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的一生總需要有點理想光輝

走在路上,也許這就是人生

我似乎注定了要過一種在路上的生活。我有著不安分的靈魂,總想四處遊蕩。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呼喚,總是把我帶向不可知的遠方。即使坐在房間裡,我也希望有一扇能夠讓我眺望地平線的窗戶。

從出生到18歲,我一直在一個小村莊生活,頭頂同一片天空,腳踏同一塊土地,每天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風景,遇到的都是熟悉的鄉鄰。我本來應該過一輩子平平淡淡的農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勞作,每天迎來朝陽送走晚霞,慢慢變老。但老天偏偏讓我降生在了長江邊上,又偏偏在我家的東邊生成一座百米高的小山,爬上這座小山,長江就可以一覽無餘。那時候還沒有污染,可以極目遠眺,看得很遠很遠。一些船從天邊過來,又消失在天邊,一些雲從江邊來,又消失在江邊,於是我就開始好奇,天邊外到底有什麼?如果我坐上船能到哪裡呢?感謝我的幾個親戚,因為他們住在上海,於是在我八歲的時候,母親決定帶我到上海去一趟。坐船半天一夜,終於到了上海。這次旅行,長江的壯闊、吳淞口的蒼茫、上海的燈光和街道的繁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我的心開始渴望遠行,盼望著長大後要走出村莊,走向更遠的地方。

我第一次坐火車是到北京上大學,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火車。我考大學考了三年,現在想來,是心中那點模糊的渴望,走向遠方的渴望,讓我堅持了下來。這種渴望使我死活不願意在一個村莊待上一輩子,而唯一走出村莊的辦法就是考上大學。當時的農村還沒有外出打工這一說,如果放到現在,我可能就是一個背上包四處遊蕩的打工仔了。有一段時間,我瘋狂地愛上了火車,在車廂裡聽著車輪和鐵軌撞擊的強烈節奏,聽著風聲在車窗外呼嘯而過;還有那對面開來的火車撕心裂肺的長鳴,常常把我的思緒拉得很長很長。火車從一個城市穿過,走向另一個城市,窗外的風景不斷變換,我就把自己的心留在了不同的風景裡。

我的大學生活是孤獨和自卑的,一個農村孩子走進大城市之後的轉變是深刻而痛苦的。四年大學對我來說最大的安慰就是週末可以走出校園,到北京的周圍去爬山。我曾經無數次坐在香山頂上看夕陽西下,群山連綿。大學三年級得肺結核那年,我被送進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山區的結核病療養院。儘管這個療養院圍牆很高,但在樓上的房間裡卻能夠看到周圍的山。在醫院一年,我看遍了山的顏色:春的粉紅、夏的青翠、秋的火紅和冬的蕭瑟。在醫院的門口,有一座小山,山頂上刻著馮玉祥題寫的「精神不死」四個大字,我幾乎每天都要去爬這座小山,對著這四個字發呆。身體好點後,醫生允許我走出大門,我就去爬遍了每天從醫院的窗戶裡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峰。也就是在醫院的這一年,我讀完了《徐霞客遊記》。

人需要有一種渴望,需要有一種夢想。沒有渴望和夢想的日子使我們的生命失去活力和勇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差一點掉在了安於現狀的陷阱裡。大學畢業後,我留在北大當老師,收入不高但生活安逸,於是娶妻生子,柴米油鹽,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夢想就這樣慢慢消失。

直到有一天,我回到家鄉,又爬上了那座小山,看著長江從天邊滾滾而來,那種越過地平線的渴望被猛然驚醒。於是,我下定決心走出北大校園,開始了獨立奮鬥的歷程。在出國留學的夢想被無情粉碎之後,「新東方」終於出現在我生命的地平線上,帶著我穿越地平線的夢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新東方從一個城市走向了另一個城市,從中國走向了世界。我也帶著新東方的夢想和我的渴望,從中國山水走向世界山水,從中國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走在路上,也許這就是人生。

我們一輩子走在兩條路上——心靈之路和現實之路。這兩條路互相補充互相豐富,心靈之路指引現實之路,現實之路充實心靈之路。當我們的心靈不再渴望越過高山大川時,心靈就失去了活力和營養;當我們的現實之路沒有心靈指引時,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屍走肉。一年又一年我們不斷走過,每一個生命走得如此不同。

你做好了走在路上的準備了嗎?

