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 貶書連下

然而,蘇軾的厄運才剛剛開始。謫居杭州洞霄宮數年的章惇,此時已奉詔回朝,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章惇官拜宰相,以他一貫的悍厲作風,必會將元祐諸臣斬草除根,首當其衝的便是與他有四十年故誼的蘇軾。

章惇能回朝因為是哲宗看章惇擁護神宗變法新政最為堅決,元豐年間拜相時政風果敢,多次被貶在外卻矢志不渝,最堪倚用。章惇拜相的消息很快傳開了。這天,一艘巨大豪華的舫船停泊在杭州運河的碼頭。眾多達官貴人在碼頭上排著長長的隊,等候新任宰相的召見。一見章惇等人出來,眾人「呼啦」一下擁上去,請求單獨召見:「相公,請先召見我。」「相公,我等您多時了!」

正巧這時秦觀來了。他剛被以「影附蘇軾,增損先帝《實錄》」的罪名,由杭州通判貶為處州監稅。章惇請宣旨官帶話,要他到船上一見。章惇遠遠見了他,忙請他上船,對眾人卻正眼瞧也不瞧,淡淡地敷衍:「諸位賢達,請少安毋躁,本相尚有公務在身,請回吧。」

秦觀走上船,恭賀章惇榮升宰相。章惇笑得合不攏嘴,熱情地請他到船艙中喝茶一敘。原來,章惇聽說秦觀被貶為處州監稅,要邀請他做相府秘書。秦觀起身施禮,婉拒道:「承蒙相公錯愛,下官戴罪伏入相門,恐對相公不便。」章惇站起來擺手說:「不妨,本相奏明聖上即是。」

見秦觀仍面有難色,章惇皺眉問道:「這有何難?」秦觀道:「相公若不與蘇公決裂,少游自當樂從。但時下二公南轅北轍,少游若依附相公,則會背上『叛師』之名。少游焉能做此苟且之事?」章惇讚許道:「有節、有風,章某就喜歡你這種人。」

章惇指著碼頭上的那些人,不屑地說:「看到那些人了嗎?在我被貶冷落在這洞霄宮時,這些人何曾把章某放在眼中。」又回過頭來看著秦觀,讚道:「少游你就不同了,仍把老夫視為上賓,柴米油鹽,一切生計之物及時相送,不曾一日怠慢章某一家人。患難之時知真情,逆境之中辨君子!章某曾三次被貶,深知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秦觀連連擺手:「相公過譽了,此乃少游分內之事,舉手之勞。是恩師蘇公特別囑咐關照,少游乃遵師命而為之。」

章惇見秦觀不為所動,又以富貴相誘:「你若入我之門,高官任你坐,美差任你選,享不盡榮華富貴。怎麼樣?」秦觀聽了這話,不由得面露慍色:「相公把秦觀看成何種人了?」章惇傲然道:「時下章某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你入老夫門下,不比跟著蘇軾窮困潦倒好嗎?」秦觀聽他說得越發不入耳,怒道:「相公差矣。古往今來,不缺宰相,就缺蘇東坡。宰相千千萬萬,但東坡先生僅有一人。」

章惇大怒,猛一拍桌子,震得茶杯掉下來摔得粉碎,茶水四下裡橫流。他走到窗前,指著窗外的運河,怒氣沖沖地說:「不錯!前些年,這條運河積淤甚厚,這樣的大船已經行不通。現在好了,水深八尺,船行通暢。可蘇軾又怎能料到,疏浚此河也不過是為章某開了一條通天水路!」秦觀冷笑道:「祖宗積德行善,做好事,自知利不在己而在後人,但祖宗還是祖宗!」說罷,也不告辭,轉身而去。

章惇先是一臉驚愕,回過神來,氣得咬牙切齒,大罵:「不識抬舉!」對著秦觀的背影,兩眼瞪得如怒牛一般,扶著桌子,渾身發抖。

如此一來,章惇更感到「蜀黨」的團結與強大,視之為執政的最大障礙,一定要除之而後快。回到朝中,「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章惇決意痛下殺手,將「蜀黨」連根拔起,趕盡殺絕,其他元祐諸臣也一個不留,可謂「除惡務盡」。其實,蘇軾他們哪裡有什麼黨,不過是志同道合的君子之交;然而,「君子無罪,懷璧其罪」,自古如此。

