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軍」的眼淚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當上部長的默克爾,有太多需要她操心的事情。除了做好本部門內的工作,代表德國出國訪問是她另外一個工作項目。

默克爾在做新聞發言人時,曾隨當時的東德總理德梅齊埃出訪,不過那時她不是主角,而且出訪的地點只是歐洲的一些國家,見識的場面尚算有限。在其剛上任的第一年中,她有了見識「大場面」的機會。

1991年4月7日,上任兩個多月的默克爾首次出國訪問,出訪對象是她從未踏足過的以色列。

當時,距海灣戰爭結束不過一個月,整個中東地區形勢依然十分緊張。出發前,德國國內就有民眾譴責本國的一些軍火商向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出售化學武器。因此,整個訪問團頂著國內的壓力前往以色列,希望以德關係不要受此影響。要知道,整個西歐國家的石油超過半數來源於海灣國家。

默克爾不是單槍匹馬出訪,陪同出訪的還有當時的科研部長海因茨·裡森胡伯和聯邦總理府國務秘書盧茨·斯塔芬哈根。

一上飛機,默克爾便感到憤怒——整個訪問行程在未經她同意的情況下就已經定好了。原本,被喊作「科爾的小姑娘」就已經讓她受盡委屈,現在出國訪問完全不考慮她這個部長的意見,自己豈不成了「政治花瓶」和附屬的「傀儡」?

走下飛機,以方來了很多夾道歡迎的人。按照國際禮賓慣例,同等職位下,女性比男性先受到禮遇,可事情卻大出所料。

不要說優先接待了,甚至連所謂的接待都沒有。科研部長裡森胡伯一下飛機就被團團圍住,神采飛揚地展示著西德政治家的魅力,與以色列的對口部長大談兩國關於科技合作方面的事項,不時向周圍的記者們揮手致意。

同為部長的默克爾則無人問津,她一個人默默地呆立在本古裡安機場的停機坪上,看著周圍熱鬧的人群,再想想自己的境遇,頓然升起一陣莫名的委屈。最失職的莫過於駐以大使戈布倫茨了,以方人員有可能沒注意這位不起眼的女部長,戈布倫茨竟然也沒有上前歡迎。百感交集之下,默克爾當眾流下了委屈的淚水。

默克爾流淚的畫面被有心的記者拍下,不過並沒有在當時報道出去,畢竟部長傷心落淚的畫面與德以雙方加強合作的大背景不相符合。

之後,以色列方面得知,這位毫不起眼的女人才是這一行人中最重要的角色,於是以色列外交部長與默克爾進行了會談。

會談後,以方人員為默克爾安排了戶外活動,她在活動中著力於社會考察和探討關於婦女方面的問題。在為期3天的訪問中,默克爾心情一直處於低落狀態,唯一得到安慰的也許是她乘坐了東德老飛機,這架曾是昂納克專機的老飛機遺留了濃厚的東德氣息,這大概能讓默克爾找尋到往昔熟悉的感覺吧。

在德國尚未統一時,默克爾曾說,自己60歲之前能去趟美國就心滿意足了,可這個願望在1991年的9月11日——訪問以色列的5個月後便得以實現。

科爾總理在訪美時,帶上了這位備受青睞的女部長,而這也是默克爾比較重要的一次外訪。

默克爾的丈夫紹爾也陪同去了美國,不過低調的紹爾堅持不坐德國政府專機,執拗的他固執地坐了民航班機先行一步,同樣固執的默克爾非常欣賞丈夫的行為。此時,不甘命運安排的默克爾也最終認識到,實力不足是自己屢遭不公正待遇的根本原因,她知道自己應該蓄積能量了。

默克爾清楚,科爾能選擇自己做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背景——一位來自東德的年輕女性,但隨時都會有下一位同樣背景的人出現,科爾的寵愛也隨時會改變。默克爾知道,沒有自己的勢力,自己的政治前途將充滿變數,默克爾決定要改變這種被動的局面。

1991年9月9日,當初對默克爾大力提攜過的東德最後一任總理——德梅齊埃宣佈辭去所有黨政職務。這位曾經為兩德統一做出巨大貢獻的總理,在德國統一後,也因被曝光曾與東德國家安全部斯塔西合作,被迫辭去基民盟副主席、勃蘭登堡基民盟主席等職務。

細細想來,德梅齊埃也是時運不濟。當時正值法庭清算東德政府罪行之際,全德國民眾都在關注斯塔西的犯罪行徑,不少人咬牙切齒地要求法院必須重判那些傷害了東德人的斯塔西成員,連一直躲在蘇聯的前統一社會黨黨魁昂納克都被強制引渡回來受審,德梅齊埃則在這一過程中被曝光出來,憤怒的民眾自然給了他唯一的出路——離開政壇。

德梅齊埃的離開,讓默克爾看到了希望,她有望獲得一塊專屬於自己的領地。

默克爾決定參選勃蘭登堡州的基民盟主席,也就是德梅齊埃曾經擔任的職務。然而在科爾表示支持之後,這一決定又變了味兒——環繞柏林的勃蘭登堡州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老東德選民討厭科爾。並且默克爾做這個決定時並不夠堅決,再三反覆之後,在選舉前十多天才決定參選。此時另一位候選人——勃蘭登堡州基民盟副主席烏爾夫·芬克早已開展了競選活動。

默克爾出生在勃蘭登堡州的滕普林,可大學遠走萊比錫,所以對勃蘭登堡州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而且時間緊張,根本沒有造勢宣傳的時間。芬克就老道多了,他已擔任兩三年勃蘭登堡州基民盟副主席,選舉剛開始,芬克就積極做準備,帶著自己的競選方案到處遊說,獲得了大部分的基層基民盟組織的支持。

科爾不喜歡芬克,因為他是前任全德基民盟黨總書記海內·蓋斯勒的朋友,科爾與蓋斯勒關係不太友好。科爾出面力挺默克爾之後,勃蘭登堡州的老東德人更加反感,認為默克爾只是被科爾操縱的傀儡。果然,默克爾毫無懸念地輸給了芬克。

縱觀默克爾的從政之路,這次失敗可以說是唯一的一次。默克爾自己後來也承認,由於準備不充分,輸掉了競選,這也給她自己敲響了一次警鐘,因為她之前的路走得太順了。她需要坎坷和波折,這樣的經歷才是成長的最佳助推器。

《默克爾:一切夢想終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