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 > 第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希特勒发迹、纳粹掌权) >

第二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希特勒发迹、纳粹掌权)

最伟大的圣人历来是那些具有超凡作恶能力的人,最凶恶的人有时也难免会有点圣洁之情。

——题记

01.童年确实很不幸

到底属于哪个民族?

希特勒这个人,按他自己的话讲,是雅利安人 。以咱们现在的知识看,印度人和伊朗人也属于雅利安人,不知道他们跟希特勒是不是一个祖先。不过呢,按照希特勒族人的说法,希特勒家族有摩拉维亚人血统。摩拉维亚人是什么人呢?在公元5—6世纪时,斯拉夫人 西迁,到达了今天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摩拉维亚人就是这批人及其后裔。

要按希特勒族人的这种说法,希特勒应有斯拉夫人血统。但是,希特勒后来打苏联的时候,他认为跟苏联的战争是种族之战,是优秀的雅利安民族跟劣等的斯拉夫民族之战。如果希特勒确有斯拉夫人血统,那就是说他的祖先出身于劣等民族。

希特勒他爹的身世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于靠近德国边境的奥地利小镇,那小镇叫布劳瑙。他本人身世并不离奇,身世离奇的是他爹。希特勒他爹,也就是老希特勒,生于1837年,他奶奶生他爹的时候已经42岁,而且他奶奶当时没结婚,这就是说,希特勒他爹是一私生子。他奶奶给他爹做出生登记的时候,父亲那一栏是空白的,所以这就成了个谜。那么,希特勒的爷爷到底是谁呢?

据推断,希特勒的爷爷可能就是临近村子里的,因为农业社会嘛,不可能交往太远,出门很不方便。那时不像今天,今天可以网恋,北京的找广州的,那会儿不可能,想都甭想。据说,希特勒的爷爷可能是一个有钱的犹太人,叫弗兰肯伯格,或叫弗兰肯雷德。因为希特勒的奶奶,在那户犹太人家里当过用人,让希特勒他奶奶怀孕的人,最有可能的就是主人家年轻的儿子。按这么说,希特勒又有犹太血统了。

小痞子希特勒

1885年,希特勒的父亲结婚了,老希特勒娶了自己漂亮的侄女。当然,在西方人语言里,辈分不像中国人分得那么清楚,也有人说是外甥女,因为舅舅、叔叔在英文里都叫Uncle。

希特勒父母的关系不像一般夫妻,希特勒的父亲只是一个海关小吏,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基层公务员。但在他的家乡,很多人一辈子务农,所以他这也算出人头地了。因此,希特勒他妈就把丈夫看得高人一等,她是从女佣到情妇再到妻子,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来说,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她管自己的丈夫叫叔叔,或舅舅,她一直这么称呼自己的丈夫。

希特勒他爸非常严厉,对希特勒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对他性格的影响也很大。希特勒的父亲很严厉,属于标准的严肃老爷们儿,说一不二,性格古怪,难以接近,对子女的管教特别严,以至希特勒同父异母的哥哥受不了,离家出走了。哥哥离家出走以后,希特勒就成了父亲管教的对象。希特勒他哥那一支的后代,也就是他的侄子,二战时到了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

根据希特勒妹妹的回忆,希特勒小时候每天都挨揍,他总是惹父亲发火。在他妹妹眼里,希特勒是一个不受管教的小痞子。不管老希特勒如何打他,如何教训他,如何让他对政府公职感兴趣,他都我行我素,一点儿也听不进父亲的意见。同时,母亲对他又非常溺爱,尽量想用慈母之心,使希特勒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减少因丈夫粗暴而对希特勒产生的不良影响。

性格决定命运

希特勒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反抗,想走他哥哥的老路——离家出走。没想到,老希特勒知道了他的这个计划,为了不让这个儿子再离家出走,老希特勒就把他锁在楼上。到了晚上,希特勒想从窗户的铁栏杆里钻出去,因为欧洲建筑都是窗户外面有层铁栏杆。因为个子矮,够不着窗户,希特勒只好把衣服脱下来,去钩那个铁栏杆。正当他钩住栏杆、马上就要奔向自由时,老希特勒上楼了。听到脚步声响,希特勒赶紧退了下来,由于衣服在铁栏杆上钩着,所以他当时光着身子,情急之下只好用桌布把自己给围了起来。

老希特勒进来一看,儿子光着身子围了块桌布。他这次没拿鞭子抽希特勒,而是放声大笑,然后叫希特勒他妈也上楼来,看穿着“宽袍”的儿子。对希特勒来讲,这种讽刺、挖苦对他的伤害更深,比打他还令他难受。他曾私下跟自己亲近的人讲,花了“好长时间才总算将这件事忘掉”。多年以后,他对自己的一个秘书说,不怕疼是有勇气的表现,“我于是便下定决心,父亲打我时我永不再哭”。

很快,检验他决心的机会来临了,他爹又一次揍他,把他妈吓得跑到门外躲了起来,看来这次揍得挺狠。希特勒一边挨打一边在那儿数数,默默地数他爹打了他多少棍。可能是老希特勒一看这小子太倔,感觉到这么大的男孩子再打不合适,而且这小子容易记仇,说不定到时候恨自己。据说自这件事之后,老希特勒再没打过他。

希特勒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希特勒,会有怎样的性格呢?明显是早熟、缺乏安全感——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要挨一顿揍,缺乏安全感的人很难找到幸福。为什么希特勒上台之后,会实行许多非成即败的极端措施?因为他对社会没有同情,缺乏感恩,而这跟他的成长环境大有关系,他继承了老希特勒一些变态的人格。

02.“维漂”混得很差劲

终于不再受管教

1903年,希特勒终于获得了解脱,为什么呢?因为他爹死了。这年的一天,他爹一大早离开家去喝酒。此时老希特勒已退休,退休以后的老希特勒天天喝酒,结果这次喝酒的时候,他刚到桌边坐下,就说身体不舒服,不一会儿人就完了。根据症状,老希特勒患的很可能是心脏病,突发心梗。

有些书里写老希特勒一死,希特勒他们家就穷了。实际上,老希特勒给家里留下了2420克朗的养老金,这比一个小学校长领到的薪水都多。老希特勒一死,希特勒家最大的变化就是独裁者没了,紧张气氛消失了。这时候,希特勒还不到14岁,但成了家庭的主宰。

儿子14岁了,将来怎么发展呢?希特勒他妈想让儿子当公务员,捧铁饭碗,但她不知道该怎么劝服希特勒,所以只能靠哀求——乖儿子、宝贝,你就干这个吧。当然,哀求希特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不管希特勒他妈什么时候问他:“儿子,你想干吗?你总得有个事儿做吧。”希特勒都回答:“我要当一名伟大的画家。”看来,他完全活在梦想的世界中。

因为父亲不在了,希特勒初中毕业就不念书了,从16岁起,他就开始到处自由自在地游逛,并且藐视权威。没有了父亲的管教,他就变成了这么一个人。

难得的温情

1907年,希特勒的父亲死后四年,他母亲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是个犹太人,在当地有“穷人的医生”之称,看病不多收钱。希特勒他妈告诉医生说胸口疼,疼得一晚一晚地睡不着觉。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肿瘤”,实际上就是癌症,但他没有将此告诉病人。第二天,医生将希特勒和他妹妹叫去,告诉他们说,你们的母亲得了癌症,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做手术。

希特勒的反应使医生特别感动,那医生回忆说:“他那蜡黄的脸因悲伤而扭曲,双眼滚出泪珠,问他母亲还有没有办法挽救,只有在那时,我才意识到他们母子间的爱是何等的深沉!”由此看来,希特勒也不是纯冷血动物,他有时候也充满人性。打那以后,希特勒全心照料母亲,跟他的妹妹、婶婶分担家务。他将母亲安置在厨房里,因为厨房里全天有火,比较暖和。然后希特勒将碗橱抬走,搁了张床,自己也睡在那儿,照顾母亲,还帮助母亲做饭。为此,希特勒他妈曾骄傲地跟别人讲,说她的胃口从来没那么好过。言外之意,就是说自己儿子做的饭很好吃。提到自己的儿子时,她苍白的脸上竟然出现了一些血色。看来在母亲病重期间,希特勒还是给她带来了相当多的快乐。

有一天到了午夜,希勒特他妈的最后时刻来临了,这时候也甭去看医生了,医生也帮不上忙。1907年12月21日,在希特勒母亲的病拖了将近一年之际,按希特勒的说法,在圣诞树彩灯光芒的照耀下,母亲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天亮时,医生来到他们家,准备为希特勒的母亲签署死亡证书。医生看到希特勒坐在母亲身边,脸色惨白,在画母亲的遗像,以便作为将来的纪念。即便看惯了死亡的医生,看到这一幕也很感动,说:“我从未见过有谁像阿道夫·希特勒那样悲痛。”