這日,章惇把蔡京請來,說:「本相三度被貶,零落江湖之遠,其中憂苦只有自知。最難耐者是自司馬光為相以來,獨攬權柄,不務紹述先烈,肆意大改新政,以奸邪誤國!而今本相主政,當一舉蕩滌元祐諸黨,將誹謗誣詆、變亂法度者清除君側,紹述先帝之策,重整新政大計,以告天下,福澤大宋。此乃你我責無旁貸之事!」蔡京慣於做戲,當即便眼含熱淚,站起來慷慨激昂地表忠心:「下官誓死追隨宰相,但憑驅馳!」

章惇點頭讚許,示意他坐下,又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局初定,有隙可乘。故而此時斷不可心慈手軟,居安忘危。元祐諸大臣當貶謫的則貶謫,子弟當禁錮的則禁錮,家產當籍沒的則籍沒。」蔡京最能揣摩人意,湊上去迎合道:「對蘇軾和范祖禹等人,尤其不可等閒視之。他們隨時都可東山再起。」章惇毅然決然地說:「自本相與蘇軾恩斷義絕之後,已沒有交情,只有公義!」蔡京諂笑道:「下官明白,知道怎麼做了。」

章惇做事向來雷厲風行,再加上蔡京、蔡卞這兩個得力的幫手,沒過幾日,就將兩范先後罷去,「蜀黨」悉數掃地出京。右相范純仁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穎州,范祖禹以龍圖閣學士出知陝州。蘇轍貶汝州軍州事,黃庭堅貶涪州別駕,晁補之出知蘄州。

蘇軾的貶謫更富有戲劇性。紹聖元年四月,依附章惇的御史虞冊、殿中侍御史來之邵彈劾蘇軾以前在起草制誥詔令中「語涉譏訕」、「譏斥先朝」,結果蘇軾落兩職,即取消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的稱號,追奪一官,即取消定州知州之任,以左朝奉郎知英州,誥命天下。虞策還認為「罪罰未當」,又降官為「充左承議郎」(正六品以下)。六月,蘇軾赴貶所,行至安徽當塗時,又被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途經江西盧陵又被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地位比「司馬」低的官員)仍惠州安置。

章惇最大的眼中釘是蘇軾。蘇軾無論怎樣被貶,在文人之中的地位始終撼動不了,更兼為政、治軍都很有手段,實為全才、奇才。元祐諸臣中,呂大防、劉摯等人都是已死之虎,只有一個蘇軾能高舉元祐大旗。章惇生怕一旦有個風吹草動,蘇軾就會捲土重來,故而又對他下了第三紙貶書,將他遠謫到惠州。那裡常鬧瘟疫,外鄉人水土不服,貶官多不能生還。章惇此舉,就是要讓蘇軾有去無回,埋骨在嶺南荒野之地。

元祐重臣三十多人被貶,天下官員受牽連者達三百之多。就連王巖叟這樣的官場不倒翁,也被算作元祐黨人。他在御史台監獄中還大喊大叫:「我能算元祐黨人嗎?我多次彈劾過蘇軾!」何欽聽了這話,陰笑著罵了句:「沒有骨頭的東西!」命兩個獄卒開了牢門,把他往死裡打。經過一頓拳打腳踢,外加鞭子抽、棍子揍,王巖叟七竊流血,體無完膚,連慘叫和動彈的力氣也沒有了。

章惇等人如此喪心病狂,連曾布都看不過去了。曾布與蘇軾同歲,又是同年進士,又同是歐陽修的門生,雖政見不合,但元祐時期蘇氏兄弟對他並沒有施加過一絲迫害。幾十年宦海浮沉,風雨歷盡,甘苦備嘗,回想年輕時的爭強好勝、好狠鬥蠻,曾布心中頗有悔意。見蘇軾此番凶多吉少,他多次勸告章惇手下留情,當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但章惇無動於衷,不肯善罷甘休。

但章惇始料不及的是,他推許秦觀的那句「患難之時知真情,逆境之中辨君子」,此時用在一干「蜀黨」身上再恰當不過。蘇軾的好友中高風亮節者大有人在,這對章惇來說簡直就是莫大的諷刺,讓他心中更加忌恨。

這日,晁補之帶著一家老小前往蘄州赴任。他生性清高耿介,不事幹謁,雖為官有年,卻一直未脫窮苦之境,自詡一身窮骨。這次被貶,也不甚在意。出了城門,正巧見李公麟騎馬而來,忙迎上去熱情地打招呼。不想李公麟見了他,忙打開紙扇遮住臉,勒著馬避開他,一溜煙兒進了城門。

