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思维导图应用宝典 > 第7章 图像组织 >

第7章 图像组织

还记得就读初中、高中的时候,上课铃一响就是我梦魇的开始,因为老师会在黑板上写一大堆密密麻麻的文字,老师讲得很认真、很辛苦,我听得很模糊、很痛苦,相信也有不少读者跟我一样,有不愉快的学习经历。传统条列式的书写在形态上是排列在一起的线性式文字,让人无法看清楚内容的整体架构与关键点在哪里。

后来因为工作及兴趣的关系,参与企管顾问公司以及青商会举办的课程时,发现学习过程若是轻松有趣,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和长久。为何会有如此的差异呢?最大差别是企管讲师擅长以不同的图表来解释复杂的关系。日本多摩大学教授久恒启一在《这样图解就对了》中强调,以图解呈现数据内容乃采用有空间感的分层排列方式,除了给人清晰易懂的印象之外,过程还会让人“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因此图解不仅是表达的方式,也是思考的工具。

图像组织(Graphic Organizer)又称组织结构或图解思考,是将概念、语句、符号、图像等元素,在一个空间中展开彼此的关系。伊艮(Margaret Egan)在Reflections on Effective Use of Graphic Organizers一书中指出,图像组织是人类心智模式的表现,一种可视化呈现知识的方式,它将讯息概念结构化,并将某个主题(或概念)的各个重要层面重新组合建构出一个新模型,可以让想法更明确、更具体、更丰富、更有创意地呈现出来,让复杂的信息简单化、平面概念立体化、抽象事物具体化、无形的想法有形化。以组织结构来做笔记的时候,因为只记录关键词,不但可以节省时间,更能理出概念之间的关系脉络,让学习者学得更愉快、更有意义。

可视化的组织结构种类非常多,功能也不同。一般常见的有呈现信息的直方图、长条图、圆饼图与折线图;分类分析的矩阵图、鱼骨图、曼陀罗(九宫格)、雷达图;展现关联概念图、树形图、组织结构、流程图、范氏图与网络图。如果想要有效使用这些组织结构,不但要了解其理论背景,伊艮也强调要配合不同的工作需求、时机与不同的任务目标,选择适合的组织结构使用,否则运用不当,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1节 什么是图像组织?

学习策略的观点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迦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架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发表了多元智慧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其中提到“可视化”是“空间智慧”的核心。加速学习系统创始人,也是英国“学习协会”领导人罗斯(Colin Rose),在《学习地图》(Accelerated Learning)中引用一位致力于“加速学习理论”研究与推广的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博士的观点:“刺激视觉的素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策略,不仅有助于质量提升,更有强化长期记忆的效果。可视化的图表、组织结构可以用来呈现、界定、解释、操作、统整与概念的厘清,对提升教学质量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英国艾希特(Exeter)大学的研究员何奥(Michael Howe)进行一项学习时做笔记对学习成效影响的研究发现,有做关键词笔记的学习效果是没做笔记的六倍。由于传统整句条列式笔记讲求文法正确性,相较于只记录关键词的笔记就显得繁琐没效率。可视化的组织结构笔记强调只写下会产生较强印象的名词、动词等关键词,以及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与联想,不仅有助于学习时储存讯息、编码、组织信息、激发联想、推论与解释,还能提升学习时的专注力。《多元智慧的教与学》(Teaching&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作者坎贝尔(Linda C.Campbell)以及《学习革命》(The Learning Revolution)的作者佛斯(Jeannette Vos)都建议,学习时的笔记要使用运用到大量群组化、视觉图像技巧的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美国宾汉顿大学(Binghamton University)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的教授布伦来(Karen Bromley)、维逖斯(Linda Irwin-De Vitis)与摩德罗(Marcia Modlo)归纳多位学者的研究后,提出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有:

