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墊,愛你又恨你

你應將心思精心專注於你的事業上。日光不經透鏡屈折,集於焦點,絕不能使物體燃燒。

——毛姆

床墊文化是華為獨創的文化。一張床墊,被捲起來塞到辦公桌下面,員工們工作累了,可以將床墊平鋪在地板上休息一下,等休息好了再繼續精力充沛地搞科研。床墊文化成了華為人艱苦奮鬥的象徵,有了艱苦奮鬥,華為就將無往不利。華為第一個局用交換機命名為JK1000,在床墊文化的助力下,又能否研製成功?

華為的研發隊伍,開始的時候只有五六名工程師。這些工程師還都是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根本就不懂程控交換機。為了盡快進入角色,他們往往是一隻手拿著書本學習,另一隻手畫著電路圖工作。經過艱苦的科研,終於研製成功了BH01和BH03系列以及HJD48小型交換機。

隨著華為的發展,搞科研的工程師也從最初的五六名增加到幾十名。而伴隨著華為研發人員多少個燈火闌珊不眠之夜的「朋友」,就是床墊。

華為的科研人員只要一進廠,他們就可以到總務室領到一個床墊和一個毛巾被。對於這些床墊,研發人員或是捲起來放到鐵櫃的底層,或是放到辦公桌的下面。「床墊文化」將華為人的危機感和奮鬥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華為並不強行讓員工加班,但研發人員為了早出成績,多出成績,他們往往白天忙碌了一天後晚上還經常加班到深夜。

中午的時候,研發人員累得不行,他們取出床墊,鋪到地板上,就可以休息一下,一覺醒來,精力恢復,下午接著再干。晚上加班,他們往往干到半夜,回宿舍不僅要走路,而且耽誤時間……這時候,陪伴他們休息的就是華為研發人員獨特的「看家法寶」——床墊了。

一張床墊半個家。枕戈待旦地睡一覺,第二天早晨從床墊上起來,接著再向科研項目發起衝鋒。床墊記載著華為人擔負的責任,床墊文化,也是華為最基本的精神文化。

華為公司內刊《華為人》登載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家供貨商到華為廠區送貨,正值中午休息,送貨的業務員又困又累,就找張泡沫板放在地上睡了一覺。醒來發現身邊多躺著一個人,打完招呼,仔細一看,這個人竟是任正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肉體雖然可以戰勝,但精神卻永遠不可能被征服。有這種睡床墊的老總,自然就有下面睡床墊的員工。

可是隨著「胡新宇事件」的爆發,華為的「床墊文化」一下子成了社會上被議論最多的「焦點」話題。床墊文化是對是錯,是應該發揚,還是應該取締?一時間唇槍舌劍,論戰的塵煙四起。

胡新宇是四川宜賓人,他四川大學畢業後,2002年考上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碩士。胡新宇在2005年6月底和多位同學一起加盟華為公司,並開始從事研發工作。胡新宇的作息時間是晚上10點下班,然後坐一個小時的公交車,11點多鐘回到出租房休息,早上7點準時上班。

華為晚班的通勤車一般發兩趟,晚上6點發的班車每人收取5元乘車費,9點的班車可免費乘坐。而在華為工作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會乘9點的班車回家。

2006年4月的時候,胡新宇在華為公司做著一項重要的封閉性研發工作。項目開始後,由於任務重,時間緊,胡新宇就開始長時間工作到下半夜2點,困了,就倒在辦公室地板的床墊上草草地睡上一覺。醒了,再接著開始緊張的研發工作。

這期間,胡新宇突覺身體不適。他去醫院看病,經過診斷,醫生告訴他,他患了病毒性腦炎。5月28日,年僅25歲的華為員工胡新宇因病不幸去世。

胡新宇「過勞死」的消息在天涯網站上紕漏後,一天的時間,點擊過萬,回帖過千。胡新宇的同學回憶說:「他喜歡踢足球,身體很棒,可是一年的時間不到,他竟離開了我們……」

隨後,國內一家財經日報以《天堂裡不再有加班》這樣犀利的題目,報道了「胡新宇事件」。在這篇報道中,記者這樣寫道:我們來關注一個有點悲情的故事:一位人人羨慕的白領因為「過勞」,倒在了工作的地方,他原本是那麼年輕、有朝氣和有前途……

