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6·大结局 > 第十三章 盛极一时的秦帝国骤然崩溃 >

第十三章 盛极一时的秦帝国骤然崩溃

秦始皇之死

公元前211年,发生了许多让秦始皇感到不安的事。首先是有流星陨落东郡,弄出很大动静。等到当地官员找到这块陨石的时候,发现石头上已经被人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秦始皇听说后,派御史到东郡去查案,将陨石周围村落的村民抓起来审问,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干的,于是将那些村民全部杀死,并且焚烧了那块陨石。

因为这件事,秦始皇闷闷不乐。不是因为有人敢于诅咒他而不乐,而是因为感觉到自己不过是个凡人、终有一死而不乐。他让博士们给他写了一首《仙真人歌》,让乐工们谱上曲子,走到哪唱到哪。偏偏这一年,有官员到关东出差回来,经过华阴县的时候,有人手持玉璧拦住使者,说了“明年祖龙死”五个字,然后就不见了。

该官员不敢隐瞒,将这件事如实向秦始皇作了汇报。秦始皇沉默良久,说:“这是山鬼,只能知道当年的事。”退朝之后又说,“祖龙指的是人的先祖,与真人无关。”话虽如此,又忍不住命人占卜,得到的结果是“游徙吉”。

于是,公元前220年,秦始皇的第五次出巡开始了。左丞相李斯随驾,右丞相冯去疾留守京师。秦始皇的幼子胡亥自幼受到宠爱,请求跟从,得到秦始皇批准。

帝国境内再度弥漫着如临大敌的气氛。从咸阳到东海之滨,皇帝即将经过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都做好了迎接车驾的准备。

大秦帝国建立了一套高效的行政体系,政令一经发出,不过五六天时间,各级官吏便行动起来,将皇帝的谕旨变成现实。除了陪同皇帝出巡的数万护卫军,各地的地方部队和国家公务员都被动员起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为皇帝的车队保驾护航。

车驾于当年十月出发,十一月抵达云梦,秦始皇在那里祭祀了虞舜。然后弃车登船,沿长江东下,直抵浙江钱塘。而后渡过长江,登上会稽山,祭祀了大禹,又遥祭南海神,并在会稽山上刻石以歌颂秦朝的功德。

返回的途中经过吴县,沿海滨北上,再次来到琅琊。秦始皇对琅琊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其他,而是希望在这里等到徐福的回报。可是等了几个月,徐福和他的船队还是不见踪影。秦始皇只好垂头丧气地西行,经过平原县的黄河渡口时,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病倒了。

随驾的大臣看到这副情形,都知道他将不久于人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指定继承人。

可是,谁又敢对秦始皇提起那个“死”字呢?他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自然也就不存在继承人的问题。正当群臣畏畏缩缩、不敢直言的时候,秦始皇的病情加重了。

这样一来,不用谁提醒,秦始皇主动写了一封诏书,命令长子扶苏将军权交给蒙恬,赶紧返回咸阳准备办理他的丧事。这其实就是明确扶苏为嗣君了。

诏书写好之后,交给掌管玉玺的中车府令赵高盖印。同年七月(前面说过,秦历以十月为首,七月反在其后),车驾行至沙丘(今河北省广宗),赵高还没来得及将诏书发出,秦始皇就病死了。

赵高的阴谋

第一个获知此事的是赵高。他马上下令车队停止前进,禁止任何人靠近秦始皇的座车,然后将消息偷偷告知了李斯和胡亥。

李斯的第一反应是:“还有谁知道这个消息?”