生活很困窘

至此,希特勒父母双亡,这时他19岁,准备向维也纳进发,以实现他作为一名画家的梦想。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讲,那时他手中提的是一只装满衣物的箱子,心中装着的是不屈不挠的信念。从这句话看,他那时还有只装满衣物的箱子,应该不算特别穷。但由于他自己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希特勒过得十分糟糕。他画的画,至今还流传下来不少,很多人认为他画得不错,但问题是希特勒擅长画建筑,不会画人体,在西方国家,你不会画人体是不行的。因此,希特勒的画当时能卖出去的很少,而他对做生意又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他的生活很窘迫,他只能不停地换工作,以期能改变现状。咱们现在有“北漂”这个说法,他那时就是个“维漂”。他曾帮人掸地毯、扫雪、在车站推箱子,住极便宜的旅馆,吃免费或廉价提供的没什么营养的食物……所以有人说,正是他的遭遇,造就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仇恨。

日子过得那么困窘,希特勒不觉得是自己能力不够或水平达不到,相反,他认为是社会不公造成的。

03.勇敢的下士

这个士兵很勇敢

正当希特勒在维也纳混得很差劲时,一战爆发了。一战爆发,对希特勒来说是个好消息,尽管出生在奥地利,但他从小就受到了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熏染——奥地利也说德语,他骨子里是一个德意志民族主义者。

一战爆发后,希特勒觉得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报名参加奥匈帝国的军队,结果体检不合格。于是,他又去慕尼黑报名参加巴伐利亚王国的军队,也就是德军。那时德国打仗正缺人,不挑食,就把他接收到军队里,在巴伐利亚第16后备步兵团服役。

据说希特勒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敢,勇敢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在半年内就从一个传令兵升到了下士,两次因为英勇受到表彰,第二次受到表彰时,他被授予了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这种勋章一般是不授给士兵的。希特勒后来做德国元首,在公开场合出现时,他一般身穿制服,扣子上别着二级铁十字勋章绶带,左胸佩戴三枚证章——最上面的是纳粹党的金制党徽,中间的是一级铁十字勋章,底下的是他的战伤勋章。希特勒做元首时穿戴比较朴素,他佩戴那些证章并不是为了炫耀,他不像戈林那么爱炫耀。

毒气在蔓延

希特勒在战场上除了勇敢,运气还很好,他曾对一位英国记者说:“有一次我在战壕里与几位战友一起吃晚饭,突然好像有个声音在对我说,‘快起来到那边去’。声音清晰,不绝于耳,我只好机械地服从,好像它就是一道军令似的。我手里捧着饭盒,立刻起身,沿着战壕行进了约20码。当我坐下来继续进食,还没吃几口时,只见火光一闪,从我原来待过的地方传来一声巨响,一颗流弹在那里爆炸了,留在那里的人全被炸死了。”

对于这段话,不排除有希特勒自吹的成分,不过他运气真的一直很好,直到战争结束时,他只负过一次伤。那是在一次战斗中,希特勒所在的第16后备步兵团被打得抬不起头来。阵地上到处是弹坑,士兵们蜷缩在战壕里,老兵全身麻木,新兵魂不附体。猛然间,一团被炮弹掀起的尘土,带着刺鼻的烟味涌进了战壕。不知谁喊了一声:“毒气!”那团被炮弹掀起的尘土中,混杂有芥子气 。这是希特勒所在的第16后备步兵团首次遇到芥子气。对于这种毒气,有人闻着很香,有人闻着辛辣刺鼻,但人人的感觉相同:这玩意儿不利于人。

士兵们慌忙戴上防毒面具,弯腰曲背,一动不动地靠着战壕的土墙。几个小时过去了,防毒面具内的空气已变得混浊不堪。有个新兵憋不过气来,将面具取下,想呼吸些新鲜空气,但吸进的是毒气。毒气一进入他的喉咙,他便仰身倒地,口吐白沫,慢慢地死去。

失望的希特勒

到了拂晓,毒气才慢慢消散。可毒气一消散,炮击又开始了。在敌人炮击的过程中,第16后备步兵团的士兵们摘下面具,大口地呼吸着清晨的空气。“空气中还带着芥子气味,”有个人写道,“还充满了火药味,但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极好的了。”

炮击之后,空气中又充满了毒气。第16后备步兵团来不及戴面具的士兵,立即翻身倒毙。那些侥幸逃过一死的士兵,个个成了瞎子——只有一人除外,那人仍有一点模糊的视力。他时众人说,大家彼此抓住衣尾,由他领路逃生。就这样,第16后备步兵团的士兵们排成单行,半瞎的领着全瞎的,跌跌撞撞地前行,一直来到急救站。

从令人窒息的死亡中被营救出来的士兵里,有一名年轻下士,他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被送往战地医院,等他眼睛上的纱布拿掉之后,一战已经结束。这使希特勒特别痛苦,他立刻坠入了失望的深渊——他可能觉得一战不结束,他就能做到军官了,没准儿还能升将军呢。战争结束等于他又失业了。战场满足了他对成功的渴望,包括别人对他的肯定。

04.从此有了党组织

加入纳粹党

一战结束后,希特勒就失业了。根据《凡尔赛和约》,一战后德国只能保留10万陆军。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可能给连德国国籍都没有的希特勒留一个位置。于是,希特勒又开始了游荡生活。在游荡之际,他还有一份不定期的薪水,那就是为德军情报部门工作,当密探。当密探主要做什么呢?因为当时德意志帝国崩溃,各种社会思潮蜂起,政党和社会组织特别多,军方想刺探这些政党和社会组织在干什么。

有一次,希特勒受命打入一个不满百人的小党——德国工人党,以刺探这个党的活动。刺探的地点是在慕尼黑的一家酒馆里。希特勒的上级怀疑德国工人党这帮人要颠覆现在的政权,所以就让希特勒去调查。在当时,任何对现状不满的人都想聚集起来,组成一个新政党,所以类似的组织在德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这些组织建立得快,消失得也快,不久大部分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希特勒看不起德国工人党,他当时是怀着一种蔑视的心态去参加这个政党活动的。他在当密探之前曾受过训练,所以才能勉强把这个政党演讲的枯燥内容听下去。等演讲一结束,希特勒便感觉轻松,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刺探任务。等进入这个政党的自由讨论时间时,希特勒就想走,他觉得这帮人是在那儿瞎侃,没啥意思。

这时候,有个主张巴伐利亚独立的教授站起来发言,他想把巴伐利亚从普鲁士德国分离出来。这下希特勒急了,他是坚持大德意志帝国观点的,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冲上去痛斥这个教授。希特勒以干练的口才、精辟的论点,足足讲了15分钟。那个教授在希特勒把话说完之前,就像一条落水狗,夹着尾巴离开了那家酒馆。

希特勒的发言极具逻辑性,使得这个党当时的领导人德莱克斯勒对其产生了深刻印象。德莱克斯勒跟秘书(这个党一共不到100人,居然还有秘书,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讲:“这人有种,咱们将来可以好好用用他。”德莱克斯勒走到希特勒近前,先进行了一番自我介绍——我是谁,我曾干过什么……虽然他进行了自我介绍,可希特勒竟然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不管怎样,他发现了希特勒。他将自己写的一本小册子,一本只有40页、粉红色封面的小书,硬塞给了希特勒,说你必须好好读一读,读完之后请你再来。

结果,希特勒竟然加入了德国工人党。根据党证编号,希特勒是这个党的第97名成员,他去之前已有96人,真是个不满百人的小党啊。希特勒加入之后,就把这个党的名称改成了“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它的中文简称应该叫民社党,但因为德文的缩写是NAZI,音译过来就是纳粹,所以这个党就被译成了“纳粹党”。

这个政党在壮大

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你要乍一听,还以为是马克思建立的呢。实际上,这个组织既不是工人的政党,也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按照希特勒自己的定义,什么叫民族社会主义呢?一个人只要理解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德意志高于一切,在他眼里,德国、德国人民和德国领土比什么都重要,那他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所以,这个政党实际上是一个极右翼的民族主义政党,跟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根本不沾边。

除了更改党名,希特勒还亲手设计党的标志。毕竟人家是学美术的,画家出身,有老底子,甭管入流不入流。从1920年起,希特勒开始负责纳粹党的宣传工作,他意识到党需要一个明显的标志,以区别于其他政党,所以他准备设计一面党旗,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据说希特勒从一个牙医那里得到了灵感,希特勒说那个牙医的旗帜很不错,跟自己的想法很接近。希特勒要求纳粹旗帜的背景是红色的,并且必须比共产党镰刀斧头旗的红色更深。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工人的支持——你红,我比你更红!你左,我比你更左!

