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

  楊塤便大致說了經過,又道:「若不是惜兒衝出來救人,也就不會被朱千戶手下校尉看見,不會就此暴露行蹤,也不會被重新帶回教坊司了。」
  朱驥道:「不,我已經能確定惜兒就藏在這裡,我趕來蔣骨扇鋪,就是要來找她。」頓了頓,又歎道:「不過惜兒真是一個有勇氣的女孩子,她才十二歲,又身處險境,竟能為救旁人挺身而出,直面強敵。」
  楊塤見其讚歎發自內心,這才稍解怒氣,不再冷嘲熱諷。又問道:「朱千戶是不是派了手下校尉跟蹤監視我?就是適才那受傷逃出去呼救的校尉逯杲。」
  朱驥道:「是。不是我信不過楊匠官,而是事關重大,不得不如此。」又問道:「賊人盜取兵部機密文書一事,蔣骨扇鋪也牽涉在其中,對嗎?」
  楊塤道:「怎麼可能……」
  朱驥道:「楊匠官不必強辯。在孫國丈府前時,你告訴我說你知道事態嚴重,一定會盡力而為。我看得出你是出於真心。而你我分手後,你沒去別的地方,逕直來了蔣骨扇鋪,且一直滯留在此,這不是表明蔣骨扇鋪也牽涉其中嗎?」
  楊塤搖頭道:「不,蔣骨扇鋪決計跟此事無關。」
  朱驥道:「楊匠官撒謊在先,已難以取信於人。你先別說話,這些事,容我先問蔣家娘子。你若肯老實規矩些,我可以只在扇鋪盤問,不必請蔣家娘子到錦衣衛官署。」
  楊塤道:「那好,我先做啞巴,等到朱千戶訊問後,我再開口說話。」
  蔣蘇台安頓好了兄長,這才出來賠禮,引朱驥、楊塤二人到前堂坐下,又欲奉茶。
  朱驥擺手道:「茶水就不必了,娘子也不必緊張,我只有幾句話想問,問完就走。今日楊匠官來蔣骨扇鋪,想來不是買扇子,是為什麼?」
  蔣蘇台正忐忑不安,以為錦衣衛會追究自己私藏李惜兒一事,不想卻先問起了楊塤。她看了楊塤一眼,見對方點了點頭,便如實說了緣由。
  朱驥聽到女賊人身上掉落的扇子是蔣氏製作的骨扇,且是五柄描金扇之一時,不由「啊」了一聲,道:「描金扇子,我妻子璚英也有一柄。那是不是……」轉頭去望楊塤。
  楊塤道:「朱千戶這意思,應該是我可以開口說話了吧?那好,我便直言不諱了,尊夫人手中的扇子,正是五扇中的冬扇,也是在蔣骨扇鋪買的。」大致說了五扇有三扇尚在,只有於璚英手中的冬扇及丘監生手中的秋扇尚未確認是否遺失。
  朱驥訕訕道:「近來璚英姑姑帶著孫子來了京師求醫,祖孫二人身子都不大好,璚英一直住在娘家,好方便照顧,我不知道那柄冬扇還在不在她手裡。不過她明日回城,我可以當面找她確認。」又道:「丘監生一定就是丘濬。他正率領國子監監生到皇宮請願,請求皇帝赦免李祭酒,怕是要鬧騰一夜,也得明日才能確定秋扇下落。」
  想過一回,朱驥自己也覺得巧合得不可思議,又追問道:「據楊匠官描述,你當時與那兩名假軍士相距甚遠,天下扇子又都差不多形狀,那人更是沒打開扇面,你當真沒看錯嗎?」
  楊塤很是不屑,道:「蘇台,你來說給朱千戶聽。」
  蔣蘇台躊躇道:「嗯,這個……就拿我自己來說,若是我本人製作的扇子,一木一絲,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哪怕只遠遠一晃,我也能辨認出來。」
  楊塤道:「朱千戶不懂這些,他是外行。朱千戶,你知道我外號叫什麼?楊倭漆!那五柄骨扇上的金漆,是我獨門調配的倭漆,別說數丈之外,就是里許外,我也能一眼認出來。」
  朱驥對手工行業一無所知,聽到楊塤誇口至此,極為自信,不免半信半疑。
  楊塤道:「看樣子朱千戶還是不能全信,我有一番推論,也許能令朱千戶相信女賊人身上的骨扇正是尊夫人失落的冬扇。」
