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節

  [7]此孫鏜即是在北京保衛戰中,率五百明軍擊退瓦剌軍、在西直門外被明軍拒入、不得不在城下與瓦剌血戰的人。後因賄賂大宦官金英,被人揭發出來,論罪當斬,景帝念他多有軍功,特別恩典寬恕。又,嘉靖一朝還有個孫鏜,武藝矯絕超群,所帶雙刀,人不能舉,是松江一帶的抗倭名將,倭寇聞名喪膽。孫鏜因每戰必捷,漸生輕敵之心。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春,一股倭寇結聚在松江府境西部燒殺淫掠,又乘船渡泖湖,意欲襲攻府城。孫鏜得知後,即與部下數人,乘馬飛奔,突入敵後。鏖戰竟日,箭盡弦絕,而後援不至,不得不撤退。回至石湖橋,半渡,寇船伏兵四起,孫鏜落水,因不會游泳,被倭寇用長矛刺進腹部而死。後朝廷封贈為光祿丞,松江民建祠以祀。
  [8]徐有貞真跡《有竹居歌》現藏上海博物館。
  [9]通州:今北京。
  [10]石亨和曹吉祥相繼被殺後,英宗感慨地對大學士李賢道:「岳正曾經主張要誅除這兩個奸賊(指石亨和曹吉祥)。」李賢趁機對英宗說:「岳正家有老母,請陛下把他放歸老家吧。」英宗順勢將岳正赦免。岳正回到老家通州,做了一個平民百姓。憲宗朱見深即位後,召岳正復原官,並且作經筵講官,負責教皇帝讀書,纂修《英宗實錄》。岳正還朝後,自以為應當大用,不想內閣大學士李賢卻安排他當南京任國子監祭酒,掌管辦學事。岳正對此很不高興。有人便趁機興風作浪,偽冒岳正的名字寫了一封彈劾李賢的奏疏。李賢不明所以,對岳正銜怨在心。不久,岳正被貶為興化知府,後致仕還鄉。岳正沒有兒子,女婿卻都是名臣,大學士李東陽(孝宗、武宗兩朝閣臣)和御史李經都是他的女婿。
  [11]石亨府宅所在街道,曾叫石大人胡同,現為外交部街。
  千古英雄共一心
  ——大明驚變大事編年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朱元璋以「圖謀不軌」罪誅左丞相胡惟庸,取消中書省,廢除左右丞相及其一切屬官,唯存中書舍人,以政歸六部。
  洪武十五年(1382年)錦衣衛正式成立,設指揮使一人,秩從三品。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其屬有御椅、扇手、擎蓋、幡幢、斧鉞、鑾輿、馴馬七司,秩皆正六品。設經歷司,掌文移出入;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錦衣衛指揮使為正三品。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因有罪官民,多不盡由三法司,其重者輒令收系錦衣衛獄。治獄之人多非法凌虐,朱元璋令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審理,詔內外獄皆歸三法司,罷錦衣獄。明成祖朱棣時復置,增北鎮撫司,專治詔獄。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死,立朱標第二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四月二十七日午時,于謙出生於杭州錢塘太平裡(今浙江杭州祠堂巷)。閏五月初十日,明太祖朱元璋逝世。同月十六日,皇太孫朱允炆即皇帝位,為明朝第二代皇帝,史稱建文皇帝。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當朱允炆準備削奪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權位時,朱棣公開反叛,聚集將士,誓師起兵,以「清君側」「誅奸臣」為名,自稱「奉天靖難」,由此揭開了明朝歷史上長達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的序幕。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七日,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勝利而告終。朱棣於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文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後,為了處理政務之需,決定起用一批資淺而幹練的文臣參預機務。八月一日,選侍讀解縉、編修黃淮入直文淵閣,同預朝廷機密重務。九月間,又命侍讀胡廣、修撰楊榮、編修楊士奇、檢討金幼孜和胡儼等同直文淵閣,參預機務。七人朝夕侍從左右,協助皇帝辦理政事。因其在大內殿閣行事,故稱「內閣」。內閣參預機務從此開始。不過,此時的閣臣品秩遠在六部尚書之下,而且不設官屬,不轄諸司事務。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時,開始由六部尚書兼任大學士,閣職漸崇。明英宗天順以後,閣權益重。明世宗朱厚熜鑒於前朝宦官專權,更使閣臣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之上。內閣大學士協助皇帝決定方針大計,檢准諸司題奏,草擬皇帝詔令,儼然成為百官之長。