活到點子上

什麼才算是活到點子上?我認為就是覺得一輩子沒有白活,幸福指數很高,心靈很充實,回頭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沒有太多的遺憾,尤其是沒有太多的悔恨,如果讓你再重新過一輩子,你還是願意這樣生活,這就是活到點子上。

對下面幾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用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活到了點子上:

你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嗎?

你想到正在做的事情會充滿熱情嗎?

你周圍有朋友讚賞你正在做的事情嗎?

你做的事情能夠給心靈帶來充實感嗎?

你有真正愛的人和愛你的人嗎?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說明你活到點子上了!

按照上面的標準,我發現很多有權、有錢、有名氣的人並沒有活到點子上,因為這些人通常想得到更大的權、更多的錢、更炫的名,並為此而苦不堪言。權、錢、名氣成了他們人生沉重的負擔,這些看上去耀目的負擔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畢竟,面對權、錢、名時,能夠坦然處之、得失自如的人並不多。儘管權、錢、名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好東西,但一定不是活到點子上的必要條件。

為了講清楚什麼叫活到點子上,我給大家講兩個故事。

我的一個朋友有很強的經商能力,他如果做房地產生意的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但他夢想的生活是草原、天空和馬。於是,在撈到第一桶金後,他立刻停止了商場的搏擊,到內蒙古買了一片連綿起伏的草原,然後蓋起一個很美的小度假村,養了十幾匹好馬。每當春天來臨,他就去自己的草場,過起海子想要的典型生活:「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小度假村每年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收入,去掉運營成本後還能剩下十幾萬,用來作為家庭的花銷。他找了一個自己深愛的女人,女人也非常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兩人在草原上流連忘返。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一本書,叫《背包十年》,是一個叫小鵬的人的自述。小鵬是一個不喜歡工作但喜歡旅遊的人,他最長也只持續工作了三個月,每次工作只是為了給旅遊籌資。只要一拿到工資,他就立刻加入驢友的隊伍,並以這樣的方式走遍了世界各地。在這期間,他的文字和攝影作品吸引了一些國家的旅遊局的注意,他們給他提供資助,使他成了職業的旅行家。就這樣,他圓了自己一輩子旅遊的夢想。

一個活到點子上的人大概需要三個要素:

第一,有一個自己真心真意喜歡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能帶來經濟收入。比如說我的朋友喜歡草原,但同時還得靠度假村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否則就活不下去;小鵬如果沒有獲得資助,也無法以職業旅行家的身份旅行下去。人畢竟不能不食人間煙火。但如果不是出於喜歡,那做任何事都會覺得痛苦。

第二,對於財富、名望、權力沒有過分的興趣,更願意追求內心的充實和滿足。錢對於生活是必要的,但錢一定不能成為生命的唯一目標。

第三,有一個特別值得你一心一意愛的人和你同行。這個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愛人。人心之所以會「撒野」,常常是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個自己無比喜歡的人,你就會和她 / 他一心一意地經營生活。這時候,就算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滿了歡樂。

具備這三個要素,你就算真正活到了點子上。我把這個觀點放到微博上,後面跟了幾萬條評論,大部分人說這三個要素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太難做到了。這表明大部分人都沒有活到點子上。其實,能做到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生命的遺憾就會減少很多。

