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胡林

耶律德光將中原人才庫徹底清空的心態其實很簡單:我得不到的,你劉知遠一毛錢也休想得到。

耶律德光雖然經常犯二,但他對人才還是非常尊重的,他也知道治國需要大量漢人官僚精英。既然自己在中原待不下去,那就把他們都帶回草原。一來為自己所用,二來讓劉知遠喝西北風去。

所以晉朝官僚悉數北上,馮道自然也在其列。他為什麼不想辦法留下來?

其實還是有一部分職銜低的官員有幸被耶律德光強留下來,職銜高的,一個也跑不了。如果馮道此時提出要留下來,會同時得罪兩伙人。一是得罪耶律德光,所有人都可以留下來,唯獨馮道必須北上,因為馮道是天下第一名臣,政治意義重大。二是得罪所有的漢人官僚,這些人會對馮道群起而攻之,馮道顯然不會這麼做的。

馮道願意北上嗎?當然不願意,否則當年就留下來了。馮道留戀中原的一切,文化、飲食、服裝、生活習慣。

此年的馮道已經六十六歲了!

沒有人願意去大草原,但此時大家的人身受到強行限制,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祈禱耶律德光在北行路上發生重大變故。如此,他們還有一線生機,留在故國。

也許冥冥中真有天意。如果這幾千人的漢人官僚精英被強制北上,將是中原政權的重大損失,之後的柴榮和趙匡胤什麼都不用幹了,因為手上早已無人才可用。

欒城(今河北石家莊南六十里),一個契丹人會永遠記住的地名。

當滿頭黑線的耶律德光率這支亂七八糟的隊伍行進至欒城時,之前突染疾病的耶律德光病情突然加重,已經無法前行,病狀是渾身發燙。契丹人找來特製的冰塊,放在耶律德光的身上,希望這些冰塊能降低皇帝的體溫。

耶律德光被燒得胡言亂語,下意識地拿起冰塊,放進嘴裡大嚼。這是耶律德光在人間的最後一頓晚餐。

遼會同十年(947)四月二十一日,四十四歲的草原梟雄耶律德光病死於殺胡林。

契丹人聽說皇帝死了,操著馮道們都聽不懂的契丹語哭訴著他們對皇帝的思念。馮道們為了避嫌,也跟著契丹人在哭,但馮道此時想的是:如何才能逃離契丹人的控制。

耶律德光的死,像是一顆威力十足的炸彈,炸裂了契丹最高統治集團鉤心鬥角的冰層。

冰下,水流湍急。

契丹內部有三股勢力,對耶律德光死後留下的最高權力真空虎視眈眈。

一、耶律德光的三弟、皇太弟耶律李胡,背後有皇太后述律平支持。

二、耶律德光長兄耶律倍的長子、東丹王耶律兀欲,背後有契丹隨軍將領的支持。

三、莫名其妙的燕王趙延壽。

按道理講,耶律李胡是皇太弟,名分最正,耶律德光死後,耶律李胡最應該繼位。但問題有兩個,一個是真要論起來,名分最正的是大遼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長子的長孫耶律兀欲。

大契丹的天下,本就該屬於耶律倍的。

第二個對耶律李胡不利的地方,是他本人遠在契丹本部,而在軍中威望甚高的耶律兀欲此時正在南征軍中,近水樓台先得月。

耶律李胡和耶律兀欲的鬥爭主要集中耶律兀欲回到契丹本部之後,而耶律兀欲此時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竟然是絲毫沒有契丹血統的漢人趙延壽。

趙延壽也是個苦孩子。耶律德光南下大戰石重貴時,就曾許諾滅晉後立趙延壽為中原皇帝,趙延壽喜出望外。可滅了晉之後,耶律德光忘記自己說什麼了,趙延壽只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被皇帝立為皇太子,又被耶律德光拒絕了。

耶律德光突然暴死在殺胡林,這對趙延壽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趙延壽渴望做皇帝,實在是太久了,他發明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職務——權知南朝軍國事。換成現代話,就是代理中原大總統……

趙延壽對外宣稱,這是契丹大皇帝(耶律德光)的遺詔。

耶律兀欲當然不會信這些天花亂墜的謊言,叔父一死,大遼皇帝的位子,必須是他的,誰也別想奪去。

耶律兀欲率諸將連夜闖進趙延壽的大營,和趙延壽正面對峙。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