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传统节日的奥妙:我们怎样过节 > 二、寸草心报三春晖:中华母亲节 >

二、寸草心报三春晖:中华母亲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表现母子之爱的。天地之间,人伦为要。人伦至情,母慈子孝。

母子之爱的力量

越是内在的东西,开发出来能量越大。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越是原发性的感情,感情能量就越大。积淀越深、蕴蓄越久的感情,释放出来能量就越大。

母爱和爱母是人类最自然、最内在的爱。首先,从个体生育上讲,从怀孕开始,胚胎即受母体的滋养,十月怀胎,婴儿出生前都与母亲连体,互爱的根已经深深扎下去了,渗透在每个细胞。华人算“虚岁”就是把在母胎里的时间算上去。婴儿出生后三年哺乳,不仅供给营养,而且哺乳本身就是肌肤传爱的精神交流,婴儿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母爱、爱母之情在日生夜长。子女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这一点也不夸张。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孩子人生的基础,对孩子精神的发育极为重要。而这人生的最初阶段完全是浸泡在母爱、爱母的情感中,如以物质相比,这种爱已经深植在分子、原子、原子核之中了,成为与生俱来的最天然的、最内在的情愫,是原发性的爱,是“元爱”,是人都经历过这种原发性的内心体验,蕴蓄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情感能量、精神能量。触动这种潜在的情感体验,把蕴蓄人心人性深处的这种能量激发出来,提升起来,就会像核能一样,释放出巨大的威力。在这方面,海南省的狱政工作者就很有体会。过去他们“改造人”的工作偏重于政治说教,强制灌输,缺少能触摸到、冲击到心灵深处的教育。母子之爱可以直捣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部位,启发、开发人心深处的恩义、情义、道义,把潜在的能量释放出来,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使原来“刀枪不入”态度顽固的人,灵魂受到触动。服刑人员王某,其母第一次来探望时,见母哭,他反而粗暴地骂母亲;受到孝的启发后,见母亲再来,他跪倒在地,请求母亲原谅他的不孝行为,母子俩相拥而泣。服刑人员黎某,清明节时被准假一天,他跑到先人墓前,长跪不起,痛悔自己对不起先人。

其次,从族类历史上讲,在人类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母子之爱以社会遗传的方式,又通过文化的熏染、陶冶,强烈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以至成为一种心理定势,成为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成为一切爱的基础。

母爱、爱母,虽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但潜在的天性犹如地里的种籽,需要适宜的条件才能吐芽、长苗,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人类美好的感情,包括体验和感受感情的能力,也需要精心、加意地培育才能养成,才能丰富。我们的孝道文化,母爱、爱母活动,怎么能不重视节日这个载体?怎么能不建立咱们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认真培育感知父母之爱和爱父母之心,其意义绝不限于家庭。“立爱自亲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父母之爱和爱父母之心的回环往复和反复体验中,人类的爱心在不断滋生、发育,从而辐射到血缘亲情以外的广大领域中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也不知爱父母的人,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而没有爱心的人是很可怕的人,没有爱心的社会将是冷漠无情甚至充溢仇恨的社会。

母爱、爱母,是天然形成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中华母亲节的口号一面是母爱、母教,一面是爱母、孝亲。

中华母亲节之一面:母爱、母教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有了母亲才有了世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最重要的教师。母亲教育是每人必经的最基础的教育,是塑造人生的基本工序。好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好母亲则是孩子的天堂。生育本身是创造,是创造生命,教育培养更是创造,是创造人。做母亲,养育后代绝不等同于“生孩子”。养育意味着抚养和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一再指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人的性格中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就是母亲的工作。爱子必然教子,母爱必然提升为母教,落实在母教上。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母亲教育是民族素质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原始性、长久性的基础。优化母亲素质对于我们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是一项基础工程,因此,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母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尊重母亲的社会风尚,使高素质的女性愿意做母亲,而做了母亲的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重建母亲意识,发扬母教传统,振兴母教文化。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孟母教子”的中华传统。

中华母亲节应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蕴。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家庭伦理的民族,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很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孟子姓孟名轲,公元前372年四月初二诞生于邹(今山东省邹城),三岁时其父孟激去世,对独生子教养的责任就全落在孟母身上。她家贫,一面勤勉女工,一面精心教子,两千年前西汉《韩诗外传》和大历史学家刘向的《列女传》就翔实记载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阶段教子的五个故事,近八百年以来中国最普及的儿童读物《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古至今都以她为中华贤母的主要代表。她的教子事迹是成系统的:

1.择邻三迁

儿童易受周围环境熏染,孟母首先加意为孩子选择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善于利用环境来熏陶感化孟子。起初,孟子居住在墓地附近,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孟母就迁家。新居与市场为邻,而且邻居是屠夫,她再次迁居。把家搬到学宫旁,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遂在此定居,并把孟子送入学宫读书,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2.断机喻学