  永樂元年(1403年)改北平為北京。
  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鄭和與王景弘奉命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隊總共二萬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船,其中,最大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其次長三十七丈、寬十五丈。船隊由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劉家港)渡海到福建,又從福州五虎門揚帆啟航,開始了長達兩年多之遠航。
  永樂十四年(1416年)于謙十九歲,與翰林董鏞女訂婚。兩年後,正式娶董氏為妻。
  永樂十八年(1420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又在東華門北設立東廠,專理刺探臣民謀逆妖言、大奸大惡之事。朱棣擔心外臣徇私,不能反映實情,特命親信太監做東廠提督。從此,太監提督東廠,成為常例。太監作為提督,具有隨意逮捕、刑訊臣民的特權。朱棣為平衡錦衣衛與東廠權勢,既由錦衣衛調充東廠屬員,又令東廠太監監視錦衣衛,使之相互依賴、彼此制約,共同對皇帝負責。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明朝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正式遷都北京。于謙會試中式,主考官大學士楊士奇、侍讀周述視其為「國士」。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朱棣死於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東南),年六十五。八月初十,靈柩至京,皇太子朱高熾迎入仁智殿,加殮納梓宮。九月十日,被奠謚為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長陵。事隔百餘年後,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成祖。太子朱高熾即位,改元洪熙,是為明仁宗。立皇長子朱瞻基為皇太子。進楊士奇、楊榮、楊溥、黃淮、蹇義、金幼孜、夏原吉等秩,又進大學士楊榮工部尚書,從此文淵閣者均相繼進尚書,閣職漸重。大學士為正五品,比正四品的知府還低。尚書正二品,大學士兼尚書後,品級才符合執政官地位。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一日,明仁宗朱高熾卒,年四十八。上尊謚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葬獻陵。皇太子朱瞻基即皇帝位,是為明宣宗,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宣德元年。尊母后張氏為皇太后,立正妃胡善祥為皇后。漢王朱高煦(朱棣第二子)謀反,朱瞻基御駕親征,擒叔父朱高煦。朱高煦及諸子先被囚禁,後被殺。
  宣德二年(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廢皇后胡氏,立孫貴妃為皇后,立孫貴妃所生之子朱祁鎮為皇太子。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三日,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年三十五。上尊謚章皇帝,廟號宣宗,葬景陵。大學士楊士奇、楊榮等擁太子朱祁鎮為帝,是年九歲,即為明英宗,年號正統。以王振為司禮監,明朝宦官亂政自此開始。
  正統元年(1436年)閏六月十四日,巡撫河南、山西兵部右侍郎于謙上疏言十事:接濟邊儲,優養軍士,減省吏役,清理軍伍,查勘逃戶,禁止攬納,中納鹽糧,取用監生,辯理刑名,存恤孤老。疏下禮部,由大臣會議。除官府給予在途軍士口糧,恐造成淹留難行,監生不勤慎者宜黜退為民外,其餘均如于謙所言,付諸實施。
  正統三年(1438年)于謙之子於冕與提刑按察使司副使邵悰之女結婚。
  正統九年(1444年)于謙之女璚英嫁給錦衣衛武官朱驥。
  正統十年(1445年)于謙妻子董氏去世。于謙與妻子感情深厚,終身不納侍妾,也未再續娶。
  正統十二年(1447年)于謙五十歲,父於仁(字彥昭)病故,泣請回鄉守制。朝廷不許,令有關部門辦理營葬事,遣行人汪琰諭祭。于謙回鄉參加葬儀,請吏部尚書王直作墓表。墓表言:「公,子二:長即謙,今為大理寺少卿;次泰;女一,嫁錢塘朱濟。孫男一,即冕;孫女一,即璚英。」于謙事畢回京,恢復兵部右侍郎職,留部理事。
  正統十三年(1448年)于謙五十一歲,佐兵部尚書鄺埜經畫軍務,奏遣兵將,鎮壓福建鄧茂七、浙江葉宗留起事。于謙母喪,復懇守制,朝廷以邊事緊張,不許。于謙於喪事完畢後返部理事。
