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皇家的荒唐事兒

我是天皇他爹我怕誰

後三條天皇是日本院政制度的開創者,但是真正把院政發展成體系、發展出理論的是他的兒子——日本第七十二代白河天皇。

白河天皇繼位的時候二十歲,父親後三條上皇當時還健在,白河奉父命立自己的弟弟實仁親王為東宮,後三條對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輔仁親王期望更高,希望將來由輔仁親王承繼大統。但是白河可沒有雅量,不像伯夷叔齊似的爭相讓位,更不像吳太伯似的三讓天下。他不想讓自己的三弟繼位,當了天皇之後就熬著熬著熬著一直熬到十四年之後二弟東宮實仁親王去世,二弟一死他馬上立自己的兒子為東宮,同日他就退位內禪,讓自己的病秧子兒子繼位當了堀河天皇。

堀河天皇繼位之後,白河就成了太上皇,把辦公地點轉移到了院廳,如果說天皇的辦公室是朝廷的話,上皇的辦公室就是院廳,這也是「院政」這個詞的來歷。

從行政辦公的合法性來看,院廳是比不過朝廷的,但是白河上皇有恃無恐,我是天皇他爹我怕誰,天皇都得聽我的,你們這些天皇的下屬更得聽我的。一直到第一百一十九代光格上皇於1840年駕崩為止,院政制度在日本持續了整整七百五十四年之久。也就是說,從白河天皇開始,日本的政體多了一個體制外的存在——上皇院政。

理論上說天皇是行政機構的中心,但他想幹的事兒,只要關白反對就沒法干,因為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內大臣都是籐原氏的人,只要關白反對,大家就隨聲唱和,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天皇想幹什麼都幹不了。但是上皇和天皇不一樣,他是個體制外的存在,可以無視體制內以關白為首的朝廷群臣反對的聲音,他的院宣可以代替天皇的詔敕。天皇的詔敕要經過大臣的合議才能發出去,這是一條原則,而上皇的院宣跟大臣們的意見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繫,上皇的周圍有很多忠實的擁躉,對上皇的言行沒有牴觸感,院宣能夠順利地發出去,院政的運轉系統比天皇的運轉系統要靈便得多。

這樣,白河上皇就成了治天之君。打那兒以後,日本的天皇凡是要掌握權力、擺脫攝關政治就必須得退位當上皇。在位掌不了權,退位才能掌權,這在世界君主制史上也是一個奇觀。

白河上皇不但鞏固了院政,他還創建了武裝集團——上皇禁衛軍——北面武士用來護衛院廳,後來這個武裝集團就成為平家崛起的先遣部隊。

把親妹妹嫁給親兒子

白河上皇雖然鞏固了院政體制,奪回了皇家的權力,但他並不像他父皇那樣能夠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也不是一位有道之君。

他當了上皇以後,他的三弟輔仁親王還在,而且輔仁親王儀表堂堂,才學出眾,天生就是一副帝王相,朝臣們稱之為三宮。而白河自己的兒子堀河天皇繼位的時候只有八歲,瘦小多病,一看就是早夭之相,一旦堀河駕崩,朝廷上上下下都希望三宮繼位。

白河內心只想讓自己的直系子孫持續皇統,對繼位呼聲很高的眼中釘、肉中刺三宮輔仁親王是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再說了,病秧子也不是完全就沒用了,他還能生孩子,給自己生個孫子,孫子繼承皇位也是合乎情理的。為了早日得到孫子,白河竟然把自己三十多歲的親妹妹篤子嫁給了十三歲的兒子,等於是侄子堀河天皇娶了自己的親姑姑,這為日本皇室亂倫史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為什麼要把妹妹嫁給兒子呢?按照白河的想法,成熟健康的妹妹更能給自己生孫子。問題是這完全不符合優生學,姑姑嫁給了侄子,雖然能體貼照料,但是亂倫之花結不出果來,等了好幾年,妹子的肚子也不見動靜。

兒子是眼瞅著一天不如一天,白河天皇只好到處去廟裡祈禱,給兒子廣納妃嬪,好不容易終於有一位妃嬪生下了皇子,上皇抱著小孫子激動得淚流滿面,說十年來朕朝夕盼望的事兒終於實現了。

生個兒子叫叔叔

孫子出生四年,體弱多病的堀河天皇就駕崩了,然後由上皇做主,四歲的小屁孩兒繼位,這就是鳥羽天皇。

白河精打細算,成功地斷絕了輔仁親王繼位的念想,但白河還是不放心輔仁親王,索性找了個參與作亂的借口,把他囚禁,這樣就為自己這一支承繼天皇大統掃清了障礙。

白河上皇為了能夠握住手中的權力,無所不用其極。他不但親自安排兒子亂倫,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將日本皇室亂倫的傳統繼承、發揚、實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竟然染指孫媳婦。就算日本皇室再富有亂倫的傳統,但與自己的孫媳婦不乾不淨,也是令人髮指的。

