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平息风波,整顿厂子 >

平息风波,整顿厂子

成功贵在一念之间,执着于此,就要不放弃,即使只有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希望,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失败后,才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褚时健去玉溪卷烟厂当起厂长后,好不容易跟工友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却不料,一年之后,中国有几百家卷烟厂都陷入了困境,玉溪卷烟厂也难逃劫数,面临破产。厂里很多人都转了行,有的人干脆直接回老家种地了。

上万人的工厂,一瞬间只剩下300人左右。眼看工人们越来越少,玉溪卷烟厂就要关门大吉了,很多人劝褚时健,还是及早罢手,另寻出路。毕竟连国家都管不了的烂摊子,他一个平民百姓又有什么回天之术呢?

当时的情形的确不乐观,破旧的小厂子,谁还能指望它“出人头地”?国家就算要拯救,要援助,也得先拯救那些有发展前景的大厂子,玉溪卷烟厂无非处于垂死边缘,等待它的下场只有一个:关门。

褚时健不服气,作为一厂之长,刚把大伙的激情调动起来,刚让大家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怎么能对眼下的困难畏首畏尾?

褚时健的坚持,是他的一贯作风,没有人说服得了他,当然,也没人看好他,唯一支持他的,依然是妻子马静芬。

准备重振旗鼓的褚时健向留下来的300左右工人表态,希望他们能跟自己心往一处想,从此绑在一块儿。然而让褚时健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的真诚居然不奏效了。工人们连发牢骚,跟褚时健说:继续留下来,工资都没着落,养家糊口都是问题,哪有心思留下?

工人们句句属实,厂子当时的确拿不出钱来。

褚时健心里一盘算,人各有志,想走的就走,想留下的欢迎。就这样,他带着为数不多愿意留下的工人准备迎难而上。

为了换一个心情,为了这些愿意留下来和自己奋斗的员工,褚时健决定换一个环境。他带着百十个员工把烟厂重新粉刷了一遍,希望大家在一个亮堂的环境中发光发热。

很多人对褚时健的做法表示不解,都认为他疯了。厂子都要倒闭了,他还在这过家家,当起了泥瓦匠,简直就是个笑话。一些生来就爱嚼舌头根子的人,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来看褚时健的热闹。

褚时健心里清楚,换一个环境,就是换一种心情,他懂人心。同样的人,身处不同的环境,思维、行为都将有所变化。处在一个积极乐观的集体中,受到周围人的熏染,再悲观的人也会有快乐情绪。

留下来和褚时健打拼的,算是他的患难之交了,他得对大家负责。虽然身为厂长,但是褚时健知道,这时候不应坐办公室发号施令,得跟大伙一样冲在第一线,于是他开始走街窜巷,干起了“销售”。

销售什么?当然不是在大街上背个雷锋包吆喝卖香烟了。褚时健销售的是他自己——他到处拜访领导、厂商,希望他们“多多关照”。

弯腰不是屈服,走上坡路总得低头,舒服是留给逝者的。必要的时候弯一次腰,关键的时候低一次头,是睿智的表现。

褚时健正是琢磨透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抛开一切所谓的矜持和面子,一门心思地给玉溪卷烟厂寻找出路。

留下来的工人,将褚时健的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忽然意识到:虽然厂子有点破,但是有了这么一个事事冲在前的厂长,未来还是有希望的。所以,职工们对褚时健充满了信心,干劲也更足,褚时健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终于,褚时健的营销策略起了作用,他开始收到了一些订单跟合同,仓库里积压的香烟,终于有了可以销售的地儿。

眼看着厂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单子越来越多,很多人建议褚时健招点人手。褚时健想起了当初所有辞职的老员工,随即一一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还想回家吗?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为之震惊,也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说褚时健讲义气,够哥们儿。

是的,褚时健的确够哥们儿,没有怪罪他们在自己最为难的时候离开,反倒在自己辉煌的时候,想着再去拉他们一把,这种大气,正是企业家应有的情怀。

普希金说:“没有宽容大度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这般看来,褚时健当真是英雄。

事实上,老员工的离开,不一定是见利忘义的表现。他们的肩膀上扛着太多的责任,一家十几口,都指望着那一份微薄的工资,但他们年纪大了,总有扛不动麻袋、举不起锄头的时候。褚时健把他们“请”回厂里,他们也就不用风吹日晒,到处奔波了。

是时,玉溪卷烟厂的生意日渐兴隆,厂里工人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来,这都得益于褚时健的英明领导和不计前嫌。褚时健“销售”自己,真算是“物尽其用”了。

人是群居动物,自然离不开群体。企业经营道理相通,任凭一个再有能力的光杆司令,也折腾不出什么大动静来。一个篱笆三个桩,再好的将军也需要士兵为其冲锋陷阵,这才能兑现其所排之兵、所布之阵。所以,褚时健才如此看重人心、念及旧情,因为他知道,人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没了人就没有了一切。

正因为越发意识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意义,褚时健也开始着手组建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这样“打起仗来”用着顺手。

当时,玉溪卷烟厂的“关门大吉风波”总算在褚时健的坚韧之下平息了。在迎来一片曙光后,他也要为烟厂的未来打算。虽然香烟卖出去了一些,不过那也仅仅是维持生计的效益而已,一个企业总不能停止不前吧?安于现状,烟厂肯定会再次走向灭亡。而且,这时候跟褚时健一路挺过来的工人也个个充满了干劲,工作上更努力,当真把烟厂当成了自己一辈子的饭碗。见此情形,褚时健觉得培养团队势在必行。

烟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在玉溪这座小城市里自给自足完全不成问题。温饱解决了,下一步就得奔小康。

褚时健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加之在部队经过了几年时间的历练,年轻时身上的痞气早已蜕变为带团队的睿气、英气,也慢慢养成了严于律己的个性。褚时健的经历,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工友们没有,自己即将要选出的团队大将也没有。因此,他只能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从小处着眼,一点点去感染大家。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了让工人们的干劲更足,褚时健每每都把极富煽动性的语言灌进大家的脑子里。他会以激将法的方式激励大家,让他们不要固步自封,守着自己手里那一个月几十几百元的工资,而是要把目标定得高些,再高些。

这招对工人们很奏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谁不希望自己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呢?大家无条件地支持褚时健,都认为跟着他“混”一定没错,何况他们也是吃到了甜头的。

褚时健清楚,工厂是国家的,也是大家的,绝不能搞一言堂,凡事他一个人说了算。再则,盘子大了,他一个人绝对有管理漏洞。为此,他开始为组建一个专业的团队,为工厂建立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班子”劳心劳力。

按照烟厂的情况,如何打造一个好的团队,蓄积力量呢?褚时健犯难了。经过和工友们的一次次探讨,经过自己对周边单位的一遍遍走访,他决定,先把厂子按照“部门”划分一下,群龙无首断然不行。

褚时健采取的方式类似今天的“事业部”,他把烟厂分成几个部分,之后选出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来担任部门干部。这样一来,德才兼备者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而那些混吃等死者,一个个都靠边站了。顿时,玉溪卷烟厂上下,随处都可以看到工人们斗志昂扬工作的场景。

好的风气带动好的效益,玉溪卷烟厂这个烂摊子,在褚时健的手里终于发出了微弱之光。这光虽弱,却也够燎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