晁補之怒不可遏,當即翻身下馬,將馬車帶向路邊,忙不迭地連聲大嚷,讓夫人把車上李公麟的字畫悉數取出來,又讓童兒快些點火燒個精光。許多人好奇地圍攏上來,一見燒的是李公麟的畫,眼看已燒了兩幅,都大驚失色,議論紛紛,痛惜不已:「這可是千金難買啊!」

夫人也不敢深勸,不解地問道:「此乃名畫,價值連城,相公何以付之一炬?」晁補之怒道:「它在我眼中就是狗屎一堆!如此勢利小人,與之恩斷義絕!」又喝命,「燒!」

正巧這時米芾從外地回來,路過這裡,聽了圍觀者的議論,不由得大吃一驚,忙擠進人群,問道:「無咎兄,慢來慢來!怎把龍眠字畫燒掉呢?」有人見了那一身唐裝,認出他就是與李公麟齊名的大書畫家米芾,一時都驚歎起來。

晁補之說明原委,圍觀者紛紛搖頭歎氣。米芾竟比晁補之還生氣,把地上一時沒燒的畫撿起,撕得七零八落,喊道:「童兒,燒!《西園雅集》!《西園雅集》!呸!」又把撕出的紙條、紙片丟到地上,在上頭連跺幾腳,奪過童子手中的火把,親自燒得一乾二淨,道:「此乃第一把火,我回府後再燒第二把,斷不能留這腌臢貨在世!」眼看都燒成了灰,又往灰上踏了幾腳,把煙也踩熄了,才算解了些氣。

米芾丟下火把,拍手叫了聲「痛快」,轉身對晁補之道:「我當以酒送行,咱們西池一飲。」晁補之忙搖手婉謝:「賢弟之意,愚兄心領了。愚兄如今是坐罪之人,西池乃達官貴人聚會之地,會連累你的。」米芾眼一瞪,扭頭道:「達官貴人算個什麼東西,他們去的地方我偏要去!」

見晁補之還在猶豫,米芾不由分說,拉起他就走:「你跟我走就是。蘇公從不以畫換錢,今兒我米芾就是要以畫換錢,西池買酒,為兄送行。我就是要給那個姓李的看看,免得別人說畫院中沒有好人!」眾人都讚歎:「這才是真義氣!」「李公麟與米芾畫品不相上下,但沒有米博士的人品!」

這日,黃庭堅趕去京外為范祖禹送別。范祖禹正在長亭中與送行的幾位朋友飲酒,見他策馬而來,放下酒杯,十分驚喜地說:「魯直!你不是也被貶了嗎?怎麼還來送我呢?」黃庭堅翻身下馬,施禮道:「焉能不送呢!你我一別,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二人不免唏噓。

黃庭堅此次被貶,罪名是在《神宗實錄》中訕謗先帝。范祖禹後悔當初不該邀他一同編修,十分歉疚。黃庭堅對此倒十分釋然,反勸道:「淳甫公,不能這麼說。但凡害人,何患無辭。連令叔父范百祿作古之人都不放過,對活著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范祖禹搖頭歎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章惇已給你們的大先生下了第三道貶書了。」黃庭堅悵然道:「垂老投荒千萬里,先生一去到何時……」范祖禹憤然道:「還有更令人痛心之事。我聽說,章惇、蔡京之流,揚言要對司馬公和呂公著掘墓鞭屍!」黃庭堅不由得「啊」了一聲,久久說不出話來。

章惇等人迫害元祐諸臣已紅了眼,活著的固然在劫難逃,他們還要將司馬光、呂公著掘墓鞭屍,更有甚者,連太皇太后也不肯放過。在他們眼裡,太皇太后就是元祐之政的「元兇首惡」。一干臣子對死去的太皇太后下毒手,實在是聞所未聞,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日,章惇等人在崇政殿奏事。哲宗說起九年的傀儡皇帝生涯,難過得落下淚來。章惇和蔡京交換了一下眼色,心中登時會意。章惇奏道:「元祐之政,陛下雖為皇帝,但天下權柄全部掌握在太皇太后一人之手。期間若非是迫於公憤,陛下之龍位早被太皇太后之子奪去。太皇太后實為漢之呂後、唐之則天。眾臣一致請求,撤去太皇太后靈位!」哲宗雖記恨太皇太后獨攬大權,卻還沒有燒昏頭腦,做不出這等大逆不道的事,於是斷然否決:「不可!朕將來有何臉面去見先人?不准再出此言!」

