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聊斋县令 > 第45节 >

第45节


罗宗保认真的看着眼前的变化,他还无法猜到周昂的意图,只有等着周昂继续解释。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东北丘陵修建引水渠,引婺江之水入境郭北县,那时候郭北县不仅风水格局大变,有了婺江之水灌溉,又要多出不知多少良田。”周昂终于说明了意图。
而下一刻山川虚影大变,只见郭北县的东北方向一股水流注入,顷刻之间郭北县境内格局大变,无数的良田出现在大地之上。
就连原本死气沉沉的郭北县,也仿佛在水源的注入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真的可以改变一县之地的风水格局”罗宗保的认知被颠覆了,周昂以念头演化,如此直观的表现又让他不得不相信。
“岂止是一县之地,只要是道行足够,心中有山川沟壑,便是一府一州,甚至是一国风水也是可以改变的,你可知战国末年秦国修建的郑国渠?”周昂撤了山川虚影,站在罗宗保身前,似乎打算借此教导一番罗宗保。
“小侄才疏学浅,未曾听过!”罗宗保恭敬的低着头,他所学也不过是罗子浮偶尔的教导,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战国末年,秦国成为了一时霸主,然而仅靠巴蜀之地出产的粮食,还不足以支撑秦国大军东进,因此秦国急需发展关中之地的水利。而此时韩国深感秦国威胁,也获知了秦国欲在关中之地兴修水利的意图,便派了著名的水利大师郑国,以行疲秦之策。”周昂娓娓道来,将一段战国末年的趣闻轶事讲了出来。
周昂虽然说得简单,罗宗保也能从中感觉到两个国家之间博弈的波云诡异。
“那郑国也确实忠实的执行了疲秦的策略,他花了十多年时间,几乎耗尽了秦国积累多年的底蕴,修建了一条长达三百余里,连接泾水与洛水的宏伟水渠,便是现今依旧在使用的郑国渠。”周昂继续说道,不过郑国渠虽然依旧在使用,但名气已经不大,所以知道这段过往的人也并不多。
“难道就是这郑国渠改变了秦国风水?可是修建郑国渠不是消耗了秦国十余年的积累吗?”罗宗保已经大概猜到了结果,他也知道秦国最后灭了韩国,还统一了天下,但他还无法相信秦国的大一统与郑国渠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秦国自然也是有高人的,修建郑国渠确实使得秦国国力疲惫,可是这泾洛二水相连,便是双龙升天之局,一条郑国渠,竟是让关中之地凝聚了上千年的龙气,从那以后千年之间,关中之地便成了龙兴之地,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也是由此开始!”说道此处周昂也不得不由衷的感慨起来。
表面上郑国渠灌溉了关中数十万顷的良田,使得秦国国力大增,实际上气运的无形改变,更胜过这些表象。
以前周昂也如普通读书人一般,以为秦国一统天下靠的是几代君王的锐意进取,而如今修炼道法窥探天机命理后才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大能们以世俗为棋子的博弈。
“郑国渠建成三年后,韩国便被秦国所灭,自此秦国大势已成,这便是风水大道!”说完最后一句话,周昂也沉默了起来。
他引婺江之水入郭北,自然比不上郑国渠连通泾洛,但是风水大道毕竟太过深奥玄妙,周昂自己也无法推测,郭北县的风水格局改变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第39章 清明诗会
在周昂的规划下,郭北县正一天天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还不到五日时间,燕赤霞就带着衙役将现有的土地丈量完毕。
而从第三日起,便已经开始有其它府县的流民来到郭北县。
因为早有准备,这些流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且快速的投入到了建设郭北县的大潮中。
县中诸事有燕赤霞宁采臣等人打理,虽然有些忙碌,一切依旧井井有条,到目前为止周昂这位县令并没有操太多的心。
后宅书房之中,周昂正在仔细的描绘着一幅画卷,这画卷有别于传统山水画,而更像是一幅地图。
地图正是郭北县东北的地形图,周昂正在上面不同的位置标注着一行行小字,并且地图上一条水渠的轮廓跃然纸上。
“周郎真的决定改变郭北县的风水大局了?”看着周昂认真的绘制婺江水渠,姜小昙却满是担忧的问道。
“我知道你心中担忧,我既然做了这郭北县令,自然要造福一方,而且眼见吴王谋反,我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生灵涂炭吧?”周昂没有抬头,手中继续绘制,却也开口与姜小昙说了起来。
“我虽然读书不多,却也知道,历来变革者无论成败,最终都难有好的下场,周郎不仅在郭北县进行了人道改革,又要改变一县之地的风水大局,无论是哪一件事,稍有不慎都是万劫不复啊!”姜小昙继续说道,她所担忧的正是周昂在郭北县推行土地改革和引婺江之水入郭北。
周昂闻言终于放下手中的笔,他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深邃的看向窗外,片刻之后才说道“以你我如今修为,自然可以选个风景秀丽的世外之地,过着那神仙眷侣的生活。但那样的生活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我这一生,前二十年浑浑噩噩,已经虚渡了许多大好时光。人生在世匆匆而过,这世间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我愿用余生,换这世间一个真正的太平!”周昂继续说道,已是目光坚定。
随着道行眼界的提高,周昂的格局也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
姜小昙看着周昂的身影,脸上慢慢的也浮现出笑容,而后如释重负的说道“神仙眷侣故我所愿,不过我更爱眼前的你!”
周昂闻言无奈的一笑,姜小昙总是一点也不含蓄,连如此露骨的情话也是随口而出,不过这倒也符合她的性格。
“有妻如此,此生大幸!”周昂终究无法做到像姜小昙那么洒脱,只能拱手一拜,私下里周昂已不止一次对姜小昙以夫妻相称。
听到周昂对自己的称呼,姜小昙心中甜蜜,却是欲言又止,因为到目前为止,周昂还没有提过两人婚礼的事。
姜小昙虽然洒脱,这种事情却也无法主动开口。
郭北县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而这里的动静也很快传到了杭州府。
杭州府下有杭州城与钱塘县,两城紧邻几乎连在一起。
杭州城便是浙江布政司衙门所在,而钱塘县则是吴王的王宫所在。
吴王宫中有一座巨大的木质阁楼,阁楼共分三层,站在楼顶便可俯瞰整个钱塘县,甚至天气晴朗的时候,还能看到杭州城景象。
这座阁楼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万卷楼,为藏书万卷的意思。
而事实上万卷楼的藏书早已突破了十万册。
这里也是吴王最爱待的地方,无论是独自一人登楼眺望,还是邀请江南名士讲经论道,都是在这万卷楼。
吴王博学多才,礼贤下士的名声,有大半也与这万卷楼有着联系。
这一日吴王又登上了万卷楼的最高处,他又习惯性的站在了北面围栏处,静静的眺望着北方。
不远处就是整个江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杭州城,只是吴王虽然看向北方,目光似乎越过了杭州城,看向了更远处的群山白云。
透过群山白云的遮挡,更远的千里之外,就是大宁朝的京都。
“浮云遮不住,千里望长安。”
忽然吴王喃喃自语,低声的吟诵出了一句诗。
这句诗并非名家所作,也从未有人作过,正是吴王有感而发。
虽然只是随口一吟,却也不失水准,可见吴王博学多才并非浪得虚名。
只是这诗意有些令人费解,因为大宁朝并无长安,倒是前朝国都名为长安,只不过前朝的都城长安也不在吴王眺望的方向,而是应该在西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