纳粹的标志是“卐”,有人读“万”,实际上不是。佛教的“卐”才读“万”,纳粹的“卐”跟佛教的“卐”方向是反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卐”字呢?希特勒有一个很清晰但却是伪造的解释,他说这个“卐”字跟基督教的“十”字一样。希特勒小时候在一些古老的教堂里见过这个标志,这个标志被很多民族的祖先看成是太阳或好运的象征,比如印度的雅利安人就崇尚“卐”,今天佛祖塑像胸口上也有“卐”,但不是反着的。按照纳粹的理论,雅利安人是德国人的祖先,希特勒把“卐”归结为永远反犹,他认为这是雅利安人胜利的完美标志。不论这个符号设计得多么稀奇古怪,希特勒在宣传鼓动方面都很给力。

因为纳粹的旗帜非常漂亮,红底,白圆圈,中间一个黑色的“卐”,特别醒目,再加上希特勒的宣传鼓动,所以反犹主义者和失业工人很快就聚集到这面旗帜下,甚至连纳粹的反对者都认为这个“卐”字符具有催眠效果。像《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就说,那个弯钩十字,似乎在召唤那些一直在战后混乱的岁月里、痛苦挣扎的没有安全感的中下层人民。

希特勒天生是一个会鼓动的人,在他的带领下,纳粹党迅速壮大。

靠印钞票度日

纳粹党那种华丽醒目的仪仗、制服和徽章,对渴望安全、稳定的人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德国人本来就有服从权威的传统,他们就喜欢参加这种气派、威严的组织。甭说德国人,今天咱们参加民间组织,一帮老大妈在街上扭秧歌,穿着自己的衣服,腰里系一条绸带,你肯定不参加;如果都穿统一的制服,你一看就感觉挺正规,像那么回事,说不定你就参加了。希特勒曾说过,要把制服设计得帅气好看,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当时纳粹党的制服,是褐色的衬衫,长裤,长靴,法式平顶帽,黑领带,再加上鲜艳的旗帜,对年轻人有很大的吸引力。纳粹党的势力不断壮大,而对于希特勒来说,他当时希望的是用暴力夺取权力。

纳粹党是1920年2月成立的。纳粹党成立一年多之后,1921年4月,协约国就德国的一战赔偿问题达成一致,要求德国赔偿1320亿金马克。以前是4马克兑1美元,现在降到75马克兑1美元,而且汇率还在狂降。到1923年末,40亿马克才能兑1美元,马克购买力为零,失业人口超过百万,成千上万的人排着队去买面包——排到你这儿没了,那你今天就得饿着。鉴于这种情况,希特勒曾说,政府在一声不吭地印着废纸,哪天不印钞票了,政府也就维持不下去,破产了——我们要将政府的无能曝光。

马克现在已经这么不值钱了,你还印它干吗?所以,希特勒跟追随他的人讲,相信我,得永生。如果按照政府这么搞下去,我们的苦难会越来越深重。如果人们注意到他们怀揣上亿元的钱,却不得不饿死,那他们就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不应该继续服从这样一个无能的政府。

05.将法庭变成演讲台

啤酒馆暴动

希特勒特别渴望获得权力,以实现自己的抱负。由于对权力的极度渴望,他迫不及待地发动了一场政变,即啤酒馆暴动。希特勒的想法是用暴力手段推翻政府,自己上台执政。

1923年11月8日晚,巴伐利亚的一个地方官冯·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名叫贝格勃劳凯勒的啤酒馆发表演说时,大约600名纳粹分子和右翼支持者包围了啤酒馆。希特勒带人冲进了大厅,跳上桌子,挥舞着左轮手枪,朝天花板开了一枪,说国民革命开始了。这也就是酒馆暴动的开始。

希特勒的副手戈林,后来的第三帝国元帅,向惊呆了的群众解释,说纳粹这么做的目的是善意的。戈林是一战的王牌飞行员,空军英雄,连他都加入了纳粹党中,可见当时纳粹党的影响力有多大。巴伐利亚的陆军司令、警察局局长和冯·卡尔这个行政长官,被希特勒等人用手枪逼着赶到了另一间屋子里,希特勒让这三个人承认,他是巴伐利亚政府的领导人。这仨人都懒得搭理他——你威胁我们,我们就跟没听见一样,你根本不配跟我们说话。

希特勒一看这仨人不搭理他,就回到大厅说:“巴伐利亚政府已经向我们交出了权力,我们要组织一个新政府,这个政府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柏林的混乱局面组织一场游行,以拯救德国人民,明天你们要么发现我们组织了新政府,要么会见到我们的尸体。”希特勒实际上在骗人,他说巴伐利亚地方官员已经答应把权力移交给他们了,其实根本没这回事儿。而大厅中的纳粹党徒和不明真相的群众,见他这么说,当然就要欢呼。

被希特勒关着的那哥儿仨,听到纳粹党徒和群众的欢呼,还真以为希特勒这么有群众缘,这么有群众基础,于是就默认了希特勒的要求。希特勒当时很不成熟,稍后就把那哥儿仨给放了,去处理纳粹党跟别的反对派之间的斗殴。那哥儿仨一出来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立刻开始纠集反纳粹的力量。

政变行不通

啤酒馆暴动的第二天,正好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庆。这天早上11点多,3000多个纳粹党徒聚集在啤酒馆外面,在希特勒、戈林和鲁登道夫的带领下,向慕尼黑市中心进发。鲁登道夫将军是一战时德军的副总参谋长,很有号召力,这里面有他在背后操纵,跟希特勒相互借力。

纳粹党徒向慕尼黑市中心进发时,遇到了警察的阻拦,因为他们这属于反政府叛乱行为。警察一拦,戈林首先跳出来,说要杀死前一天控制的人质。实际上他这是虚张声势,人质都放了,还杀个屁呀?警察不知情,只好让道,他们继续往前走。到达歌剧院广场时,他们再一次遇到了警察的阻拦。这时候希特勒的一个保镖跳出来,说不要开枪,尊敬的鲁登道夫将军阁下来了。因为鲁登道夫毕竟是民族英雄,所以把他抬出来了。希特勒挥舞着左轮手枪,大喊:“投降!投降!”他让警察投降。

这时候也不知道谁开了一枪,可能是走火,于是双方就打了起来。戈林第一时间就中弹了,大腿、小腿都被打中了,幸亏他皮糙肉厚,是一个400磅的大胖子。1磅相当于中国的9两,你算算他有多重!枪一响,希特勒立刻趴到地上。鲁登道夫将军无动于衷,继续往前走,因为不会有人朝他开枪,警察闪开一条道让他过去了。

最后,一共有16名纳粹党徒和3名警察被打死,希特勒被捕。当然,鲁登道夫也被捕了。

啤酒馆暴动虽然失败了,但纳粹从中吸取了重要的教训。戈林就曾说,我们再也不会发动政变,我们只需要把国内的局势搅得更糟,这样人们就会要求民族主义者来统治。这就是说,他们也意识到了“靠暴力推翻政府”这条路走不通,人家还没出动军队,刚一出动警察,就把我们干趴下了。

坚决否认有罪

希特勒被捕后,法庭就要审判他,但希特勒把这次审判变成了他的演讲舞台,变成了他的政治宣言。

在庭审过程中,第一个被叫上被告席的就是希特勒。从审判一开始,希特勒就成了审判庭上众人瞩目的中心人物。从开口辩护起,他就想当铁锤!他出庭是想当原告,而不是当被告。他以浓重的男中音,阐述了“被迫”发动起义的理由。他谈到了暴动,谈到了游行,他说唯一令他后悔的,“是未能与被屠杀的同志们,遭受同样的命运”。他承担了这次起义的一切责任,说鲁登道夫仅是与自己合作,但他否认自己有罪。他说,他活着的任务,就是要率领德国重现昔日的荣耀,重新确立德国的世界地位,他这样的人怎么能被当成罪犯呢?他这番话表达了自己“希望使德国重现强盛”的虔诚信念,主持审判的矮个子法官和检察长,因他的这番话,表情都起了变化。

妇女争相来献花

希特勒擅长辩论,在最后一次庭审中,他的雄辩达到了高潮。他的这次发言,一部分是训示,一部分是勉励,一部分是谩骂,自始至终都引人入胜,且特别有效。按照德国法律,被告有最后发言权,所以法官还不能阻止他。

希特勒对仅称他为民族主义运动中的一名政治鼓手,和发动政变仅出自其个人野心之说断然否认,并说指控他想当部长是荒唐可笑的,“从一开始,我的目标就比当一名部长高出一千倍,我要的是粉碎马克思主义,我要完成这一大业,部长这个头衔与之相比是何等的荒唐可笑。”片刻后,希特勒暴露出内心深处的愿望:“生来就是独裁者的人,是强迫不了的,他自觉自愿,他不是被人驱赶向前,而是他驱使自己前进,这没什么可谦虚的……觉得自己是被召唤来统治人民的人,是无权这样说的。如果你们需要我或召唤我,我就合作,否则,我有我的责任!”

他对法庭说,起义虽然败北,但人们必须尊他为德国未来的领袖,因为军队和起义者及支持者注定是会和解的,“我相信,今天在街上举起‘卐’字旗的群众,与向他们开枪的人们团结一致的时刻,终将到来。我坚信,这次的流血,不会永远将我们分开。”

希特勒不顾法官的驳斥,继续抑扬顿挫地高声说完了最后几句话:“我们建立的军队正日渐强大。即使在此时此刻,我本人也骄傲地希望,终有一天,我们的原始新兵将会由连发展为营,营发展为团,团发展为师,昔日的帽徽将会被从泥潭中拾起,昔日的旗帜将在我们面前飘扬;到那时,我们就将在‘审判的法庭’——‘上帝的法庭’——获得和解;到那时,我们准备出庭;到那时,唯一有权审判我们的法庭的声音,将从我们的残骸中、从我们的坟墓中响起。因为,先生们,对我们宣布判决的不是你们,只有永恒的历史法庭,才有权对我们的起诉做出判决。”

当检察官准备宣判时,他发现法庭内挤满了为她们的偶像希特勒献花的妇女。检察官下令将花清除掉。很多追随希特勒的女人,竟要求准许她们在希特勒的澡盆里洗澡,以表达对希特勒的崇拜之情!

