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深度思维 > 第九章 慢即是快如果没有背景,缺乏资源,你该如何逆袭 >

第九章 慢即是快如果没有背景,缺乏资源,你该如何逆袭

在这个鼓吹少年得志的时代里,我更崇尚大器晚成。对于出身平凡、缺乏资源、没有背景的人来说,专注做好一件事才是大概率的生存之道。慢即是快,这是技术,也是心法。

第一节 你在羡慕别人的精彩人生吗

从跨界天才到斜杠青年

如果你看过电影《钢铁侠》和《复仇者联盟》,你或许对其中的典型高富帅角色托尼·斯塔克印象深刻。此人智商极高,超级有钱,无比拉风,常有美女相伴,简直集中了所有男人的梦想和女人的幻想。他学知识很快,做事业很快,连成为超级英雄都很快。总之,他以极快的速度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同神人一般。但你知道吗?据说这个虚构角色是有原型的——埃隆·马斯克。

埃隆·马斯克智商超高,在不同领域展现了伟大的才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12岁就制作了一款成功的游戏并高价卖给了大公司。24岁开发了在线内容出版软件ZIP2,《纽约时报》和《芝加哥邮报》这样的巨头都成了他的客户,他也因此狂赚几千万美元。接着他又离开媒体产业进军在线支付,创建了电子支付网站“X.com”,并设计了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被eBay收购后又赚了几亿美元。然后他连金融也不感兴趣了,居然跑去做了一个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发射火箭的私人公司,把美国航天局的工程师们惊得目瞪口呆。在此过程中,还顺便创办了目前火热的特斯拉汽车公司和一家光伏发电企业,以及投资了几部电影。而现在,他正在研究火星殖民计划,准备几年之后在火星建立实验室和小规模居住地。

总之,他进入了一大堆不相干的行业,却又把每个行业都做到顶尖,牛得一塌糊涂。

也有些人,他们或许没有埃隆·马斯克那样耀眼,但也活得十分精彩。如果你看一眼他们的名片或社交网站介绍,上面可能写着:互联网创业者/摄影师/作家/自媒体人/商业咨询师/股票投资者/……

同时涉足这么多领域,他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精彩!不仅赚了大量的钱,而且工作一点都不无聊。即便比不上埃隆·马斯克这样的超级天才,他们也算是同龄人中的精英了,过着优越而令人艳羡的生活。

埃隆·马斯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跨界天才,那些斜杠青年也常常是人中龙凤、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精彩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冲击,他们成功人生的发展轨迹更是需要我们这些普通人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的……

反面案例。

是的,你没看错,反面案例。

在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中,埃隆·马斯克这一类是非常危险的。而他的成功又太过耀眼和正面,让人忽视了其巨大的风险。跨界、斜杠青年这些词汇看起来非常美好诱人,但请记住,对于没有背景、缺乏资源的普通人来说,它们是致命的敌人。

一般人很容易看到成功者胜利的结果,但不容易看到他们胜利的过程。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在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难关,并以怎样惊人的方式去化解各种问题。简单来说,我们对于这些成功者的能力、资源、背景的优越程度,欠缺真实的了解。

一边开发电动汽车一边研究火星殖民,这当然是很精彩的人生,但是普通人拥有埃隆·马斯克那样高超的智商和思维能力吗?一个商业精英突然跨界来做医疗或者教育也是让人震撼的,但是你有他们那样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的政商关系背景吗?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背后对应的是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智力、资金、人脉和身居高位带来的内幕信息。一个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普通人,模仿他们的人生轨迹,无异于自寻死路。

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恰恰应该是反跨界、反斜杠的。

第二节 没有背景、缺乏资源的人该如何逆袭

专注,是普通人的最好出路

对于没有背景、缺乏资源的人来说,专注,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专注,就是把你(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等,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去,而不要分散到多个地方。如果你是一个财务工作者,那么请把财务知识钻研到极致,把你有限的时间都投入到自己财务水平的提高中。如果你是一名老师,那么请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到极限,把你不多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学习和发展里。

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似乎效率很低,人生进展得很慢,不够精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慢即是快,专注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你需要专注

