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喜朗

(森喜朗Mori Yoshirō 1937.7.14— )

連任第85—86屆(2000.4.5—2001.4.26)內閣首相

森喜朗(1937— )可謂是日本新千年新世紀的第一位「短命」首相。「暗箱操作」的登台拜相過程,使其正統性備受質疑。作為一位協調型政治家,其因屢屢失言,令媒體目不暇接,因缺乏領導能力,首相資質頗受懷疑。一年執政,不堪回首,事業無所建樹,卻贏得了諸多綽號,如「海市蜃樓內閣」、「失言首相」等,亦創造了日本政治史上許多負面典型,成為最沒人氣、受批判最多、最不受歡迎的首相,成為不支持率最高而支持率最低的內閣總理之一。然而,他作為派閥會長,首開「森派政權」先河,在卸任首相後,卻成為自民黨歷史上又一位「首相製造者」,其巨大的影響力持續影響了21世紀初期近十年的日本政壇。

森喜朗1937年7月14日,即盧溝橋事變爆發一周後,出生於石川縣能美郡根上町(現能美市)一個富裕的地主世家。他的爺爺和父親兩代從政,都是石川地方政府的名流。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祖父森喜平長期擔任根上村村長以及町長,長達二十八年半。其父森茂喜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先後在京都市、石川縣等政府部門任職,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即應招參軍出征,參加了侵略中國以及南太平洋地區的戰爭。1944年森喜朗7歲時生母病逝。其父戰後復員,望著一年前因病去世的妻子靈位,回身對他們姐弟說:「今後我要為社會、為他人、還有為戰死的諸多戰友的孩子們而活下去,要記住,你們的父親已經沒有了!」其父的這種所謂「滅私奉公」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森喜朗的人生態度,特別是對歷史問題的認識。1947年森茂喜當選根上町議員,從1953年起出任根上町町長,到1985年連續九屆未經投票而當選,創造了日本地方首長任職的最高記錄,長達三十多年。

森喜朗起初並無從政的願望,上了高中,對將來是否去當政治家仍很迷茫。他從小喜歡運動,特別是橄欖球,高中時代就是橄欖球隊的隊長。因此,經過父親的朋友推薦,1956年森喜朗上了早稻田大學商學院。四個月後因病,無奈退出橄欖球隊,反倒是陰差陽錯,加入了有名的早稻田大學「雄辯會」。該會已經出了四位首相,包括森喜朗在內,還有竹下登、海部俊樹和小淵惠三。在雄辯會上,森喜朗結識了比自己低兩級的小淵惠三和高一級的青木干雄等人,日後成為並肩作戰、互相扶持的政治同道。如他本人所言,人生就像橄欖球,骨碌到哪兒不知道,但機會必定會來。

1960年大學畢業後,森喜朗進入產經新聞社,當了三年記者。1963年從報社辭職,擔任了愛媛縣出生的岸信介派議員今松治郎的秘書。1969年眾議院選舉,森喜朗曾一度打算從愛媛縣參加競選,最終還是決定從故鄉石川縣一區出馬,毋庸諱言背後有他父親這塊強有力的「招牌」。儘管如此,森喜朗仍被時任自民黨幹事長的田中角榮稱為「泡沫候選人」,沒有得到自民黨的公認,只能以無所屬的身份參選。於是,他在選舉中高呼:「我沒能得到自民黨的公認,所以,希望得到各位縣民的公認!」反倒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森喜朗的人氣。幸運的是,他得到了前首相岸信介的聲援,加上三千戶計一萬三千餘人的全體町民總動員的拉票運動,結果,森喜朗以64595票的選區最高票數當選眾議員,遂被追加為自民黨的公認者。