你不知道這輩子你能走多遠

一個人幹活,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得到尊嚴和自尊,尊嚴是被別人尊敬,自尊是看得起自己。你自己真的把事情做得很好,就會感受到一種自尊。但有時你自己覺得好,別人不一定覺得好,你打遊戲第一,別人不一定看好你,按照社會評價標準、社會價值體系,大家都說你做得好才能贏得尊敬。陳景潤一輩子待在家裡研究數學,因為眼睛高度近視,一走出門就撞上電線桿,但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即便一個人單干,也要考慮做的事情對自己和社會是否有價值。考慮社會價值是我們做事情的一個重要標準。

我們一旦選擇做一件事,原則上是必須做完的,因為做不完,最後會導致一種失敗失落的心態,一種挫折痛苦的心態,甚至是一種自卑的心態。當然,我們可以選擇過一種安逸的生活,沒有人強迫你一定要考清華大學,沒有人強迫你考試考高分,這個世界永遠有選擇。往前走會有痛苦,沒有人不說高考是痛苦的,但痛苦為什麼還要選擇往前走?因為人會為了未來某一個點,這個點可能是幸福點,也可能是成就點,願意在現在付出。這就是我們人區別於動物的地方,人願意為了未來在今天更加努力。為什麼我們願意忍受今天的痛苦?就是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不付出,未來會更加痛苦。幸福永遠是一個點,而奮鬥和痛苦是一條線,只有走完那一條線才能到達那個點。

比如爬山,從山腳往山頂攀登的過程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因為會累,爬到山頂看山下的風景時就會感覺到幸福。當你站在山頂,看到遠處有更高的山,你是飛不過去的,一定要再下山再上山又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中國兩個喜歡登山的企業家都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一是王石,還有一個是我的校友黃怒波。他們每次下山回來,都暗下決心這輩子再也不爬山了。但休息一段時間後,他們一定會再爬,他們征服的不是山頭。人來或者不來,山依然是一座山,山有自己的尊嚴,不需要人去征服。人為什麼要征服山呢?其實征服的不是山,人是在征服自己,只有征服自己才會產生一種生而為人、生而為贏的自信和驕傲感。

我經常帶新東方人到周邊沒有人煙的地方去徒步50公里,一般人走到25公里時就不想走了,這時有三個選擇,第一是走回起點,是25公里;第二是坐在那裡不走了,方圓25公里都沒有人煙,不是餓死就是渴死,或者迷茫而死,第三是可以選擇走向終點,也是25公里,還有香噴噴的烤全羊等著你。

只要是走到終點的人,最後談體會都有兩個感受,第一從來沒想到自己能走這麼遠,因為50公里不是短距離,第二從來沒想到這樣有成就感。

撿足夠的磚頭,造好心中的房子

小時候,父親做的一件事情到今天還讓我記憶猶新。

父親是個木工,經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就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斷磚亂瓦撿回來,或一塊兩塊,或三塊五塊。有時候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裡帶回家。久而久之,我家院子裡就多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我完全不知道這一堆東西的用處,只覺得本來就小的院子被父親弄得沒有了迴旋的餘地。

終於有一天,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右測量,開溝挖槽,我問他要做什麼,他告訴我要造一間小房子。在隨後的幾天裡,父親和泥砌牆,用那堆亂磚左拼右湊,一間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乾淨漂亮,和院子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父親把本來養在露天到處亂跑的豬羊趕進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掃乾淨,結果家裡就有了全村人最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我只是覺得父親很了不起,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然後就繼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貧困但不失快樂地過我的農村生活。等到長大以後,我才逐漸發現父親做的這件事對自己的深刻影響。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後變成一間小房子,父親向我闡釋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

一塊磚沒有什麼用,一堆磚也沒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只是佔據了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當時我家窮得幾乎連吃飯都成問題,自然沒有錢去買磚,但我父親沒有放棄,日復一日撿拾磚頭碎瓦,終於有了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