赵高回答:“目前为止,只有我们三个人。”

李斯说:“那就好,此事非同小可,万一消息走漏,众位皇子争位,六国旧势力趁机反叛,局面不可收拾,我等罪该万死。”

三个人强忍悲痛,当下决定秘不发丧。车驾继续向咸阳进发,秦始皇仍旧“坐”在自己的车中,只有赵高安排的三名亲信宦官与之同车。每到一地,该吃饭的时候就让人往车里送饭;群臣百官有什么事情要禀报,就站在车外对着车门讲,由宦官在车里代表皇帝作简短的答复。

应该说,这项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外人只知道秦始皇病重,万万没有想到他已经撒手西去。

唯一的问题是,七月正值暑天,秦始皇的尸体很快发出阵阵臭味。李斯便命人给每位官员送上一石鲍鱼,说是皇帝赐的土特产,让他们装在车上。这样一来,整个车队都是鲍鱼的味道,自然也就无人留意秦始皇车上的臭味了。

车驾经过井陉口的时候,稍作停留。这一天晚上,赵高找到胡亥,两人进行了一次密谈。

前面说过,赵高精通法律。对于以法治国的秦朝来说,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才能。因为这件本事,他一早就被秦始皇指定为胡亥的老师,负责传授法律知识。赵高和胡亥之间,本来是有师生之谊的。而经过这一次密谈,两个人的关系又大大向前进了一步。

赵高将秦始皇的诏书拿给胡亥看,胡亥立马变了脸色。赵高说:“您也看到了,皇上驾崩,没有只字片言留给其他皇子,只有这封诏书是写给公子扶苏的。扶苏回到咸阳,肯定会被立为皇帝。到那时,您上无官职,下无尺寸之地,打算怎么过日子呢?”

胡亥悻悻地说:“我还能有什么想法?自古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亲不给我们兄弟分封土地,自有他的道理,我也只能认命。”

赵高脸上浮现出一丝狡诈的微笑,说:“不是这样。现在天下的大权,其实就掌握在您、我和李丞相的手里。您不要只想着有没有封地,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为什么不考虑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呢?要知道,当臣子和当皇帝,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哦。”

胡亥吓了一跳,赶紧左右扫视,确认周围无人,才对赵高说:“这样的话你都说得出!自古以来,废长立幼是为不义,违抗父命是为不孝。我本事不如扶苏却要强抢他的位置,是为不能。有这三项罪名,就算我坐了天下,大伙也不会服气,迟早惹上杀身之祸!”

赵高说:“您怎么这么迂腐呢?古代的商汤杀了夏桀,周武王杀了商纣王,有人说他们不忠不义吗?干大事的人不拘小节,有大德的人当仁不让。如果您顾忌这些小事而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犹犹豫豫不敢作决定,以后肯定会后悔。敢作敢为的人,连鬼神都要给他让路,然后才能成功,请您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好意。”

胡亥听了,长叹一声,说:“现在先皇尸骨未寒,我们就谋划这样的事,恐怕不太合适吧?再说了,丞相会答应吗?”

赵高心里暗骂了一句,闹了半天,现在才说真话,敢情是怕在李斯这里通不过啊!嘴上却说:“时间紧急,顾不上那么多。丞相那里有我去做工作,请您放心。”

胡亥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李斯不同意这件事,就算是赵高篡改了诏书,李斯照样可以质疑,而且肯定会得到群臣的支持,再加上扶苏的背后还有蒙恬的三十万精兵强将,分分钟可以将他捏得粉碎。

赵高对此早有准备。第二天晚上,他便拿着诏书去找李斯,将诏书给李斯也看了。

李斯点点头,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赵高说:“现在这封诏书还在我手上,只有您看过。大秦帝国的未来,就握在您和我手上,您难道没有什么想法吗?”

李斯瞪了他一眼:“这种事情难道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够议论的吗?”

赵高不慌不忙,反问了李斯一连串的问题:“您自己想想,您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您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您的谋略比得上蒙恬吗?您在笼络人心方面比得上蒙恬吗?您与扶苏的交情比得上蒙恬吗?”