森喜朗當選後,在岸信介的推薦下,加入福田赳夫派。1975年12月森喜朗出任三木內閣總理府總務副長官,1977年11月就任福田內閣官房副長官,1983年12月,首次入閣,擔任中曾根內閣的文部大臣,此後成為一名有實力的「文教族」。冷戰後,他1992年12月擔任宮澤內閣的通商產業大臣,1995年8月任村山內閣建設大臣。在黨務方面,從1978年12月起,他歷任自民黨政調文教部會會長、眾議院大藏委員長、自民黨全國組織委員長、眾議院運營委員長,1991年10月,出任自民黨政務調查會會長,1993年7月任自民黨幹事長,1996年11月任自民黨總務會會長。儘管森喜朗沒有擔任過外務大臣、大藏大臣這兩個一般認為是通向首相的重要職位,可是他卻是自民黨成立以來的總裁、首相中唯一擔任過黨內三大重要職位的人,這也是通向總裁、首相的另一條路徑。由此可見,森喜朗原本就是一位擅於黨務、派閥事務的協調型政治家,而非政策理念追求型的實幹家。森喜朗屬於福田派,在安倍晉太郎繼承福田之後,他與三塚博、鹽川正十郎和加籐六月並稱「安倍派四大天王」,奠定了新一代領導人的地位。1991年安倍去世後,森喜朗支持三塚博繼任派閥會長,1998年12月,森喜朗出任「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正式繼承三塚派,成立「森派」。

2000年4月2日小淵首相病倒後,4月5日上午,自民黨召開參眾兩院議員大會,森喜朗順利被推選為新任總裁。下午,參眾兩院分別召開全體議員會議,在自民黨、公明黨和保守黨議員的支持下,森喜朗均以超過議員半數以上的選票,當選為日本第85屆首相,繼戰前的林銑十郎、阿部信行之後成為石川縣的第三位首相,也是戰後第一個石川縣出身的首相。然而,森喜朗的上台,被認為是內閣官房長官青木干雄、幹事長代理野中廣務、政務調查會長龜井靜香、參議院議員會長村上正邦和身為幹事長的森喜朗五個人在密室裡決定的。這種「密室政治」從一開始就為森政權貼上了「不民主」、「反時代」的標籤,為日本動盪的政局平添了一層迷霧。

森喜朗之所以能夠輕易繼承首相,可以說佔據了「天時」、「地利」和「人和」三項有利條件。小淵病倒,大位空缺,此乃「天時」,正如前首相竹下登電話祝賀森喜朗出任首相時所言「這是天賜良機」。森喜朗時任自民黨幹事長,是僅次於總裁的黨內二把手,繼任總裁可以說是「近水樓台」;森派在自民黨五大派閥中位列第三,而且是支持小淵的主流派;況且,按照自民黨派閥輪流坐莊的慣例,在自民黨五大派系中,福田派在福田赳夫辭去總裁和首相後的約22年來,是唯一沒有出過總裁和首相的派系,森派是原福田派的嫡系,森喜朗繼任總裁,也是派系力學的自然原理。「人和」是個關鍵性的重要因素,在小淵派內無合適人選的情況下,考慮的三名人選中,外務大臣河野洋平是小派系首腦,遭到加籐派和山崎派的反對;前幹事長加籐紘一是非主流派,在1999年的總裁大選中與小淵對抗,一直批判聯合政權的路線和小淵的經濟對策,所以黨內有主流派反對,黨外亦為聯合政權的公明黨和保守黨所不容;而善於協調、實力並不突出的森喜朗,因全力支持小淵執政,又是小淵的同窗好友,於公於私,森喜朗成為小淵派的認可人選,同時,對於森喜朗,自民黨其他主流派和反主流派也表示可以接受,在黨外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和保守黨亦表示支持。至於多大程度上有自己的政策理念也就無關緊要了,正好可以繼承小淵的「衣缽」。誠如前首相宮澤喜一所說,首相就跟火車司機一樣,「誰來駕駛都沒關係」。

森喜朗出任首相後,為了表明自己的正統性,原班繼承了小淵內閣的全部人馬,將小淵派的野中廣務升任為幹事長,打破慣例安排小淵派的青木干雄繼續擔任內閣官房長官。這二人既是森喜朗的得力助手,也是控制森內閣的關鍵幕後人物。這種換帥不換將的做法,在日本政治史上實屬罕見。輿論普遍認為森政權是小淵派的「傀儡內閣」。

