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聖手王昌齡

一、生平事跡

王昌齡,字少伯。聞一多《唐詩大系》定他的生年為唐武後聖歷元年(698),卒年約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

關於他的籍貫,歷來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即太原說、江寧說、京兆說。

現在看來,京兆說比較可靠些。而太原(今山西太原)是他的原籍,江寧(今江蘇江寧縣)是他做官的地方。

王昌齡早年的經歷,難以詳知。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王昌齡簡介部分說他:「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汜水(今河南汜水)尉,二十八年(740)又中博學宏詞科,官校書郎。」這是根據《唐才子傳》的說法,其實有誤。應以《舊唐書》本傳為是,即:

開元十五年(727),王昌齡三十歲時進士及第後,在長安任秘書省校書郎。他與高適、王之渙三人「旗亭畫壁」的故事,如若屬實,大約就在這期間。

開元二十二年(734),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尉。幾年後,約開元二十六年(738)被貶謫嶺南(今廣州市)。對於這次被貶的原因,史書並無記載,但從王昌齡「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諾」(《見譴至伊水》)的殘句看,可能是得罪了權貴。

開元二十八年(740),昌齡遇赦由嶺南北返,不久又被任命為江寧丞。

天寶七載(748),以「不護細行」(不注意生活小節)(《唐才子傳》)之罪名,又被貶為龍標(今河南黔陽縣)縣尉,故後世稱「王龍標」。

天寶末年,安史亂起,王昌齡以世亂棄官返鄉,因兩京淪陷,北歸不得,道出亳州(今安徽亳縣),不料被刺史閭丘曉殺害,死時約六十歲。據《唐才子傳》記載,被殺的原因,可能是閭氏忌其才華。

據《舊唐書》本傳,昌齡死後不久,張鎬按軍河南(主持河南軍事),召集各州軍隊,閭丘曉遲到了,張鎬將按軍法處死閭丘曉。臨刑前,閭丘曉說:「家裡有雙親,乞求饒命。」張鎬說:「你曾殺害了王昌齡,他的雙親又將交與誰供養?」閭丘無語可答,於是張鎬就把他殺了。

王昌齡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他沉寂下僚,屢遭貶謫,最後死於地方官的淫威之下,結局十分悲慘。

二、創作成就

王昌齡是盛唐開元、天寶間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歌,《全唐詩》存有四卷,共一百八十餘首。其中絕句八十多首,佔他詩歌總數的近一半,而以七絕成就最高,故被後世推為「七絕聖手」,可與李白並稱。明人王世貞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藝苑卮言》)胡應麟更是把他的絕句看作「千秋絕調」(《詩藪》)。

他的絕句就題材而言,主要有三類:

(一)邊塞詩

這類詩大都沿用樂府舊題描寫軍旅戰爭之事,不僅氣勢雄偉,格調高亢,語意新奇,色彩鮮明,而且內容豐富,情景交融,善於刻畫人物的心理。如《從軍行》這組詩,一共七首七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邊塞征戰生活的畫面。如其中的第四首: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於這首的主題,歷來有不同的說法。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說:「作豪語看亦可,然作歸期無日看,倍有味。」其實,這首詩的感情是十分複雜的。但從後二句寫士卒決心來看,不乏捨身許國的豪情。而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名作《出塞二首》之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詩寫了徵人的別情、戰士的英勇,亦諷刺唐時邊將不得其人,但借古諷今,寫得委婉含蓄,因而被後人譽為唐人絕句「壓卷之作」(李攀龍語)。

(二)描寫婦女生活的詩

這類詩又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閨怨詩。如《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寫閨中少婦初不知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丈夫遠征異地,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翠色的樓台觀賞春景,忽然看到路邊楊柳青青,春色如此明艷。這位「不知愁」的少婦內心感情一下子像火山噴發似的傾瀉出來,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到那老遠的地方去從軍。此詩曾被稱為「閨情之作此為第一」。

2.宮怨詩。如《春宮曲》、《西宮春怨》、《長信秋詞》等,而以《長信秋詞》最為有名:

奉帚平明金殿開,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這是王昌齡宮怨詩的代表作。《樂府詩集》將此詩編入《相和歌·楚調曲》,題作「長信怨」。《長信秋詞》共五首,這裡選的是第三首。詩擬托班婕妤故事和《團扇詩》寓意,反映了唐代宮女精神生活的痛苦,造語新警,思致深婉,含蘊無窮,使人一唱三歎。

3.描寫一般婦女的生活。這類詩寫得細膩入微,語言自然流暢,輕鬆活潑。如《採蓮曲》二首(其一)、《浣紗女》等。

(三)贈別詩

這類詩約五十首,佔他詩歌總數近三分之一。比較有名的如《送魏二》、《芙蓉樓送辛漸》等。茲引《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如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九年(741)後王昌齡任江寧(今南京)丞時。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即當年的潤州,相傳是東晉王恭在這裡任刺史時所建。辛漸是王昌齡的好友,可能由潤州渡長江,取道揚州而北上洛陽,作者由江寧陪至潤州,在芙蓉樓送別。原詩有二首,此為其中的第一首。詩寫送別之情,但傷別成分輕而言志慰別成分重,顯得格高意遠。尤其是末句借用鮑照「清如玉壺冰」的詩句,比喻自己高潔清白的品格,十分生動、新奇。

總之,王昌齡可謂盛唐的第一流詩人。從題材上看,他的邊塞詩可並高、岑而三。從形式上看,他的七言絕句可與李白媲美。他在當時頗負盛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1.辛文房:《唐才子傳》,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

2.譚優學:《王昌齡行年考》,《文學遺產》增刊第十二輯。

3.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中華書局,1980年。

(二)作品

1.《全唐詩》卷一四至一四三,中華書局,1960年。

2.《王昌齡集》,明嘉靖黃氏浮玉山房刊本。

(三)其他

1.李珍華:《王昌齡研究》,太白文藝出版社,1994年。

2.周嘯天:《唐絕句史》,安徽大學出版社,1999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