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唐朝定居指南 > 皇帝带头正风气,澡堂子里谈工作【洗澡】 >

皇帝带头正风气,澡堂子里谈工作【洗澡】

这位爱美爱干净的唐穿团娘子,当您经过一番挣扎斗争,终于成功地洗了一次头发,想不想继续挑战下一个难关——给自己全身洗个澡呢? 

您将遇到的阻碍,基本跟洗头模式差不多:费水、费柴、费人力、费清洗材料。不过因为身体皮肤面积比头发面积更大,这些东西的耗费量会更多。另外再加一个阻碍:需要一个比较隐私的单独空间。毕竟如果洗头发的时候不小心被别人看见,虽然尴尬但不至于有伤风化,可要是脱光了洗澡的时候被丈夫以外的人看见,这性质就严重太多了。 

像您穿越到的这种城市小康家庭,想有个独立的浴室,可能性不大。上篇已经说了,洗浴活动在古代非富贵人家里并不能经常进行,当然也就没必要,也没条件建房子时弄个单独浴室。偶尔要洗澡洗头发时,你大概只能在自己的卧室里放个大盆,让奴婢弄来必需品然后把门窗关好,门外留个人看着点,自己和贴身奴婢在卧室里快点洗完了事。

 洗澡的时候如果是在夏天还好,如果是气温比较低的冬天或初春秋末,在卧室里洗澡还有个好处,就是这地方一般会长燃着炭炉等取暖工具,室温保持得较舒适,洗澡时冻得感冒发烧的概率小。当然了,春秋冬三季很少出汗,您要求勤洗澡的理由更不能成立了。

给您出个主意吧。如果您实在想洗,又不想面对家里长辈、丈夫甚至奴仆下人的议论贬损,那可以装病,叫家里人请来医生,说自己的症状是“皮肤瘙痒,有黑白屑脱落,遍体生虱,油腻垢臭”,那医生开出的治疗方子八成就包括“浴身”——对啦,在古代“洗澡”普遍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呢,也可见这在平民阶层当中是多稀罕的活动。

为了治病,家里人一咬牙一跺脚,豁出去了,允许您洗一次澡!这赶紧地,叫人烧水拿大盆准备吧。

普通平民人家洗澡的家什也挺简单,一个大澡盆或者类似的大型平底盛水容器,当时叫“浴斛”[注21], 您可以在里面放一个像凳子的坐具叫“浴床”,自己坐在浴床上,由奴婢动手给您头上身上浇热水擦抹身体。至于清洁剂,和洗头发一样用草木灰、米浆、皂角也行,还可以用以豆粉为主料加其他药材合成的“澡豆”,配方很多,有时间自己在家里做也行,市面上也很容易买到。

洗完了用干净的布巾擦掉水,讲究的还要求上半身和下半身用不同的布巾来擦,擦上身的叫“絺”,是比较精细的布,比较粗薄的“绤”只用来擦下身。[注22]擦完再换一套干净衣服,重新梳理好头发,这个洗澡过程算结束。  

相比之下,你家男人如果想洗澡,会便利得多。一些大型官衙机构以及寺院里有公共浴堂,允许多人共浴,但只限男性。在盛夏特别热的时候,平民小康人家的男子和小孩也会到天然的河湖水塘里扑腾洗澡玩水,比如杜甫就写过“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注23]的句子。还有白居易老先生,他在一个“炎光昼方炽,暑气宵弥毒”盛夏时节,跑到香山寺的石楼潭里,趁夜里人少,“平石为浴床,洼石为浴斛。绡巾薄露顶,草屦轻乘足”,坐在露天水池岸边痛痛快快洗了一次澡,然后“清凉咏而归,归上石楼宿”。[注24]

白居易如果生在现代,应该是一位微博狂人,而且还特别喜欢把日常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小事都拍个照写个段子往网上发。光是跟“沐浴”有关的诗,他就写了很多首,但这是否能说明老先生经常洗澡呢?呃,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馀。”不过这也情有可原,因为这是他一场大病以后写的。在那时候的医生看来,有些病可以用洗澡的方法治疗,有些病却是不能洗澡的,否则容易“伤元气”“中风邪”等。所以白大诗人到底爱不爱洗澡?这还真是个问题哈。

其实从先秦时代起,在上流社会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周礼》《仪礼》《礼记》记载为代表的士人价值观和理想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要求大家勤洗浴、讲卫生。一个受人尊敬的士人,在奉养父母、接待客人的时候,都应该提供能让他们三天洗头一次、五天洗澡一次的生活条件。而这个士人自己,也应该每五天洗浴一次,为此汉代的朝廷特意把官员们每上班五天可以休一天的假称为“休沐”,意思约等于“给你们时间都滚回去把自己拾掇干净再来上班,别熏死人”。到了唐朝,这个假期延长到每十天休一天,也被称为“旬假”。