06.抓住时机大翻身

服刑期间在写书

从妇女到法庭上为希特勒献花,就可以看出当时德国的一些女性崇拜希特勒到了何种程度——敢情都出来练“贱”了。经过审判,希特勒获得了减刑,最终在监狱里待了八个月。

在服刑期间,希特勒著书立说,俨然已成了职业政治家。据说早在被捕之前,他就已在酝酿写一本《犹太史》。现在,他已有了更好的主意。他这部书原定是一本普通的历史著作,在第一卷里,有篇文章叫《四年半以来与谎言、愚蠢和怯懦斗争的情况》。这篇文章叙述了希特勒的童年、在维也纳的岁月、赤色革命,以及党在慕尼黑的初期活动,等。于是,它便成了一个苦孩子受政治教育的励志故事,同时也给希特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使他不仅能够讲述犹太人、马克思主义和种族主义这三个问题,而且还能论述议会政府的无用性、艺术的衰落、君主政体,以及战争失败的责任,等。

将政治理论付诸笔端,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牢房安静的环境中,希特勒用从典狱长 那里租来的打字机,吃力地将手稿打出来。他还有一个得力的助手鲁道夫·赫斯。这个人当时也参加了啤酒馆暴动,后来自首了,跟希特勒关在一个牢房里。赫斯帮希特勒出主意,想办法,记录希特勒的口述,甚至还帮希特勒打字,这极大地方便了希特勒。

竟在狱中办集会

不光著书立说,希特勒在争取狱卒方面也做得很出色。他已将监狱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争取到了国家社会主义这边来,连典狱长也允许希特勒房中的灯光亮到午夜以后。看守工作变得松弛起来,犯人们竟自己发行了打印的地下报纸。这份报纸办得既轻松,又严肃。头版头条的文章,一般都由希特勒撰写,他也经常为这份报纸画讽刺漫画。

除了为犯人自办的这份报纸写文章、画漫画,希特勒竟然还在监狱里组织晚间集会,连派来偷听的看守都被他的演讲迷住了。一般集会结束时,希特勒总是高喊“万岁”,每当这时,人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唱起在起义那天唱的歌:

即使他们将我们出卖,

或将我们当牲口虐待,

我们深知我们的事业,

忠诚祖国,责无旁贷。

胸怀之希特勒精神,

永不磨灭,

永不磨灭!

希特勒冲锋队,

东山再起终有期!

采取新的策略

1924年12月,希特勒出狱了。1925年,《我的奋斗》首次出版;同年2月,纳粹党重建,希特勒再任党的领袖。此后几年,纳粹党几经起伏,终于等到了最好的机会。

人们生活得越差,对纳粹党来说机会就越好——这个最好的机会,就是发生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发生后,德国惨到了什么地步呢?这场经济危机使得德国1933年的经济规模,跌到了1896年的水平,倒退了将近40年,直接退回到19世纪威廉二世时代。整个德国有几百万人失业,经济一片萧条。当时的情况比法国人制造鲁尔危机时还惨。有个德国老兵叫戴林,他回忆说,1933年以前,自己的全部记忆就一个词——饥饿,一家五口,就靠父亲工作,而父亲又老失业。那时候,全家每个星期从政府领到的救济金只有七马克,每天只能花一马克,而这一马克要管五口人一天三顿的饭食,所以我们那时长期吃不饱肚子。当时,德国至少有一半人受到这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活不下去。人们能买得起的食品,就是数量少得可怜的土豆和面包。母亲把土豆煮得稀烂,捣成泥、拌上盐,让我们抹在面包上吃,新鲜蔬菜、水果一点儿都没有,人的生长发育你说能好得了吗?

从这个德国老兵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德国社会的凄惨状态,而魏玛共和国对此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不对其进行救助。残酷的现实把德国逼向了绝境——德国需要强人,时势造英雄,谁能把德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而这时,希特勒的策略也在调整。他宣布,鉴于目前的情况,党必须采取新的策略,党的前途不在于武装政变,而在于投票箱。希特勒说:“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最佳策略,因为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老元帅的尴尬

为了执行新的策略,希特勒到处演讲,到处拉选票,纳粹党的国会议席在经济危机中不断增加。希特勒发挥口才优势,庄重承诺:如果纳粹党上台,将给德国人民带来一个令人着迷的、幸福的未来!他用社会主义吸引下层人民;他许诺恢复德国经济,拓展生存空间,以获取大资本家的支持。德国的各阶层他都尽力笼络,在这种情况下,纳粹党咸鱼翻生的机会就到了。

1932年4月,德国总统大选,希特勒和兴登堡 同台竞选。兴登堡是一战时的德军元帅,又是第二帝国重臣,一直对威廉皇帝忠心耿耿,桌上随时摆放着威廉皇帝的照片。但他毕竟年事已高,跟希特勒完全是两个时代的人。居然要跟这小子一起竞选?老元帅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一战下士,可实际情况是,兴登堡经过两次投票,才击败了希特勒。

兴登堡虽然再次当选为总统,可他面临这样一个局面——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席位逐渐增多,这局面使得兴登堡不管是否情愿,最后都必须让希特勒染指权力。

07.终于当上了总理

不让当总理?没门

1932年7月,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得票数比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得票总和,还多出50万票。纳粹党的得票数占总投票数的37.3%,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魏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会第一大党的党首应该出任政府总理。问题是,希特勒没有任何管理政府的经验,他是靠街头暴力起家的,从来没治理过国家,此前连科长都没当过。因此,总统兴登堡拒绝当时的总理巴本辞职,只答应让希特勒当副总理,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历史上的变革,总共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新司机走老路,还是那条老路,只不过换了个新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都是这种类型;第二种呢,是老司机走新路,路是新的,虽然不知前途是否凶险,因为以前谁都没走过,但我是个老司机,经验丰富,可以把车开得又好又稳,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属于这种;第三种是新司机走新路,这种是最危险的,司机既没经验,又不知道前途如何,中国的辛亥革命就属于这种。

希特勒呢,属于第三种,典型的新司机走新路。他没有任何从政经验,想干的事又是以前体制内没人干过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最不靠谱的。而总统兴登堡则属于老司机走新路,多少还靠点谱。所以,兴登堡拒绝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希特勒当然不干。

就不让你当总理

其实,希特勒曾考虑过接任副总理,但后来还是没答应。他不想吃半块面包,要来就得来整个的。他在与巴本争吵时说:“在向罗马进军后,意大利国王是否提出让墨索里尼当副总理?”这话体现出他想学墨索里尼,因此他举了这个例子,而墨索里尼是当了总理的。

当希特勒会见兴登堡时,他再次要求担任总理。兴登堡非常瞧不起希特勒,大喊道:“不行,不论是在上帝面前,或是在良心和祖国面前,这都是不行的。”兴登堡是老司机、老派军人,看不上希特勒。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希特勒跟兴登堡会晤之后,不但没当上总理,甚至连报纸都发出号外,说总统斥责了希特勒,把他骂了一顿。为此希特勒非常恼怒,一度离开了柏林。不过,希特勒已经预感到,自己离胜利只差“一里路”。于是,他调整行动策略,对纳粹党进行重新包装,使纳粹党徒改变了以往好斗的街头打手形象。当新国会开幕之后,纳粹党徒表现得非常平静,反对派发言时,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没在国会里大吵大闹。这样得体的行为,使戈林当选了国会议长。

戈林当选为国会议长,这对纳粹党来说是件好事儿。不过这个时候还有一件好事儿,正中希特勒下怀,令希特勒又惊又喜——共产党向巴本政权提出了《不信任案》。对此,希特勒下令纳粹党不要反对共产党的这个提案,结果《不信任案》获得了通过,巴本下台,这等于帮了纳粹党的忙。这之后举行了议会选举,纳粹党丢掉了200多万票,少了34个议席。从表面上看,德国人民对纳粹党的狂热正在消退,实际上,这时让希特勒出任总理的请求信不断向总统府涌来,其中包括像克虏伯、西门子这样的实业巨头,就连刚退职的巴本都开始支持希特勒。1932年12月,兴登堡却出人意料地任命施莱彻尔为总理,这是德国自1890年俾斯麦去职以来,第一位被任命为总理的将军。

为了控制纳粹,施莱彻尔希望实行“军事专政”,但被兴登堡拒绝。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之后,主要政党都把施莱彻尔当成了人民的敌人,因此施莱彻尔很快就被抛弃。1933年1月底,施莱彻尔内阁辞职。

我还是当上了总理

施莱彻尔内阁辞职后,兴登堡再次提议巴本出任总理。但总统顾问告诉他,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希特勒,兴登堡这才同意有条件地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兴登堡的条件是,由巴本出任副总理,并指定一名国防部长。希特勒同意了这些条件,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发布《授权法》,授予他超越恺撒的总理权力!