白河上皇自從皇后賢子英年早亡之後就開始胡來了,不放過任何一個身邊的女人,到了晚年六十多歲的時候更是遇到了一位尤物——大納言籐原公實的女兒籐原璋子。璋子是一代佳人,生性輕浮,上皇一見傾心,就把她拉入帷帳。但是年齡差距太大了,璋子比白河上皇小五十多歲。上皇不好意思把她納入後宮為妃,只好先認作義女,等到孫子鳥羽天皇十六歲的時候,就把她嫁給了鳥羽做皇后。

但實際上鳥羽和璋子新婚之夜啥也沒發生,替鳥羽當新郎的卻是白河。到了第二年爺爺替孫子生了個兒子,白河是老來得子啊,這個實際的親兒子、名義上的曾孫子簡直就是他的心肝寶貝。鳥羽對此十分憤怒,孩子出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去看望,當侍從向他稟報說皇后生子之時,鳥羽氣憤地把頭上的烏帽子扔在了地上,然後喊道:「非寡人之子!」並且他公開管皇后生的這個兒子叫「叔父子」,名義上是子,實際上是叔叔。

等到鳥羽名義上的兒子、實際上的叔叔長到五歲,白河就逼迫鳥羽讓位。只有二十一歲的孫子,此時正是年輕力壯,雖然老大不情願,但迫於祖父的嚴命不敢抗拒,於是這個五歲小兒就登上了寶座,號稱崇德天皇,鳥羽就成了鳥羽上皇。白河這個時候皈依佛門,但是並不剃髮,也不起法號,自稱為法皇,繼續干涉朝廷的政治。於是,在日本的歷史上就出現了天皇、上皇、法皇三皇並立的奇特現象。

1129年7月,白河天皇染病,在七十七歲高齡一命歸西。在整個日本歷史上,白河算是真正執掌政權的一位君主,在他死後馬上就洪水滔天了。

復仇的機會來了

白河法皇一死,鳥羽上皇等的機會就來了,復仇開始了。

鳥羽上皇的一位妃子叫得子,也出自籐原氏,為他生下了一個皇子。鳥羽看到崇德和皇后還沒有生下兒子,就把自己這個皇子塞給崇德做養子,崇德沒辦法,只好接受了這個異母弟。實際上這不是弟弟,按輩分講是他侄孫子。但是不久,崇德自己有兒子了。

鳥羽以祖父為榜樣,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強迫崇德天皇退位,讓位於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崇德名義上的養子。他的兒子當時只有三歲,這就是日本第七十六代近衛天皇。崇德雖然也不情願,但是沒辦法,誰讓當年自己親爹太缺德了,擺了人一道,現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天道好還,報應在自己身上了,崇德天皇只好做了崇德上皇。

如果近衛天皇要一直當著,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可惜他是短命鬼,三歲登基,十七歲駕崩,沒來得及留下後代就死了。崇德內心升起了無限的希望,看到了機會,希望自己能夠復位,再不濟也得讓自己的親兒子繼位。但是白河和崇德給鳥羽留下的心理陰影太深了,而且鳥羽這時候已經是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長了毛比猴精,去了毛比人精,是老奸巨猾的一個人。他既沒有讓崇德復位,也沒有讓崇德的兒子繼位,而是讓崇德的同母弟弟繼位,這就是日本第七十七代後白河天皇。

後白河天皇的母親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淫亂皇后璋子,這個小姑娘很不檢點,跟自己名分上的法皇爺爺私通。但是她跟法皇就只生下了崇德一個兒子,其他兒子,包括後白河天皇還真都是跟親老公鳥羽生的。也就是說鳥羽讓璋子給自己生的親兒子後白河天皇繼位。雖然是一個媽,但是爹不一樣,同母異父。在鳥羽看來,後白河是親的了,而崇德非寡人之子,是「叔父子」,當然他得讓自己的親兒子繼位。

儘管崇德很不服氣,咱倆都是上皇,憑什麼你能指定你兒子繼位,我不能讓我兒子繼位呢?但是崇德鬥不過鳥羽,他沒有他名義上的爹、實際上的侄有實力,儘管心裡不服氣,可是也沒轍,就好像當年鳥羽屈從於白河一樣,不得已屈從了鳥羽。

天皇變成大天狗

公元1156年,鳥羽上皇死了,崇德上皇覺得機會來了,在左大臣籐原賴長和大將源為朝配合之下,決定起事,意圖一舉奪取政權。1156年是後白河天皇保元元年,所以日本歷史上稱這次戰亂為保元之亂。