在後來的日子裡,這件事情中蘊藏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成了我做事的指導思想。做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問自己兩個問題:一是做這件事情的目標是什麼,因為盲目做事情就像撿了一堆磚頭而不知道幹什麼一樣,會浪費自己的生命。第二個問題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撿多少磚頭才能把房子造好。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剩下的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因為磚頭不是一天就能撿夠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生命之路足夠漫長,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把造房子的磚頭慢慢攢起來。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證明了這一思路的好處。第一件事是我的高考,目標明確——考上大學,第一第二年我都沒考上,那是因為磚頭沒有撿夠。第三年我繼續拚命學習,終於進了北大。第二件事是我背英語單詞,目標明確——成為中國最好的英語詞彙老師之一,於是我開始一個一個單詞背,在背過的單詞不斷遺忘的痛苦中,父親撿磚頭的形象總會浮現在我眼前,最後我終於背下了兩三萬個單詞,成了一名不錯的詞彙老師。第三件事是我做新東方,目標明確——要做成中國最好的英語培訓機構之一,然後我就開始給學生上課,平均每天給學生上六到十個小時的課。很多老師倒下或放棄了,我沒有放棄,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著。每上一次課我就感覺多撿了一塊磚頭,夢想著把新東方這棟房子建起來。到今天為止我仍然在努力……

金字塔如果拆開了,只不過是一堆散亂的石頭。日子如果沒有目標地過下去,只不過是幾段散亂的歲月。但如果把努力凝聚到每一日,去實現自己的某一個夢想,散亂的日子就積成了生命的永恆。

定目標,沉住氣,悄悄干

有一次記者採訪萬向集團的創始人魯冠球,問他為什麼很多民營企業做了10年左右就垮了,而他卻能夠帶領萬向集團一路成長和輝煌30年,魯冠球用9個字概括了自己做成萬向的所有心得,那就是「定目標,沉住氣,悄悄干」。應該說,這9個字道盡了一個人做事和做人的所有秘訣。

首先是定目標。

一個人要出發之前,先得問問自己到底要走到哪裡去,如果不知道走到哪裡就出發,那叫作徘徊或盲動。定目標不僅僅是簡單的設定目標的問題,還有定的目標是否切合實際和符合自己能力的問題。魯冠球最初從一個鄉鎮企業做起,小本經營,只做汽車的萬向節,後來慢慢地把小生意做成了大生意,現在已經涉足金融、地產、教育等行業。萬向成了中國最成功的企業之一,魯冠球成了中國最有錢的富翁之一,萬向的發展過程其實是隨著企業資本和個人能力的提高,目標不斷提高和改變的過程。我舉萬向的例子並不是說我們只能從小做起,而是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只有這樣才能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一步步地實現。

第二點是沉住氣。

沉住氣是十分重要的,誰都知道只有沉得住氣的人才能夠把事情做大。一個浮躁的、急於求成的人往往缺乏周密的思考,而且言辭情感也容易露於表面,這樣很容易把事情做得淺薄,也很容易被別人看破真相。沉住氣首先表現在對於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信心。一旦確定目標便不會輕易改變。沉住氣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遇到困難和挫折能夠不屈不撓沉著應對,即使千夫所指也相信終有一天能夠挺立在天地之間。當初韓信鑽褲襠就是這種沉著,諸葛亮空城計就是這種沉著,毛澤東轉戰陝北就是這種沉著。如果一個人面對各種挑戰和失敗能夠坦然處之,放眼未來,他就必然能夠沉住氣,做出大事來。

第三點是悄悄干。

我們知道一個人獲得一點點成就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有所收穫。但大部分人在獲得了一點成就後,就到處宣揚,唯恐路人不知。於是很多學生在驕傲中成績越來越差,很多政府領導在驕傲中常常折戟,很多企業在老闆的驕傲中紛紛倒閉。而那些很少吭聲,保持冷靜頭腦,努力尋找機會的人和企業,像魯冠球和他的萬向集團,卻能不斷地興旺發達。