完事之后,正当纳粹党欢庆希特勒即将出任总理时,可能发生兵变的消息传来。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场虚惊。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正式任命为总理。由于厌烦,兴登堡并未亲自委任希特勒为总理,总统这样瞧不起总理,还是首次。他也没对新内阁致辞以表示欢迎,甚至连未来的任务也没交代。宣誓仪式极为简短,就像强迫的婚礼。然而,希特勒并未让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在无声无息中度过。希特勒发表了演讲,在庄严地宣誓将维护《魏玛宪法》后,保证,将在国会中找到多数,使总统不必再签署紧急法令。同时,他还承诺将解决经济危机,使被痛苦和争吵搞得四分五裂的德国重新凝聚为一体。他在快说完了的时候停下来,等待兴登堡能来几句赞扬的话,但这位元帅似乎让部队解散似的,只是说:“现在,先生们,与上帝一同前进吧!”

希特勒——这个连高中都没上的人,这个未能考取美术学院的人,这个在维也纳街头当过流浪汉的人,于1933年1月30日当上了德国总理。他曾说:“永远不要轻视一个年轻人,因为他有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这话虽出自恶魔之口,但意思是对的。

08.想方设法巩固自己

究竟谁是纵火犯

在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的那天晚上,2.5万名纳粹党徒手持火炬,在总理府前的广场上举行火炬游行,用火炬摆出了纳粹的弯钩十字。当游行队伍经过总统府时,兴登堡总统站在阳台上往下看,说:“哎哟,看来孩子们抓了不少俄国俘虏,打胜仗回来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兴登堡总统这时候已经老糊涂了,颠倒时空了,他居然把纳粹党徒的火炬游行,想成了是一战的胜利游行!

希特勒担任总理之后,准备采取一系列手段干掉对他不满的反对派,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德国共产党。于是,纳粹制造了“国会纵火案”。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笑话,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即希特勒上台不到一个月。这天晚上,国会议长戈林的副官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戈林的办公室喊:“部长先生,国会大厦着火了!”戈林看了一下表,吃惊地摇了摇头,说了一句:“这么早?”作为国会议长,国会大厦着火了,你应该很着急地赶紧去救火,你冒出哪句也不该是这句。这个笑话说明,很多人心里已经认定,国会大厦的这把火,就是纳粹党自己放的。

不过,针对这个著名的国会纵火案,现在有另一种说法,说整起案件是前共产党员卢勃个人做的,跟纳粹、共产党都没关系,希特勒事前并不知情。但这也有疑问,那么大的国会大厦,那个年代又没有现代炸药,靠一个人就能把国会大厦点着了?这姑且算一家之言吧。

消除你的痛苦

对于国会纵火案,纳粹党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希特勒对现场采访的记者说:“让上帝保佑这是共产党干的勾当。”这说明,他还不敢肯定是共产党干的,只是希望如此。他接着对记者说:“你现在看到的,将是德国一个伟大历史时期的开端。这场大火是个开端,如果共产党控制了欧洲,两个月,全大陆都会像这座大楼一样陷入火海。”

这件事就像共产党对巴本提的《不信任案》一样,给希特勒帮了大忙。他整垮共产党、社会民主党这些左翼政党的机会来了。希特勒借着这场大火,颁布了《国家紧急法》,又叫《消除国家和人民痛苦法》。那究竟怎么个消除法呢?就是取消《魏玛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公民权里所包含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通信和电话谈话保密、集会结社自由、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等,通通都被取消了,你什么自由都没有了,你就不痛苦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儿,记得我小时候,老师上课时经常会贬损西方民主,那会儿觉得民主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老师说:“你看他们的选举什么玩意儿啊,把希特勒给选出来了。”

这个太保不一样

《国家紧急法》一颁布,人民的自由被剥夺了,德国其他政党的力量亦被削弱,这样纳粹专制统治就建立了起来。纳粹统治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成立秘密警察组织,这个秘密警察组织被称作盖世太保。这个“太保”跟《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不是一概念,它就跟纳粹一样,是音译的。那这个盖世太保是怎么回事儿呢?

盖世太保由党卫军控制,是党卫军最著名也最骇人听闻的机构,同时也是纳粹党对本国人和占领国人民进行特务统治的工具。它最初被称为秘密警察处,随着纳粹统治全欧洲的需要,人数逐渐增多,到1944年盖世太保已有4.5万名成员,他们的职责就是镇压任何反对帝国的行为。历史上,所有的独裁政权都实行这种秘密的特务统治。党卫军还有一个安全情报机构,德文缩写是SD。SD有几万名职员,另外还有十多万名告密者。

党卫军的诞生

说到盖世太保,就不得不提到盖世太保的领导人,也就是党卫军的头目希姆莱。

希姆莱生于1900年,比希特勒小十几岁。他是一个没有领路人的追随者,一个孤独的探索者,一个被剥夺了大战机会的军校学生。后来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这个人生导师就是纳粹冲锋队的领袖罗姆 。罗姆领着希姆莱参加过啤酒馆暴动,但希姆莱在啤酒馆暴动中是个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啤酒馆暴动失败后,罗姆手下的1500名冲锋队员就变成了希特勒的私人部队。希特勒又从这1500人中招了120人做他的保镖,这就是党卫军的前身。

1925年,希姆莱加入了党卫军,他在党卫军中的证件标号是168。那时候党卫军人员已经扩充了,这表明有167个人比他资格老,但后来他成了党卫军的领袖,因为他毫无过错,野心勃勃,而且为人古板,没有乐趣,很像典型的德国人,做事一板一眼,没有什么幽默感。他很快就在纳粹党中得到了希特勒的赏识,可能是他跟希特勒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吧。1936年,希特勒任命希姆莱为德国警察总监、盖世太保首脑,具体组织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

希特勒看出希姆莱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办公室管理者、高效的文字专家,而且希姆莱很清廉,就靠工资生活,不像戈林那样奢华。希姆莱还非常崇拜希特勒,他跟希特勒坐一起的时候,只坐半个屁股,非常恭敬地拿个小本,把希特勒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所以,不管希姆莱和希特勒的助手们怎么争权夺利,他都从来不会对元首构成威胁。对此中国古代也一样,在皇帝眼中,忠诚最重要。你这个人贪污不要紧,你有短儿攥在皇上手里,皇上没准儿还愿意这样。就怕你一介不取,耿直廉洁,像岳飞那样,皇上拿你没辙。皇上就怕岳飞这样的,不怕贪污受贿的。

希姆莱恰恰符合忠诚。到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就让希姆莱负责建立一支党的精英部队,一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依靠的部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原来的纳粹冲锋队已经不可靠了,冲锋队已发展到将近200万人,到处惹是生非,口碑极差。更关键的是,冲锋队不仅跟德国国防军不和,还跟工业巨头发生冲突,而这时候希特勒已经上台了,他认为冲锋队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冲锋队头子罗姆想搞“二次革命”,把工业巨头的命革了,但希特勒需要这些工业巨头的资金支持。

因此,希特勒要希姆莱脱离冲锋队,另立门户。希特勒在1930年就切断了党卫军跟冲锋队之间的组织联系,之后冲锋队的领导人便没资格再对党卫军发布命令。希姆莱聪明,立刻给党卫军设计了新制服,新制服是黑色的,拥有银色的肩章、圈银边的领章,上白下黑,黑白对比非常漂亮。这成功地迎合了喜爱制服的德国人。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党卫军,一支新的纳粹军事力量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党卫军的人数,从1931年的2000人增加到1932年的3万人,而且不断有像年轻贵族这样的精英人士加入,这些人是希姆莱这支党卫军的骨干力量,比如威廉二世的皇太子就加入了党卫军。此外,还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加入,这部分人包括可以帮助希特勒,使其统治合法化的律师,以及经济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下层社会中优秀的年轻人。这样,希姆莱的实力越来越强大。纳粹党掌权之后,接连不断的麻烦使纳粹党同冲锋队摊牌不可避免。作为总理的希特勒,无法再容忍冲锋队扰乱他的计划。

共和国名存实亡

1934年6月,希特勒通过希姆莱及其助手海德里希,制造了“长刀之夜”事件,以冲锋队即将发动政变为由,铲除了冲锋队头子罗姆,解散了冲锋队,巩固了纳粹党的势力。

党卫军完全取代冲锋队之后,盖世太保更加横行无忌,纳粹党的专制统治逐渐在德国形成。之后纳粹政府修改了《魏玛宪法》,通过一系列法令来剥夺人民的权利,取缔了其他政党和工会。这样剩下的唯一政党,就是纳粹党及其附属团体,共和国已名存实亡。

09.哄你没商量

再也没人能管住他

在武力威慑下,希特勒导演了一系列相互配合的国民投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实际上是想向德国人证明民主是多余的,应该从法律上剔除,只相信他希特勒的个人统治就行。第一次国民投票是在1933年11月12日,这是为了通过希特勒已经做了的一件事——德国退出国联 。这次投票,超过95%的德国人选择了同意。

