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天地九重 > 第四章:望穿天际(五)在 58 级天梯上 >

第四章:望穿天际(五)在 58 级天梯上

把航天员规定课程学习完,我们用了五年多的时间,等于重上了一次大学,而且就其深度、广度和强度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课程涉及理论、技术和训练,门类繁多,覆盖面宽,相当复杂。大致说来,有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和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七大项目,每一大项里又包括多项甚至几十个具体课目。

我们五年学了 58 门课,也就是通过这些课程,我们才能进入航天事业的殿堂,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我们把这 58门课称为天梯,每登上一级都有那么多艰辛,又都有那么多喜悦。

比如 13 门基础理论课就包括如下内容:载人航天工程、英语、计算机应用、解剖生理学、航天医学、地理气象学、高等数学、电工电子、自动控制、力学、飞船 GNC、星空识别、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素养……

基于当飞行员时期的经验和自信,我觉得自己在实际操作方面不会有问题,我最担心的是理论学习,生怕自己学不会、跟不上。

来北京航天城训练中心正式报到前,我去向所在部队的领导告别,师长邵文福对我说:“我对你的身体素质和飞行技术都不担心,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学习,你要学习大量载人航天的相关知识。”我记得他的话,所以发奋学习的思想准备比较充分,办法就是笨鸟先飞。

当时的 14 名航天员中,飞行经历差不多,但文化基础差别比较大。我是 1983 年进航校的,当时空军都没有本科,我们学习的是大专课程。自 1985 年起,航校开始从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招收学员,也从地方大学招生,分到飞行学院。14 名航天员里有一大半人年龄比我小,但学历比我高,而且有的人还是双学士。我感到了很现实的压力。所以,从学第一门课开始,我就特别用功。

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机会少,这一点我们从开始就知道。所以竞争从最初的学习延伸到了以后将执行的所有任务。面对强手,我不服输的个性又一次彻底爆发。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刻苦执着地学习,就能化竞争压力为学习动力;只要一点点地积累,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天道酬勤”,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往往不是才干最出众的人,而是能够坚持到最后一秒的人。

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学习。第一门课是《载人航天工程基础》,16 开的大本子,厚达 600 页,涵盖了载人航天各个方面的相关知识:飞行动力学、宇宙物理学、天文学、航天器轨道理论、火箭推进原理、空间导航等等。教材里面有些内容很深奥,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基本上从上第一门课开始连续的四年时间里,我晚上 12 点以前没有睡过觉,都在用功学习,钻研课本。

结果,第一门课第一次考试,我的成绩是 92 分。在 14 个人中排第二,第一名是从俄罗斯留学回来的,在新入选的 12 名航天员中我名列第一。从此我对理论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觉得我能行,我能学下来。

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训练。航天员要熟悉飞船及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但凡飞船涉及的东西,我们都得学,飞船的结构、材料都要清楚,电的原理、太阳能帆板的原理也必须熟悉。还有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一旦出现故障,航天员要懂得识天象,通过星星的位置判断自己所在的方位。80 多个星座需要掌握,我们常将星座和每个人联系起来,一说谁是什么星座的,那太清楚了,哪个月份在哪儿,马上就知道了。

我们还要学习飞船、火箭、发动机、燃料、发射场、发射场塔架方面的知识,要明白飞船的组装、测试、垂直转运等,野外救生技巧也应熟练掌握。

为学野外生存知识,我们在认清了 80 多个星座后,又学会了辨认 80 多种植物,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要去植物园挨个看那些花花草草,同时,我们动物园也没少去,看教材上说的那些可能攻击我们的动物或可能被我们攻击的动物,去看哪种蛇是有毒的,哪种是无毒的……

这些内容,学完了就是考试,全程量化考试,都是闭卷。这么驳杂的内容,要学好考好,没别的办法,就是下工夫背下来。

第三阶段是综合训练,以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为主。我们很多时候都要在飞船模拟器中训练。飞船模拟器就是在地面等比例模拟飞船内设备、仪器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任务模拟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

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进入轨道,再调姿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上百个。舱内的仪表盘红蓝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

训练过程中,教员常常故意设置各种突发性故障,以考验和提高我们的故障发现、判断和排除能力。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反复演练,才能做到娴熟使用。

在此之前大家都没见过飞船模拟器,对其中的环境、布局感到陌生,为了熟悉它,我把能找到的舱内设备图和电路图都找来,贴在宿舍的墙壁上,随时默记。我还专门花一万多块钱买了一台摄像机,那时候我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才 2000 多块钱。

有了那台摄像机,我把模拟器各舱段内的每个角落都拍了照片,录了像,然后自己做了一个小片子,经常看——各种设备叫什么,在什么部位,干什么用。我平时就对着片子练,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做到随时练习。

现在我的电脑里还有那部片子,当时还配了音乐,并且做了一个片头,片头注明“航天员工作室制作”。

人们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对此深有体会,这个训练课下来,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和键钮都印在我脑海里了,对它们我比自己手上的纹路还要熟悉。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的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清清楚楚地出现在我面前,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的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