全世界的人們幾乎都喜歡那些悄悄幹出大事業的人,反對那些虛張聲勢的人,原因非常簡單:一是人們從本能上就喜歡謙虛的人,因為謙虛給人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二是誰也不希望身邊人比自己牛或者看起來比自己牛,尤其自己說自己牛的人更加容易招致別人的反感;三是凡是喜歡虛張聲勢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底蘊的人,而底蘊的厚度決定了事業的高度,沒有底蘊的人就像沒有基礎的房子,造得越高倒得越快。

最後,悄悄干也體現了一個人的風度,因為有風度的人一定不會有點成就到處炫耀,他們更關注的是自己的未來和別人的感受。

當我們真正掌握了「定目標,沉住氣,悄悄干」這9個字的真諦,並且應用於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來駕馭自己生命的航向。

讓我們定目標以明志向,沉住氣以踏征程,悄悄干以成大業。

成就源自無數微小的目標

有一天,一個朋友來找我聊天。他非常興奮地告訴我,經過精心研究,他發現了英語學習的八大方法七十二大竅門,並且一條一條掰開揉碎地告訴我。我聽了之後幾乎笑掉了下巴,因為光是為了記住這些方法和竅門的名稱就得花上一個禮拜的時間。

英語學習就是簡單的語言學習,語言學習的方法就是反覆地模仿和練習,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你什麼時候見過一個三歲的孩子在學說話的時候先記住幾大方法幾大竅門?只要是正常的孩子,沒有學不會說話的,他們所用的方法就是反覆模仿和練習而已。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在童年時期,我們記東西背東西都比較快,也比較容易記住。很多人認為那是小時候記憶力好的緣故,其實不然。成年人有了理解能力,記憶的速度其實更快了,那為什麼反而記不住東西呢?因為我們已經被太多的世事所纏繞,心有雜念,所以不能再專心致志,不能再一心一意。我們已經失去了童年時代的純真和對事物的好奇心,失去了不厭其煩地反覆做一件事情的熱情。

我們經常以很快的速度學習一些東西,然後就把它們扔到一邊,自以為已經掌握。結果我們學了十幾年英語,就像老熊掰棒子,掰了新的,扔了舊的。而孩子們卻在無意中抓住了學習的竅門——一心一意地模仿,在短時間內就能讓流暢的英文脫口而出。

人這一輩子其實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什麼事情都想做等於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如果我們能把一件小事做到讓自己滿意,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能做到盡善盡美,就更了不起。

在生命中,最讓人感動的日子總是那些一心一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日子,哪怕是為了一個卑微的目標而奮鬥,也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因為無數卑微的目標積累起來可能就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設計一張完美的人生地圖

從中學開始,我就對地理很感興趣,而最感興趣的就是地圖。面對一張地圖,我能夠好幾小時一動不動地測算從一個地點到另一個地點的距離,想像著一路上山山水水的風光無限。直到今天,收藏地圖依然是我的癖好。

高考那陣子,我最驕傲的就是能夠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飛快的速度畫出來,並把一個個國家和地名標注在上面,渴望未來有一天能夠到這些地方走一走。大學的時候,我旅行過一些地方,或騎自行車,或徒步旅行,或鑽在火車的座位底下,怎麼省錢怎麼來。但更多的時候我只能對著地圖發呆,一想到自己哪一天能夠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全世界,心中就常常湧起一陣激動。

工作以後,經濟條件允許了,我開始把自己的旅行夢從地圖上搬到現實中。我從小在大自然中長大,每天都能夠看到日出日落,斗轉星移,因此我對自己的方向感充滿了自信,覺得走到任何地方都不太容易迷路。只要有朋友一起出去,我都會承擔指路的任務,有時更會靠自己認路把朋友們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我認路的能力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幾乎總能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我也獨自一人走過很多地方,很少有迷路的時候,這份自信便越發膨脹起來,總以為即使沒有地圖,也能走遍天下。