一、阶层性:组织结构大部分都有一个中心概念,底下有下位阶的等级、层次或次概念,归纳与分类是常使用的技巧。

二、概念性:概念性组织结构常用的形态有中央概念、层次或角色、问题分析与解决、比较概念的异同等。

三、序列性:对于具有因果关系、次序性的概念、过程与结果、问题解决的历程等,都可以运用序列性的组织结构。

四、循环性:这种组织结构包含了一系列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循环历程。

基于上述特征,布伦来、维逖斯与摩德罗认为组织结构具有以下四大功能:

一、连结各自独立的概念:借由组织结构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留下关键概念并指出关联性,以利于理解内容。

二、整合新经验与旧经验:新知识进入脑中时,组织结构可以有效与既有基模整合。

三、整合心智的工具:组织结构中会以图像来表达重要概念,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更容易记忆。

四、连结听、说、读、写与思考,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的目的。

透过组织结构可以清晰、简洁、有效率地表达信息的状态、信息之间的关联,以及信息的分类分析,达到加深印象、化繁为简、易懂易记的教学与学习成效。

创造思考的观点

创造思考能力通常包含扩散思考的五项基本能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与敏觉力。组织结构强调关键词使用,除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赘言,也能开启更多思考活口,让思绪集中在主题上,帮助我们搭别人想法的便车,思绪可以变得更流畅。分类阶层的概念也有助于水平思考的拓展,对思绪的变通有帮助。

钱秀梅、蔡文山、孙易新、黄玉琪、钱昭君、陈孟妏等人的论文研究结果也显示,使用组织图形式的思维导图法作为创造思考与教学工具,对提升学生创造力均呈现正向成效。在蔡巨鹏做的“易经创造思考的训练模式之建构与应用”研究中,以九宫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的组织结构运用在250场创造力训练课程上,结果发现可视化组织结构不但能激发学员的创意潜能、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了解过去掌握现在创造未来,课后学员皆纷纷表示从中获得许多启发。

最近20年来,企业界、政府机构与非营利组织为了提升工作绩效,纷纷导入项目管理系统。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伯朗(Karen A.Brown)教授以及范德堡(Venderbilt)大学的海尔(Nancy Lea Hyer)教授在《思维导图:项目管理的利器》一文中指出,许多项目经理在规划项目时,思考很容易落入执行细节层面,因为大多数人都偏向用左脑思考,如果能使用充满色彩、图像、组织结构缜密的全脑思考模式的组织结构,例如思维导图,可以让项目在一开始就能激发更多创意与直觉,过程中能产生更周延的思考和有效的决策。曾经参与苹果计算机、惠普等公司成长、领导计划和组织变革工作的葛罗夫(Grove)国际顾问公司创办人席彼特(David Sibbet)也在Visual Meeting一书中强调,善用类似思维导图功能的可视化组织结构或表格,就好比在演奏爵士乐,不但可以让思考过程更有创意,也让我们的思绪或计划的结构更完整。

逻辑结构的观点

逻辑又称为推理或理则,数学家哥代尔(K.Godel)说:“逻辑乃是一门先于其他科学的科学,它包含了所有科学的基本观念和原理。”人类大脑思考的基本形式又会因构成的元素,以及元素之间联结方式(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各种不同的亚形式,这类亚形式称之为思考的逻辑结构(或思维的形式结构)。维基百科指出逻辑的基本定义是:

1.同一律:每个事物都只能是自己本身。

2.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要有明确的“是”或“非”,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要具有支持它存在的充足理由。

4.非矛盾律:在同一时间,某个事物不可能既是这样又是那样。

逻辑系统的性质是:

1.兼容性:任一定理都不会与其他定理相矛盾。

2.可靠性:不会出现一个正确前提,却产生错误的推论。

3.完备性:不会出现一个正确命题,却无法被证明。

演绎和归纳则是逻辑思考的基本结构。演绎推理是从现有前提下思考会推演出什么样的结果。归纳推理则是从现有的信息中,观察它们可以导出什么可靠广义化概念的过程。

图解方式的组织结构在逻辑思考的基础就是“逻辑树形图”或称为“金字塔架构”,是一种严谨的“主题—大纲—细节”关系的组织结构。一张有价值的组织结构图不仅要网罗必要的信息,还要能够指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了因果关系、并列(水平)关系,以及相对关系。逻辑树形图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到微观、从广度到深度,清晰呈现信息的分类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达到有层次、有系统整理信息的目的。其运用原则包括了:

1.附属于同一因素(或概念)之下的次要因素,其抽象程度必须一致,也就是同一位阶的因素,必须具有同样的逻辑表征。

2.主从关系必须合乎逻辑,不能随意衍生出不相干的概念。

3.同属于某一因素之下的次要因素不可以重复,也不能有所遗漏,也就是“彼此独立,互无遗漏”(金字塔原理)。

不论从学习策略的观点,创造思考的观点,或逻辑结构的观点,不同可视化的图解组织结构会有不同的目的,但整体而言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1.一目了然:可以兼顾宏观与微观、广度与深度,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信息。2005年我受邀为铼德科技全球策略营销部门讲授思维导图法,全程参与研习的张副总经理在课程结束前向学员表示,思维导图是很好的脑力激荡工具,在分析问题时不但能激发创意,更能经由一张A4纸中的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清晰地厘清并掌握所有相关因素,即所谓许多跨国企业在会议简报中要强调的“one page control”。

2.有效传达信息:透过组织结构对信息做出系统分类,有助于理解内容,并能一眼看出是否有重复或遗漏的事项。

3.表达信息间的关联性:因果关系的流程图、逻辑图、思维导图、鱼骨图;包含关系的范氏图;层级关系的组织结构、思维导图;类别关系的矩阵图、思维导图、曼陀罗等,都能以不同的图解方式说明信息之间的关联。

4.让信息内容的结构更有逻辑:图解形式的组织结构透过树状结构、关系线条、箭头符号等,表达逻辑关系与顺序,避免矛盾情况出现。

5.生动、活泼、图像化:运用颜色、插图让组织结构更加可视化,表达我们对讯息的感受性,并能吸引注意力。

第2节 放射性思考的图像组织

根据我使用思维导图与教学的经验,发现学员经常把具有“放射思考”的概念图、鱼骨图、曼陀罗(九宫格)与思维导图法产生概念上的混淆,甚至归为同一类。因此将在此逐一个别探讨其含义、应用,以及和思维导图的异同。

概念图

一、含义与运用技巧

《学习如何学习》一书的作者诺瓦克与高温建议使用能够指出概念关系的顺序与关系的可视化图表,来作为教学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工具,他们称此技术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呈现出来的图表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

概念图的结构从外观看很像树形图,它包含了一个中心概念和支持的事实。应用的技巧是把涵盖范围最广的概念或思考主题放在最顶端,下一阶写出次广的概念或从主题衍生的想法,并以线条连接上一阶层概念,也可以在线条上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往下每个阶层也是依循此原则添加,直到重要概念都已经涵盖在内为止。

二、使用时机

1.流程解说。

2.系统、问题或决策分析。

3.部门组织结构。

4.发现因果关系。

5.撰写计划。

6.整理书面资料。

7.教学、简报。

概念图

三、使用限制

1.初中者动作会较慢且觉得不适应。

2.不确定何时该结束。

3.较难显示多重的关联。

四、与思维导图法的异同

1.相似点:皆有概念的层次关系以及概念之间的连结。

2.差异点:

◎思维导图强调使用图像、色彩等元素,概念图只运用文字来呈现概念与关系。但是近年来少部分的概念图也加入了色彩、图像,尤其是小学的教学应用。

◎思维导图在每个节点线条上的语词数量特别强调只写一个语词,尤其是应用在思考上的笔记。概念图则未特别规定每个节点概念的语词数量。

◎概念图在节点之间有联系词连接概念,思维导图只有在线条上写出概念,没有强调概念之间一定要加上联系词,除非缺少了联系词会对内容产生误解,才在两个概念之间多加一个线条,写出联系词。