一次孟子未及放学提前回家,孟母问他缘故,他表现出怠学的样子。孟母拿起刀来,当着孟子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孟母用“断织”来譬喻“辍学”,指出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断机喻学”形象显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必须持之以恒。这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孟子旦夕勤学,终成大器。

3.买肉示信

孟母身教重于言教,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养孟子诚实守信的品格。《韩诗外传》载:当孟家东邻杀猪时,孟子问母亲:“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随口应道:“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吃肉。孟母很快后悔自己失言,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经济十分困难,还是到东邻买了猪肉给儿子吃,以自己的行动示范“言而有信”。

4.教子明礼

夏日的一天,孟子认为独处自己房中的妻子有失礼仪,产生了休妻的念头。孟母问明情况后,责备孟子说:“‘将上堂,声必扬’,你自己没打招呼,就登堂而入,是你失礼在先,怎么反而责怪别人呢?”孟子深感惭愧,向妻子赔礼道歉。孟母关于礼的教育促成了孟子明礼自检的品质。

5.励子行道

孟子在齐,齐宣王虽酬以高薪,却未能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孟子想到宋国行道,但考虑母亲年事已高,搬迁不便,所以未行。孟母知道后,主动劝孟子应以行道为上,不要顾念自己。可见即使孟子成人后孟母仍进行“终身教育”。

孟母去世后葬于邹城北25里的马鞍山麓。人们认为孟子的成就显示了孟母教子的成功,因而称这块六百亩大的林地为“孟母林”,以长久纪念她。历代常有封赠祭祀,保留至今的遗迹还有启圣寝殿、孟母三迁处、孟母三迁祠、孟母断机处碑等等,来瞻仰追思者络绎不绝。她的懿范远播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并被写进儿童教科书。

中华母亲节应当发扬母教的优良传统,致力于提升母亲的素质,这是中华母亲节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烟台母亲教育中心、太原的母亲讲坛等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

中华贤母很多,但统观比较,孟母是“母教一人”,懿范千秋,所以2006年笔者倡议以她为中华母亲节的主要形象代表,她生孟轲而成为母亲之日——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的基准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也旋即成立。主要形象代表并不意味着是唯一,各地可以同时纪念其他中华贤母。

中华母亲节之又一面:爱母、孝亲

爱母、孝亲,是中华传统的孝道。中华母亲节与孝道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我们各地的中华母亲节每每以感恩母亲为中心,中华母亲节成为表达爱母、孝亲精神的推动器,是孝道教育的最好载体和抓手。

爱子和孝亲是双向互动的。父母给予子女生命,对子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无私的慈爱。子女在母体中孕育成长,本来就依恋父母,又不断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爱,很自然地滋长着亲情回报的爱心,这种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品性、行为就是孝。这种血统之所系、命根之所出的孝,不是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特产,这是人性的自然感情。把孝简单地作为封建道德加以批判是违反自然的。所以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新世纪初,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说:“孝敬父母从来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事情。”

亲子之互爱是人类爱心的起点和基石,也是道德启蒙的起点和基石。仁爱之心、博爱精神,都是这种爱心的推衍和升华。珍惜这种爱亲的情感体验,把它培育起来,推展开来,就会养成健康发达的爱心和德性。人的道德情感是发散到四面八方的,不会只是单向的,“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真正的孝子总是个厚道的人,有德性的好人。

人类的美好感情,包括体验和感受感情的能力,需要精心保护、加意培养。如果家庭里的“小皇帝”、“小太阳”认为父母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当的,对亲情已经麻木、不会感知爱,那就不懂亲情回报、不会报答爱。从小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孝亲,长大后就是自私的人、不懂得奉献。

有人说我们天天都在行孝何必专设个节呢?设立中华母亲节,就是为了让天下父母的爱心有一个得以彰显、让人认真体认的节日;让天下子女的孝心有一个受到唤醒、并精致表达的节日。许多学校过中华母亲节时都让学生请母亲来一起过,专设一项“跟妈妈说句知心话”。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孩对妈妈说:“妈,你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都给我吃了。”母亲热泪盈眶,说:“孩子懂事了,没有白疼他。”是的,他从自己的童心体悟到母亲是怎么爱他的,对于他,这是个发现,也是个铭记,必然会萌发如何回报之念。把平时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的母爱,借此节日,思索、体认、领悟,年复一年,积累、加深、积淀,在心田里扎根、生长、开花,养成孝心、爱心、仁心。从这里可以看出节日的功能。

