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節

  如今的風景區都建設得相當完美,各方面願意砸大錢給與最充分的裝點,我們到了以後才知,木藍山的規模並不大,那是平原地區聳起的一座孤山,而景區巧妙地以山為核心大興土木,無非是亭台樓閣,人工湖加人工島,卻也吸引了不少飛禽光臨,白鷺展翅,鷿鷈流連,長堤曲廊,搞得像個濃縮版皇家園林。
  同大山地區重量級的景區相比,這裡的規模真心小,無非是縣級範圍內有人知道而已,是提供給本地人休憩放鬆的去處。我們逛了沒一個小時就將一切盡收眼底。
  不過由於暑假到了,有些學校已經放假,景區裡顯得比較熱鬧。我們夾在那些大中小的學生中隨波逐流,一時也幾乎忘卻了那些凶險事,此時才回復到學生的本色,那本是屬於我們真正的角色,無憂無慮盡可以率性賣萌。
  但張嘉瑜的一句話,宣告這種好感覺的破裂。
  「小睦,這裡哪來的山木道長,不可能吧?」
  我點點頭,歎口氣。
  學生的角色再次失卻,我們又變成了靈異調查者,凶險的現實擺在前面,我們是束手無策了才來這裡的,不比那些放假了可以放下重負舒展身心的其他學生。
  「這裡一個小小的風景區,雖然亭台樓閣也不少,但沒有大山的肚腹,藏不住龍臥不下虎,只配玩些水上樂園闖關之類的電視遊戲,太浮淺,缺少沉甸甸的涵意吧。」我發著感慨。
  張嘉瑜朝西邊指了一下:「那邊好像有一座寺廟,我們過去看看吧。」
  其實我早就注意到那座廟了,但不用看也知道,那是一個臨時造起來的景點而已,不會是傳統的寺院,無根無據,一座偽寺廟吧。
  到了近前一看牌匾是「歷空寺」,反正佛教的口頭禪就是空,空就是色,色就是空,空而玄,玄而空,對於不鄭重參禪的我們如同迷宮一般,常搞得暈頭轉向。
  寺裡塑有各式菩薩,尤其是如來佛祖很有氣勢,足見建這座廟是有關方面下了本錢,可謂不惜工本,工藝精湛。再看爭先恐後參拜的信男信女,你就明白修這座廟的意義了。
  在觀音菩薩塑像前,張嘉瑜停下了,她仰望著觀音菩薩,目光裡閃動著我無法破譯的光澤。但我知道這個時刻太過莊重了,不宜作任何調侃,否則不僅是對菩薩威嚴的冒犯,也是對信仰者的不恭。所以我沒有發聲,靜靜地陪著她參觀。
  忽然間張嘉瑜雙膝一彎,就在蒲台上跪下了。雙手合在一起豎在胸前,一付虔誠膜拜的樣子。
  我還是站著,微笑地看她跪拜。
  她沒有扭頭,只輕聲地嘀咕一聲:「快點跪呀。」
  我一愣,低頭見我膝下也有蒲台,跟她所跪的是並列的。
  我也跪下去?
  那不成了雙雙跪拜了?
  我們可是一男一女……
  是不是有點那個意思了?
  我如果也跪下去,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對小兩口,至少一對小戀人了。
  可我們大概也許似乎好像……沒有明確這樣一層關係嘛。
  我稍稍猶豫時,她又催促我了:「快點呀,一起拜。」
  聲音很輕,語氣很有羞澀意味。
  我心裡一激動,咕咚就跪下了。
  叫我跪還不容易嗎,如果我自己想跪的話有可能顯示不懷好意,乘機沾便宜,是你催我跪那真是求之不得啦。
  我也雙手合手,用眼睛的餘光去注意她,只見她小嘴微微蠕動,似乎默念禱詞,祈求著菩薩賜福。
  然後她躬身拜下去。
  我也連忙跟著拜下去。
  她低聲囑咐我:「你也默念,求觀音菩薩保佑我們在一起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在一起?這個詞倒蠻有意味的,內涵讓人想去吧,可以無限擴展。
  我連忙嘴裡默念:「請觀音菩薩保佑我們在一起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然後她拜我也拜,拜了幾把我也沒記住,反正跟隨她同拜而已。
  站起身後,她又仰望了菩薩一會,才對我說一聲:「走吧。」
  雖然她很快地轉過身去,其實我知道她的臉緋紅的,熱熱的,想把這付嬌羞狀藏一藏,在我面前有點不好意思。可她心裡一定非常甜吧。
  我也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們都不說話,我連調侃的話也不想說,一調侃就破壞這種心照不宣的甜蜜。
  這種感覺真好。
  我們又在寺內轉了一圈,直到確定沒什麼可看的了才走出去。
  到了外面,她對我說:「這是佛寺,不是道寺。」
  我知道本來我們不需要進佛寺的,她帶我進去就為了拜觀音菩薩。我點點頭說:「是啊,這是佛寺,裡面雖有和尚,但不是我們要找的,我們要找的是道長,應該找道觀吧。」
  「對了,這地方有道觀嗎?」她的四面環視,其實我們在景區轉過一圈,根本沒發現道觀。這裡只有一座歷空寺。
  這時我看到從廟裡走出一個和尚,就上前問道:「師傅,這個地方有沒有道觀?」
  和尚說有。
  我和張嘉瑜一聽頓時興奮起來。「在哪裡?」我問道。
  和尚往南指了指,說道觀不在這個景區,在離這裡二十里的地方還有一座山,那裡不是景區了,在這座孤山下有一座道觀,裡面住著三個道士。
  難怪在景區見不到道觀,原來就座落在另一座孤山下。我們向和尚作了道謝,叫了一輛當地的摩的前往南邊孤山。
  比起景區的山來,孤山反而面積大得多,綿延有十里吧,山上樹木蔥籠,植被良好,因為沒有人工建築,所以保持了原生態的風貌,到了山前就覺得一股野趣迎面撲來。
  而據摩的司機介紹,那座道觀並不在外圍的山腳下,而在裡面的山坳裡。
《女鬼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