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自己的政敵 1

游手好閒的散仙史圭得到了宰相馮道的力薦,迎來了政治生命中第二個春天。

可官場上很多人都知道,馮道曾經與史圭爆發過一次激烈的衝突。

這次衝突應該發生在明宗長興元年(930)九月之前,史圭在尚書右丞的任上,因為此後史圭已經由尚書右丞轉為戶部侍郎。

而馮道,還是內閣首輔大臣。

事情不算複雜,因為馮道與史圭對官員選拔制度的分歧。

需要把唐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即銓選,簡略介紹一下。

唐朝的銓選分為文選與武選,兵部主管武選,吏部主管文選。而一個低級別官員想通過銓選晉陞,必須符合四個條件:

一為「身」,即相貌要對得起人民,不能長得歪瓜裂棗。

二為「言」,思維要清晰,語言要流利。

三為「書」,要寫得一手漂亮的字,字寫得跟狗爬一樣,也影響官場觀瞻。

四為「判」,要寫得一手錦繡文章,而且是當場筆試,「文理優長」。

因為官員名額有限,狼多肉少,如果很多候選人都符合四項條件,那就看他們的品德。如果品德相當,那就再比綜合才幹。如果還分不出高下,那只好看「勞」了。所謂的勞,其實就是你在官場上的資歷。

史圭時任尚書右丞,按唐制,吏部銓選本屬尚書左丞職內事,應該是某些特定原因,所以吏部銓選暫時由尚書右丞史圭代理。馮道是宰相,位列尚書省首,自然也有權力參與人事任免。

對於上面提到的用人四原則,史圭與馮道對前三項應該沒有太大的異議,爭議在第四條——判。

《舊五代史·史圭傳》記載,二人產生衝突是因為「(馮道)嘗以堂判衡銓司所注官」,說明史圭是不認同馮道「堂判」選官任人的。堂判,是唐朝宰相在政事堂議事時的一種文書形式。而史圭具體的反駁意見,史無所載。

代理人事部長與總經理在用人制度上發生分歧,可以在公權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爭論,這都是規則允許的。可史圭卻對馮道的做法產生了嚴重不滿,史稱「圭怒」。

史圭生馮道的氣,應該不是因為他不認同堂判,而可能應該是馮道在人事安排上胡亂插手。選拔人才是史圭的一畝三分地,馮道雖是宰相,權力覆蓋面也包括用人,但畢竟史圭是人事主管,馮道難免管的寬泛了些。

大公司的人事安排自有人事部長打理,總經理三天兩頭的插手人事安排,人事部長自然不爽。史圭是個強硬頭子,做官清廉,廉能生威,他自恃官緘乾淨,橫看豎看馮宰相不順眼,直接就拍了馮道的桌子。

馮道也不是省油的燈,他自入唐以來,還沒有誰敢當面沖馮道發火,李存勖也沒有這麼做過。看著眼前臉都氣變形的史圭,馮道也極為不滿,他自認沒錯,你憑什麼拍我的桌子。

不過馮道的官場涵養非常好,劉岳、任贊當眾挖苦馮道出身不好時,馮道也只是淡然處之。但即使如此,馮道還是對史圭「微有不足之色」。馮道嘴上可能盡可能的不說髒話,但臉色已經非常難看了。

這個「微」字,應該是史家對馮道的回護之辭。史圭廉能生威,馮道同樣可以廉能生威,也許是史圭憤怒過了頭,言語過界,馮道也難免對史圭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

可能是皇帝李嗣源或樞密使安重誨出面調解,二人對堂判的爭議很快就翻了過去。隨著安重誨的倒台,史圭也被放歸田里,馮道與史圭的人生再無交集,只是彼此心裡對這次爭吵還依然對記憶猶新。

歲月如風吹過,一晃,七年過去了。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