在这期间,纳粹分子进行了疯狂的宣传,像往常一样,希特勒总是冲在最前面,他声称:只要所有德国人团结得像一个人,帝国就可以获得和其他国家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他用自己作为号召,说:“接受我当你们的元首吧,我不属于任何阶级和团体,我只属于你们!”被群众的情绪所打动,帝国内阁通过了一项希特勒提出的法令,宣布纳粹党是德国的官方代表,从此德国成为一党专政的国家。

1934年8月2日,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兴登堡病逝。按道理说应该选新总统,因为希特勒只是总理。可希特勒在8月19日,即总统病逝两周多之后,便要求德国人民立刻通过一项匆忙制定的法令,将兴登堡的总统职位跟希特勒的总理职位合二为一。纳粹党说服了兴登堡的儿子奥斯卡,通过广播向全国发表演说,敦促所有德国人投票赞同,把其父亲的职位移交给国家元首。奥斯卡本人也是支持纳粹的。第二天,8月20日,3800万德国人投了赞成票,同意希特勒做德国元首,德国在这时候才被正式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希特勒自称“德意志国家和人民的元首”。

这会儿再也没人能管希特勒了,他的独裁统治已完全驶入快车道。但这对于德国人来说没什么,反正他们已经习惯了。因为100多年来,德国就没有议会民主的传统,民主体制的削弱,对他们来讲,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事儿。

热火朝天搞建设

虽然希特勒鼓动得很到位,但德国民众也不傻,他们只是更现实。纳粹党能够上台,是借了经济大萧条、人民生活困苦的机会。你上台就得解决问题,光说不练可不行。

因此,希特勒当政之后,就开始不遗余力地讨好德国人。他着力于解决就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他最了解老百姓想要什么。纳粹上台之后,便把物价冻结在大萧条时的水平,防止了又一次通货膨胀。同时,希特勒大规模重建武装,一方面实现对军队和资本家的承诺,一方面为上百万失业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兴建大型公共项目,这不仅可以提供就业,还可以让德国民众真切地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一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针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美国采取的是罗斯福新政,德国走的是法西斯道路。甭管罗斯福新政还是法西斯道路,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希特勒这一套东西也是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的结果很明显,我建立重工业,发展军事工业,不光需要人,还需要机器设备。这些东西虽然跟老百姓的生活没关系,可重工业来钱,造一艘潜艇多少钱,烤一个面包才多少钱?所以一大力发展重工业,工厂就活了,工厂活了就需要大量人力,需要大量人力老百姓就可以加入其中。光这还不行,我还要建机场,修高速公路。最令人称道的是德国修建了全国高速公路网,2000多英里,汽车可以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行驶。希特勒还许诺给每个劳工家庭配一辆汽车,大众牌的,大众这个名字就是希特勒起的。

国家这样大力兴建各种项目,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工作,那好吧,德国在扩军,你可以加入德国国防军。

通过这一系列运作,纳粹党执政后对国家治理的效果很快就显现了出来,一年后失业人数下降到300万,是原来的一半;到1937年,下降到110万;到1938年,基本上就没有失业工人了。纳粹党执政五年就解决了全民就业问题,而且劳动力供不应求,飞机、坦克、机枪成千上万地从德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当然,也生产了些高质量的照相机和玩具,你得满足人们的需要。

得到的好处多

其实,老百姓普遍有个认识——谁当皇上,我不是在家炒土豆丝呀,只要你能让我炒得上土豆丝就行。希特勒这时候不光能让你炒土豆丝,还能让你炒牛肉丝。希特勒的备忘录中记载,最引起他关注的,就是德国失业的劳工阶级。

希特勒把全国的工会团体变成了一个大团体,叫德国工人阵线,就是德国全国总工会的意思,任命罗伯特·李——这是一个极端纳粹分子——来管理工人阵线,他这名字有点像美国南北战争时南军总司令的名字。

罗伯特·李把自己扮演成穷苦农民的儿子,声称自己深知穷困和资本主义剥削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并承诺将为大众工作。他要求雇主不能再随便解雇工人。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任何一个老板,不经政府同意不能再解雇工人。这个买卖是你的,但用人权是政府的。德国工人阵线不是真正的工会组织,而是政府下辖的一个机构,级别可能是正部级。

德国工人一周的工作时间,由原来的60小时延长到了72小时,但很少有工人抱怨。因为工人那时候一周的平均工资达到了35马克。1932年领失业救济金的时候是每周7马克,现在是35马克,他们的收益涨了,得到好处了,当然没人抱怨。但是,工人工资总数中的一成半到三成半要用来缴税及缴党费,即便你不是纳粹党员,因为你要感谢纳粹党,也得缴。没有纳粹党,你能过上今天的美好生活吗?

但工人们还是觉得削减的部分很少,得到的多数是好处。另外,德国工会头子罗伯特·李经常鼓吹:人们精神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重要。所以,希特勒政府就为人们提供一些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延长工人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这是工人非常欢迎的。除此之外,纳粹党还能让人们去度假,去听音乐会,去看体育赛事和剧场演出,票价都十分低廉。欧洲人跟咱们可能不太一样,咱们过去温饱问题是最主要的,而欧洲人精神上的追求更多一点。怎样证明你是一个贵族?不是看你满身LV你就是贵族,你得欣赏得了歌剧,看得懂芭蕾。因此,欧洲即便是产业工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纳粹党给工人提供这些,工人当然非常高兴。

就是欺骗你

不过,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以为都是低票价比赛、免费音乐会?哪儿那么多白吃包子的事啊,你要想上桌吃饭,就得下厨帮忙。实际上,这些成本都已从工人工资当中扣掉了,而且不管你愿不愿意参加。你说我不懂歌剧,那不管,票钱已经从你工资里扣了。纳粹党给这些活动做了个概括,叫“娱乐带来力量”!这些活动的覆盖面,到20世纪30年代末,已达到2500万人,德国当时的人口是6500万。

纳粹党所倡导的娱乐还包括坐游轮,德国的工人家庭可以坐游轮出去旅行。纳粹党提出消除所有阶级差异,将坐游轮又推向另一个高潮。怎么个消除法呢?就是乘客不论身份、地位,皆抽签决定你的舱位,这不像“泰坦尼克”号似的,贵族小姐在头等舱,小混混在末等舱,你所属哪个舱位,完全由抽签来决定。对工人来说,这最公平了,你抽到好签就可以坐头等舱。1934年5月1日,有个工人和海德堡大学校长一起驾着一辆四轮马车,奔驰在海德堡大街上。当时罗伯特·李就曾说,工人会看到我们在很严肃地对待“提升他们社会地位”这个问题。

但这都是假象,德国的新闻机构都受到严格控制,只准说好听的,不许报道负面新闻。比如纳粹党的《人民观察家报》告诉读者,捡垃圾的是劳动者中的贵族,理发师任务更艰巨。希特勒本人曾当过建筑工人,他表面上给人们尊严,实际上纳粹是在残酷压榨工人,压榨农民,但由于纳粹在宣传中将人们的地位抬得很高,这便使得工人、农民死心塌地,不知反抗地为纳粹党服务。纳粹党付出了一些蝇头小利,挠你最痒的地方,你最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特别会挠老百姓的痒痒肉,但这实际上是欺骗。

10.一切为了战争

遍地都是青年军

实施诸多措施后,德国的产业阶层已完全被纳粹党控制住。接下来纳粹党要控制的,就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希特勒曾毫不掩饰地说,他要依靠孩子们,来实现德意志的千年帝国梦。在希特勒当上总理之前,他就已开始讨好青年。1926年,作为一个还在考虑如何扩大本党影响的纳粹党领袖,他就批准在党内建立了一个叫“希特勒青年军”的特别组织。1931年,他把这个组织交给了一个名叫席拉赫的青年纳粹,当时席拉赫才21岁,很适合担任青年军首领。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在一种培养军事领袖的环境中长大,他妈是美国人,祖上参加过南北战争,还负过伤。

纳粹党一上台,1933年4月,席拉赫便带领50名希特勒青年军成员,向柏林政府进发,占领了政府办公室,并对那里的官员发号施令。这个出人意料的大胆行动,让席拉赫轻而易举地掌握了600万德国青年的资料。比如他们的年龄、背景、爱好,是擅长讨论宗教问题,还是擅长乐器演奏,或者擅长爬山,等等。这次行动发起之前,希特勒青年军只有10多万人,行动之后就变成了300万。当时德国每个村子里都有纳粹党青年军的组织,一个城市或一个省区里有很多这样的组织。

对孩子进行洗脑

同时,纳粹党也实现了对教育的控制,这种控制连幼儿园都不放过。在德国的学校里,不管是谁,即使是年纪最小的孩子,他的一天也是从向希特勒敬礼开始。当时,德国内政部规定,学校在每堂课开始前,所有班级都要起立,老师要站在全班同学面前,高举右手喊:“嘿!希特勒。”全班学生要回敬:“嘿!希特勒。”当时,有位名叫加伦的主教,是个伯爵,在布道中反对希特勒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控制。于是有人插话,喊道:“一个没有孩子的人,怎么能有资格谈论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呢?”加伦马上回答道:“我不允许有人在我的教堂里,批评元首本人!”这样敢于含沙射影地揭穿希特勒,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事实上,谁也没能阻止纳粹党对教育的控制。

