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神城 > 第162节 >

第162节


万珊珊似乎有些疑惑,一是突然我会问她,另一个可能是对这些文字的原因,但还是回答了:“我看了一下,大体也是说的赵佗的丰功伟绩,但是下面的很多字似乎并不是我们汉字,我不不认识。李大哥,你为什么突然问我这个了。”
我回答万珊珊的话说:“你在历史上面的造诣不比我差多少,你的那个家庭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另外当初是你在秦皇长生府能够把音律玉简上面的全部给正确的读出来,足可以说明你的古文造诣不差。”
万珊珊点了点头说:“的确,我自幼受家庭的熏陶还有我爷爷逼着我学习,所以我才知道了这么多。但是李大哥,下面的文字应该是另一种象形文,这绝对不是汉民族的象形文字。”
我看了看上面的这些字,然后回答说:“这的确不是我们汉民族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但是既然是象形文字,那么意思就应该差不多,只是形状上面有点区别罢了。”
唐云馨问我:“能不能看得懂。”
我点头说:“看得懂倒是没有问题了,稍微沸点时间,要是我老爸在这里,就直接能够读出来了。我一直在想,我爸就是为这个而生的,翻译那些奇形怪状的字简直是易如反掌的。”
我请唐云馨重新将上面的那些象形文字给我写一遍,每一个字都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这样方便我把译出来的字写在后面。我虽然是考古专业毕业的,但是古文字学的造诣不会落后任何一个在这一方面浸淫多年的人,谁叫我们家有一个权威中的权威呢。
我站起身来看了看本子上面的东西说:“这不是一篇墓志铭,这块石碑不是赵佗放在这里的。只是后来被赵佗顺带着使用了,稍微进行改装而已。这个应该不是墓碑或者是墓志铭,这是镇陵谱,这么说也不对,但是只能这么说明了。”
大家还是不明白,万珊珊对我说:“我不明白啊,李大哥,你说这是镇陵谱,但是这上面明明写的是赵佗的事情。”
我对她说:“这些汉字是写的赵佗的,可是在汉字下面的这些象形文字可不是他留下的,这是上古时期发现这里的南越的先民的文字。我想后面的那些图形也应该是南越先民们刻画在上面的,这些象形文字应该和后面的那些图形放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地解读。至于这些赵佗的留下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差不多就是自己怎么发现的这里,然后把这里改造成洞天福地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葬身之地。”
徐平问我:“赵佗不是这里的第一个发现者吗?”
万珊珊替我回到说:“当然不是,在这之前不就已经说了吗,这里是赵佗从南越先民们的口中得知有这么一块地方,所以才会把这里给霸占了。”
我点了点头说:“完全没错,赵佗是听说这里是一处洞天福地,葬在这里不仅可以荫及子孙,还可以让死者得道升天。赵佗这上面没说是逼迫南越先民说出来的,而是说南越先民感谢他认为他才有资格享受这里才会奉献出来的。这也许是赵佗的一种掩饰,但是帝王们就是这种伎俩。赵佗请高人看了看,说这里是九州南部的一条龙脉等等,自己就选这里作为万年之地了。”
徐平这个时候来了一句:“原来是鸠占鹊巢啊,那他还弄得这么煞有其事的干嘛。”
我表示不知道:“这个帝王的心和女人心差不多,都是海底针类型的。”
唐云馨不理会我的怪言怪语的问我:“那这些象形字说的是什么!”
我翻开万珊珊画的图案,一共是五幅图案,都是那种简洁明了的画风。在上面刻画的这个人看来是就像是吴道子一类的人,简单明了的刻画出所要表达的事情。这些手法不属于任何一种画法或者是花派,只是一种很简单的刻画方法,就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画下来,没有任何做作修饰和拖泥带水的痕迹。我见过不少的这样的史前古画,差不多都是这样的画风。
第一幅图形是上面画的是天落流星的样子,一颗巨大的星星撞到了地上,远处的人们发出惊呼。第二幅图形画的是这里似乎是流行起来一种瘟疫一类的病,很多人将大量的尸体扔到一个大坑中。第三幅图形画的是一些虫子一类的东西从大坑中出来了,吃了很多的人。第四幅图形画的是这个大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雨雾缭绕的地方,然后周围很多人在跪拜。第五幅画的是很多人从云雾缭绕的地方走出来,周围跪拜的人都害怕的逃跑了。
所有的人都看的迷惑不解,都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回答说:“似乎是大雾岭的由来,但是我不能确定,因为画面上能够表达的内容真的太少了,看不出到底要表达的什么。我倒是能够确定的事情是,这是大雾岭的演变过程,这里的确是一个行星撞击形成的,撞击之后发生了好几次不得了的事情。因为周围的南越先民对这里敬畏的很,所以才会作为圣地。”
我又翻回那一页有象形文字,然后又说:“这上面说的是这里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形成的,因为这样形成了大雾岭。这里形成独特的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环境,每当有人对这里不尊敬的时候就会发生大的灾难,周围就会死很多人。然后有勇敢的人进入到里面,就是这个画这幅画的人来到这里一探究竟,终于发现了这里的秘密。上面所说的灾难我不知道是什么,因为有些字我也不认识。”
我们跟随者引魂灯穿过水晶林,本以为见到的就是赵佗的陵寝了,但是代之的是一座巨大的水晶碑。
☆、第三十章 又见到此一游
第三十章 又见到此一游
我们沿着引魂灯到了一处空旷地,本来以为这里就是赵佗放置棺椁的地方,但是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看到。我们发现的只有一个大赑屃驮着的石碑,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个赑屃也不太对劲,总是绝对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石碑上面竟然有数幅灾难图,让我们看的目瞪口呆。
万珊珊对我说:“我们不是关心的什么灾难,而是关心的是究竟是什么秘密。”
我看了看,脸上露出了一种奇怪的神色,我自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脸不对劲,我说:“他发现这里真的是传说中的冥神的住所,周围被冥神的人神兽守护着。出去之后就会和这周围的居民说不要打扰神明,这里是连接另一个世界和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地方。”
徐平捂着自己的头说:“这恐怕就是这里是阴间大门传说的由来吧。”
唐云馨也是这样:“看来只有这样解释了,古越人一般都是这样,因为不解所以心生敬畏,因为敬畏所以才有了膜拜,因为膜拜才会有了传说和禁忌。看来不管怎么说,这个地方都是让人大意不得了。”
我点了点头说:“没错,不管这里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绝对不是及淡淡的地方。”
唐云馨问我:“刚才你说这个驮着石碑的不是赑屃,那是什么呢?”