除了日常生活以外,贵族士大夫要搞点什么隆重仪式,比如祭祀、参加公共活动、拜见上司贵官等,都要提前“沐浴斋戒”,把自己里里外外都清理干净,才能怀着一颗纯洁虔诚的心去天人合一。可见无论喜欢不喜欢洗澡,上流社会人士一般还是都承认洗澡是好事,是应该鼓励提倡的。

不过正像世间所有事一样,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即使在生活水平提高、卫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照样有一堆人不爱洗澡,别人也拿他没办法,何况是在物质水平低落的古代呢。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以“不爱洗澡”留名青史的贵族士大夫,人数比“爱洗澡”的只多不少,随便数一下就有嵇康、王猛、王安石等。还有一位桓冲,这位倒是洗澡的,但洗完澡不爱换衣服,干净身体往脏旧衣服里一套完事,这也折腾出了一些典故是非。

在中古社会里,能保持“勤洗澡”生活方式的阶层,可能只有寺庙里的和尚了。因为佛教是从热带国家传入我国的,热带国家人民洗澡比较方便(如著名的“恒河晨浴”),所以沐浴的习俗也跟着佛经一起在寺庙里安身。大中型寺庙往往在建造时就设计了专门的浴堂或者浴室院,以供佛教徒洗浴。《洛阳伽蓝记》卷四:“宝光寺……指园中一处曰:‘此是浴堂,前五步,应有一井。’众僧掘之,果得屋及井焉。”出土了无数唐代珍宝的法门寺,“寺之东南隅有浴室院,或供会辐辏,淄侣云集,凡圣混同,日浴千数。洎百年已还,迄于今日,檀那相继,未尝废坠。”[注25]敦煌壁画上也有僧众洗浴的场景。

这些公共浴室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跟现代的公共浴池也没太多本质区别:在地下挖个体积不等的池子,池壁和池底铺上不易渗水的材料(一般是石条或青砖),在水源和浴池之间设个加热炉灶,把冷水加热以后注入浴池,尽量保持池内温度合适人体洗浴。这是基本的设置,至于冲淋设备、莲蓬头、按摩喷头、桑拿房那些就先别想了。

后世那种建在街面上、城区里、收钱让人进去洗澡的商业公共浴池,在唐朝的城市里似乎也不多见,但在宋朝城市里就已经很普及了,而且在浴池里还有搓背等附加服务。苏东坡在享受完搓背工的服务以后还赋诗填词留念:“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注26]

除了寺院以外,另一处有大型沐浴设施的地方是——皇宫。

唐朝最著名的皇家浴池是骊山脚下的“华清池”,这个我们穿越团已经去过不止一次了,不再重复介绍。而且华清池主要是利用了天然温泉,和我们本次说到的人工沐浴也不太一样。在长安城内的太极宫、兴庆宫特别是大明宫,以及不少避暑离宫,也都有大型浴池供人使用。而且这些皇宫里的浴殿,除了让皇帝后妃们洗澡,还有别的奇妙用途。 

比如您家丈夫在婚后仕途得意,从一介平民书生考科举中了状元,又步步高升,有朝一日做了翰林学士,负责书写圣旨,相当于皇帝的大秘书的角色。那么有一天他正在宫内直房值班的时候,内侍宦官过来传诏,天子要找他商量政务。没说的,带上纸笔墨盒跟着走吧。 

七拐八拐,没往正常传召的延英殿或紫宸殿、清思殿方向走,反而走向那座窗冒白汽、檐蒸水雾的“浴殿”。到了跟前,一看一堆宦官宫女手捧各种沐浴用具和干净衣物等,隔着垂地的帷帘纱帐,只听浴池里确实水声哗哗直响,皇帝正在里面洗澡呢——这是要干啥?