華為公司將胡父請到深圳,並很快妥善地解決了胡新宇得病身亡後的撫恤問題。華為新聞發言人傅軍隨後表示:雖然過度勞累與胡新宇死亡不構成直接的因果關係,但確實也有相關性。公司高層已經高度重視對此事的處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點以後加班要經過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鋪過夜……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任正非痛定思痛,他鄭重地向華為的高管們提出,為了華為的發展,為進一步完善員工保障與職業健康計劃,應該設立首席員工健康與安全官。這個職位的設置,在大企業中尚屬首例。

華為公司第一任首席員工健康與安全官,由副總裁紀平擔任。該職位的作用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哪怕是交通安全)。華為還專門成立了健康指導中心,規範員工餐飲、飲水、辦公等健康標準和疾病預防工作,提供健康與心理咨詢,並注意勞逸結合、注意身體健康,借此培養優秀的企業文化。

任正非在他《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的著名講稿中,回答了社會上對華為「墊子文化」是否還有必要堅持下去的問題:

華為正處在一個關鍵的發展時期,我們已經連續數年大量招收新員工,壯大隊伍。新員工進入華為,第一眼看到的、處處感受到的就是華為的艱苦奮鬥。

一些人對此感到不理解。他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華為為什麼要艱苦奮鬥?回答這個問題涉及到另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華為為什麼能活到今天?華為將來靠什麼活下去?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有一篇文章叫《不眠的硅谷》,講述了美國高科技企業集中地硅谷的艱苦奮鬥情形,無數硅谷人與時間賽跑,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成就了硅谷的繁榮,也引領了整個電子產業的節奏。華為也是無數的優秀兒女貢獻了青春和熱血才形成今天的基礎。創業初期,我們的研發部從五六個開發人員開始,在沒有資源、沒有條件的情況下,秉承「兩彈一星」艱苦奮鬥的精神,以忘我工作、拚搏奉獻的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為榜樣,大家以勤補拙,刻苦攻關,夜以繼日地鑽研技術方案,開發、驗證、測試產品設備……沒有假日和週末,更沒有白天和夜晚,累了就在墊子上睡一覺,醒來接著干,這就是華為「墊子文化」的起源。雖然今天墊子已只是用來午休,但創業初期形成的「墊子文化」記載的老一代華為人的奮鬥和拚搏,是我們需要傳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國,做一個企業,競爭對手是全球各發達國家的世界級巨頭,他們有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積累,有深厚的市場地位和客戶基礎,有世界級的管理體系和運營經驗。

華為沒有背景,也不擁有任何稀缺的資源,更沒有什麼可依賴的,除了勵精圖治、開放心胸、自力更生,我們還有什麼呢?最多再加一個艱苦奮鬥,來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一個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海外開拓的征途中,注定是艱難的,但意義也將是非同尋常的。幸福不會從天降,全靠我們來創造,天道酬勤。

天行健,君子自強而不息。1992年到時候,當時鄭寶用根本沒有研製局用大型交換機的經驗,任正非更是清楚華為公司的不足,一再提醒研發部「不要做先烈,要做先驅」,並且給先烈和先驅一個註解: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是先烈。

有很多技術公司因為研究的項目太超前,項目和市場脫節,最後慘遭淘汰,做了「技術先烈」。而華為公司不同的是,華為是腳踏實地地先做市場後做技術,完全依靠自主資金滾動發展。

1992年,在鄭寶用的帶領下,華為的十幾個開發人員組成了一個精幹的開發團隊。這個團隊以前只開發過模擬空分用戶機,所以在開發局用交換機時,他們經過集體討論,最後將研究方案上報給了任正非。任正非對於鄭寶用先開發模擬空分局用交換機的方案,也是十分贊同,因為這個方案是根據華為目前的實力制定的方案,不僅不超前,而且將失敗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方案確定後,華為第一個局用交換機命名為JK1000,鄭寶用負責全局,徐文偉負責硬件,王文勝負責編寫軟件。三個人攜手並肩,一起工作。餓了,就去華為公司的食堂吃口飯;困了,就倒在地板的床墊上睡會覺。他們三個扭成了一股繩,不取得JK1000的成功,絕對不放手,絕對不罷休。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