蔡京見機奏道:「太皇太后靈位可以不去,但司馬光、呂公著罪大惡極,是為元祐元兇,必須治罪!」哲宗一愣,問道:「人都死了,如何治罪?」蔡京恨聲道:「掘墓鞭屍,剝奪其一切爵位。」與此同時,章惇脫口而出:「撤去其子孫承襲的一切待遇!」

哲宗一時拿不定主意,退朝後,拿此事問梁惟簡:「朝堂之上,許多大臣提議對司馬光刨墳掘墓。你有年紀,也見得多了,你以為如何?」梁惟簡躬身賠笑道:「微臣斗膽亂說了。司馬光再有罪過,也不至於此。刨墳掘墓,豈是盛世所為?」哲宗悚然一驚,大為所動。

哲宗又問道:「有人提議毀掉《資治通鑒》一書,你以為如何?」梁惟簡忙擺手道:「哎呀,陛下,使不得,使不得!《資治通鑒》序言乃先帝親筆書就。若毀此書,豈不是對先帝大不敬嗎?」哲宗當下恍然,頷首不語。

至此,將司馬光刨墳掘墓的動議被哲宗否決,議毀《資治通鑒》一事也不了了之。章惇等人得知是梁惟簡進言所致,視之為司馬光之餘黨,發狠要除掉他。梁惟簡一時忠直進言,不料卻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

次日,章惇等人又誣言太皇太后當年有另立新君的企圖。哲宗不悅地擺手道:「好了,好了,太皇太后是女中堯舜,絕無另立新君之意,此事不要再提了。」章惇還不死心,又說:「但此事早在元祐時就已盛傳,如今傳言復熾。此事關乎國本,誰敢無端造謠?恐怕絕非空穴來風。」頓了一頓,加重語氣:「臣還聽說,有多位元祐大臣曾參與此事。」

哲宗疑雲滿面,「啊」了一聲,臉色驟變,忙站起來問道:「朕前次聽說過蘇軾涉嫌,但並無證據。章卿家,你又聽說有誰?」章惇道:「此事非同小可,臣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傳言司馬光和王珪等人皆有此意。」

哲宗極為震驚,跌坐到龍椅上,呆了良久,道:「元祐重臣真的都想另立新君嗎?說來說去,也都是無證之詞。司馬光、王珪都已謝世,無從證實。」章惇接口道:「據臣所知,當初讒惑太皇太后者,內有梁惟簡。司馬光、王珪已死,但梁惟簡還在。若想獲得證實不難,可審問梁惟簡。」

哲宗聽說每日與自己近在咫尺的梁惟簡也有份兒,不由得有些毛骨悚然,卻仍有些將信將疑,沉吟半晌,道:「好吧。章卿家,朕命你速辦此事。」

章惇果然是「速辦此事」,出了福英殿,就命蔡京親自緝拿審理梁惟簡。章惇等人就是要將梁惟簡屈打成招,撬開他的嘴,逼他誣告太皇太后,這樣就能徹底端掉元祐黨人的總後台,使元祐黨人永無東山再起的可能。蔡京命人將梁惟簡押入御史台監獄,用鐵索捆在柱子上,嚴刑拷問,不屈打成招不罷休。

誰料梁惟簡雖被打得皮開肉綻,遍體鱗傷,仍是死活不「招」。蔡京從爐子中取出一塊燒得通紅的烙鐵,往上吐了一口唾沫,閉目享受著那「滋啦」之聲,又睜開眼來,笑瞇瞇地說:「你這是何苦呢?太皇太后早已不在,保不了你了。」梁惟簡橫眉冷對:「死何所懼!讓我編造瞎話,誣告太皇太后,哼,休想!你們,你們就死了這條心吧!」

蔡京將烙鐵遞給身旁的小吏,慢悠悠地說:「把他給我烙熟了。」小吏接過烙鐵,狠狠地烙在梁惟簡的胸膛上。梁惟簡厲聲慘叫,大罵道:「蔡京,你不得好死!」蔡京捋著鬍子,瞇起眼笑道:「多好聽的聲音,嗯,這肉味兒也不錯。再烙,再烙。」小吏又取出另一塊火紅的烙鐵,烙在梁惟簡大腿上。梁惟簡又一聲慘叫,豆大的汗珠如雨般滾落,登時昏死過去。

一桶涼水潑到頭上,梁惟簡清醒過來。蔡京得意地說:「來到這御史台,割舌的割舌,扒皮的扒皮。你就不怕嗎?」梁惟簡喘息著,忍著劇痛,斷斷續續地笑道:「蔡京,你真可憐,世人若是都怕死,豈不讓你這等狗官太稱心如意了嗎?」