李斯如实回答:“你说的这几个方面,我都不如蒙恬,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赵高说:“我在宫中工作二十几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哪位被罢免的大臣能够将爵禄传给儿子的,都是父子共同获罪,一起被杀了。扶苏如果当上了皇帝,必然任命蒙恬为丞相,到时候您能不能保全性命,回老家安享晚年,这可就有关系了。而胡亥呢,我曾经教导他读书,这孩子仁慈厚道,礼贤下士,是始皇帝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希望您考虑考虑,让胡亥来接班。”

李斯按剑而起:“你赶快住嘴,我李斯深受先帝深恩,只知道遵照先帝的旨意办事,听天由命,没什么可以考虑的。”

秦始皇对李斯确实不薄。据《史记》记载,秦朝建立后,李斯的长子李由被封为三川郡守,而且“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李斯家与皇帝家,已经结下了不解的姻缘。李由从三川任上回家省亲,前来看望的百官排成长队,门前停放的马车多达千辆。那阵仗,连李斯本人都觉得心惊,暗自对李由说:“物极必反,我本不过是上蔡布衣,如今竟然位极人臣,真不知道下场会怎么样!”

听到李斯这样说,赵高急得跺脚:“您这个人呐!平安可以变成危险,危险可以变成平安,一个人在安危转换之际不能拿定主意,那么聪明的脑袋又有什么用呢?”

李斯说:“皇上将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怎么能辜负呢?你不要再多说了,否则牵连到我跟你一起倒霉。”

赵高见李斯这么固执,没办法,只好拿出撒手锏,说:“做圣人呢,就应该变化无常,根据时局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要善于看苗头,看动向。事物本来就是变化的,哪有什么不变的道理呢?如今天下的大权,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意志行事。”

说到这里,赵高叹了口气:“您看,秋霜一降,草木就要凋零;冰雪一化,万物就能生长。这就是自然规律,您怎么就认识不到这一点呢?”

李斯还是不答应,赵高便威逼利诱了:“您只要听我的安排,我就保证您世代封侯称孤,像王子乔、赤松子那样长寿,像孔子、墨子一样以智慧而闻名。如果放弃这个大好机会,那么灾难很快会降临,这就太令人寒心啦!”

李斯愕然地看着赵高,眼神终于变得恭顺起来,他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唉,算我倒霉,怎么就碰上这么个局面呢?我既然不能效忠而死,除了依靠你还能依靠谁呢?”

有了李斯的支持,赵高马上就行动起来了。他先是将秦始皇的诏书烧毁,接着伪造了两封诏书,一封任命胡亥为太子,继承皇位,另一封则是写给扶苏的。诏书上说:

“朕巡游天下,向名山诸神祷告,希望能够延长寿命。今扶苏与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屯兵边疆,已经十余年了,没有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书诽谤朕之所为,恐怕是因为不能回来当太子,所以日夜怨恨吧!扶苏身为人子而不孝,赐剑自裁!将军蒙恬身为人臣而不忠,同样赐死。”

扶苏看到诏书,大哭,回到自己的住处就准备自杀。蒙恬是个聪明人,当时就觉得不对劲,对扶苏说:“这件事有古怪!您想想看,皇上出游在外,未立太子,派下臣率三十万大军守戍边,又命您为监军,这是将天下的重任交付给您啊!今天派个使者来,别的不说,只令我们自杀,这也太不合常理了。您怎么知道其中没有阴谋?依下臣之见,不如上书一封,向皇上辩解,他老人家要是不同意,您再死也不迟。”

扶苏宅心仁厚,对蒙恬说:“父命子死,子不得不死,还有什么好辩解的呢?”

扶苏不听劝阻,果然自杀了。蒙恬不肯就范,使者便将他囚禁起来,带回咸阳。三十万大军的兵权则被交给蒙恬的副将王离——关于这个人物,有必要提一下,他乃是名将王翦的孙子、王贲的儿子,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几个月之后,蒙恬也死在了监狱里。据说,蒙恬临死的时候,曾经仰天长啸:“我究竟因为什么得罪了老天,落得如此下场?”思考良久,自己给出了答案,“我负责修建长城,延绵万里,岂能不挖动了地脉?也许这就是我的罪吧!”

