者不敢怨,富貴者不敢驕,愚弱者不畏懼,智勇者不敢欺,諸民因懼而服。在下由此認為,法不及道。」
田駢再次點頭,追問道:「春秋之時,仁義並未全廢,禮樂並未全亂,孔丘卻不可忍,遊走列國,倡道德,行仁義,結果是處處碰壁,惶惶如喪家之犬。今蘇子再倡大道,豈非步孔丘後塵嗎?」
蘇秦輕歎一聲,緩緩應道:「孔丘碰壁,非道德、仁義之過,是用方不當也。道德仁義行於太平之世,不行於亂世。行於亂世者,唯力與勢也。在下今日倡導合縱,旨在制衡、導引天下勢力,使天下息爭歸靜,而後再以禮、樂、名、法、刑、賞諸術使天下歸治,然後再歸於仁義、道德,復建太平聖世。工有次第,事有緩急,當下急務,不是倡導道德,而是制衡天下勢力,消弭戰亂,使天下不敢起爭。」
田駢敬服,抱拳揖過,回身坐下。
挨他而坐的尹文子起而揖道:「齊人尹文求教蘇子!蘇子既以道御天下,在下就與蘇子論道。依據天道,圓者之轉,非能轉而轉,不得不轉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世風日下,非能下而下,不得不下也;人存私慾,非能存而存,不得不存也。自春秋以降,人心不古,私慾橫溢,道德式微,皆為天道運動。蘇子合縱以求大同,而大同必祛私慾。蘇子以強力克制私慾,豈不是逆道而動嗎?」
蘇秦回過一揖,微微笑道:「在下久聞尹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幸甚!在下以為,尹先生所論,有失偏頗。以在下所知,天行健,道生萬物而不彰功。先師老聃曰,『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在下是以斷之,天道並不存私。存私者,人也。再說,上古之人可守天道,今世之人為何不能?」
尹文子歎服,揖首而退。
再後面,接子、季真子、許行等各派稷下先生及一些暫無門派的游士依序上場,就天下合縱及治亂等各有所問,蘇秦見招拆招,見式拆式,應對如流,在場先生與學子無不歎服。
看到再也無人上場,淳於髡晃晃油亮的光頭,緩緩走至台前,拱手揖道:「齊人淳於髡向蘇子求教。」
看到淳於髡出場,眾人皆笑,場上氣氛輕鬆起來。同時,所有目光也都盯視過來,因為誰都知道,這是壓軸戲。
「前輩請講!」蘇秦回了一揖。
「蘇子學問高深,善講大道,老朽說不過你。老朽粗淺,就以俗人俗物出對,蘇子須以治世之道應答,可否?」
聽到此話,眾人皆是一震,意識到淳於髡要說隱語了。隱語即問此答彼,手法上有點類同於《詩》中的比和興,要求即問即答。齊相鄒忌善玩隱語,當年以琴喻政,博得相位。隱語玩的是急智,甚難應對,何況是當眾回答隱語大師淳於髡!
被逼到此處,蘇秦已無退路,只好斂神說道:「晚生願意受教!」
淳於髡緩緩說道:「子不離母。」
眾人無不深吸一口氣,紛紛將目光盯向蘇秦。
蘇秦微微閉目,思忖有頃,沉聲應道:「君不離民。」
「上樑不正下樑歪。」
「天道不健人道艱。」
「狐白之裘,不敢補以羊皮。」
「德和天下,不可雜以淫邪。」
「萬獸逐一鹿,鹿不得生,獸不得食。」
《鬼谷子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