蔡京見他如此「冥頑不靈」,瞪大了眼,恐嚇道:「你若不說,我誅滅你九族!」梁惟簡輕蔑地笑道:「九族可誅,天理不滅!你再毒再狠,也不能奪我匹夫之志!」蔡京氣得臉都扭曲了,暴跳如雷,尖著嗓子吼道:「再烙,再打……」

梁惟簡被折磨得全無人形,奄奄一息,但就是不屈不撓。章惇等人也是無法,撤太皇太后靈位、將司馬光和呂公著掘墓鞭屍的險心未能得逞。章惇又在政事堂召集曾布、蔡氏兄弟議事,要剝奪司馬光、呂公著一切爵號,收回一切追封,削除二人子孫後代的所有官職。

曾布聽了,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憂心忡忡地說:「我以為不應懲處司馬光他們的後人,只要削除死者官爵榮銜就可以了。我等也有子孫,不能開此先河。」章惇卻擺手悍然道:「子孫自有子孫福,無須考慮那麼多。即便將他們削爵降級,他們都已死去,又有何用?甚至開棺鞭屍對他們又有什麼害處?最實用的就是懲處他們的後代子孫,只有如此方可警戒天下奸邪。」

曾布勸道:「相公,不要忘了,恐怕此情形有一日也會落在你我的子孫身上。」章惇不以為然:「就這麼定了,毋須再議。」曾布只得作罷。

沒過幾日,司馬光、呂公著的子女家眷被掃地出門。蔡京又指揮一夥兵卒,推倒了司馬光、呂公著墓前的神道碑,用重錘將石碑及祭台、祭案砸爛,又別出心裁地下令朝祭桌、巨塚撒尿。蔡京看著自己的豐功偉績,狂笑不止。靜立在一旁的蒼松翠柏,風過如泣。

章惇因曾布多次勸他適可而止,反倒覺得此人婦人之仁,不足以成大事,建議哲宗擢升他為知樞密院,其實是有意不讓他插手政務,讓蔡京接替他翰林學士院之職。蔡氏兄弟本是害人的高手,一時間糾集同黨,助紂為虐,為所欲為。大宋朝廷只見群魔亂舞,陰霾障天,從此再無寧日。

此時的蘇軾乘船至長江儀真碼頭,接到了第三道貶書——貶為建昌司馬,惠州安置,不得簽署公務。如此一來,蘇軾一家不得不分開。蘇軾為免舉家南遷之苦,已讓蘇迨領著家人到宜興與蘇邁相聚,料理家中那塊田地,只留下朝雲和蘇過陪他前往惠州。

蘇軾笑著對朝雲說:「我已成為被貶至大庾嶺以南的第一人。這個章子厚,一捋到底算了,何苦婆婆媽媽的,我又不是承受不起。」他對此並不十分介意,只擔心朝雲和蘇過跟著他受苦,歎氣道,「這次被流放惠州瘴癘之地,再加上沒有俸祿,日子必定過得艱難。」朝雲只淡淡地說:「先生,你不是告訴過我,只要隨遇而安,任什麼粗茶淡飯,步行千里,睡在曠野,都可不視為苦事。」

蘇軾點了點頭,笑道:「子由已被貶汝州,我們此去路經汝州,只好找他借些錢了。如今子由不僅被貶職,又要破財了。」說罷,放聲大笑。見蘇軾還有心情說笑,朝雲和蘇過也被感染得笑起來,只是不知這笑中有多少苦澀。

這時,岸上兩個老兵邊跑邊喊:「蘇大人!」一問才知,二人是兄弟,名喚武進、武原,是靖州太守張耒派來的。張耒自知不久也要遭貶,但也不是頭一回被貶,早已習以為常;只是十分掛念蘇軾的安危,故派此二人護送蘇軾到惠州,已給足了沿途費用,不用蘇軾負擔。如此高情厚誼,蘇軾感歎不已。但這裡用不著人手,便讓二人回去。二人跪在地上,執意不肯,說仰慕大人已久,有緣伺候是前世修來的福分。蘇軾只得答應了。

蘇軾帶著朝雲、蘇過和武氏兄弟,到了汝州蘇轍家中。蘇轍也接到貶書,不日就要往袁州去了。兄弟倆暮年相見,又兼前途未卜,可謂悲喜交集。二人深知章惇之狠、蔡京之險,還會有進一步的打擊緊隨其後,但早已習慣於一貶再貶,能以平和之心泰然處之了。

《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