接手政權的的森喜朗,在2000年4月7日第147屆國會上的施政方針演說中表明,本內閣作為「日本新生的內閣」,要全力使日本經濟恢復景氣,面向新時代銳意改革,開創內政、外交的新局面,建設一個安心舒適、充滿希望、內心充實、美麗富饒、放眼海外、值得信賴的國家。在7月28日第149屆臨時國會上,森喜朗進一步提出要實現「日本新生計劃」,包括「經濟的新生」、「社會保障的新生」、「教育的新生」、「政府的新生」以及「外交的新生」。然而,森喜朗執政期間經濟景氣未見起色,改革也沒有什麼進展,可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言」,引發了國民對其擔當首相資質的強烈質疑。2000年5月15日,森喜朗在神道政治聯盟國會議員懇談會上說,「日本是以天皇為中心的神之國」。一時輿論震驚,首相森喜朗成為眾矢之的。民主黨針鋒相對,打出廣告宣傳:「日本是神之國嗎?不!日本是民之國!」6月份他又說日本共產黨「怎能維護日本的國體呢?」,戰前「皇民」時代的「國體」一詞又成為社會各界攻擊的目標;還有,針對無黨派階層,森喜朗說,「投票日在家躺著就行」。10月份在與英國首相布萊爾會談中,森喜朗提議朝鮮可以用「第三國發現方式」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嫌疑問題等等。索性,日本媒體乾脆連先前森喜朗失言的老賬也都翻了出來,編輯成森喜朗「失言錄」,供大家參照。聯繫起森喜朗上台時不透明的內幕,國民更是對他大失所望。

於是,2000年6月眾議院大選,自民黨大敗,僅獲得233個議席,減少37個,未能達到過半數的240席,加上公明黨31席,保守黨7席,才維持了眾議院中的絕大多數席位,保證了森政權的延續。新組成的第二屆森內閣平均年齡66.1歲,最大的80歲,最小的53歲,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年齡最大的內閣。老將出馬,並不能減少自民黨上層的危機感。

經濟低迷,股價暴跌,首相失言,閣僚醜聞,相繼為森政權套上了一圈圈緊箍咒。2000年10月27日,森喜朗的心腹、官房長官中川秀直因與右翼團體關係密切和桃色新聞而被迫辭職,導致內閣支持率跌到20%以下,而不支持率卻高達75%。在野黨決定提出對內閣的不信任案,1999年自民黨大選後淪為非主流派的加籐派也準備趁機起事,聯合盟友山崎派,聲明對在野黨提出的不信任案將投贊成票。加籐紘一表示:「對於75%的國民都不支持的森內閣,我們不能表示支持。」加籐的「倒森宣言」,再一次引發了日本自民黨內部的政治危機,轟動日本政壇。因為1993年自民黨的下野,就是內部分裂「造反」而使得在野黨提出的不信任案通過直接造成的。

《日本國憲法》第69條規定,「內閣在眾議院通過不信任案或信任案遭到否決時,如十日內不解散眾議院,必須辭職」。日本眾議院有480個議席,除去眾議院議長和缺席人數,出席會議議員半數以上投贊成票,即可通過不信任案。執政的「自公保」三黨共有272席,在野黨有190席,只要有50票與在野黨合流,就能把森喜朗拉下馬,而加籐派議員有45人,山崎派議員有19人,若兩派「倒戈」投贊成票,不信任案必將通過。

為了鞏固自民黨,穩定政權,自民黨領導層和主流派決定重拳出擊,毅然「鎮壓反叛分子」,分化瓦解加籐派。「鐵腕」幹事長野中廣務宣佈:如若加籐和山崎在表決之前不改變立場,則勸兩人退黨;凡是贊成或缺席不信任案表決的議員,將被開除出黨或在新的眾議院大選中不予公認。在以兩大政黨為中心的競爭體制下,如果得不到所屬政黨的公認推薦,要想當選相當困難。加籐派內部動搖,計劃失敗。

2000年11月20日,民主、自由、共產和社民黨在野四黨向眾議院提出對森內閣的「不信任案」。圍繞不信任案,眾議院大會「倒閣」還是「護閣」的辯論於當晚8時正式拉開帷幕。事關手中權柄的去留,於是朝野雙方的唇槍舌劍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火藥味兒」。保守黨議員松浪健四郎因不滿自己的發言受到在野黨議員的干擾,竟把杯中水潑向台下在野黨議席,激怒的在野黨議員湧上前包圍了講台,騷亂致使會議中斷休會,復會後松浪被罰退場,日後正式被罰25天禁止進入眾議院。原定晚上11時左右的投票,拖延到了第二天凌晨4點才開始表決。直到20日上午還堅信「有百分之百取勝信心」的加籐紘一,在心腹小裡貞利總務會長的勸說下,臨陣變卦,率領部分追隨者採取了「集體缺席」的方針,沒有投贊成票。結果,不信任案以贊成190票、反對237票、缺席50票而被否決。日本政治史稱的「加籐之亂」告一段落,加籐派分裂,人數驟減,由黨內第二大派淪為第六。後來的事實證明,加籐的「臨陣脫逃」斷送了他的政治生命。同樣,這次「倒閣運動」嚴重動搖了森喜朗內閣的基礎,內閣支持率進一步走低。

