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廷照我去做官 8.修身要講行為藝術

四川撈銀之行,曾國藩還遇到了一樁怪事。

他在途中因不堪勞累,病倒了,連續多日水米未進,坐在轎子裡上下顛簸,苦不堪言。同行者,除了湖南老鄉勞崇光照料之外,其他同僚都假裝看不見。曾國藩的病情卻是一發不可收,竟然嚴重到了臉皮打皺,耳聾眼花,整個人陷入半昏半醒的狀態中——「皮皺面有窪,耳聾氣愈下,慘淡過潼關,沉昏渡清灞」。

但等他半死不活地到了西安,陝西巡撫李星沅卻拿他當寶,關懷備至,百般慰藉——沒別的理由,李星沅也是湖南人。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此前曾國藩還曾病困北京城,差點死掉,也是由湖南老鄉歐陽小岑,外加一個安徽人吳廷棟,把他從鬼門關強拖了回來。從此曾國藩視自己為湖南的代言人,終生不負湖南父老——由於安徽人吳廷棟的照料,導致他對安徽人高看一眼,並直接促成了安徽人李鴻章的崛起。

官場之上,湖南老鄉對曾國藩無不關懷備至,巴望著這個蟒蛇娃能有點出息,將來自己在朝中有個依靠,在鄉中也有顏面。這種關懷讓曾國藩很是感動,所以他發狠咬牙用力,讓自己表現得像個有為青年,以便進入升職快車道。

如何表現得像個有為青年呢?

容易,北京的官場之上,為渴望晉陞的青年學子們,早就準備下了標準範本:

治學,修身,養性,平天下!

首先是治學,治什麼學呢?

理學!

清代的學術正統仍然是承襲宋明理學。而曾國藩因為平滅太平天國洪秀全,保住了大清江山,朝廷對他極是感懷,日後曾國藩身死,朝廷迫不及待地追封他為一代理學大師,而絲毫也不理會他在理學上壓根沒什麼像樣的成就——清同治帝評價曾國藩,「學有本原,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凌霜,正直律躬,心清盟水」,「學茂儒宗」,「勳高柱石」。

其中「學有本原,器成遠大」和「學茂儒宗」,「勳高柱石」,更是將曾國藩牢牢地鎖定在一代聖學大師的地位,而且當時是沒人敢跟這事抬槓的,你敢說曾國藩不是大師?不是大師人家怎麼能滅了洪秀全?你是大師怎麼屁本事也沒有?

而且朝廷追封曾國藩為理學大師,也不是一點依據也沒有。事實上,早在曾國藩獲得赴四川撈賄銀的機會之前,他老兄就曾在北京城中煞有介事地治學修身,還向多名理學宗師求教過。

曾國藩求教的第一個理學宗師,姓唐,叫唐鑒,字鏡海,湖南人氏。這老唐在歷史上是壓根沒什麼出息的,但由於曾國藩大紅大紫,由是鏡海先生唐鑒遂以曾國藩導師之名出沒於歷史之中——凡是研究曾國藩的書籍,非提老唐的名字不可。不僅要提名字,顯擺自己是有學問的史學家,還要瞎扯一番唐氏的理學究竟及對曾國藩的影響。

有關唐氏的理學……但實際上,唐氏的理學,真的不重要。至少只靠這玩意兒,是沒辦法擺平盤踞在天京城中的洪秀全那伙凶神惡煞的。曾國藩之所以真誠地向唐老鄉求教,不過是擺一個姿態,亮給京師官場諸人看——你們快看,我曾國藩悉心學習理學耶,我這麼謙虛、這麼好學,算得上有為青年了吧?可不可以……嗯,諸位,可不可以給咱一個像樣的官做,多撈點錢呢?

說曾國藩心思根本不在治學上,並非毫無依據。事實上,他在北京城和第二位重量級的理學大師展開了迷魂陣大戰,點點滴滴,無不透著惡作劇的成分。

這第二位大師,史上赫赫有名,他便是蒙古大學者烏齊格裡氏。

烏齊格裡氏是姓,大師留在歷史上的顯赫名字,叫倭仁。

他是鹹同年間——包括道鹹年間——最具聲望的理學大師,官拜大學士。到得同治八年正月十六,五十九歲的曾國藩,因其擺平了太平天國的不世功業,被朝廷請去吃蒙餐。當時的座位擺放,曾國藩是漢臣中第一位,而理學大師倭仁是滿臣中第一名,兩人臉對臉地緊挨同治皇帝就座。

曾國藩擺平太平天國,如此功業,只堪堪爭得個與倭仁臉對臉,可見倭仁這廝的份量——當然,因為曾國藩年輕時向倭仁求教過,所以倭仁也理所當然地成了曾國藩的導師,如今學生幹出了名堂,至少一半的功勞要劃到老師的盤子裡,這也無可厚非。老師不佔學生的便宜,還能佔誰的?

倭仁能博得一代理學宗師的名頭,那是因為他絕頂聰明。須知治學修身這事,是密室裡的水磨工夫。讀上本《朱子集注》,至少八個月出不了門——你連門都不出,誰又曉得你是哪頭蒜?半年八個月你從小黑屋裡鑽出來,說自己讀朱子了,誰信你呀?

如何能把這種私室中的治學修身,轉化成為大庭廣眾之下的行為藝術,這需要絕頂的智慧。北京城中袞袞衣冠,混飯吃的酒囊飯袋居多,沒人能夠化解這天大的難題。

但倭仁卻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他是如何解決的呢?

很簡單,他每天寫修身日記,並公示於眾。

有日記為證,而且每天都在更新,久而久之,所有人都被倭大哥打敗了,不得不承認他才是真材實料。由是理學大師的名號,就被倭仁輕易奪走。

倭仁的花招,馬上被一根筋的曾國藩識破了——曾國藩能夠識破倭仁,就是因為他一根筋。別人一旦發現治學修身與公開化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明智地放棄了,轉向花街柳巷享受人生。而曾國藩卻因為一根筋,明明此題無解卻無日無夜地瞎琢磨,正琢磨著,突然發現倭仁正公示他的日記,當時曾國藩就醒過神來了,哇,這招絕,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於是曾國藩有樣學樣,立即將倭仁的絕活學過來,和倭老師於北京城中展開了治學修身大賽。

《笨人的成聖之道: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