◎在思考方式上,思维导图法比较强调放射性思考,概念图比较倾向聚敛式思考。

鱼骨图

一、含义与运用技巧

鱼骨图是1940年代7大基本品管工具之一,1960年代由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加以统整,正式应用在川崎重工造船厂的质量管理流程,因此鱼骨图又称石川图,也有人称之为要因分析图或因果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鱼骨图的鱼头通常表示某一特定的问题或问题的结果,组成这条鱼的大骨头就是造成此问题或结果的主要原因。鱼骨图是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好工具,也是项目管理中风险辨识的主要工具之一。

鱼骨图很容易上手,通常会搭配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办人奥斯蒙(Alex Faickney Osborn)在1938年所提倡的脑力激荡法。首先在纸张上画出向右方向的鱼头,在鱼头上写出待解决的问题或某一现象的结果。接下来透过脑力激荡,在鱼身的大骨头写下造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接着从大骨头衍生出若干种骨头,它们就是造成主要原因的各个次要原因,再从中骨头衍生出若干小骨头,它们就是造成中骨头上面次要原因的各个因素。运用鱼骨图时需充分运用互斥与穷尽(MECE)原则,也就是说,各因素不能重复且没有遗漏任何事项。

问题分析的鱼骨图

鱼头向右的鱼骨图是分析问题的原因,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就可以用鱼头向左的“反鱼骨图”。鱼头是原本问题分析中的某一大问题、中问题或小问题。在问题解决的鱼骨图中,大骨头代表该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中骨头是该解决方案的各种做法,小骨头则是做法的说明或依据。

问题解决方案的鱼骨图

二、使用时机

1.辨识问题或风险背后的原因。

2.发现因果关系。

3.根据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三、使用限制

1.层次较多阶的时候,手绘鱼骨图会书写空间不足。所幸已有许多绘制组织结构的软件可以使用,这项限制可稍获解决。

2.不确定何时该结束。

四、与思维导图法的异同

1.相似点:分类与阶层化的概念。

2.差异点:

◎思维导图强调同时使用文字、逻辑分类、图像、色彩元素,鱼骨图只运用文字、逻辑分类来呈现问题与解决方案。

◎思维导图在每个节点线条上只写一个关键语词,鱼骨图则是在每根骨头上写下一个或多个语词来表达想法。

曼陀罗(九宫格)

一、含义与运用技巧

曼陀罗(Mandala)源自于佛教的智慧,Manda是梵语“本质”、“真髓”;la是“得”、“成就所有”的意思,Mandala一词有“获得本质”或“具有本质之物”的含义。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前的藏传佛教在冥想与仪式中使用曼陀罗,象征西藏佛教中的真理,也是一种艺术,用来表达天体大宇宙与人体微宇宙相互汇集的世界观。日本学者今泉浩晃在1987年将之加以系统化,成为一项激发个人潜能、稳定情绪、专注学习与提升创造力的脑力激荡及分析问题的工具。作家佐藤博更进一步改良,把它作为实现目标的新式日记。

曼陀罗是一种网状组织的可视化思考工具,在一张纸张上的水平与垂直方向各平均分割成三等份,成为九个格子,因此又称为“九宫格”。中心那格填写主题,其他八格是次要主题或相关描述,以放射式思考加上图像式的表达,启动想象力,创造能量。这种结构完全符合大脑的思考方式,可活化潜在意识。它的思考方式有如魔术方块般分成两种基本形式:

1.向四面扩散的放射模式:中心区域是思考的起点,由它向围绕四周的八个格子扩散想法。每一个小格子又可以再分割成九个小区域,每一个小区域又可以再分割成更小的九个小区域,这种变动可以无止境地延伸,这便是曼陀罗蕴藏无限能量之所在。相反的也可以由分布四周的八个事物,向中心聚合归纳成一个集合概念(左图)。

