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直反馮第二戰大戰南口

南口之戰在民國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此戰不僅是直奉兩系聯合對馮用兵,取得對北京政府的控制權,而且更重要的是南口之戰牽制了吳佩孚的大部分主力部隊,為南方國民黨政權北伐取得成功準備了條件,造成了南方國民黨政權的迅速崛起,從而為蔣介石後來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下面詳細分析一下南口之戰前國民軍情況。

先說國民軍第一軍,該軍是馮玉祥的嫡系部隊,此時由張之江統率。1926年3月15日,吳佩孚任命靳雲鶚為「討賊聯軍」副總司令兼豫省省長,命他率十個師向華北用兵。3月16日,張宗昌的直魯聯軍也分三路再度對國民軍發起進攻。3月19日,國民軍在全線分別向直魯聯軍及奉軍發動進攻,在連連得手之後,突然在一夜之間將主力全線撤退。在津浦、京奉兩鐵路線的國民軍盡數退往北京方向,駐天津各部也全部撤往京郊。20日,國民軍將領張之江、李鳴鐘、馬福祥、宋哲元等聯名通電,表示願意遵王士珍等人15日和平通電,將軍隊撤回原防地點。國民軍一軍韓復矩部退至高碑店,鄭金聲部退至密雲、懷柔、順義,唐之道部退至通縣,宋哲元部自承德退往多倫。3月23日,直魯聯軍佔領天津;26日,奉軍佔領熱河。4月15日,國民軍撤出北京。

再說國民軍第三軍,該軍由孫岳統率。3月21日國民軍第一軍退出天津時,孫岳通電自卸直隸督辦職。此時,國民軍第三軍分駐津南及冀南各地。孫岳讓前第四師師長何遂出任三軍副軍長,代己收拾殘局。3月26日,何遂命令各部到長辛店附近集合,但只有龐炳勳、門炳岳、耿純瑕等旅遵命到良鄉,其餘劉廷森、黃銘香二補充旅駐密雲。袁廷傑旅仍駐保定,梁壽愷仍駐大名,三軍總部衛隊團及徐永昌第一師駐京西大灰廠。此時,各方對三軍各部拉攏分化。國民軍撤離北京後,三軍龐炳勳第二混成旅、顧占鰲第七旅、門炳岳第八旅、梁壽愷第一補充旅、袁廷傑第十五混成旅均先後投奔吳佩孚。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國民軍第四軍,該軍由郭松齡原第五軍魏益三部改編而成。1926年2月10日,國民軍第四軍到保定駐防,實力有所擴充。魏益三將所部編為一個師,另一個獨立旅。此間,馮玉祥曾派京漢鐵路局長王乃模送來5萬元軍餉,此外再無接濟。國民軍退守北京後,計劃再退往西北。魏益三見形勢對國民軍非常不利,不樂意放棄已有的保定地盤,派人積極與晉軍閻錫山部聯繫。3月底,直系前鋒田維勤部進入直隸,閻錫山命商震率部返回山西,將石家莊南北兩地交給吳佩孚部接防。在此情況下,魏益三派人赴漢口,通過吳佩孚第三師師長張席珍,向吳佩孚表示了竭誠擁立之意。吳佩孚為擴充實力,不顧奉系的反對,立即致電魏益三表示歡迎,並派靳雲鶚前來接洽。4月1日,吳佩孚任命魏益三為「討賊聯軍第三路總司令」。這樣,魏益三搖身一變,又投靠了直系,參加了對國民軍的圍剿。國民軍第四軍名義至此消亡。

最後,我們再來說一下國民軍第五軍,該軍由方振武統率,方振武堅決隨國民軍第一軍的進退而動。3月下旬,方率國民軍第五軍從冀南大名向北撤退。臨行前方振武派員與晉軍聯繫,請准放行,得閻錫山應允。但是方部行至白魚鎮宿營時突遭晉軍包圍。方部倉促迎戰,死傷枕藉,將士相顧失色。方振武見此情況帶頭挺身衝鋒。士兵見狀,也奮勇相隨,突出重圍。方率部繼續沿鐵路北進,到達保定。此時,魏益三已決定投靠直系,派人勸方振武也一起變更旗號。方振武知道魏益三有變後,迅速率部北上到高碑店。3月20日,方振武到北京發表通電,表示堅決與國民軍一軍共進退。不久,國民軍第五軍隨第一軍撤至南口。