  朱驥大吃一驚,忙問道:「目下情況未明,楊匠官如何能肯定女賊人身上所懷的是璚英的冬扇,而不是丘濬手中的秋扇?」
  楊塤道:「丘監生是男子,堂堂男子漢,身上帶把骨扇,是不是有些可笑?他既聲明秋扇是為他妻子買的,應該早將扇子送回家鄉,或是妥善收藏在國子監監捨中。」頓了頓,又道:「至於尊夫人嘛,我猜她一定十分喜歡那柄冬扇,時時拿到手中把玩。」
  朱驥道:「這倒是。但這也不能證明是璚英失落了冬扇啊。楊匠官也說丘濬可能將扇子收藏在監捨中,或許賊人曾潛入國子監,偷走了那柄秋扇。」
  楊塤哈哈大笑,道:「原來錦衣衛辦案就是這水平,難怪總有錯案、冤案發生。朱千戶,你別怪我無禮,你自己想想,這可能嗎?賊人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兵部機密文書,而尊夫人剛好是兵部長官的女兒。」
  賊人早就有意盜取兵部機密文書,但也許他們最開始想到的法子並不是直接混入兵部,而是通過兵部官員下手。既要假手兵部官員,必須得有有效控制該官員的手段,至親無疑是最好的籌碼。兵部長官以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為首,鄺埜只有一子鄺儀,隨侍在鄺埜身邊為幕僚。于謙夫人董氏早已經過世,別無侍妾,膝下有一子一女,長子於冕在國子監讀書,女兒於璚英雖已出嫁,仍最受父親鍾愛。比較起來,於璚英顯然是最好下手的對象,其夫朱驥每日動身赴錦衣衛官署後,她總是獨自在家。
  朱驥這才慢慢會意過來,道:「楊匠官是說,賊人一直在暗中跟蹤監視璚英,想以她為缺口,威逼我岳父於侍郎就範?」
  楊塤點點頭,道:「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何尊夫人失落的秋扇湊巧在那女賊人身上。北京城數十萬人口,如果不是整日跟蹤,女賊人何以湊巧能撿到冬扇?但我猜想他們後來發現這條路行不通。於侍郎以鐵面著名,就算賊人綁架了他女兒,只怕他也不會輕易就範。賊人反倒就此暴露了窺測兵部機密文書的本意,一旦兵部加強守衛,他們便再無得手的可能。」
  朱驥一時無語,細想之下,楊塤的推測確實有幾分道理。一想到一直以來有人在暗中監視朱家,妻子璚英幾度瀕臨險境,而他竟無察覺,枉為錦衣衛千戶,不由得冷汗直冒。
  楊塤似是看出朱驥的後怕,又安慰道:「朱千戶不用太擔心,這伙賊人其實是大大的外行。」
  朱驥很是不解,問道:「何以見得?」
  楊塤道:「其實,從兵部車駕司取到機密文書,稍有職權的官吏便能辦到,且不易引人注目。賊人最初卻想直接利用兵部於侍郎下手,足見不瞭解本朝體制,以為只有最高長官才能接觸到機密文書。」
  朱驥道:「如此說來,蒙古人的嫌疑愈發大了。」想了想,又道:「但那對賊人今日所用的法子——利用兵部官署放假之機,假手米店送米,自己則化裝成護送軍士,可是相當老到高明了。」
  楊塤道:「不錯,今日這化裝成軍士大搖大擺走進兵部官署的計劃,與之前意圖利用尊夫人逼於侍郎就範相比,全然不可同日而語,一定有瞭解兵部運作的高人指點過這對男女賊人。」頓了頓,又道:「雖則我之前也認為賊人是蒙古人奸細,但經歷了剛才之事,我開始懷疑這一點了。剛剛那對男女賊人互相交談時,一直說的是漢語。」
  當時場面混亂,賊人在那種情況下緊急商議對策,應該本能地使用母語才對。就算二人費盡心機,刻意掩飾,可那女賊人言語中明顯帶有南方口音,蒙古與其地相隔萬里,怎麼會有南方口音?
