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風的先行者范仲淹

一、生平事跡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父墉,從錢俶歸宋,任武寧軍(今徐州)節度掌書記。太宗端拱二年(989),范仲淹生於徐州官舍,在他兩三歲時,父親便去世了。他的母親失去依靠,不得不帶著他改嫁給長山(今山東鄒平縣東)朱氏,更姓朱,名說。後來,范仲淹中了進士,歷任州縣長官,曾鎮守西北邊疆多年,對於安定邊疆起了很大作用。西夏人說他「胸中有數萬甲兵」,不敢輕易侵犯邊境。當時民歌中也稱讚他是「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英雄。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時期,曾向仁宗提出一整套改革政治的主張,如「擇官長」、「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等。這些措施,就是後人所稱的「慶歷新政」。一經仁宗批准頒布實行,便遭到保守勢力的堅決反對,不到一年便失敗了。

二、創作成就

范仲淹不僅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而且是一個有名的文學家。詩文和詞,皆有名篇傳世。

(一)散文

范仲淹一生寫下了大量的論著和文賦,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從事政治、軍事活動的公文,也就是奏議、上書、表文之類。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為別人寫的祭文、碑文、墓表之類。這些文章,雖然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史料價值,但總體上看,其藝術成就不是很高。

在他的文賦中,有不少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作品。如《岳陽樓記》、《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清白堂記》、《秋香亭記》、《臨川羨魚賦》等,而以《岳陽樓記》最為有名。試看中間兩段文字: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鬱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本文雖名為「記」,實際是一篇即事和即景抒情的散文。上引兩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在不同天氣的情況下,登上岳陽樓所見的不同景色,以回答上文的「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末段從登樓即景感懷翻出正意,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來規勸滕子京,並勉勵自己。文中多用四言,雜以排偶,鋪敘藻飾,頗有文學意味。

(二)詩歌

他的古近體詩,收在《範文正公文集》中共有一百七十餘首,其中有不少反映現實、關懷百姓疾苦的詩篇,如《四民詩》四首等。不過這些古體詩議論較多,缺少韻味。寫得比較好的是一些清新可誦的絕句,如《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這首小詩寫出了古代漁民生活的艱苦,同時用對比的方式揭示了剝削者和勞動者生活地位對立的社會現實,語言樸素,對比鮮明,寫得含蓄有力,耐人尋味。

(三)詞

他的詞作並不多,今存僅有五首,但內容較豐富,能以邊塞風光和軍旅生活入詞,開拓了新的意境,是蘇軾詞風的先行者。如: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蘇幕遮》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

前者寫秋天景色,藉以抒發自己的羈旅愁思、鄉思離情,情景相生,筆調纏綿悱惻。後者寫戍邊生活和邊地風光,景色雄奇闊大,心境蒼涼悲壯。這兩首詞所開拓的意境,都是前人所未有的。

三、主要參考文獻

(一)傳記

脫脫等:《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傳》,中華書局,1977年。

(二)作品

1.《範文正公集》二十卷,《範文正公別集》四卷,《範文正公政府奏議》上、下卷,《範文正公尺牘》上、中、下卷,《四部叢刊》本。

2.唐圭璋:《全宋詞》(范仲淹詞),中華書局,1965年。

(三)其他

1.詹安泰:《讀范仲淹的兩首詞》,見《宋詞散論》,廣東人民出版社,1980年。

2.傅經順:《唐宋文學欣賞》,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宋文學六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