投入和产出,从来都不是成正比的。我们要意识到,大部分的投入都是不能产生直接价值的。你可能会唱歌,你曾经在小学音乐课投入了几十上百个小时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和发声技巧,但这并不能让你成为职业歌手并赚取金钱。你也许会下棋,还花费了好几年时间在少年宫的围棋教室里学习入门手法和死活棋计算,但只有柯洁能够靠围棋生存,而你不能。即,你的这些投入,都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

非线性的投资—收入关系

实际上,资源投入和能力成长的关系,完全不是一条直线,而类似于生物课本当中介绍的生物成长S形曲线。而资源投入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类似于一条增长更慢的S曲线。

图9-1

可以看到,当你最初投入一些资源的时候,你的能力水平并没有得到飞速提升,更无法因此获得收入。即便再投入一点资源进入快速提高区间,获得了一定的能力成长后,其收入水平也非常一般。只有当投入了大量资源进入高原期以后,收入水平才能迎来真正的大幅增长。

对于那些智力、知识积累、技术水平、人脉、资金等资源本就不出众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到不同的领域,那么每一个领域都会停留在低速启动区间,偶尔可能进入快速提高区间,他将永远面临较低的收入,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烦恼。

对于那些智力、知识积累、技术水平、人脉、资金等资源本就不出众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到不同的领域,那么每一个领域都会停留在低速启动区间,他将永远面临较低的收入,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烦恼。所以普通人最好的策略就是专注,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在一个领域冲进能力的高原区域,并得到金钱上的自由。这是一条对普通人来说风险最低、成功率最高的道路。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标准的普通人,无背景无资源,农村家庭出身,上了个谁都没听说过的大学。后来这个资源贫乏的年轻人进入了教育行业的一个分支当起了老师,他该如何在教育行业发展自己的事业呢?

他的策略是,集中所有精力做好一件事——游学。他带领学生在山川河流间进行感悟和体验,一般游学机构开发不了的路线他去开发,找不到的奇观妙景他去一点点找,然后带着学生去感受。一般游学机构只能在一些著名景区的人山人海里走个过场,而他设计的路线却每每能到达环境清幽、山灵水净之处,带给学生的心灵触动自然也大不一样。以此优势,他从一穷二白起家,迅速超越众多资金雄厚的机构,成为游学教育的一颗新星。

寻找更清幽、更灵动的风景,这是很难的事情吗?无非是多逛逛户外论坛、多跑跑路、多实地考察而已。但就是这样一件简单的小事,他比别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更加专注,做得更加极致,因此取得了巨大的优势。现在他早已年入百万以上,超过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了。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种案例远远比马云、马化腾等天之骄子的案例更精彩。马云如何成功的跟我们这些普通人其实关系不大,99%的人就是注定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我们需要过好这一生。那些最平凡的人如何过上体面的生活,维护自己的基本尊严,给父母儿女提供基本的生活庇护,这才是真正重要的话题。

如果一名无资源、无背景的不知名大学毕业生能够通过专注于一个细节来开辟自己的小事业,那么你呢?你对自己有信心吗?你需要做的不是怀疑自己的才能是否足够,而是思考,自己对专注这两个字的威力是否有足够的认识。

也许你疑惑,曾经也听说过资源整合、多元化发展等思路,也知道不少成功案例,但这些思路的方向却与专注的策略截然相反。甚至,在本书的第五章《生态思维》中也提到了池塘模型,似乎与专注努力也不一致。如何理解这些矛盾呢?

很简单,专注努力作为最优策略,是对缺乏资源和背景的普通人来说的。当你既没有可观的本金,也缺乏高端人脉,连专业技能和学历都不那么突出的时候,你是无法进行资源整合的——你如此弱势,资源凭什么听你调遣呢?对于资质、背景都很普通的人来说,专注努力是最佳策略。相应地,当你的资源越丰厚、天赋越高时,你进行资源整合、跨界发展、多元化经营的空间也就越大,成功率也就越高——但依然不可高估。

被光芒掩盖的陷阱

类似于埃隆·马斯克的成功人生案例影响力太大,以至于不少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这样精彩的人生该多好啊。埃隆·马斯克这样的天才能够投身于十个领域,每一样都做到顶尖;我虽不是天才,但是资质也还可以,也不要求顶尖,优秀水平就够了,我就搞个三四个领域吧!”某个针对18-25岁的年轻人的调查称,有80%以上的年轻人想成为斜杠青年,足见这种想法不是少数。

这世上有很多聪明人,有更多自认为很聪明的人。但不幸的是,在聪明人当中也只有极少数顶级天才能够像埃隆·马斯克那样精通多个领域。大部分优秀的聪明人,如果涉足多个领域,也是要失败的。

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曾经自认为能够同时做好篮球和棒球两个领域,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位篮球场上神一样的天才在棒球场上连个二流水平都混不上,最后只能再回到篮球场上去。好在乔丹确实是历史级的天才,回篮球场以后继续当自己的篮球之神。连乔丹这种顶级天赋的人也无法做好两个领域,何况一般人?