另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男孩,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福!”对于他,这是个许诺,也是个誓言,颇有小男子汉的气概。我问西方朋友,你们的孩子会向母亲说这样的话吗?回答说:不但没有这样的话语,而且没有这样的观念。这就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中华母亲节有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特色,不是异质文化的母亲节所能取代的。2014年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中国孝道》微电影选题研讨会上,我介绍了上述“小男子汉”对母亲的孝心,大约过了两个多月,中央电视台第一套综合频道、第三套综艺频道、第十三套新闻频道,在每天几次的新闻节目后,就以公益广告的方式播出这种场面。连续播了两个多月后,又拓展成三部曲:第一景,年轻的妈妈抚摸着孩子,憧憬未来说:等你长大了我就享福了。第二景,中年母亲充满期待地对大孩子说:等你结婚生孩子了我就享福了。第三景,小孙女对两鬓斑白的老人说:奶奶,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你享福!这时屏幕上出现八个大字:“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这使人想起中国的老话:“子欲养而亲不待!”孝亲是最不能等待的。中国母亲的母爱是全天候而且终身的,抚养好第二代还接着抚育第三代,献了青春还要献终身,“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哪!我们不能对不起她们,不能让她们的期待落空!

中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母难之日”,径称“母难”,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日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个人的生日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都是自己的母亲节。北京市通州区的许多小学开展“我的母亲节”活动,每人一本“我家的母亲节”小本子,记录下自己的孝亲言行,把中华母亲节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把学校教育同家庭践行连接起来,展现了中华母亲节的魅力。

异质文化的母亲节难于传承中华孝道

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是综合性、多义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乘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母亲节难于承担传承以上两方面中华传统之任。

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都有不同的文化个性,流淌着自己民族文化的血液,承载着自己民族的民族精神。美国母亲节是美国文化的产物。最初提出此设想的贾维斯夫人是当时美国格拉夫顿城教会主日学校的总监,美国南北战争后她在学校里负责讲述美国国殇纪念日的课程,讲述美国南北战争中捐躯英雄的故事,她提出应当设立一个母亲节,以慰藉为国贡献出英勇战士的母亲们。她愿望未实现便逝世了。她的女儿安娜·M·贾维斯(1864—1948)终身未婚,一直陪伴母亲身边。1907年,安娜正式发起创设美国母亲节,得到教会、教堂的支持,她的纪念活动与教会仪式相结合于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在教堂举行。经过七年的努力,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母亲节就定在五月份的第二个礼拜天。从上述可见,美国母亲节同美国历史、美国宗教有不解之缘,有美国文化的印记。在世界多数国家未设母亲节的情况下,随着强势文化的推行,有些人跟着过美国的母亲节。欧洲文化跟美国文化很密切,但许多欧洲国家仍有自己的母亲节:英国母亲节在三月份。法国1928年才设立母亲节,也没有跟着已有的美国母亲节,而是定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瑞典也是。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等也没有跟美国。亚洲国家印尼、韩国等都没有取同美国,泰国到1976年还宣布8月12日为自己国家的母亲节,朝鲜2012年确定11月16日为自己国家的母亲节。阿拉伯地区的许多国家以3月21日“春分”为母亲节,都植根于自己的文化。

部分国家设立的母亲节日表

节日时间国 家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挪威3月3日格鲁吉亚3月8日阿富汗、阿塞拜疆、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共和国、摩尔瓦多、越南、哈萨克斯坦、老挝、黑山、塞尔维亚、波黑大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英国、爱尔兰共和国、尼日利亚3月21日(春分)巴林、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黎巴嫩、阿曼、巴勒斯坦地区、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阿联酋、也门、伊拉克3月25日斯洛文尼亚4月5日印度4月7日亚美尼亚5月第一个星期日匈牙利、葡萄牙、立陶宛、莫桑比克、西班牙、罗马尼亚、南非5月8日(父亲节)阿尔巴尼亚、韩国5月10日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5月第二个星期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70多个5月15日巴拉圭(同国庆节)5月26日波兰5月27日玻利维亚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瑞典、法国、阿尔及利亚、多米尼加、摩洛哥、毛里求斯、突尼斯、海地、法属安地列斯群岛5月30日尼加拉瓜6月1日(母亲和儿童节)蒙古6月第一个星期日卢森堡6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肯尼亚8月12日泰国8月15日哥斯达黎加、比利时安特卫普10月第二个星期一马拉维10月14日白俄罗斯10月第三个星期日阿根廷、日本1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俄罗斯12月8日巴拿马12月22日印度尼西亚不用公历设立的:希伯来历细罢特月第30日(在1月30日到3月1日之间)以色列在4月19日到4月29日之间尼泊尔伊斯兰历主马达·阿色尼月第二十日伊朗