向四面扩散的九宫格 逐步思考的九宫格

2.逐步思考的顺时针模式:曼陀罗亦可从中心区域为定点向下方的格子移动,然后顺时针移动,依序产生各种想法(右图)。

运用曼陀罗技巧时,可以在大脑思索各个相关事物同时把想法转化成影像,努力感受其中蕴藏的能量。今泉浩晃称这种状态为“观想”。

二、使用时机

1.创意思考。

2.问题分析。

3.工作计划。

三、使用限制

不同阶层之间的概念较难一眼看出彼此的关系,尤其分成许多张曼陀罗的时候。

四、与思维导图法的异同

1.相似点:

◎放射(扩散)思考模式。

◎分类与阶层化的概念。

◎运用图像激发想象力。

◎曼陀罗的空白格子与思维导图的空白线条都植基于完形心理学理论,可诱发、促使大脑激荡出更多想法。

2.差异点:

◎每张曼陀罗只根据中心主题思考四周下一阶层的八个概念,对初中者而言,比思维导图更容易上手。

◎思维导图在每个节点线条上只写一个语词,曼陀罗则没有特别强调或限制,因此在每个格子上可以写下一个或多个语词来表达想法。

从概念图、鱼骨图与九宫格等特性中可发现,它们与思维导图法同样具有可视化、扩散思考、逻辑分类的概念;思维导图法还特别强调色彩、图像的使用,但近年来在若干教学场域上也看到有些老师在运用概念图、九宫格时,也融入了色彩和图像,只是尚未明确说明色彩、图像的使用原则。早期柯林斯的语意网络图也是只有文字与线条,经过博赞的修正,才在思维导图中融入了色彩与图像。或许概念图、鱼骨图与九宫格也能发展出另一套色彩、图像的操作策略,这些都值得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探讨。

第3节 运用思维导图法制作组织结构

图像组织(组织结构)是一种让思考、学习更加生动活泼的可视化工具与策略,能突显重要的关键概念,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及组织的整体性,因此能够有效率地整合知识、提升批判思考的能力,对于理解文本内容与记忆也相当有帮助。本章探讨的各种与思维导图结构类似的组织结构,在英国博赞软件公司(ThinkBuzan)执行长葛利菲斯(Chris Griffiths)的眼里看来,那些都不能算是思维导图,因为它们缺乏思维导图的一些重要因素,例如,思维导图法强调一个关键词的运用技巧,以及色彩、图像的使用等。

根据本章的探讨以及我自己应用二十几年的心得,将各种形式的组织结构与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与差异处说明如下。

共同点有:

1.扩散思考模式。

2.分类阶层化的概念。

3.信息之间的关联性。

4.归纳与演绎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地同时出现。

差异之处则在于,思维导图的运用技巧还特别强调:

1.语词选择是以名词、动词为主,形容词、副词等为辅,每个线条上以书写一个语词为原则,可达到开启思考活口的效果。

2.每个树状结构透过颜色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触发更多创造力并强化内容记忆。

3.透过插图来强调重点,并强化对内容的联想,达到记忆的目的。

除此之外,思维导图法能让左右脑心智能力并用,兼顾逻辑与创意、科学与艺术、理性与感性的思维。

思维导图法四个主要操作定义中的“放射思考的图解结构”即符合组织结构的概念,透过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构成思维导图的整体性。树状结构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内容结构,例如:

1.分类关系:最上位阶代表最大类的概念,次位阶是中类,以此类推,最后一阶是具体事物的名称。

2.因果关系:例如在问题分析时,最上位阶代表问题的本质或表征,往下各个位阶则是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或衍生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或影响;探讨问题解决模式时,最上位阶是造成问题的因素,下一阶是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再下一阶是该方案的各种做法。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中的“因”或“果”本身也可能包含了分类关系。

3.联想脉络:最上位阶代表原始或抽象的概念,往次位阶的各个阶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节,或是在次位阶列出自由联想所产生的各种想法。

若是不同关键词之间具有关联性,就以单箭头或双箭头的线条指出彼此的关系,亦可在线条上用文字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就可形成网状脉络。

思维导图法的树状结构与网状脉络可以表达图解思考的分类分析、展现关联,将一切化繁为简,让人易懂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