李斯的悲惨下场

皇帝的车队继续滚滚西行,进入今天的陕西境内后,通过新修的直道快速进入咸阳,马上对外宣布了始皇帝驾崩的消息。胡亥在李斯和赵高的扶持下,顺利登上了皇位,成为历史上的秦二世。

同年九月,秦始皇的遗体正式下葬骊山陵墓。这座自秦始皇即位就开始开凿的墓穴,挖穿了三层泉水,用熔化的铜液将地宫的石缝统统灌注,然后才将棺椁依次放置进去。整个陵墓就是一座地下宫殿,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陵墓的天花板上陈列日月星辰,下面则有各种地理景观,最为匪夷所思的是水银倾注的江河湖海,通过机关控制永远奔流不息。秦始皇的后宫佳丽,只要没生过孩子的,全部被赶到陵墓中陪葬。而建造陵墓的能工巧匠,在殉葬的物品和人员全部安置完毕后,也被强行关进陵墓,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

赵高以宦官的身份,出任了帝国的郎中令,负责统管宫廷事务。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加上他在秦二世上台过程起到的关键作用,使得赵高很快超越李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派人物。

在赵高的操纵下,一大批皇亲重臣遭到杀戮。为了防止兄弟们危及帝位,秦二世更将所有的兄弟全部杀死,连姐妹也不放过。整个皇室家族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生怕某一天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所有官吏为了保命都拼命讨好新皇帝,普通百姓也恐惧不已。

秦始皇调集七十万民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现在骊山陵墓已经交付使用,秦二世便将所有人力都转移到阿房宫项目上来。同时发动对外战争,企图通过战争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时之间,咸阳一带聚集了来自全国的部队和杂役人员,粮草供应出现短缺,就下令各地向咸阳运送粮草,而所有负责运送的人员必须自带干粮,不许取用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整个国家的紧张程度,比秦始皇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这种情况,李斯也沉不住气了,多次想劝谏秦二世。没想到秦二世反将了他一军,说:“我记得韩非子曾经说过,尧当帝王的时候,住房的台基高不过三尺,屋顶上的茅草都没有修剪过。他冬天穿一件皮袄,夏天穿一件麻布粗衣,吃的是粗粮,喝的是菜汤,用的是陶器。这样的生活,连奴才都不如吧?人人都想当天子,可是当天子就是为了过上奴才不如的生活吗?一个人当了帝王,就是要用天下的一切来满足自己,这样才能表现出帝王的尊贵。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过得不舒服,又怎么可以指望他治理好天下?”

说到这里,秦二世话锋一转:“朕最近听说,三川地方不太平,盗贼十分猖狂,连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请问有这么回事吗?丞相位列三公,地方官员如有失职,可不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哦!”

李斯一听,面如死灰,不敢再说什么。回到家里,李斯关起门来想了整整一晚上,多了几十根白头发,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拿出当年给嬴政写《谏逐客书》的文采,给秦二世写了一封长长的奏折。

奏折开明宗义地指出,作为贤明的帝王,要有独裁天下的气概,可以享受一切乐趣,不应该受到任何人的约束。接着引用申不害、韩非子、商鞅等人的名言,证明上古时期的尧、舜、禹等先王,其实不过是把天下当成了自己的镣铐,算不上是真正的明君。然后提出,皇帝不能像慈母一样对待百姓,那样只会让百姓娇生惯养,成为败家子;必须像严厉的家主对待奴隶一样,用鞭子和严刑对百姓加以管教,这样才能做到天下大治,国家太平。李斯还认为,凡是贤明的帝王,见识和世俗必然不同,因此皇帝不能受他人的影响,必须独断专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让谁也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在此长篇大论的基础上,李斯提出,皇帝要善于“督责”,也就是要不断检查发现臣民的毛病,督促他们改正错误——那样一来,群臣和百姓都忙着去补救自己的罪过,哪有时间去谋反呢?