别紧张,别紧张,这是正常情况。唐朝皇帝的确有这个奇特癖好,喜欢在澡堂子里谈工作——嗯,当时叫“浴堂召对”。这是纯洁的工作关系,不一定会命令您家丈夫脱衣陪浴,很可能只是皇帝自己泡池子里或者洗完了穿上衣服坐着,口述想法,您家丈夫负责讨论和记录,谈得起劲可能会一直聊到天黑吹灯拔蜡[注27]。这种事如果经常发生,别的大臣还会羡慕您家丈夫呢,这是君恩深重的表示啊。 

您不信,来看看白居易在给皇帝当秘书的时候,和好朋友元稹相互写诗传情吐嘈,都特意要点出“浴殿”这个关键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银台金阙夕沈沈,独宿相思在翰林……渚宫东面烟波冷,浴殿西头钟漏深。”元稹《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时乐天为中书舍人予任翰林士)》:“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偷瞻咫尺颜。恩垂天语近,对久漏声闲······” 

同时,既然您家郎君升官发财了,全家人当然也会跟着飞黄腾达,搬进大宅子,奴婢更多,生活更富裕,那么跻身于上流社会贵妇中的您自己,想要常洗澡也不再那么困难了。

首先,您可以有一间单独的浴室啦。这个房间叫“湢”,往往设立在离炉灶和水源都比较近的地方,要往室内地下挖个浴池还是太奢侈了点,一般挖一条专门的排水道,地方够用来放个大的“浴斛”,旁边再放衣架(桁)和比较大的“浴床”,让您能有地方挂衣裳布巾,还能舒舒服服地坐着洗澡就行了。

其次,您用的洗浴剂,也不能再满足于简陋的草木灰、浆水、皂角或便宜澡豆。当时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神奇洗浴药剂配方,如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专门开辟章节,记载了大量“妇人面药、面脂、澡豆”的配方。随便摘二则:

澡豆方:细辛(半两)、白术(三分)、栝楼(二枚)、土瓜根(三分)、皂荚(五挺炙去皮子)、商陆(一两半)、冬瓜仁(半升)、雀矢(半合)、菟丝子(二合)、猪胰(一具去脂)、蒿本、防风、白芒、白附子、茯苓、杏仁(去皮尖)、桃仁(去皮尖各一两)、豆末(四升)、面(一升),上一十九味,捣细筛。以面浆煮猪胰一具令烂,取汁和散作饼子,曝之令干,更熟捣细罗之,以洗手面甚佳。(意思是把这十九种药材搅在一起捣成细粉。用面浆将猪胰脂煮烂,取汁和细粉团成饼状晒干,再捣细并用细罗布筛过,取来用以洗手洗脸,当然也可以洗澡。) 

又方:丁香、沉香、青木香、桃花、钟乳粉、真珠、玉屑、蜀水花、木瓜花(各三两)、柰花、梨花、红莲花、李花、樱桃花、白蜀葵花、旋复花(各四两)、麝香(一铢),上一十七味,捣诸花,别捣诸香,真珠、玉屑别研成粉,合和大豆末七合,研之千遍,密贮勿泄。常用洗手面作妆,一百日,其面如玉光净润泽,臭气粉滓皆除,咽喉臂膞皆用洗之,悉得如意。(这里一共列出了十七味配料,其中包括花、香料和真珠玉屑,这三种分别捣细再与大豆粉混合,研磨千遍,密封贮存。坚持用这种香药来洗手洗脸化妆一百天,就可除去体臭粉滓,脸部皮肤如玉光净润泽。这种香药也可以用来洗脖子洗胳膊,当然更可以洗全身。)

这些配方真的有它们所宣称的那些神效吗?嗯……马马虎虎地说,就算疗效达不到,也应该是洗不死人的,只要您别一激动把浸了澡豆香药的洗澡水大量喝进肚就行。而且这些配方里总有一些东西有点好的效果,比如面粉、豆末、皂荚可以用来吸附污垢,有助于清洁,花汁和香料可以掩饰体臭等。所以,只要您家里有钱,就可着劲造吧。

不过还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是作为丈夫的原配正妻陪着他一步一步从中等人家迈上了成功仕途,那等他当了大官,您的年纪也不会太小了。等到您用得起这些昂贵精致的沐浴护肤品时,您的肌肤很可能已经枯涩干瘪、布满斑点皱纹了,再怎么折腾也恢复不了青春少女的润泽丰盈,这还不要提年轻时恪于生活困顿,无法经常沐浴保养而留下的种种身体隐患。总之,想要穿越成唐朝“小家碧玉”然后“白手起家共同奋斗”的美女们,还是三思吧。

注21:《北齐书·南阳王高绰传》:“后主即夜索歇一斗,比晓得三二升,置诸浴斛,使人裸卧斛中,号叫宛转。帝与绰临观,喜噱不已。”

注22:《礼记·玉藻》:“浴用二巾,上絺下绤。”

注23:引自杜甫《进艇》。

注24:引自白居易《香山寺石楼潭夜浴》。

注25:引自刻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法门寺浴室院暴雨冲注唯浴室镬器独不漂没灵异记》碑。

注26:引自苏轼《如梦令》。

注27:《旧唐书·柳公权传》:“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