後白河天皇起用源義朝為將,不出幾日便平定了叛亂,活捉了崇德上皇。後白河天皇下令將其流放。崇德的七十多位支持者,一律處死。

在日本歷史上,上皇被發配,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崇德被發配之後,肯定是心懷怨恨,但是事已至此,回天無力。流放的日子是無聊的,善於詩歌的他漸漸傾心於佛教,並且用舌血工楷手抄《法華》《嚴華》《涅槃》等五部大經(也有墨抄之說)。這五部大經正常人通讀一遍都很困難,因為卷帙浩繁,閱讀量太大。但是崇德硬是足足用了三年的時間,得以完成。

大功告成之日,崇德一刻也沒耽誤,立即派人送往京城。作為他對戰死者的供養,想讓朝廷供奉於寺廟。沒料到同母異父的弟弟後白河天皇卻說這裡邊藏著崇德的詛咒,不由分說,粗暴地把抄本退了回去。

崇德一片虔誠懺悔之心,萬萬沒想到竟是如此結局,一時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非常不甘心。他說:「在天竺和唐國(也就是印度和中國),兄弟爭皇位的事兒也不少,我爭皇位有什麼錯?我懷著贖罪的心情完成了海量的抄經,這五部大經你們誰抄過?竟然還受到這種待遇!那好,我就要把經文供獻給魔道,供給地獄,我自己也化身為魔王,我要發洩我的憤怒。」

說完之後,崇德上皇咬破自己的舌頭,用鮮血在自己手抄的大經上寫下四個大字——天下滅亡!以此詛咒後白河天皇。並說「從此變成日本國的大魔緣,取皇為民,使民為皇」,然後把經文投入大海。

此後,崇德每天朝著京都方向詛咒,並且發誓,要讓仇敵全部葬身海底。崇德指甲也不剪,毛髮也不剃,看起來活像日本傳說中三大妖怪之一的大天狗。崇德用血書寫在經書上的「取皇為民,取民為皇」意思就是讓天皇家沒落,讓天皇家以外的人成為國家的王。

這跟日本的立國精神是根本對立的,日本的立國精神就是天壤無窮,天皇家永遠繁盛。自從日本的首任天皇神武天皇統治人間伊始,日本立國的規則就是天皇萬世一系。現在崇德天皇公開詛咒天皇家,在日本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過了九年悲慘的流放生活後,崇德在滿腔憤恨之中閉上了雙眼,終年四十六歲。他親生兒子在父親被流放之後出家為僧,父親死後兩年也悲慘地病死。崇德上皇父子,下場都非常淒慘,白河法皇當年的風流孽債,報應到了子孫身上。

又是一個大怨靈

崇德一死,天下的怪事層出不窮。

首先是延歷寺的僧兵開始暴動。日本歷史上幾大寺院都有僧兵,而且勢力很大。白河上皇當年號稱「治天之君」,但是他認為自己還有三樣東西控制不了:加茂川(京都附近一條河)的水、賭博用的骰子和延歷寺的僧兵,可見延歷寺僧兵勢力之大。勢力越大,暴動的危害也越大,再加上接連饑荒、洪水,一時間天災人禍不斷,社會動盪不安。

僅僅三個月的工夫,後白河上皇周邊的人——皇后、妹妹、兒媳婦紛紛死去。京都頻發火災,奇珍異寶全數化為灰燼。二條上皇也病死了。

崇德上皇死後二十天,按照朝廷的指示,被葬在歧的一座山上,但是抬著棺槨登山途中,天降大雨。抬棺人把棺槨放在路邊石塊上避雨的時候,棺槨裡竟然流出了大量的血,把石頭都染紅了,大家嚇得四散奔逃。這塊被染紅的石頭就被當作神體,建小寺供奉,稱為血宮。

人們紛紛傳說這一切的一切全是崇德的怨靈作祟。後白河朝廷大為驚恐,先是給崇德追加封號,將祭祀崇德的歧院改奉為崇德院,然後又修了兩座神殿,不過混亂一直沒有停息的意思。

崇德化身的大天狗,在後世也名列日本三大妖怪之一。崇德院在日本相繼經歷了平清盛掌權、源平合戰、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和德川幕府,看著天皇家徹底大權旁落。

鐮倉幕府時期,後鳥羽上皇被臣下治罪流放,標誌著崇德上皇取民為皇、取皇為民的詛咒真的應驗了。從此歷代天皇都很重視對崇德怨靈的鎮魂,一直到明治時期。

明治天皇繼位之前,先派人到崇德陵前去做怨靈鎮魂的使者,討崇德天皇的歡心,怕崇德給自己搗亂。等到鎮魂的使者到崇德天皇陵前宣讀完敕令的第二天,明治天皇才繼位。在明治天皇和朝廷中的公卿大臣看來,明治帝的繼位以及隨後的改元,如果沒有崇德天皇的認可,恐怕幹不成。

可見日本人的怨靈信仰,即便是到了近代,也是深入人心的。明治天皇正式登基之後不久,在京都又建了神廟隆重地祭祀崇德天皇的怨靈。而這一舉措已經是在崇德死後七百零五年了。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