秦二世看到这封奏折,龙颜大悦,于是按照李斯的建议,在朝中推行督责之术。谁对百姓越狠,谁就被认为是好官;谁杀的人越多,谁就被认为是忠臣。街头上被处死的人天天尸体成堆,秦二世看到了,满意地说:“这才是真正地实行了督责啊!”

李斯不愧为老牌政客,他的这一及时转变,挽救了自己的仕途,使得他在秦二世心里又变得重要起来。当他带着一种仓中老鼠的满足感,为自己见风使舵的本领洋洋自得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这一招委实太漂亮了,漂亮到引起了赵高的嫉妒。

别忘了,赵高才是拥立秦二世的首要功臣,他怎么可能任由李斯排到前面,抢了自己的风头呢?

有一天,赵高对秦二世说:“皇帝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别人只能听到他的声音,看不到他的面孔。现在您岁数不大,很多事情未必都懂,如果您坐在朝廷上,处理问题不当,是会被大臣们看不起的。我建议您还是深居宫中,不要轻易见人。大臣们有奏折上来,就让我和几个通晓法令的内侍商量着处理,您再签个字就发了。这样,大臣们就不敢看不起您,天下人也就会称颂您的英明伟大了。”

秦二世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不再上朝,让赵高在宫中替他办公。只要是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听从赵高的意见。

这样一来,李斯又急了。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不能让赵高一个人霸着啊!万一赵高哪一天不高兴,假传圣旨,岂不是连他这个丞相都只能束手就擒?这样的事情,赵高又不是没做过,再做一次也不是不可能。李斯越想越害怕,时不时跑到宫中,看有没有机会见到秦二世。

李斯不来还罢,来了几次,没见到秦二世,倒是让赵高猜出了他的心思。

赵高不动声色,故意对李斯说:“现在百姓怨声载道,皇上却沉溺于声色犬马,真是让人担心啊!我早就想劝劝他,可是我的地位太低贱了。您是丞相,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呢?”

李斯马上说:“是啊,我早想劝劝他了,可是我见不到他啊!”

赵高说:“那好办,我替您看着,只要皇上有空,就通知您来晋觐。”

李斯连连称谢。他就没想想,赵高能有那么傻?

此后的一个月,赵高果真有几次通知李斯来面圣。可是每次当李斯来到宫中,秦二世都“恰好”在跟女人淫乐,人没见着不说,还搞得秦二世很生气——丞相每次都在这个时候来找我,莫非是故意捉弄我?难道他在宫中安插了眼线,不然的话,他怎么次次都来得那么准?

赵高装作很吃惊的样子:“哎呀,这可太危险了!当初我们在沙丘的密谋,丞相可是参与了的。如果您做了皇帝,丞相还是丞相,心里肯定不舒服。他会不会是想以此威胁您,要您给他割地封王呢?”

秦二世最怕就是别人知道这件事,当时吓得脸色苍白,连声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赵高深思良久,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秦二世点点头,表示同意。

不久之后,李斯便被以谋反罪逮捕。同时被逮捕的,还有他的家人、族人、门客千余人。

一开始李斯坚持不认罪,可是在赵高下令打了他一千多板子后,他便忍受不住,自己主动写了认罪书。不消说,这份认罪书也是写得十分漂亮,秦二世看了之后,立刻给他判了死刑,而且是本书前面提到过的“具五刑”。

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一家被拉到咸阳腰斩。当李斯被押出牢门的时候,久违的阳光让他几乎睁不开眼。他突然对站在身边的二儿子说了一句:“我现在好想像从前那样,和你牵着家里那只老黄狗,一起出上蔡的东门追逐野兔啊!”

