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 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 >

Part Ⅰ 贸易造就和平

快到年底了,看到一则财经新闻,说因为中日之间的关系不好,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开始下降,尤其是汽车业。很多国人看到现在日本经济哀鸿遍野,很高兴。我倒觉得,这恰恰应该让中国人忧心。因为中日贸易一体化,说得更大一点是东亚贸易一体化,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必要条件。如果这样的一体化进程被阻断了,会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认知,就是贸易到底让敌人更强大,还是让和平更强大。

这在中国古代,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比如汉朝人跟匈奴之间打成那样,到最后不是还得和亲吗?他们为什么要接受汉家公主和亲呢?其实本质在于贸易,做生意嘛!

@傻蛋_错了:我觉得罗老师的观点很真诚,至少是罗老师个人的真实想法;另外罗老师推出的自媒体也确实正在时机,很是佩服,每集必看,就是有感觉啊!个人认为罗老师的观点大多数是站在北京大城市知识分子角度+书本理论而得到(没有抱有任何负面诋毁意思)。可能是我也在北京读书的原因,同意罗老师的90%以上的观点。

打仗好还是做生意好,这是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博弈,早有定论的事情。这个博弈的最后一幕,就是所谓的“隆庆和议”[1]。

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把蒙古人打跑了,但实际上他们的势力没有消灭,甚至到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2]还把明英宗给抓起来了。明朝中后叶的时候,来自北边的边患越来越厉害。最猛烈的一次是1542年。这一年俺答汗的蒙古部队打开长城之后,纵横三十几个州县,光杀掉的男女就二十多万,还有几百万头牲口,摧毁八万间房屋等等,这在史料上面记载得都很清楚。

最开始提出停战谈判的人是谁呢?并不是汉王朝,而是蒙古人。这就牵扯到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打仗的算计。首先农耕民族打仗是不可能赢的,或者很难赢。因为农耕民族不会骑马,尤其是汉民族一旦失去河套地区这片最好的养马地,基本上就没有坦克装甲车了。第二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在打仗的时候,是没有后勤的。比如蒙古人打仗是一个战士有三匹马,一匹驮辎重,两匹换着自己骑,这样可以夜行千里。没有辎重和粮草的战士,饿得实在不行的时候,抢不到粮食就杀马吃。

农耕民族打仗,一般来说一个士兵至少有两三个后勤人员。所以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三百万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就是农耕民族打仗时候的辎重团队,而游牧民族是没有这个负担的。

所以到明朝中叶的时候,史料就有这样的记载,只要出边一次,基本上当年财政收入的1/4就报销掉了,而战果又非常寥寥。因为农耕民族尽管打赢了,斩首几十个,其他敌人见状打不过,就骑着马跑了,所以不可能获得本质上的胜利。这是农耕民族的劣势。

游牧民族也有劣势,这也是他们打仗的原因。游牧民族整个经济生活受天气的影响太大,一场大雪可能让牲畜死掉大半,只好南下去抢,否则就没有活路。可是光靠抢不能达到目的,因为抢到的人口、牲畜是他们最不缺的。他们要的是茶叶、粮食、丝绸、铁器等。可大部队一到,老百姓早就把这些能带走的带走了,他们抢不到,再加上一些人命的损失,这对游牧民族来讲也不划算。

所以到明朝中叶的时候,挑起谈判的是蒙古人。蒙古人反复派使臣对明朝的朝廷说:“我们做生意吧,不打了好不好?”不料这边打红了眼,抓到一个使臣“咔嚓”就杀了。蒙古人就再派一拨,这边抓到之后“咔嚓”又杀了。蒙古人又派了一拨,一直到三拨之后,明朝的朝廷才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此时,朝廷上立刻分成了忠臣和奸臣两派。嘉靖皇帝时期著名的忠臣杨继盛,就是后来因为跟严嵩对峙而死的那个忠臣,他坚决反对停战谈判,认为一定要跟蒙古人死磕。后来有的杂文作家评论杨继盛是“爱国贼”,这个词就是从这里出来的。有个奸臣叫仇鸾,这个人在道德上很不堪。他当时讲过一句话:“杨继盛凭什么说打杀?他见过几个贼人,上过几次阵仗?他哪知道能不能打得过?”

@成都市星星:贸易带来和平的观点我赞成,罗振宁个人知识量丰富,表述独到,观点鲜明,是一个好老师!罗振宁个人观点不是神丹,不是天书,有些人去批判他,这些人就是喜欢批判,看什么得到大众关注就批判什么,好像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存在和重要,结果自己其实只是个什么也不是!

这件事在朝廷上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达成了所谓的《隆庆和议》。这过程当中还有一些战争,但是自打《隆庆和议》之后,塞北就变成了江南,为什么?因为贸易开始了。蒙古人不必南下去抢掠,就可以用自己多余的毛皮、牛羊来换得生产资料。

这就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财富到底是哪里来的?用什么样的方式获取财富是最便宜的方式?大家说那当然白来的最好,抢来的最便宜。

其实不对。

举个例子,假如比尔·盖茨的Windows 98问世后,所有人都不付钱而是去抢,尽管对我们来说很便宜,可结果是比尔·盖茨再也不会去开发Windows XP了,更何论我们现在用的Win7和Win8,以及未来的Win9和Win10?这样一来到底谁合算呢?所以五百年的世界历史,甚至更久远的历史,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用贸易更合算。贸易能够造就和平,而不是所谓的大棒和吓阻。

罗胖推荐文章:《贸易造就和平》

作者:李子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