隨著中央省廳改革的臨近,2000年12月5日,自民黨、公明黨和保守黨完成了第二屆森喜朗內閣的改造。改造內閣留任了外務大臣河野洋平和大藏大臣宮澤喜一,新起用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出任沖繩開發廳長官和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本屆內閣中同時出現了三位前自民黨總裁,在百餘年的日本憲政史上史無前例。兩位前首相進入同一內閣擔當大臣,除了明治時代1892年第二屆伊籐博文內閣曾有黑田清隆、松方正義的先例之外,戰後以來尚屬首次。元老級人物的先後再次登台,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了日本自民黨人才匱乏的窘境。如時任東京大學校長、著名政治學者佐佐木毅指出的那樣,對自民黨政權來說,其周圍環境和可以動用的資源一天比一天嚴峻。

2001年1月6日,自橋本內閣著手推動的中央政府機構改革正式實行。關於本次行政改革,橋本確立的四項原則是:建立以政治為主導的體制;排除縱向分割體制的弊端;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和責任性;壓縮行政編制。因此,改革首先是精簡裁員,加強協調。改革減掉10個部門,合併相關職能部門,由原來的1府22省廳縮減為1府12省廳,即使是沒有被精簡的部門,內部也進行了大幅調整,有所精簡。其次是擴大首相權力。由原總理府、經濟企劃廳和沖繩開發廳合併而成的內閣府,是首相身邊的輔助機構,它凌駕於其他各省廳之上,有權協調、統籌各省廳之間的合作事項。原來由財政省負責的政府預算工作,也交由首相主持的經濟和財政委員會來執行。首相還有權直接任命、邀請民間人士擔任內閣府的官職或首相顧問。第三是實行副大臣制。賦予副大臣高於事務次官的權力,就是力圖實現「政治主導的行政」。第四是大量啟用民間專業人士,擺脫行政、財政運作依賴官僚的局面。在新設的握有預算編製大權的經濟財政咨詢會議的十個位置中,日經聯會長奧田碩、大阪大學教授本間正明等人佔據了四席,反映了日本今後「政治主導,專家治國」的發展方向。同時,日本還出台了新的「大臣規範」,加大懲治腐敗的力度。

新年並沒有給森喜朗帶來好運氣,不斷爆發的政界醜聞使得森政權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快變成真正的「海市蜃樓內閣」了。2001年1月16日,上年11月案發的中小企業經營者福利事業團(KSD)涉嫌行賄案,擴大為日本21世紀爆發的第一起案情嚴重、影響深遠的政治腐敗事件。結果造成自民黨參議院議員會長村上正邦和參議員小山孝雄被判刑,現任經濟財政擔當大臣額賀福志郎辭職。額賀成為森喜朗內閣上台十個月以來第三位被迫辭職的內閣成員。本案件對森喜朗政權的衝擊堪比當年迫使竹下登內閣倒台的利庫路特案。

醜聞接踵而至,1月25日,日本外務省「要人外國訪問支援室長」松尾克俊挪用揮霍巨額機密費事件曝光。松尾本人被捕入獄,包括河野外相在內的16名外務省官員,被給予減薪處分。在野黨明確表示,將在國會上再次提出對內閣的不信任案,徹底追究森政權以及自民黨的責任。

