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地九重 > 第四章:望穿天际(二)越过万水千山 >

第四章:望穿天际(二)越过万水千山

回到四川,我开始了等待,虽然事情似乎有了眉目,但这种无法确知最终结果的等待还是相当漫长的。我并没把日常训练放下,是出于“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如果能入选,那我的战斗机飞行员生涯就将结束,我将告别我的战机,我的部队,而那种累积了十几年的对飞机的留恋是难以割舍的;如果不能入选,仍要像以前一样继续我的飞行,良好的状态要每天保持。所以,作为团里的领航主任,我仍天天带着新飞行员训练,自己还飞行了 150 个小时。

而且那一年我们团的空靶,拖靶机基本上都是我飞的。

一周、一个月、两个月……几个月过去了,最后的消息仍没有公布。

其实,选拔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有关人员在对我们进行家访、政审,领导和专家们分别到 20 个飞行员所在的部队了解情况,还专门对飞行员的家族成员进行体检,询问父母及几代人的身体情况和有无遗传病史。到绥中调查时,对我的父母作了详细调查,也把亲戚们都排查了一遍,老家的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为我在部队出了什么事。

1997 年春天,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书记吴川生带专家组来到我所在的部队,先从战友和同事的口中得到了对我满意的评价,之后又到我家里进行家访,征求我妻子的意见。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航天员要在没有后顾之忧的状态下训练和执行任务,而妻子的态度至关重要。看似随意的问话,其实也是考核内容之一。

“如果杨利伟被选为航天员,今后的生活有所变动,你能习惯吗?”

“习惯,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当航天员有危险,你同意吗?”

“同意。利伟当飞行员这么多年了,有危险不算什么事情。他看重自己的事业,无论他做啥,我都支持。”

玉梅的回答干脆、朴实。

我通过了这项考核。

考核一项项地进行,我也一直在担心。直到后来航天员中心给我打电话,问我穿多大号的服装,这时候我心里才比较有底了:开始准备我的军装了,那基本没问题了!

1997 年 4 月中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集中了多名著名专家,做最后的研究和挑选,最后从 20 个人中录取 12 个人为预备航天员。我在临床医学、航天生理功能指标、心理素质的测试中都达到了优秀,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 12 个人,学历都在大专以上,驾机飞行都在 800 小时以上,平均年龄 32.8 岁,大都有处置空中险情的经历。

有许多人问,为什么我们的航天员必须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而不能从其他职业比如从大学生中选拔?为什么年龄在 30 岁左右?

首先,中国航天员要执行复杂的空中任务,并不是飞船上的乘客,美国、苏联选择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一般也都从飞行员中挑选;其次,较长时间的飞行经验,空中生活、工作经历,让飞行员过渡到航天员不需要重新适应。而要达到规定的飞行时间,年龄必然在 30岁左右。

另外,在航天员的训练与工作中,风险和压力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主要是心理上的。飞行员阶段的空中体验对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精神品质、意志力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作为飞行员,即使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也不是顺理成章就能成为合格航天员的,中间相隔的,不是从四川到北京的万水千山,也不仅仅是从地面到天空几公里扩展到几百公里的距离,而是另外一些越过生命极限、超出想象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