  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寇,英宗聽信王振之言,御駕親征,土木堡一役,明軍潰敗,英宗被俘。京師大震,有遷都南京之議,于謙力加阻止,決定戰守。九月初六,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是為明景帝,又稱明代宗。以明年為景泰元年,遙尊英宗為太上皇。瓦剌首領也先挾英宗大舉入犯攻北京,京城告急,景帝亟詔各地諸王遣兵入衛京師,命兵部尚書于謙提督諸營,將士皆受其節制,都指揮使以下不聽從命令者可以先斬後報。于謙保衛北京,也先潰退,擁英宗北逃。京師之圍遂解。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十五日,英宗還京,百官於安定門迎接。景帝迎拜英宗於東安門,又送英宗至南宮,大赦天下。
  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皇太子朱見深(明英宗子)被廢,立皇子朱見濟(明景帝子)為皇太子。加于謙為少保,兼太子太傅。
  景泰四年(1453年)石亨舉薦于謙子冕為府軍前衛副千戶。于謙懇辭:「決不敢以子濫功。」仍不獲准。回家勉勵兒子「砥礪名節」,不辜負朝廷獎勉之意。十一月,皇太子朱見濟亡故。于謙一品秩任期屆滿,例封四代。
  景泰五年(1454年)時序失和,雨雪不降,有災異象。于謙數次上疏請求罷職,景帝再三挽留。御史鍾同、禮部郎中章綸請求復立沂王為太子,景帝怒而收捕鍾、章二人。于謙請求解除兵權,告歸田里,又不允准。
  景泰六年(1455年)于謙五十八歲,所居僅蔽風雨,景帝賜給房屋,懇辭不允,僅將平日所賜袍帶、金帛、圖書、盔甲之類移入,以封條貼於門上,仍居舊廬。
  景泰七年(1456年)于謙勤於王事,自奉又過於儉約,身體虧損,風痰疾作。帝迫太監興安、舒良看視,又追太醫董宿視疾。病少,于謙多次請求罷職歸鄉,仍不獲准。景帝特降手敕諭留,可免朝參。十二月,景帝病重,于謙同百官問安於午門外。同御醫董宿進宮問疾。
  景泰八年、天順元年(1457年)春正月,景帝病重而儲位未定,中外憂懼。正月十七日,徐有貞、石亨等迎英宗復位。正月二十一日,英宗告即位於宗廟陵寢。下詔大赦天下。改景泰八年為天順元年。當日即命徐有貞以原官兼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次日,加兵部尚書。不久又以奪門之功,封石亨忠國公,張軏為太平候,張輗文安伯,楊善興濟伯,曹吉祥之嗣子曹欽都督同知。逮捕于謙和大學士王文下獄,誣以迎立外藩之罪,正月二十三日遇害。臨刑時,于謙神色不變,口占辭世詩一章,從容就義,年六十歲。抄沒,家無餘資。二月初一,廢景泰帝仍為郕王,遷之西內。貶生母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後汪氏復為郕王妃,削孝肅皇后杭氏謚號,皆稱孫太后制行之。二月十九日,郕王死,詔喪葬悉依親王例。毀所營壽陵,葬之西山,謚曰「戾」,以其後宮唐氏等殉葬。三月初六,英宗復立沂王朱見深為皇太子。
  天順三年(1459年)石彪謀鎮大同,明英宗覺其詐,以罪下獄。十月,英宗罷石亨之職,絕朝參。石亨敗。
  天順四年(1460年)正月二十四日,錦衣衛指揮同知逯杲等奏石亨怨望益甚,與其從孫石浚製造妖言。而且蓄養無賴,專伺朝廷動靜,不軌之跡已著。廷臣皆言不可輕宥,乃下石亨於詔獄。從「謀叛律」應斬,籍其家。二月十六日,石亨瘐死獄中,英宗命革「奪門」功,窮治石亨黨羽,由石亨而得官的盡行罷黜,朝署一新。
  天順五年(1461年)七月初二,太監曹吉祥反失敗,其家無論大小盡誅。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鎮死於乾清宮,年三十八歲。臨死罷宮妃殉葬。上尊謚睿皇帝,廟號英宗,葬裕陵。正月二十一日,皇太子朱見深正式即皇帝位,是為明憲宗,時年十八歲。大赦天下,以翌年為成化元年。憲宗即位後不久,為于謙平反,赦免于氏家人。于謙子於冕任兵部員外郎,上疏申訴,憲宗遂恢復于謙官職,賜祭。于謙婿朱驥再度出任錦衣衛長官。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進于謙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謚號肅愍,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萬曆中,改謚忠肅。
  塞北窮冬候,無風也自寒
  ——蒙古大事記
  1352年,郭子興起義,朱元璋參加起義。
  1353年,伊利汗國滅亡。
  1358年,紅巾軍攻陷上都。
  1361年,元將孛羅帖木兒與察罕帖木兒發動內亂。
  1363年,元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圖堅帖木兒叛,投奔孛羅帖木兒。
  1364年,元順帝妥歡帖木兒解除孛羅帖木兒兵權,孛羅帖木兒舉兵逼京師,復其職。
  1365年,元順帝妥歡帖木兒遣人殺孛羅帖木兒。
《大明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