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出救不得,唯有皇帝能救得 3

馮道搖搖頭:「現在天崩地陷,衣冠絕種,末日之象。莫說聖人出,就是佛祖降世,也救百姓不得。」

「唔……先生是說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有,還有一人!若此人肯救,則天下必有救。」馮道聲音愈發洪亮。

耶律德光似乎感覺激動人心的這個答案與自己有關,聲音略帶顫抖地問:「連佛祖都不如此人能救百姓,這個人是誰,他在哪裡?」

「正是陛下!」馮道聲若洪鐘。

空闊的大殿裡迴盪著馮道的聲音,耶律德光激動地站了起來。在這個世界上,還是第一次有人將他與仁慈的佛祖相提並論。

耶律德光幻想過自己是佛祖轉世,但一直無人看出來,而馮道卻看了出來。聽馮道話中的意思,自己比佛祖還要厲害,能救萬方普羅修身眾。

耶律德光站了起來,此時的他頓時覺得腳下有些飄浮,他似乎感覺到有萬朵祥雲擁到他腳下,萬道佛光從自己身上射出,普照世界……

因馮道一言善,救生者眾。

關於馮道這句「佛出救不得,唯陛下救得」到底對勸止契丹人停止對中原的殺戮到底起到多大作用,各史記載稍不同。

《舊五代史·馮道傳》稱讚馮道此舉:「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也。」

歐陽修向來對馮道橫挑鼻子豎挑眼,但在《新五代史·馮道傳》卻很客觀地贊馮道的善行:「人皆以謂契丹不夷滅中國之人者,賴道一言之善也。」

《新五代史》的這個「人皆以謂」非常重要,說明馮道在耶律德光的屠刀下救人,是得到普天下人認可的。

馮道一句話,就拯救了掙扎在契丹人馬刀之下的數百萬人,這是什麼樣的大功德!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百萬人命,又該造幾級浮屠呢?

有些道德家指責馮道有失臣節,也許有道理。但問題是,是保持所謂的臣節重要,還是拯救百萬黎庶的生命重要?

答案顯然是後者。

而《資治通鑒》第二百八十六卷則記載了契丹人「打草谷」的殺人行動。所謂打草谷,就是縱容契丹騎兵到民間搶劫殺人。

這次大屠殺造成了嚴重的惡果,「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於溝壑,自東、西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也有如下記載:東西二三千里之間,民被其毒,遠近怨嗟。

這是契丹人在中原製造的又一起血案,也是耶律德光隨後被趕出中原的重要因素。爭議之處在於,這次「打草谷」,到底是發生在馮道勸諫耶律德光之前,還是之後。

從《資治通鑒》本卷的記載順序來看,「打草谷」一條記在生在馮道勸諫之後,似乎減弱了馮道勸諫對拯救中原人的效果。

本捲出現馮道,是耶律德光拒絕了原匡國軍節度使劉繼勳對馮道的攻擊。而在此條之後四條,才出現了「打草谷」,但這並不能說明「打草谷」就一定發生在馮道勸諫之後。

眾所周知,司馬光對馮道向來是沒好感的。在記載馮道死後,司馬光咬牙切齒地把馮道罵得狗血淋頭。

馮道一語救天下眾生的偉大英雄事跡,司馬光一字都沒提。存在著一種可能,司馬光為了貶低馮道,故意漏掉馮道救人這一段。同時將馮道被劉繼勳當面攻擊的事情放在契丹人「打草谷」之前,這樣就會給人一種錯覺——在契丹人對中原人的大屠殺面前,馮道不但什麼也沒有說,反而成了大屠夫耶律德光的座上賓……

個中意味,不可言傳。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