以上是总部设在美国的维基百科的统计,并不完全,例如前述11月16日朝鲜的母亲节就未计入。

1980年代末中国南方有人开始过美国的母亲节,误认为是“世界的”。海内外许多有识之士对洋节的冲击都很忧虑,就像有人说的:“中国人过洋节就像是进别人家的祠堂,拜别人的祖宗,拜了半天不知姓张姓李何方神圣!”烟台一位网民说,过去他给母亲过美国母亲节,母亲不感兴趣;现在给母亲过中华母亲节,母亲很高兴。两种母亲节确有不同的文化根基。我们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坚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展现中华母亲节文化的光彩。

锲而不舍务使中华母亲节成为民俗

节日是生活状态的文化,广大群众年复一年不断反复地践行,而且是在全社会欢乐喜庆的氛围中进行,入心至深。为贯彻十六大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的精神,中央有关文件经常强调要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节日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我们应当维护中华节日的主体地位。如果不复兴和发展植根中华文化的中华节日,而热衷于去过人家的节日,那就会跟着人家的文化走。中央把传统节日系列称为“我们的节日”,以区别于西方的节日,就体现了政策的重点。除了中华年、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最重要的单项人伦主题节日——母亲节,处在中西文化激荡的最前沿,也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当中华儿女吮吸母亲节的文化乳汁时,母亲代表却是洋妈妈,这样的事不宜再继续下去。我们要维系中华文化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需要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需要,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需要。这对于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对于提高人母的素质,对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对于培育全社会的爱心和道德情感都是极好的助推器。

笔者于2004年春,以全国政协提案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2006年成立了中华母亲节促进会。议定以孟母作为中华母亲节的主要形象代表(不排斥其他代表人物),以孟母生孟子从而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作为中华母亲节的基准日(其前后均可举行)。此举很快得到各方认同与支持。2007年以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多达600余人次,连续联名提出过近20份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提案、建议案、议案,为设立中华母亲节而奔走呼吁。2013年又有80多位部长、院士、将军、知名学者,联名倡议“文化自觉母节自立”,支持设置中华母亲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接连三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都作出肯定的批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写信说:“我赞成你们提出的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倡议。”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批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大好事,应予支持。”并亲自担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名誉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批示说:“我的看法是,中国人过美国母亲节确不妥,应引导。”

2007年、2011年和2013年就设立中华母亲节在人民网社会频道、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中国网、新浪网进行的民调和网上投票结果是:支持设立中华母亲节者逐年增加,比例分别为:75.2%、80.9%和98%。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湖南省代表通过纸质样本和网上样本,共调研了5061名民众,其中赞成设立“中华母亲节”和“中华父亲节”的达88.18%。

民间为推动中华母亲节,开展了丰富多彩、感人肺腑、深入人心的群众活动,2007年首届中华母亲节以来,已有山东、北京、河北、河南、天津、上海、重庆、江苏、福建、广西、辽宁、黑龙江、山西、宁夏、湖北、广东、湖南、云南、陕西、安徽、青海、浙江等省市自治区,80多个城市的学校和单位先后开展了活动,已经初步形成为民俗。今后,必须发动各方面力量,锲而不舍,代代相传,持续前行,务成民俗。持续越长,范围越大,就越有可能获得上下公认、传为永久。

在万物繁衍的春天里,农历三月和四月初,聚集着众多中华母亲文化代表者的纪念日:三月初六嫘祖、三月初十女娲、三月二十西王母、三月廿三妈祖、四月初二孟母……我们建议以三月初三至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文化月,这样,各地可选择与本地母亲文化资源相关的文化月中的某天举办中华母亲节庆典。

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觉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过中华母亲节的积极性。为了中华复兴的伟大理想,切望我中华儿女共襄此盛举,恳请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把此项工程纳入工作范围,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通过适当的方式稍许有所表示,中华母亲节就会更加蓬勃开展起来。

对节日的宣传导向非常重要,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媒体应当向中华文化、中华节日倾斜,要多报道、多鼓励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重阳)、中华情侣节(七夕)等中华人伦节日。从中华母亲节的发起到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的成立,新华社都发了稿;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等也有较多和较长报道。希望其他媒体也加强报道。

妇联是母亲的“娘家”,在关爱母亲、提高母教水平、提倡孝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热切呼吁各级妇联组织和其他各类妇女组织,把中华母亲节作为自己的节日,大力支持中华母亲节的开展,尽可能参与相关的中华母亲节活动,如有可能就主办或承办一些中华母亲节活动。

教基[2007]20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孝道教育的情况报告》就提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不断丰富孝道教育的形式,推动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利用重阳节、清明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以孝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很高兴,它是把孝道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融为一体的。确实,只有能够体现“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华母亲节,才能与重阳节、清明节一起称为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