2001年1月31日,森喜朗在新年首開的第151屆通常國會上發表施政方針演說時,一開頭就對KSD事件和外務省機密費事件表示「遺憾之至」、「極其遺憾」,並向國民「深表歉意」。民主黨代表鳩山由紀夫對此指出:「21世紀初始便以謝罪面對國民,實屬可悲。」鳩山進一步指出:「上述KSD問題,不只是政治家個人政治倫理問題,恰恰是自民黨政治的結構性體質本身的問題,應該追究的是你們特權滿身、貪污腐敗的自民黨。」「一連串的事件,如若不讓國民知道真相,你們即使苟延殘喘,則民主主義已死。」在這種狀況下,原自治相兼國家公安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加籐派的白川勝彥決定脫離自民黨,在說明脫黨理由時對自民黨表示了極大的失望,他說:「自民黨已經成為21世紀日本政治的障礙。」

就在森喜朗手下醜聞相繼暴露之際,他本人也在眾目睽睽之下被推上了媒體「滾燙的熱鍋」。2001年2月10日上午8時(日本時間),美國核潛艇「格林維爾號」在夏威夷海域撞沉日本宇和島水產高中的實習船「愛媛號」,造成9人死亡。事件發生時,森喜朗正在神奈川縣橫濱郊外的戶塚高爾夫球場打球,接到事故報告後他沒有立即打道回府處理危機,而是又玩了一個半小時,等他回到官邸時,事件已經過去了五個多小時。此事一經媒體報道,輿論沸騰,紛紛譴責森喜朗不把國民安危放在心上。面對媒體對打球一事的質詢,森喜朗竟說這是「個人私事」。於是,森喜朗在他日瀟灑自如、悠哉悠哉打球的影像在電視上被反覆播放,他打球的大照片也登上了報紙的版面,國民看了更是怒不可遏,反對聲四起。緊接著2月15日《朝日新聞》揭發,森喜朗事發當天打球的戶塚高爾夫球場的會員權,是一個公司大老闆花4300萬日元買下無償贈送他的,森首相未辦理任何手續,屬於隱瞞資產,至少逃稅1000萬日元以上。2月16日, 森喜朗又被捅出在千葉縣濱野高爾夫球場的會員權也是「朋友」公司提供的。如此種種,國民輿論如火山般噴發,森首相無異於「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

據《朝日新聞》2月19日的輿論調查顯示,森內閣的支持率僅為9%,創下日本戰後輿論調查史上的第二低點,僅次於1989年竹下登內閣的7%,71%的被調查者要求森喜朗盡早辭職。而據共同社的報道,森喜朗的民意支持率已經下跌到了6.5%,86%的被訪者要求他馬上或在2001年預算案通過後提出辭呈。還有的民意調查表明,森內閣的支持率僅為5.7%。另據2月25日《每日新聞》的民調顯示,森喜朗內閣在20歲至30歲之間女性中的支持率竟然為零。因此,也可以說森內閣開創了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相的最低支持率記錄。民主黨鳩山由紀夫挖苦道:「森喜朗內閣支持率堪比5%的消費稅率。」媒體則戲稱其為「超低空飛行」內閣。

在在野黨誓言倒閣奪權的情況下,執政黨聯盟也認識到,要想讓公眾再相信森喜朗政府已經非常困難了。公明黨和保守黨的負責人公開表示,希望森喜朗下台。自民黨內最大的主流派橋本派也表示不再支持森喜朗擔任首相,在財政預算案通過後將倒閣。因為隨著同年7月底參議院選舉的日益臨近,自民黨在參議院252個議席中僅有不及半數的112個,如若在森喜朗領導下選舉,必定會壞了他們的「大事」。同樣,共同執政的公明黨和保守黨也怕受到森喜朗的「株連」。四面楚歌的森喜朗,無奈之下,於3月10日晚表示將辭去總裁和首相職務。4月26日,執政387天的森喜朗正式宣佈辭職。

森喜朗執政一年,可謂內外交困,黨內經歷了「加籐之亂」的打擊,黨外遭到了在野黨的多次圍攻,先後四次在國會上被提出不信任案和問責決議案。自身「失言」和領導能力的缺乏,無疑也是森內閣「短命」的重要原因。台上備受詬病的森喜朗,在退下來後,成為執掌自民黨最大派閥清和政策研究會的大老闆,連續扶植了本派的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和福田康夫出任首相,開創了一個「森喜朗時代」。或許首相不是森喜朗最適合的職位,「首相製造者」才是他的拿手技藝。2006年10月,森喜朗將會長職務讓與町村信孝,翌年10月就任清和政策研究會最高顧問,2008年麻生執掌政權後,森喜朗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日本首相評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