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 8 一代“烟王”的没落 >

8 一代“烟王”的没落

投机倒把的年代

在褚时健内外一片风光的同时,荣誉的另一面,忽然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1983年,云南省的一些地方媒体,第一次点评批评了褚时健,让他经历了在鲜花和掌声之外的另一种感受。当时,对褚时健展开批评的是《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此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媒体——云南电视台,他们给褚时健的罪名是——参与投机倒把。

褚时健到底干了什么呢?据说,他给他表弟批了40件香烟,结果在销售的时候被当场抓获,最后定性为投机倒把。

如果放在今天,这种所谓的投机倒把已经不算是一种罪名了,可在当时来看,足够引起媒体的关注。所谓的投机倒把,其实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有产物。通常,是一些手中握有某方面大权的人,通过计划或者走后门的方式弄到了一些平价甚至是低价的走俏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通过赚取差额来盈利的一种手段。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前期的彩电、冰箱等大件,都因为货源稀少而成为投机倒把的“重灾区”。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虽然已经进入到改革开放时代,但是在经济体制上不可能一夜之间扭转过来,所以也在进行着一些摸索和试探,尤其是在商品短缺和价格双轨等因素的影响下,“倒爷”这个职业迅速走红,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冰箱彩电,无一不包,无一不沾。

虽然倒爷吃香,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个职业可是不被国家允许的,如果涉及的物资比较重要、金额又比较重大的话,这个罪名即使判处死刑也是可能的。

据说在1984年,温州开了建国以来首个民间钱庄,没想到刚把牌子挂上去,就被当地的银行以违反国家规定摘掉了牌子。从那之后,民间借贷行为转入到地下,仅在温州一带就有30多万人卷入到民间借贷活动中,这些借贷中介被称为“抬会”。然而由于无法可依,很快就有8万多个家庭负债累累,倾家荡产,总计涉及金额达到了12亿元。由于缺乏管理和行业规矩不透明,民间借贷很快引发出各种高利贷事件。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产品通常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计划内的统配价,一个是计划外的公开价格,而企业本身也可以超计划自销产品,并按照市场价进行出售,这就是所谓的价格双轨制度。由于市场价比统配价至少高出一倍,所以一大批倒爷才有了市场。在1983年的时候,北京和深圳出现了第一批倒爷,他们要么有着政策资源,要么有着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所以他们通过层层转手的方式倒卖了不少紧俏品。

著名的商界大佬王石和柳传志,都曾经倒卖过货品。

1983年,深圳来了一个33岁的年轻人,他也渴望着像其他人那样,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闯出一番名堂来。他的名字叫王石。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王石在深圳转悠了一些日子,并没有发现什么赚钱的买卖,心情有些小失落。忽然有一天,王石在蛇口看到好几个大型的玉米储藏仓,他很纳闷像深圳这样一个大都市要这么大的粮仓干什么,就问别人是怎么回事。

别人告诉王石,这个玉米储藏仓是给香港准备的,因为香港本土出产不了玉米,所以玉米是紧俏货,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王石听了之后顿时眼前一亮:这简直就是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啊!

很快,王石跟一个名叫正大康地的公司签了合同,赚了40万元,淘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紧接着,王石拿着这笔钱创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成为了日后鼎鼎大名的万科的前身。王石的成功案例,其实就是一个连接东北谷物公司和香港的“中介生意”,依靠的是发现商机和制造商机的能力,成为了那个时代成功倒爷的典型案例。

无独有偶,20世纪80年代北京的中关村,繁荣的景象之下免不了有些人想借此发一笔,其中有一个名叫柳传志的人,当时已经步入不惑之年。那时,柳传志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机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刚开始办企业的时候,由于资金紧张,柳传志又找不到什么业务,为了养活公司里的十几个人,他只好干起了摆摊卖电子表和旱冰鞋的小买卖,后来为了多赚点钱,柳传志又倒卖过运动裤和电冰箱。

当时,最紧俏的货莫过于电冰箱和彩电了。柳传志也在极力联络着大家电方面的资源,希望能赚笔大钱。后来,他听说一个江西人手中有彩电,只要买过来一台,转手就能赚上千元,于是他赶紧给江西人汇款,不想那人是个骗子,让柳传志白白损失了14万元。柳传志的上当,也是20世纪80年代流通领域司空见惯的例子。

1986年,根据统计,中国有36万多家公司,其中有25万家属于流通领域。别看这些皮包公司规模不大,但是获利却不小,其中有不少人赚了一笔钱。难怪当时人们盛传一句话:“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由于倒爷越来越多,倒卖活动越来越频繁,所以国家着手整顿这种现象。1981年,为了禁止乡镇社队企业和国有企业争夺宝贵的资源和原料,国务院连着发布了打击投机倒把的文件。也正是在这一年,温州柳市镇的8个个体户因为投机倒把被通缉,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八大王事件”。截止到1981年,共计有3万多人因为投机倒把而被判刑。

2008年,国家宣布取消《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这个中国独特的罪名从此消失。然而,在这个罪名未被取消的那个时代,有人因此发家致富,有人因此倾家荡产,而褚时健就是被卷入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