然而,直到我碰上了幾件事情之後,我才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沒有地圖或其他設備指引方向的話,自以為很好的方向感只是一種錯覺。

有一次和朋友開車到呼倫貝爾草原旅行,汽車開進草原後,突然發現天地渾然一體,四面都是無窮無盡的綠草,根本分不出東南西北,汽車只能在茫茫的草原上打轉。

還有一次,我在美國開車旅行,沒有地圖造成的痛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紐約開車到波士頓,本來只要沿95號高速公路一直開就到了,因此我就沒有帶地圖。開了一段路之後,前面因為交通事故而堵得水洩不通,於是我就從一個出口開了出去,結果開進了美國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裡有很多縱橫交錯的不規則街道,一會兒我就失去了方向。由於鎮上沒有地圖賣,我們只能向居民問路,他們都熱情指路,但我們還是常常繞回小鎮,一直折騰了兩個小時,才發現另外一條大路的入口離我們只不過兩英里左右。

這幾件事告誡我,再也不要在沒有地圖的情況下進入陌生的地方,同時我也深刻意識到預先弄清楚到達目的地的路徑是多麼重要。我們很多人對自己最終想要得到什麼都很清楚,但在設計到達目的地的最佳路徑時卻常常失之草率。不少人就在走向目標的過程中迷失了方向,盲目轉圈,甚至走到了相反的方向,與既定的目標背道而馳。更有甚者則走上了行不通的死路。

在走向人生的目的地之前,先為自己設計一張人生地圖十分重要。

我們要在地圖上把起點標出來,把目的地標出來,把到達目的地的路徑標出來,還必須要有應付意外情況的心理準備,懂得如何在原定路徑走不通的時候確定新的路徑。

人生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結果,同樣重要的是走向結果的路徑選擇。有人生的地圖在手中,走在風中雨中你都不會迷失方向,你的一輩子就會比你想像的走得更遠,到達的目的地更多,因此也就會有更多的精彩。

向著要追趕的目標前進

我一直以為過了40歲想要學好滑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幾年前我女兒要學滑雪,沒有人陪她到滑雪場去,我只好硬著頭皮和我女兒一起學習。小孩學習能力強,身體靈活,所以學得比較快。我不放心她一個人到山上去滑雪,只能扛著滑雪板跟著她,她滑得快我就在後面拚命追,為了追上她我完全忘了害怕,就這樣在追趕女兒的過程中,我的滑雪技術不斷長進,最後成了半個滑雪行家。後來想想,如果當時不用追趕我女兒,自己一點一點慢慢學,一定會又怕摔跤又怕扭腰,可能到今天也不一定能夠學會滑雪。

在生活中,這種在追趕過程中忘掉自己、激發潛能的事情比比皆是。

如果兩個人一起比賽走路,一定會比一個人獨行走得更遠,也走得更快,因為這時候走路本身不再是目標,目標變成了誰走得更遠或更快。在學習中,一個人獨自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找到一個追趕的目標,就能夠迅速把抽像枯燥的學習具體化成對一個鮮活對象的追趕。於是,追上那個人就成為了目標,學習本身就不是那麼辛苦的一件事情了。在工作中也是一樣,如果我們抽像地想把工作做好,常常會感覺不著邊際,但如果以追趕工作中的某一個優秀人物作為目標,工作就會輕鬆很多,而且更加容易做出成績來。

不管願意不願意,我們的生命已經離不開這個詞:追趕!