由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在南口大戰之前,國民軍五個軍剩下的主要是第一軍和第五軍兩個部分。第一軍還保有十二個師,七個旅;岳維峻的第二軍實際上已經土崩瓦解,僅有弓富魁兩個旅回歸;孫岳的第三軍元氣大傷,僅剩下徐永昌師及其他數團,人數不過一萬六千餘人;魏益三的第四軍更是整體投奔了吳佩孚;第五軍雖然建制完整,但本來就兵力不多,人數不過萬人。國民軍總兵力合起來大約20萬人。

與此相對應的是,奉、直、晉的「討赤聯軍」總兵力達到了50萬人以上。1926年4月下旬起,「討赤聯軍」從察北多倫至直隸易縣並延伸到晉北的千里戰線上,分兵五路向國民軍進攻。奉軍湯玉麟部為第一路,由熱河進攻多倫;萬福麟部為第二路,由懷柔進攻獨石口;直魯聯軍徐源泉部為第三路,由昌平攻打南口;直軍田維勤部為第四路,由門頭溝、紫荊關攻懷來;晉軍商震部為第五路,由晉北威脅京綏鐵路。

針對奉、直、晉的軍事安排,國民軍制定了三路抵禦敵人進攻的軍事戰略。東路軍總指揮鹿鍾麟,統帥鄭金聲第一軍,防守南口。該軍在南口正面是劉汝明第十師,其左翼防守延慶的是佟麟閣第十一師,其右翼防守懷來的是陳希聖陸軍暫編第三師。弓富魁為中路總指揮,統帥方振武第二軍,徐永昌第三軍,防守從懷來到蔚縣一線。北路軍總指揮宋哲元,統帥石敬亭第五軍,石友三第六軍,韓復矩第八軍,王鎮淮第九軍,趙守鈺騎兵第一集團軍,楊兆麟騎兵第二集團軍,防守延慶到多倫一線。蔣鴻遇為總預備隊兼第七軍軍長,統帥第十二師及其他直屬部隊。

戰役的中心點是京西的南口,故此戰被稱為「南口大戰」。南口位於京西昌平、居庸關之間,是華北通往西北的險要隘口,自古就被稱為天險,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1925年下半年,國民軍一軍就在蘇聯顧問的參與下,開始修築以此為中心的百里防線。郭松齡反奉戰爭爆發前,馮玉祥又於11月8日命令鹿鍾麟「速回南口備戰」,並明確指示說是為了防禦奉軍。1926年1月,馮玉祥下野後又派蘇聯顧問及三個工兵營加固南口防禦工事。經過半年多的營造,國民軍在南口修築了近代化的軍事工程。

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直系吳佩孚的部隊為主力進攻的。當時張作霖有感於吳佩孚常勝將軍的威名,希望借助於吳佩孚的力量速戰速決。吳佩孚也信心滿滿,以為國民軍不堪一擊,並沒有料想到自己的部隊已非當年戰無不勝的嫡系第三師,也沒有料想到南口一帶已修築了固若金湯的近代化防禦工事。吳佩孚的輕敵很快收穫了苦果。

1926年4月22日,吳佩孚致電李景林、張宗昌、張學良、靳雲鶚等,迅飭各部向南口進攻。但是,張學良及張宗昌都想保存實力,讓李景林部打頭陣。4月23日、24日,以李景林部為主力的直魯聯軍向南口正面發動強攻,並一度突破國民軍中央陣地。但是,由於南口防禦工事堅固及國民軍堅決抵抗,遭到失敗。4月29日,直軍將領田維勤奉吳佩孚之命深夜抵京,與張宗昌等會商與奉軍及直魯聯軍協力進攻南口事宜,決定分三路進攻,北路由奉軍進攻多倫;中路由奉軍、直魯聯軍進攻南口左翼,直軍進攻南口右翼;南路由晉軍進攻豐鎮。但是,奉軍有意保存實力,將主力於珍第十軍大部、榮臻第十一軍、軍團直轄的炮兵、工兵、坦克等部隊都駐紮在北京城外,沒有直接投入戰鬥,讓進攻南口的戰事主要由直軍及直魯聯軍承擔,戰局一時陷於僵持。

6月3日,直軍田維勤收編的原國民軍二軍一部突然在陣前倒戈,由京北沙河方面直迫萬壽山,在與直魯聯軍激戰後投向國民軍。7月12日,直軍田維勤部第三十九旅(陳鼎甲旅、原為國民軍二軍史可軒部),在共產黨人許權中領導下發動兵變,從妙峰山投向國民軍,再次使直軍全線動搖。此後,直軍田維勤部第四十旅賈自溫、馬宗融兩團(原國民軍三軍舊部),又在清水澗投向國民軍。此外,張宗昌所收編的李景林一部也發生兵變。直軍東路主力共有六旅,連日發生倒戈使其損失不少,士氣由此一蹶不振。直軍中路王為蔚與西路魏益三部,雖然先後與國民軍徐永昌、方振武部交戰並攻佔代王城、西河營等地,但畢竟均與國民軍有舊,作戰不十分賣力,又系偏師,對戰局無重大影響。