某位在国内商业领域叱咤风云、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的“女神”级人物,后来离开了商场去搞教育办学校了。一开始似乎摆出了要大办教育公益、顶级教育模式创新的架势,结果后来声音越来越弱,争议不断。专业教育智库的调研人员和他们学校的老师一聊天就觉得不扎实、不专业。当然,该“女神”是为了解决自己孩子读书问题才去办的学校,以她的资源和背景,任性一把倒也无妨,但依然无法改变越跨界越业余的规律。

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

我们都曾在大学时代里见过那些活得精彩纷呈的牛人,他可能同时在象棋社、话剧社和辩论社担任核心人员,还兼任学生部宣传部长,同时又在某大企业实习,并且学习也不错,能拿奖学金,反正看起来很“斜杠”。但我们可能忘记了,几年后当他步入社会时,他的象棋、话剧、辩论、宣传营销等能力都达不到专业水准,离能够依此立足还差得很远。在精彩的学生生涯结束后,他们很可能最终还是依靠自己花最多时间精研过的那个能力去工作和生存,曾经的斜杠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生活体验,在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就的道路上,斜杠只不过是些微小的点缀。

很多时候,即便是聪明人和成功人士的斜杠经历也并不成功,只不过被包装得很精彩,或者在跨界领域失败的阴影被专业领域的强大成功光环所掩盖。你要明白,身体素质极好的迈克尔·乔丹去打棒球的水平,以及顶级名校毕业、商业能力出众的某“女神”去办学校的能力,已经被人嘲笑了;而有点小聪明的普通人去跨界经营多个领域所能达到的层次,只会比他们更弱。

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一个领域与通识教育、多学技能、多了解社会动态等都没有冲突。通识教育是中小学和大学的事情,与步入社会后的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等并不冲突。如果工作中要用到Excel和音频剪切的技能,那么花几天时间学学相关软件使用也不对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产生负面影响,很可能反而有利。多了解社会各方动态与新鲜事物也是好事——只要不造成信息过载和拖延即可,有时候,你还能从中发现行业生态、未来趋势的变化。

为什么专注很难做到

不过,真正去专注于一件事情,依然不容易。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其中有两个问题最有共性。

第一,如果自己倾尽全力投入的大方向就是错的怎么办?

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个问题里特别明显。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那么专注则会让你越错越远。不少人正是因为对一条路走到黑、错得很彻底产生了恐惧,故而保持了所谓多元化的选择。一边似乎降低了选择错误的风险,一边也分散了精力,降低了成功概率。

第二,加速成长末期的技术难度。

在快速提高区间的最后一部分,水平的成长会进入瓶颈,无法再快速提高了。后面的每一点点增长都对应着艰辛的付出和卓绝的努力,这不免让人怀疑,值得吗?根据二八定律,80%的技术内容能够通过20%的时间获得,而剩下少量的20%内容,却需要耗费80%的时间!随着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很多人感到太累了,不愿意继续艰苦的进步。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何避开各种让你的努力白费的方向性错误误区?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错误的方向上专注努力永远也不会产出成果。但你更应该明白,永远分散自己的精力,不去专注于某个领域才是最大的风险。专注于某个领域,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概率未知;但永远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是错的,概率逼近100%。

在明确了必须专注以后,再来考虑如何选择正确的、值得专注努力的方向。其实,这就是本书下篇——思维的格局部分所写的内容。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而做好大方向的选择,则需要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思维智慧去指导。

在《生态思维》章节中我列举了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的案例。一位天赋普通的互联网创业者面临两个选择:留在北京的大互联网公司当底层,或者去河北的一家农业企业当技术专家,然后进行农业领域的互联网创业。根据生态思维,他选择了更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然后可以专注地努力下去。在《大势思维》一章中我提到要去了解科技和行业变化的趋势,未来几十年,显然人工智能行业比钢铁行业更值得你持续专注。