我們或者在追趕中向前進,或者在被追趕中往前走。不管是追趕還是被追趕,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的宿命。

有的時候追趕是一場你死我活的角逐。在動物界,追趕顯得更加血腥:羚羊必須全力奔跑以避免自己被獅子吃掉,而獅子也必須拚命追趕以防止自己被餓死。植物界似乎要顯得平靜很多,樹自己長著,草也自己長著;但實際上植物的追趕也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任何植物都必須拚命地長高,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的雨露陽光。在一片空地上,先有草,高的草把低矮的草消滅掉;然後有樹,樹把陽光蓋住,草就長不起來了;最後最高的樹把矮的樹遮蔽掉,因為高樹把陽光雨露都吸收掉了。所以,植物也在互相追趕,趕不上的就會吃虧,付出生命的代價。

人類社會的追趕似乎要更加文明,但其實禁不住細看,細看去比動物植物更加殘忍。那些在追趕中跑到前面去的國家,佔據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優質資源,而貧困的國家卻受盡剝削和欺負;那些在追趕中跑到前面去的人們,佔據著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財富,而很多被甩在後面的人們只能在貧困、飢餓甚至死亡線上掙扎。

生命的起源就來自於追趕,沒有追趕就沒有進化,也就沒有人類的今天。因此可以說沒有追趕就沒有生命。不管是追趕者還是被追趕者,在生命的意義上都要向對方表示感謝。我們身上的每一個進步,某種關鍵能力的培養,經常都是由於我們追趕對手或者對手對我們追趕的結果。對於那些把我們追得團團亂轉的人,我們也許應該真心表示感謝,正是因為他們讓我們不斷磨礪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的能力,敏銳自己的感覺,增進自己的智慧,不知不覺加快了腳步,穿越了很多本來一輩子都到達不了的地平線。

找到你生命中的北極星

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深處有一片美麗的綠洲,在那裡居住的土著居民幾千年來從未走出過這片沙漠。他們嘗試過無數次,但就是走不出去。

有一次,一位英國的冒險家來到了這片綠洲,很奇怪為什麼這兒的人從沒有離開過這片綠洲,因為他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從外面走進來了。為了瞭解其中的原因,他讓土著人牽上駱駝,帶上糧食,尋找走出沙漠的路,他跟在後面觀察。結果土著人在沙漠中走了15天也沒有找到出去的路,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地點。這位冒險家明白了,土著人走不出去是因為他們一走進沙漠就失去了方向,所以就在原地打轉。他告訴土著人,讓他們每天晚上朝著北極星的方向前進,永遠不要偏離那顆星星。結果三天以後,土著人就走出了沙漠。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時候是像土著人一樣在人生的沙漠裡原地繞圈子。我們甚至還不如土著人,因為有時候我們連走出沙漠的衝動都沒有。我們每天在吃飯與睡覺之間打發時光,我們每天在抱怨與仇恨之中對付社會。我們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與強度,很少去無怨無悔地為了生命中的某個理想而奮鬥,很少去理解在奮鬥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只是走出人生沙漠的必要考驗。我們陷於太多的習慣思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生命繞著圈子自然地老去卻永遠沒有閃光,永遠找不到生命的北極星,更不用說像北極星一樣為別人指明方向了。

我們卻活在今生今世。因此,幸福和快樂的真正源泉是如何過好每一個今天。今天的生命質量和明天息息相關,因為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今天,無數個明天組成了我們的未來,無數個今天組成了我們的幸福以及有關幸福的一切過程。

動物快樂在自然的天地中,人類快樂在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中,快樂在此時此刻一點一滴的努力中。沒有未來,人便陷入萬劫不復。沒有今天,人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但不管是今天還是未來,我們都要依靠生命的北極星來指引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能夠迅速地走出人生的沙漠。

為掙脫束縛而努力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

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經歷幾年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說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著幹。這一現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脫束縛的具體表現。可以說青少年對於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鬥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鬥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脫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儘管這一自由狀態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的奮鬥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說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說是為了擺脫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後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裡人一樣過上好日子(儘管城裡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裡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持久的動力。

當人們脫離貧困之後,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相關。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後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脫卑微。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脫社會對於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當我們發現現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脫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脫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我曾經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失聰,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觀察老師的嘴唇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唇讀中文轉向唇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這樣的人稱作是帶著束縛跳出了最美麗舞蹈的人。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著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

沒有束縛的生命顯得輕浮而沒有份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脫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的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