秦二世听人说到李斯的这句遗言,不觉哑然失笑。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深居宫中、不问世事的时候,山东义军四起,秦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十四年,从统一到灭亡

给大秦帝国敲响丧钟的是两个洗脚上田的农民,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陈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两句传世名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说第一句话的时候,他还是地主家的长工,光着膀子在地里锄禾日当午。累了,他就站在田垄上发愣,若有所思地看着远方,突然对身边的人说:“有朝一日富贵了,我是不会忘记你们这些人的!”(苟富贵,无相忘!)

大伙都笑了:“像你这样种田,种到什么时候才能富贵哟!”

陈胜长叹一声,就说了那句话。

说第二句话的时候,他已经是大秦帝国的一名屯长。公元前209年的七月,他和副屯长吴广带着九百名壮丁前往北方的渔阳戌守边疆,不巧在蕲县大泽乡遇到连日大雨,道路被冲毁,一连十余天动弹不得,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前进吧,秦朝的律法严酷,不能按时抵达渔阳,就是死罪。

后退吧,同样也是死罪。

陈胜和吴广没有太多犹豫,他们杀死了押送他们的两名军官,然后陈胜当着九百人的面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话。

任何将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的企图,都将大大降低这句话所带来的震撼。

在此之前的数千年间,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君权神授”的观念,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神的赐予,高贵的血统是统治者之所以成为统治者的充分必要条件。

陈胜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樊篱,仅仅用八个字便道出了一个被隐瞒了数千年的事实:王侯将相,压根就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

这之后又过了两千年,一个名叫鲍狄埃的欧洲人用笔写下了这样的句子:“从来就没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经狄盖特谱曲后,这首著名的《国际歌》被传唱于世。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国际歌》的激励下投身于革命,为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写下了绝佳的注脚。

陈胜和吴广起义后,迅速建立了政权,号称“张楚”。从字面上理解,也就是壮大楚国。陈胜自立为楚王,派遣将领四处攻占土地。原来六国地区的人民纷纷起来,杀掉当地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来响应陈胜。他们相继自立为王,联合起来向西进发,打着原来六国旗号的队伍之多,简直数不胜数,其中包括沛县的刘邦和吴郡的项梁、项羽叔侄。

叛乱的信息被迅速传递到咸阳。但是,赵高将这些信息都截了下来。所以在秦二世看来,天下还是原来那个天下,只不过是有几个盗贼在山东作乱,没什么大不了的。

公元前208年,陈胜的大将周文率领数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抵达咸阳东南的戏水附近,连在咸阳城里都可以看到义军的旌旗了。秦国的将军们束手无策,只有少府(官名,负责管理皇家山林和手工业场)章邯主动站出来,请求赦免在骊山服役的几十万囚徒,发给他们武器去迎击义军。

人的奴性在这里得到了体现。骊山的囚徒本来是秦朝暴政的受害者,对秦朝恨之入骨,但是,在秦二世赦免了他们的“罪过”之后,这些囚徒欣喜若狂,拿起章邯发给他们的武器,恶狠狠地扑向了周文的义军。

周文被打得大败而逃,带着残兵败将退出函谷关,向东一直逃到曹阳才稳住阵脚,在那里坚守了两三个月。章邯尾随而至,攻破曹阳防线,将周文又赶到渑池,并在那里将周文军彻底击溃,周文本人也自刎身亡。

在章邯强大的攻势下,陈胜名下的义军纷纷败下阵来。吴广和陈胜先后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张楚政权被消灭。

同年六月,项梁和刘邦等人在盱眙拥立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王,号称楚怀王,重新建立了所谓的楚政权。项梁率领楚军与章邯作战,连续取得几次胜利,逐渐产生了轻敌思想。章邯抓住机会,在定陶大败楚军,杀死项梁,沉重地打击了南方各路义军的士气。

