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刘强东:我的青春不迷茫 > 步步为营,规模优势决定一切 >

步步为营,规模优势决定一切

京东从正式上线那天开始,就与厂商、经销商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斗”。而这种博弈贯穿京东的整个发展过程。京东的掌门人刘强东在这个过程中历经痛苦和曲折,他的智慧和韧劲得到了充分发挥,他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刘强东始终认为,扩大规模,是博弈取胜的关键。

面临人生最大的机遇和挑战,刘强东感到压力巨大,为了京东的发展和扩张,刘强东常常思考到深夜,不能入睡。为了缓解压力,刘强东喜欢开着越野车到沙漠上奔驰,他是那个相信自己最终总能成功穿越沙漠的人。

刘强东不是那个倒在途中的人,再大的困难,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穿越心灵和现实生活中的沙漠。他那辆飙风疾行的越野车,就是他重塑个性风格的意象。每一次,越野归来的他,都会再次意气风发地出现在公司里,沙漠的阳性之美中,也漾进了他的至柔至刚。他又开始了忘我的工作和拼搏。

刘强东的京东,是一家价值观正确、行得正、走得稳的公司。如果市场不发生变化,刘强东不发生战略性误判,那么京东成就“百年品牌”就不是梦想。

当刘强东开车穿越沙漠的时候,一个让京东获得优势的想法成熟了:京东要想在低价战略中取胜,就必须减少中间环节,直接与品牌商合作,这样才能降低成本,赢得利润。要实现这一想法,唯一的出路就是逐步扩大规模,逐步赢得大品牌商的青睐。因此,从京东成立那天起,刘强东就带领京东的团队不断地与采购渠道商们进行博弈。

刘强东在经商初始,就给自己定了个原则:一定把更大的价值留给消费者。

京东开始上线时,规模较小,大渠道商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们对京东不感兴趣。京东只能与中小代理商打交道,进货价格显然要比其他同行商家高。刘强东深深感到,自身不强,发展不大,是不能赢得大渠道商的,低价策略就不能很好地实施。最初的三年,刘强东为打好基础,坚决地实施低价策略,以图发展壮大自己,想尽一切办法增加京东的点击量,吸引客户。另一方面,他组织京东的采购精英们向大品牌商发起猛攻。他们先是接触大品牌商,反复宣传网络销售的好处。这个时候,京东的采购工作是艰苦的,他们费尽口舌,绞尽脑汁,往往以攻下一座堡垒一样的艰辛拿下一个品牌商。有时,竟然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取得一些进展。尽管这样,一些品牌商仍然心存疑虑,采取观望态度。

在那段日子里,刘东强很痛苦,他在感到任重而道远的同时认识到了前面每一场战斗都是硬仗,这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他有一股子越挫越勇的劲头。他总结这一场场的硬仗时说:“2005年至2007年,我就做成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供应商这一块。这个过程很痛苦、很曲折,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我有这么多终端用户,而且以每年三倍的速度增长,有用户就有销量,就不愁找不到供应商。”

刘强东和他的采购精英在与供货商打交道的过程中练就了一身硬本领,就像一支神出鬼没的游击队,特别能战斗。某一产品卖光了,立即就可以补充上,他们精明得很,常常为某一产品的价格,与供应商讨价还价,非弄到最低价格才肯进货。

2007年后,京东形势大好,注册人数达到几十万,一些品牌供应商开始关注京东。刘东强的低价经营模式和战略终于扩大了规模。当时,中国的家电销售利润微薄,平均利润率只有1%,国美、苏宁等强势家电销售商要求供应商的所有品牌交进场费、装修费、促销费和过节费等等,而且,返款周期长达3个月之久,家电企业苦不堪言却无可奈何。而京东作为电子商务却完全不需要这些费用,付款周期只有20天。京东强大的市场潜力,怎能不让供货商们怦然心动呢?

京东终于赢得了客户和供应商。刘强东低价扩大规模的战略成功了。

刘强东通过对京东的经营管理深刻体会到,只有苦练内功,做大企业,才会有更多机会。

2007年,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突然亲访京东公司。

刘强东也没有反应过来,他很纳闷,京东销售的英特尔CPU不过几十块钱,最高时也就是138元,这对于全球电脑处理器霸主而言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天下人都知道,英特尔是全球一流的IT品牌企业。

刘强东热情地接待了杨旭。可是热情的背后却满是疑团:杨旭来此何意?

杨旭亲切地和刘强东交流着,他告诉刘强东,英特尔公司早就认为网络销售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他要和京东长期合作。

原来,英特尔公司看出了京东的巨大潜力。

刘强东在惊喜和兴奋中,接过了英特尔公司递给他的橄榄枝,与英特尔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刘强东对英特尔的远见卓识很是感慨。他说:“英特尔公司确实是一个很牛的公司,公司那么大,但是对市场的灵敏度依然非常高,他们知道网络销售模式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渠道,所以,现在就来培育,五年十年都没关系,但关键是五年十年之后,我们卖CPU肯定会努力推荐英特尔。”

英特尔的橄榄枝让京东名声鹊起,一些大品牌商开始关注京东,与京东合作的IT企业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