纳粹理论甚至还充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连童话故事里都有。比如灰姑娘的故事被描述成,纯德国血统的女仆和异族继母之间史诗般的斗争,灰姑娘是德意志血统,她的继母老虐待她,为什么呢?因为她是异族,这样故事就变成了反抗外族侵略。灰姑娘为什么能够从她悲惨的命运中被拯救出来呢?因为同样拥有纯德意志血统的王子,凭着直觉,受到血的召唤,才把她拯救出来。连童话都被纳粹利用了,不过这很有效。

另外,在生物课上,德国学生还被教育——你金发碧眼,那就证明你是雅利安人,你比斯拉夫人和犹太人优越。但问题是,希特勒也是黑头发,希特勒不也可能有斯拉夫血统吗?这个他们视而不见。不仅如此,历史课中更是充斥着种族主义。老师教育学生说,德国历史上有一条连绵不断的线,从查理曼大帝延伸到弗里德里希大帝,再到阿道夫·希特勒——把希特勒的名字,跟德国所有伟大英雄的名字并排放。地理课则强调德国需要生存空间,我们需要向外扩张。

这还不算,最令人感到惊异的是,竟然连数学课上也充斥着纳粹的种族理论。比如说,有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上问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家庭必须有几个孩子,才能确保德意志民族血统的延续。希特勒给出的回答是,得有四个孩子。还有一道题,说政府养一个精神智障人士每天花4马克,养一个瘸子5.5马克,养一个罪犯3.5马克。据准确的统计知道,德国境内有30万人在公共医疗机构接受护理,而每对夫妇结婚要借贷1000马克。如果不救助智障、瘸子和罪犯,那我们每年可以省出多少钱,来贷给需要贷款结婚的夫妇呢?算出这道题的答案需要一些时间,但这里面所隐含的意思,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从小在这种教育环境中长大的人,纳粹理论和教条肯定会深入他的血液当中。希特勒当权三个月,就把德国所有年龄在10~18岁的青年,团结在希特勒青年军周围,男生要加入希特勒青年军,女生要加入德国女生联盟。年轻人要接受一套为了将来服务德国而从精神上、肉体上强健自己的课程。他们要在德国的边境森林安营扎寨,帮助农民收割庄稼,练习统一的步调,还要学会不断重复纳粹的口号:元首你是我们的领袖,我们以你为荣,德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才仅仅是开始,阿门。

培养目标很明确

希特勒青年军的数量,在1939年二战爆发时达到了890万人。不要小看这些人,很了不得,为什么呢?因为在纳粹德国,对于肌肉和臂力的训练要比智力重要得多。希特勒青年军也好,女生联盟也好,非常看中体育成绩。希姆莱从小体育不好,因此不能获得国家体育奖章,所以连希姆莱都曾拼命锻炼身体。纳粹非常看中身体的强健,希特勒曾说过:“对智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次要目标,对于国家来说,一个智力平平但身体健康的人,要比一个受过教育但身体孱弱的人有价值得多!”元首不需要你思考,元首替你思考,你要身体健康,当一个合格的战士,这是最好的。

所以,希特勒青年军特别强调体能训练、肌肉训练、战斗游戏,这种训练时间很长,时不时就有野外训练和各种竞赛,使全德国希特勒青年军小组应接不暇。在各种竞赛中,优胜者可以获得奖杯、奖金、奖章,甚至可以面见一次元首本人——德国人很喜欢这一套。很明显,纳粹党这种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有朝一日能够集体为德意志而战的战争狂人!希特勒青年军有一句格言是这样讲的:让任何贬低我们集体的东西都灰飞烟灭!

而且,希特勒青年军开展的这些训练,都特别注重其潜在的军事用途。比如航海,全国范围的大航海,小孩会被带到离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然后将你丢下,让你自己找路回家。到了后来,所有的希特勒青年军小组都成了德国正规军的分支,6.2万名希特勒青年军海军成员登上了海军的训练船。希特勒青年军的摩托车队大概有10万人,跟在纳粹突击队后面,在田野上呼啸而过。另外,还有7800名穿着整齐制服的青年,属于希特勒青年军的空军分支,他们铸造飞机和滑翔机模型,在取得飞行员合格证之后,就开始驾驶轰炸机和战斗机,在空中自由飞翔。

德国人为何会打仗

德国人为什么那么擅长打仗?苏德战争爆发后,在东线如果干掉一个德国兵,就要死十个苏联兵。因为苏联兵很多没文化,没受过什么训练,甚至连枪都没摸过。在西线如果打死一个德国兵,可能要死两三个英美士兵。曾有人问蒙哥马利 元帅,以咱们现在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要比德国强大得多,可为什么咱们打德国还那么费劲,咱们死了那么多人,才将德国打败?蒙哥马利元帅说了一句名言:“我们打仗是国家让我们打仗,他们打仗是因为他们爱打仗。”德国人不但爱打仗,还很会打仗。十几岁的孩子都受过严格训练,后来苏联红军包围柏林时,最小的反坦克火箭手才12岁,击毁了两辆苏联坦克。

除了军事训练,希特勒青年军还建立了50所学校,其中有31所是政治学院,这31所政治学院里面有28所男校和3所女校。这些学校专门培养未来纳粹的领导者,相当于纳粹的团校、党校,在这些学校里,最小的孩子只有10岁。在这种军事体制的管理下,课程包括对国家政治的思考。这些学校的学生还会被送往矿山、工厂工作,然后要求写一份报告,描述这个机构是如何运作的。如果你的孩子被选中上这种学校,那你无权拒绝——党挑中你,要培养你,这是你的荣幸,你不能不识抬举。曾有一个寡妇,拒绝校长推荐他的儿子去上这种学校,她马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对方威胁她说,你最好改变主意,你儿子并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是德国人民的财产,不是你的,你说了不算。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希特勒青年军的训练就带有更明显的军事性。一个希特勒青年军小组的领导人曾说,我们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用枪的手法能够像男孩子运用手中的钢笔一样自如,一个国家的人民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书法,却不花一点儿时间讨论枪法,我们觉得这是件挺奇怪的事情。每一个德国士兵,在入伍之前就已是一个合格的战士,并且对入伍之后的集体生活、枯燥的军事训练非常适应。同时,希特勒青年军还有自己的机枪学校,专门教男孩子们如何射击。战争开始后,15岁的男孩就要参加为期三周的野营,接受步兵训练,到后来,甚至不到10岁的男孩都要参加防空训练。到1945年时,曾有一个跟希特勒青年军炮兵对峙的美国军官回忆,说与其让他们投降,不如让这些男孩子战斗,直至死亡。他们已把纳粹教科书中极力渲染的法西斯教条深植于心,觉得自己一出生就是要为德意志而死。这个想法非常可怕,等于所有的青年人都被纳粹政权牢牢地控制住了。

这个部长会煽情

纳粹也很擅长对德国人进行思想控制。对人进行思想控制,首先就要剥夺人的判断力,在这个过程中,领导人的煽动显得尤其重要。而煽动是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 的拿手好戏,举个例子说吧:在德国全面战争开始前,他有一次演讲,历时2小时15分。戈培尔私下安排好了演说的每个细节,为他说的每句话精心设计了感情效果。他头顶上方悬挂着用巨大的黑字写的横幅“全面战争,最短的战争”。1500名听众从全国乘火车、飞机、汽车来到体育馆听他演讲。前排坐的是纳粹党和政府的精英,包括党的部长、大区的区长、政府的部长以及武装部队的指挥官,后面是戈培尔安排的来自德国各界的代表,比如艺术家、教师、工程师、办公室人员、零售商和普通士兵等。同时,他安排在东部前线受伤的老兵们以及护士,坐在演讲台前。这些老兵伤口处的绷带和护士们的红十字,在一排排黑色、褐色制服中显得非常抢眼。德意志的广播网络,已经准备好了向全德国每一个地区直播演说。

戈培尔的演讲重心,包括十个问答。这种方式使他能够很好地发挥演讲天分,并使现场的观众情绪高涨。他首先说:“我问你们,你们相不相信在元首和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会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你们是否决定为了争取胜利,愿与元首同甘共苦,甚至愿意承受最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当然都说愿意,体育馆内回响着大家赞同的声音。然后他接着说:“我问你们,为了最后的胜利,当元首命令你们每天工作10小时、12小时,甚至14小时、16小时时,你们会听从元首的命令吗?你们会竭尽全力吗?”众人再次回答:“会的,我们愿意。”其实这帮人代表不了德国人民,他们只能代表他们自己。这时体育馆内旗帜飘扬,人们高喊“希特勒万岁”和“我们跟随领导人”的口号。

此时,戈培尔开始问那个最关键的问题:“我问你们,你们要全面战争吗?如果这场战争比我们今天想象的还要全面、还要激进,你们还要它吗?”就这样,戈培尔问完了他的十个问题,人们站起来鼓掌欢呼。戈培尔说:“你们告诉了我你们的答案,你们是德国人民的一部分,你们的态度就是德国人的宣言。”戈培尔用极具震撼性的话语进行总结,把群众的情绪带到了顶峰。他说:“现在国家站起来了,冲啊!打破束缚吧!”当时一名德国记者说,如果戈培尔问,你们愿意去死吗?这些人肯定也会说愿意。几百万通过收音机听戈培尔演说的人,同样也激动不已。

