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為什麼要當眾羞辱柴榮 1

這次朝堂上的激烈爭辯,讓文武百官都見識到了郭家養子的強硬與鋒銳。除了他的養父太祖皇帝,沒有人可以改變他,即使是太師馮道,也不行。

可還有一個問題,同樣讓朝野想不通。馮太師這是吃錯什麼藥了嗎?為什麼不惜一切身家清名地去頂撞皇帝。須知道馮道今年七十三歲了,離壽終不遠矣,如果因為這事激怒皇帝,做出過激反應,他一輩子小心謹慎才換來的清名豈不是一旦盡毀?

關於馮道為什麼如此激烈地反對柴榮親征?胡三省持與歐陽修相同的態度,對馮道突然死諫他並不熟悉的柴榮表示驚訝:「馮道歷事八姓,身為宰輔,不聞獻替,唯諫世宗親征一事。」

胡三省只是好奇馮道的態度,但王夫之卻結結實實地把馮道罵得狗血淋頭。在王船山看來,馮道反對柴榮親征,目的是像隨後高平之戰、周軍大將樊愛那樣臨戰脫逃出賣柴榮。王夫之認為馮道是幸運的,他如此當眾羞辱柴榮,柴榮已經對馮道起了殺心。只是畏於馮道特殊的江湖地位,才不敢動手。

馮道反對柴榮親征,是要出賣柴榮嗎?實際上,柴榮主張親征與馮道反對親征,答案都出在兩個字上——兵權。

有一點,王夫之說對了,柴榮堅持親征,不惜與群臣當眾罵街,就是要牢牢掌握禁軍大權。

石重貴的教訓於今不遠。

七年前,杜重威為了取石重貴而代之,耍盡心機,把石重貴看家本錢——禁軍騙到手。隨後杜重威就投降耶律德光,契丹鐵騎呼嘯殺到汴梁城下。石重貴手上無兵,走投無路,只能投降。

柴榮知道這個歷史教訓,如果他只派大將北上抵禦劉崇,勢必把禁軍指揮權交給這員大將。可如果大將起了歹心,反戈南下,柴榮只能淪為石重貴第二,沒有任何活路。正如王夫之所論,「(禁軍)崩潰而南,郭從謙、朱守殷之於李存勖,康義誠之於李從厚,趙德鈞之於李從珂,杜重威、張彥澤之於石重貴,侯益、劉銖之於劉承祐,皆秉鉞而出,倒戈而反。」

自己親征,雖然會出現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但畢竟軍權牢牢在手,這是柴榮的命根子。柴榮初出江湖,威望淺薄,並沒有多少人服他,包括那些功勳大將。這些人也普遍將柴榮視為石重貴第二。一旦把兵權交給這些人,他們極有可能效仿杜重威。

這是柴榮不能接受的。

馮道反對柴榮親征,從表面上看,是符合王夫之所論「(付兵權於大將,倒戈南向),欲賣周主」的邏輯推論。只要柴榮坐守汴梁,勢必付兵權於大將,而大將降劉崇後南返,天下就是劉崇的。如此,柴榮必死,則馮道又可向劉崇稱臣矣。

可問題是,馮道完全沒有必要出賣柴榮,去迎合劉崇。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