此時,南方國民黨的北伐軍已經出動,湖北督理陳嘉漠不斷急電請吳佩孚回武漢主持對南軍事。吳佩孚順坡下驢,表示願意把北方軍事完全交給奉魯軍負責。張作霖看清直軍缺乏戰鬥力的現實,因此不再指望直軍,改由直魯聯軍與奉軍擔任進攻南口的主攻。經與吳佩孚商量,任命張宗昌為前敵總司令,褚玉璞為總指揮,並將奉軍炮兵全部交其使用。

從7月19日開始,南口戰役進入了第二階段,即以奉軍和直魯聯軍為主,直軍予以配合。8月1日,張學良、張宗昌分赴沙河、羊坊督戰。直魯聯軍以王棟為前敵總指揮,率部沿京綏鐵路左側發起攻擊。奉軍第十軍於珍部沿鐵路右側發起攻擊。奉軍先以大炮轟擊,然後以坦克、步兵衝鋒,國民軍倚仗堅固工事還擊,戰況空前慘烈。雙方在龍虎台、關山嶺、虎峪村、得勝口等地惡戰,白刃肉搏一百多次。8月8日,奉軍攻佔居庸關,繼而攻佔營子城,偏地峪、鐵盧溝、毛司台、落馬坡等要隘,鐵甲車攻破南口陣地外壕。8月14日,奉軍第十軍於珍部攻下南口。15日,張作霖通電報捷說:「南口為長城著名要塞,重巒又疊嶂,自十四年九十月間,西北軍在此建築洋灰石子工事,直魯軍、鎮威軍以十餘萬人,自八月一日總攻,至十四日克之。」由於吳佩孚的直繫在第一階段久攻不克,作戰不力,張作霖在這份電報中竟然隻字未提吳佩孚的直軍。

8月15日,國民軍下達全線總退卻令,韓復矩、石友三等部擔任掩護。宋哲元率多倫、沽源方面各軍經張北西退。鹿鍾麟率南口、延慶方面各軍經京綏路西行。徐永昌、方振武及石友三等部自蔚縣、廣靈及晉北雁門關去綏遠。國民軍以平地泉為第一防線,卓資山、和林為第二防線。

8月15日,奉軍佔領居庸關、青龍橋、康莊、延慶。16日,直軍田維勤部占懷來。奉軍吳俊升部攻佔沽源。19日,直軍與奉軍先後進駐張家口。與此同時,山西晉軍收復了晉北全部失地。

國民軍全線西撤,不明真相的中下級軍官及士兵以為戰敗,士氣低迷,大量軍事物資沿路遺棄,損失慘重。晉軍商震利用與國民軍內部人士的關係,沿途進行拉攏分化。韓復矩、石友三、陳希聖等部先後被晉軍收編。鄭金聲、張自忠、張萬慶等部也先後投降了閻錫山。張之江、鹿鍾麟、宋哲元等率部撤到了綏西一帶。此時,國民軍所餘諸部大多殘破不全,只有一軍劉汝明部及三軍徐永昌、五軍方振武等部保持了較完整的建制,但也嚴重減員。全軍除駐甘肅的兩個師外,包括韓復矩、石友三諸部不滿5萬人。

南口大戰由於吸引了奉直兩系的主力部隊,從而為廣東國民革命軍北伐創造了有利時機。北伐軍在兩湖的勝利,與南口大戰牽制了吳佩孚直軍主力不得回師有很大關係。1928年7月9日,蔣介石在追悼南口陣亡將士大會上說:「當革命軍自粵出發,未幾下桂赴湘。彼時正值西北革命同志,與反革命者激戰南口。賴諸烈士之犧牲,直軍不能南下守鄂,北伐軍遂長驅北上,衝破長岳。後日西北同志,雖退綏甘,而北伐大軍,已以破竹之勢,消滅反動勢力,建立政府於武漢。是北伐成功,多賴南口死難烈士。革命同志,幸勿忘之也。」

對於張作霖和吳佩孚來說,南口大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耗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在戰略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應該說是得不償失的。儘管如此,張作霖藉著河南之戰和南口之戰的勝利,已經離入主中原越來越近了。

《關東梟雄張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