11.残酷迫害犹太人

鼓动人民反犹太

纳粹有了戈培尔这样的超级鼓动家作为宣传部长,那德国的外交政策也就可以更好地按希特勒的意图去制定。纳粹的对外政策就是希特勒的双重理论——种族论和生存空间论。种族论就是赤裸裸的反犹主义。

犹太人大概是世界历史上最命途多舛的民族,在历史上,他们不止一次亡国,亡国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几千年来,他们保持着最独特的信仰——犹太教。他们认为犹太人(或称以色列人)是跟上帝定了约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因此犹太人拒绝改宗教信仰,他们并不信奉基督教。而在中世纪的欧洲,全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不信奉基督教,你在欧洲人眼里就是异教徒,你当兵、当官这些路都走不通,怎么办呢?只能经商,当时欧洲也跟中国古代似的,商人的地位不是很高。由于犹太民族命运太坎坷,他们觉得在哪儿都不安全,只有掌握财富才有安全感,所以他们一经商就拼命攒钱。犹太教有规定,犹太教徒之间借贷不能收利息,这样的话,那我就只能等非犹太教徒借贷时收高利息,其实这便是放高利贷。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犹太佬特别精明,放高利贷,都吝啬,难以融合。这种印象加深了欧洲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仇恨,异教徒发了财,你说有天理吗?异教徒发了财之后还那么抠,为富不仁,这简直是世间最操蛋的事儿!这样一来,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化,尤其在经济危机的时候。

纳粹党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把仇恨引向了犹太人。实际上,1933年纳粹在德国掌权时,德国人口是6500万,犹太人还不到1%。但纳粹宣传说德国拿犹太人没办法,每一个阴谋后都有犹太人的身影,甚至一战德国投降,也是犹太人干的。犹太人控制了国际金融网络,使德国陷于贫困。纳粹分子还说,犹太人在肉体上都是令人厌恶的,他们淫秽,性欲旺盛,是生命的低级阶段,使我们心爱的德国人民成为奴隶。希特勒在国会公开就这么讲:“犹太寄生虫利用我们的怜悯对国家进行掠夺,我们的人民因为这个种族的存在而陷入不幸。”戈培尔更直截了当地说:“犹太人应该对所有的事情负责。”

为了对付犹太人,戈培尔的宣传部起了很大作用,他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甚至小人书、宣传画、传单进行鼓动,哪儿有问题哪儿的犹太人就应该被抓起来。对此这里有个笑话——要求抵制犹太商店的代言人尤里乌斯·施特赖歇尔,收到一封从北方小城发来的电报,上面写道:“立即派遣犹太人来,否则无法进行抵制!”

虽是笑话,但足以说明纳粹迫害犹太人到了何种程度。他们为此还专门拍了一部电影叫《犹太嫌疑犯》。影片结尾,老百姓对犹太人执行了死刑,这等于是鼓励滥用私刑。这部电影在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老百姓被忽悠起来了。1940年9月上映后,到了圣诞节,这部电影在柏林66家影院都已播映过。

水晶之夜并不美

随着希特勒权力的膨胀,反纳粹立场以及犹太裔的记者和编辑被逐出了新闻业。野蛮指责犹太人的出版物充斥着各个报亭。到20世纪40年代,纳粹老兵、希特勒的老上级马克思·阿曼领导的帝国新闻院,控制了德国70%的出版业,就连儿童读物中也充满了仇恨。在这些读物中,日耳曼人被描述成了强壮、金发碧眼的幸福的人,犹太人则水肿、黝黑、满腹祸心,是帝国最大的恶棍。

1933年4月,希特勒刚刚掌权三个月,纳粹就发布了一项法令,要求所有非雅利安人都退出行政事务。这是即将到来的大屠杀的一个预兆。此后,犹太人被有系统地剥夺了工作和财产。忍受暴力和残忍行为,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做礼拜的地方被玷污,他们的商店被洗劫,老人和年轻人被拳头、棍子打翻在地,妇女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被调戏。一些悲观的犹太人逃离了德国,但乐观的犹太人怀着对上帝和祖国的坚定信仰,希望能够平安地躲过纳粹的迫害。不幸的是,他们大部分都死于随之而来的大屠杀,在焚尸炉里化为一股青烟。

对德国的犹太人来说,1938年11月9日是一个转折点,纳粹对待他们的方式,从压制性立法升级为有组织的暴力活动。纳粹领导人以一个犹太难民杀死了一名德国军官为借口,命令下属疯狂报复。那天晚上到次日凌晨,纳粹暴徒洗劫了所有的城市、市镇、村庄,有系统地破坏了犹太人的财产,亵渎、洗劫了191所犹太教堂,放火烧了171处公寓楼,抢劫了7500家犹太人的商店和工厂,犹太人总计损失了2500万马克,约合1000万美元。犹太人遭受了鞭打折磨,2万人被捕后被送到集中营,100人被打死,不计其数的犹太妇女被强奸。暴乱之后,德国城市的街道洒满了玻璃门的碎片,在夜色的映照下,闪闪发光。德国人把这场杀戮戏称为“水晶之夜”。

在纳粹迫害犹太人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该忘记那些犹太人中的败类。阿斯谢尔教授和科曼教授(犹太人协会的两位领导人)就是其中的代表。据说,他俩被叫到纳粹头子那儿,纳粹头子通知他们说,犹太人将被送到毒气室毒死。这俩教授听说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是你们提供毒气,还是由我们来办?”

12.壮着胆子进军

重新武装德军

纳粹一方面宣扬种族论,迫害犹太人;另一方面扩军备战,要把失去的地盘夺回来。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正式废止了《凡尔赛和约》中关于禁止德国军队复活的内容,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从1918年以来,德国一直秘密经营,以体育活动、业余飞行俱乐部这些形式出现的德国军队开始重新武装。希特勒确信,凡尔赛诸国不会对他采取任何行动。对于对重整军备感到警觉的人,希特勒发表了一个演说,实际上就是欺骗。

他说,作为德国荣誉和利益的保护者,德国政府希望拥有足够的实力,不仅能够维护德意志帝国的完整,而且能够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敬意,并共同保护广泛的和平。因为在这个时刻,德国政府比全体德国人民,甚至比整个世界都早一步觉醒,他坚决保证绝不超出保卫帝国荣誉和自由的界限,特别是绝不会为制造一场即将来临的战争而重新武装德国。相反,他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和保卫世界和平。希特勒说:“通过重新武装,德意志帝国政府表达了一个满怀信心的希望,即重新获得荣誉的德意志民族,能在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有权在与其他国家自由和开放的合作中,创造出一种有利于世界和平和稳定的环境。”

这年的11月1日,希特勒要求所有1914年出生,21岁,身体健康的男性公民全部参军。义务兵役制的时间是12个月,志愿兵役制时间更长,犹太人被排除在义务之外。按照新的计划,德国军队拥有36个师,原来《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是7个师,10万人,现在是36个师,55万人,而且未经国联同意。

一生最紧张的时刻

德国不仅重新武装了德军,还恢复了《凡尔赛和约》中禁止的四种武器:坦克、重炮、飞机和潜艇。虽然当时德军还远远没有准备好,还不具备发动战争的能力,但军队的训练如火如荼,看当时的纪录片,德军士兵所有的技术动作都非常熟练。

一年之内,德国的飞机产量就超过了英、法两国之和,希特勒准备让他的这支新军去试一试。怎么试呢?他让德军进入一战后被划为非武装区的莱茵地区。希特勒这么干是很冒险的,他的军队还不是英、法军队的对手。莱茵地区虽然被看成是德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凡尔赛和约》,它被非军事化处理了,特别是法国非常害怕在紧挨着法国边境的德国土地上出现德国军队。如果希特勒派军队进驻莱茵,这不仅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侵犯,而且也违背了《洛迦诺公约》。《洛加诺公约》是1925年前由德国跟英、法、比利时、意大利签订的。

因此,当希特勒准备进军莱茵时,有人警告他说,法国会强烈反对莱茵地区的重新军事化,这是《凡尔赛和约》禁止的。但希特勒听完之后说,法国是不会移动一英寸的。实际上,希特勒看穿了凡尔赛国家的色厉内荏。不过,在希特勒命令军队进入莱茵地区之前,他跟那支部队的指挥官讲,如果对面的法国人动手了,你就撤回来。为什么呢?因为他派去的是三个营1000多步兵、骑兵,而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23个师,600辆坦克,一旦法国人动起手来,这支小小的德军就会灰飞烟灭。但法国没动手,希特勒就说,他戳穿了纸老虎的面目。

后来,希特勒跟他的副官霍斯巴赫上校谈到这事儿。霍斯巴赫回忆说,希特勒讲,下达进军莱茵命令之后的24小时,是他这一生当中最紧张的时刻,他不止一次地跪下来,祈求上帝显灵保佑他。结果上帝真的“显灵”了——打这以后,希特勒对外扩张的野心大增,步伐也迈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