章邯转而北进,渡过黄河,又攻破赵军,将自立为王的赵歇包围在巨鹿。北方的各路义军慑于章邯的威势,不敢相救。大秦帝国的命运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

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之后,形势又出现逆转。楚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和项羽率领,北上救援巨鹿;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直取咸阳。由于宋义畏缩不前,项羽便杀死宋义,自己率军渡过黄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章邯军,俘虏秦军大将王离,迫使章邯投降。

章邯投降的消息传到了咸阳,在帝国内部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大家都明白,章邯和他的大军是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章邯一投降,整个帝国就不可避免地要灭亡了。

唯独秦二世对当前的形势一点也不了解。这也难怪,因为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而国家的主人总是被一些聪明人蒙住眼睛、掩住鼻子、遮住耳朵的。自从章邯将周文赶出函谷关,他所听到的任何事情,看到的任何文件,给人的感觉总是社会稳定、天下太平。他就生活在赵高给他编织的理想世界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是,如果有一天他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会怎么样呢?

答案是:事情没有真相,赵高说了算。

公元前207年八月的一天,赵高少有地安排秦二世与朝中重臣一起举行了一场宴会。宴会进行的过程中,赵高命人牵来一头梅花鹿献给秦二世,说:“臣献给陛下一匹宝马。”

秦二世虽然喝得有点高了,但还是认得那是一头鹿,笑着说:“丞相搞错啦,那明明是一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自从李斯被杀,赵高就当上了丞相。以宦官的身份成为一国最高行政长官,恐怕也是史无前例的。

赵高斩钉截铁地说:“那就是马。您如果不信,就问问列位大臣吧!”

秦二世往大伙身上一扫视,有的人立马将头低下去,默不作声,有的人就大声说:“陛下,那是一匹马,没错儿!”只有少数人小声说:“是鹿。”立刻又闭上嘴,不再说话。

《十日谈》中有个故事,说一个地主有一片果园和一个漂亮的老婆,他请来的长工总是想跟他老婆通奸,苦于找不到机会。有一天地主和老婆在果园里散步,长工在树上摘果子,突然大叫起来:“老爷,你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和太太做那种事呢?”地主很奇怪,说我没干什么啊,你中邪了?于是叫长工下来,自己爬上树,往下一看,忍不住大叫起来:“这棵树真是邪门,你们看起来也在做那种事!”

秦二世当时心里的迷惑,估计也和那地主差不多。这件事过后不久,赵高便将那几个说是鹿的人全部投入监狱,让他们好好反省自己的错误。从此,满朝文武都改变了看世界的方式,跟赵高保持认识上的一致了。

当时刘邦的部队已经逼近武关,他派人给赵高送了一封信,要赵高打开从武关到咸阳所有城市的大门来迎接西征军,并许诺让赵高当秦王。

说来也怪,那天晚上,秦二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只白虎咬他车驾左侧的骖马(最边上那匹马),把马咬死了。醒来之后,他闷闷不乐,找宫中的算命先生来问,算命先生说:“那恐怕是泾水之神在作怪。”秦二世就在宫中斋戒沐浴,把四匹白马投入泾水去祭祀河神。他仍然觉得心神不宁,又派人去问赵高关于“盗贼”的事情。

秦二世糊涂,赵高却不糊涂,他马上将他的女婿(宦官居然有女婿,可见是半路出家)、咸阳市长阎乐和弟弟赵成找来商量,说:“皇帝从来不听我的劝告,现在局面不可收拾了,就想把罪过推到我们这些人身上。我想换一个皇帝,子婴是个不错的人选。子婴仁慈节俭,百姓容易接受。”

据《史记》记载,子婴的父亲是秦二世的哥哥,子婴是秦二世的侄子。但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说秦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上台之后就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部杀死,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们的儿女,推算起来,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秦二世的叔叔。