事实上,要确认某个领域是否值得你专注努力,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它最好不要违反大级别的趋势。20年前有个职业叫打字员,后来快速被市场淘汰了。如果当时的打字员们能够看清未来趋势,那么他们就知道不应该在这个领域专注努力,而应该早点切换到另一个领域上。现在,钢铁和煤炭等传统行业的趋势也比较明确了,未来虽然不会快速消亡,但大概率会持续萎缩,发展前景堪忧。如果不是特别的热爱或者有特殊的原因,这些领域也不是很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选择要专注哪个领域就没有太多的顾忌了。根据常识,你可以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中选择,如果能够兼顾兴趣和擅长最好。在足够细分的领域专注下去,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足够精通,形成专业优势。

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突破快速提高末期的技术瓶颈,则是本书的上篇《技术大师》部分所讲的内容。各种思维技术的学习,能大大提高你突破瓶颈的概率。思维逻辑链可提高深度思考的能力,可视化思维有助于你处理复杂信息并提高工作效率,换位思维则帮助你理解他人的想法——这些思维技术都会从某个角度帮助你去克服你所在领域的困难。

另外,快速提高末期的技术瓶颈突破,也会被你对回报的预期所影响。要搞定那些比较难的事情,先不提技术方法,首先得有一股狠劲,有猛烈的决心。而这种猛烈的决心从哪里来呢?一定是你认为这样做是真正值得的,它的收益比付出更大。如果你对投入与产出的非线性增长关系——即图9-1中所展示的道理——不那么明白,你就很容易低估了突破技术瓶颈的作用,然后提不起一定要去攻克难关的决心。就像很多家境平庸的学生不明白生活的艰难以及教育改变命运的力度,轻描淡写的一句“读书无用”就自我放纵、逃避努力学习,并毁灭了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可能。

第三节 我的故事

一个平凡人,是如何逆转命运困局的

我的人生是一部减法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本书中写的所有思维方法,我都有过比较深度的实践,而对专注于一个领域这个道理,则感悟尤为深刻。

我曾经不懂得人应该专注、聚焦的道理,犯过严重的多领域经营错误。我研究思维与教育,在思维与教育这两个大方向中的多个领域里齐头并进,耗费了大量时间。

我研究思维,思维的分支领域好多啊!首先要懂多种思维方法,比如可视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换位思维、结构化思维等。还要懂底层原理,大脑的构造和运行特性、神经传导模式、行为神经生物学、细胞神经生物学等。但是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并不能直接与具体的可执行的思维方法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中介性的学科——认知心理学,所以我又深度阅读了不少认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当然认知心理学并不能包括所有的思维方法(实际上只有少数一点点),而更多的思维模型在具体的学科中——这就是伟大的投资家查理·芒格提出多元思维模型的依据,他认为要真正精通思维方法,得学习几十个不同专业的至少100种思维模型……

我研究教育,教育的分支领域也不少!学校管理影响一个学校的整体运行,很重要啊,于是我去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出问题的学生根本没法正常学习,生活也特别不幸福,于是我研究心理治疗和情绪疏导。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超过学校和老师,太重要了,所以我也研究家庭教育。同时,班级是教育进行的最小单位,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肯定需要钻研。而教育不能空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堂上,所以课堂教学方法我也要研究。课堂上教学的自然是各个学科,所以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和学习策略我都要研究。光有学习策略还不够啊,还得有大量学科资源,所以我自己也搜集整理各种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大量的纪录片、教学视频、图书清单。另外,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场馆教育、项目式学习、游学……

更可怕的是,除了思维和教育的专业研究外,我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经济领域我很感兴趣,国家产业变化、房地产调控、税率改革、大国战略、全球博弈乃至股市等我都想了解。哲学和宗教领域也不能错过,这简直是一切人类文明都绕不开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这么优秀,不深度学习一下还能算是中华儿女吗?所以我又耗费了大量时间学习研究道家和佛家的主要思想原理与技术方法,从《心经》《金刚经》到历代禅宗公案与密宗的主要观点等,从《老子》《庄子》《列子》到《鬼谷子》《孙子兵法》等,都有所涉猎。至于流传更广的《论语》《大学》《中庸》等,各家解读自然也是要来参考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