我让唐云馨一说我也想起这件事情来了,这一个驮着石碑的神兽不是赑屃,而是赑屃的大哥,也是龙生九子中的其中一个,就是老大囚牛。正是因为我看出来这神兽囚牛,才感觉这个很奇怪。
我和他们说:“刚才是我们先入为主了,这里不是赑屃,这是囚牛啊。”
唐云馨似乎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她有些不相信的说:“囚牛,这不是音乐之神吗,为什么回城了驮着石碑的赑屃了。”
唐云馨继续问我:“可是囚牛是音乐之神,是喜欢音乐的神兽,可是为什么会在墓中了,而且会驮着一块写着墓志铭的石碑,这和赑屃有什么两样。”
我叹了口气说到:“这个具体原因我还真的不知道,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囚牛不仅仅是喜欢音乐的神兽那么简单,它也不是仅仅会坐在乐器的上面听音乐。其实囚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镇魂啊。”
唐云馨和万珊珊看着我,对我的话不太理解。
我搔了搔后脑勺说:“我猜想是这样的。这块石碑本来就在这里的,但是不是现在的这个模样,也许只有上面的那一段很平整的。后来那个勇敢的南越先民进来了,把这里的由来刻画在石碑上面。再后来赵佗来到了这里,依据这块大石头的形象,就雕了一座囚牛驼碑的石像。然后把自己为什么找到这里什么的又给刻上去了,说明了这里就是为他而生的。再换句话说,这应该是镇陵谱!”
“既然是镇陵谱,那么就可以说,赵佗的棺椁就在这里了。”唐云馨四周看了看说。
“没错,就在这里了,但是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没看到呢。按照道理来说帝王的棺椁规模小不了哪里去,赵佗虽然是一个草头天子,但是好歹的算是一方霸主,在这里称王称霸的几十年。他的棺椁肯定是皇帝的规制,那么最起码会有二十好几平方米大。”我站起身来也是四周查看。
但是这里除了地上黄白色的雾气不断的翻滚,什么都没有。雾气翻滚起来也就是十几厘米高,但一口棺椁怎么也要一米多高,如果在地上完全就可以看得到啊。除非没有在地上,而是又被埋了起来,隐藏在雾气下面。但是没这个道理,这里生气很足,再埋到地下,在这里动土了,就完全破坏了这里的风水了。我虽然对坤舆之术不了解,但是这个道理我还是动的。
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平又在喊我:“老李,你们快过来看,我又发现好东西了。”
我听见徐平在喊我,说是找到了东西,我赶忙回头看徐平在做什么。结果我一回头却发现这个家伙钻到了那个镇墓神兽驼碑的囚牛神像底下了,正在昂着头看着什么。
我过去玩下有问在下面的徐平:“你找到了什么了?”
徐平指了指囚牛的肚子说:“肚子上面有字。”
徐平跟我说囚牛的肚子上面有字,我不禁有些发懵。这是什么习俗或者说是这是什么礼制,为什么在石兽的肚子上面刻字。这要是在外面我们看到某个石像的肚子上面刻字,有什么某某到此一游的,我们不会见怪。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中国人的特有的表达方式,现在虽然是文明素质提高,但是说不定某个不听话的孩子或者是没有素质的人干的。可是这里怎么会有在神兽肚子上面刻字的事情,难不成的士燮的题字。
我一想到是士燮来到过这里,很可能是他留下的自己。我也立马弯腰爬进了囚牛石像的下面,爬到徐平在的地方,然后抬头向上看。这个驼碑的囚牛石像有三米多高,囚牛的腿有一米多高,所以说身下有了一个一米多高的空间。我和徐平盘腿而坐正合适,都抬着头看着上面。
肚皮上的字很小,比起上面石碑上镌刻的简直是没法比,上面的一个字要有三个拳头大,肚皮上面的这些字正好相反,一个字要有拳头的三分之一大。我看了一下,这里真的是士燮留下来的。上面的字真的不少,有好几百字之多,这对于善于用文言文的古人来说,这就是一个长篇故事。
外面的唐云馨和万珊珊看到我们两个人盘着腿坐在这里面,都昂着头往上面看,也不知道我们究竟在做什么。这个囚牛驼碑虽然说也是有整块的透明的大水晶雕琢而成的,但是光线透过两米后的水晶层到达这里也不是很亮了,再加上这里的亮光本来就不是很强烈。
我于是低下头朝外面喊道:“云馨,你帮忙给递进来一个手电筒,这里的视线稍微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