不管子婴究竟是什么人,赵高早就处心积虑,随时准备替换掉秦二世这个傀儡,却是毫无疑问的。他对外宣称有盗贼进入了咸阳,然后派阎乐以追捕盗贼为名,带兵杀进宫去。为了防止阎乐中途变卦,赵高又将阎乐的母亲软禁在自己府中作为人质。

阎乐带了一千多名士兵闯入宫中,一路上见人就杀,霎时便杀死了数十人。

秦二世这时候也知道情况不妙了,慌忙逃到内室。身边的人都一哄而散,只有一个贴身的宦官不曾离去。秦二世抓着他语无伦次地问道:“这些事情你怎么不早告诉我?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宦官回答:“正是因为我不敢说,才能够活到今天。我若早些时候说,早就没命了,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这时候阎乐已经进来了,用刀指着秦二世说:“你骄横放纵,任意妄为,天下人都抛弃你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秦二世说:“让我见丞相!”

阎乐回答:“不可能。”

秦二世说:“那我把天下让给丞相,我只要一个郡,让我做个郡王就行了。”

阎乐说:“做梦!”

秦二世还没搞清楚状况,哀号着说:“那我就做个万户侯吧,万户侯总可以吧?我一家那么多口,总得有个活路啊!”

阎乐笑了:“没门!”

秦二世咬咬牙:“那我带着妻子儿女做平民百姓,这总可以吧?”

阎乐说:“我奉丞相之命,代表天下人来杀你,你居然还这么多废话!”

秦二世绝望了,只好自杀身亡。

接到阎乐的报告,赵高便召集所有的王公大臣,向他们通报说:“皇帝昏庸无道,我已经将他诛杀了!皇室子弟中,只有子婴深孚众望,我提议立子婴为君。”

大伙都不出声。自从指鹿为马那件事发生后,秦朝的王公大臣就集体失声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和赵高成为了同一类人。赵高身体被阉割,胯下无物;他们思想被阉割,脑中无物。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就这么定了。”赵高满意地看着大家,接着又说,“秦国原来就是一个诸侯国,始皇帝君临天下,所以称帝。如今各国又重新自立为王,秦的地盘也越来越小,如果仍然称为皇帝,就只是一个空名,还是像以前那样称王比较合适。”当场决定立子婴为秦王。

与此同时,赵高派人给刘邦送去一封回信,大意是说:“遵照您的意思,我已经将秦二世杀掉了,现在立子婴为秦王,是为了稳定秦国百姓的情绪。至于我本人,是不敢奢望当秦王的,如果可以的话,就请您在关中地区给我划一块土地,我们共同称王吧!”

但是,这封信还没送到刘邦手上,赵高便一命呜呼了。子婴对于自己能够当上秦王一事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两个儿子说:“赵高这厮杀了皇帝,怕大家不服他,才假仁假义地立我为王。我还听说赵高与楚军暗中有来往,想灭了秦国的宗室自己称王。我现在假装生病,不去参加即位仪式,赵高必定亲自前来,来了我们就把他杀掉。”到了即位那天,赵高多次派人来请公子婴,子婴都推辞不去。赵高只好亲自来接,刚进大门,就被埋伏的武士砍成了肉酱。子婴接着下令诛灭赵高的亲族和同党,并且将赵高的尸体挂在咸阳的大街上示众。

子婴当了四十六天秦王,刘邦的大军已经打到了灞上。现在谁也挽救不了大秦帝国了。子婴用绳索套着脖子,乘着白马素车,捧着象征天子权力的玉玺,投降了刘邦。

从秦朝统一天下到灭亡,不过十四年。

回想起来,当年嬴政送别王翦的六十万大军,也就是在灞上。王翦攻破楚军,杀死楚将项燕,十七年后在巨鹿城下,项燕的孙子项羽又攻破秦军,俘虏了王翦的孙子王离。冥冥之中,果真有天意在操纵着这一切?

还是用唐人章碣的一首诗来结束这本书罢。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