  朱驥聽了楊塤描述,反倒糊塗了起來,問道:「楊匠官認為適才那對男女不是蒙古人?」
  楊塤點了點頭,道:「本朝蒙古族將軍不少,我雖不懂武功,卻多少見識過一些。那對男女武功不是蒙古那套路數。尤其那名男子,真的很厲害,雖然使的是短刀,但招數倒像是中原的劍術。關於這一點,朱千戶可以再跟你手下校尉逯杲確認,畢竟他跟男賊人直接交過手。」又道:「朱千戶出身武將世家,也是精幹之人,之前賊人暗中跟蹤監視尊夫人,朱千戶毫無覺察,足見賊人做事謹慎周密,滴水不漏。既然陰謀一直是秘密進行,如何會有旁人知曉,還跑去向巡城御史匿名投書告發呢?明顯是嫁禍之計了。」
  朱驥連連點頭,道:「不錯,確實如此。想不到楊匠官雖是個漆匠,卻是心思縝密,思慮周全,能看出旁人看不到的破綻。」
  楊塤笑道:「這正是我的本職啊。我若是不夠縝密周全,看不出哪怕最細微的縫隙,沒將皇宮金鑾殿的柱子漆好,豈不是犯下了誅滅九族的大罪?」
  聽了這話,從來一臉嚴肅相的朱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又道:「或許賊人打探到今日百官放假,又知道蒙古兀良哈與日本使者今日將會入紫禁城參觀,他們便有意選擇那個時候,利用米店夥計送米做幌子,混入兵部官署。」
  楊塤道:「再者,目下瓦剌兵犯明境,蒙古已是大明頭號敵人,栽贓誣陷兀良哈使者最容易取信。但有一點,我想不明白,那一男一女既然已經得手,為何還要趕來扇子鋪殺我滅口?」
  一旁蔣蘇台忍不住插口道:「楊大哥是唯一見過他們真面目的人,殺你滅口很正常呀。」
  楊塤道:「不,他們已經得到了想得到的,按常理應該攜文卷盡快逃出京城,以免落入法網。為何還滯留京城不走,甚至不惜暴露行蹤,趕來黃華坊這樣繁華的地方殺我?」
  一時想不通究竟,又轉頭歉然道:「蘇台,你受驚了,是我連累了你,還累得尊兄受傷。」
  蔣蘇台搖了搖頭,道:「這是無妄之災,怪不到楊大哥頭上。」
  剛好有校尉進來稟報道:「未能追到那一男一女。賊人對北京地形十分熟悉,穿了幾條胡同便不見了人影。」
  數名校尉追捕兩名賊人,且有地頭蛇之便利,竟然讓賊人在眼皮底下跑掉,理由還是對方利用了北京胡同多的地形。朱驥聞言很是惱火,亦後悔自己沒有親自趕去追捕。他曾負責街道房事務,打掃過諸多大街小巷,對京城地貌當真是瞭如指掌。
  既然賊人已失,線索中斷,亦暫時無法可想,朱驥只得起身告辭,又特意告訴蔣蘇台道:「娘子請放心,我會特別派出人手,微服在這一帶巡邏,以防賊人再度出現。」
  楊塤道:「朱千戶還是別大張旗鼓了,如此反倒弄得蘇台緊張兮兮的。賊人要殺的人是我,雖說原先只有我看到過他們的相貌,可目下看到他們面目的人多了。走,我這就隨朱千戶去見畫工,將那兩人相貌畫出來。如此,便不會有人再因為見過這兩人而遭滅口了。」
  正欲離開,忽聽到後院有人高聲大叫。蔣蘇台道:「是家兄。」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