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空谷幽兰 > 第十章 暮星之家 >

第十章 暮星之家

西安西南一百二十公里处,有一片由花岗岩和松树构成的广阔区域,面积达五万四千公顷,这就是太白山。西安官方的人告诉我,对外国人来说,即使带着向导,在太白山四处漫游也还是太危险了。

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说的危险是指什么。但是即使他们让我去了,爬太白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史志上说,太白山上有很多登山者的残骸;曾经爬上过顶峰的中国人说,太白山比华山危险多了。不过,隐士们在太白山上已经住了几千年了,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在山上寻找幽居之地。在太白山比较著名的近代隐士中,有虚云老和尚。他在嘉五台入定之后,因“厌于酬答”,于1903年春,搬到了太白山。陕西省道教协会的会长告诉我说,他知道有两位道教隐士住在太白山上,其他的出家人说,他们还知道好几十位。

太白山海拔三千七百六十七米,是终南山的最高峰。除了台湾的几座山峰以外,在太白山以东的中国其他地区,再没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了。它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仍然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拥有最重要、最丰富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山脉之一。科学家们把太白山称为“中国植物园”,并且已经成功地把顶峰和西侧的一大片区域宣布为自然保护区。植物学家们说,太白山上没有草,只有宝。

到目前为止,在太白山上发现的一千七百种植物中,有六百多种具有医用价值。登山者在太白山的低坡上首先遇到的金钟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柏叶可以做止血药,种子可以做镇静剂。登山者向顶峰攀登的途中,他们会依次穿过华山松、楝树、白桦和冷杉等林带,最后,在顶峰附近,是矮小的蓝松、枇杷和杜鹃。所有这些植物,都能在采药人的背包里找到。

除了植物,太白山还以其动物而闻名。在山上,动物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二百三十种鸟类,其中包括一些珍稀品种,诸如不会飞的大鸨。金色的锦鸡和红冠的朱鹮(这种鸟全世界过去只有四只,都在日本。最近,在太白山麓又发现了几对)(1)。四十多种哺乳动物也在太白山安了家,其中包括大熊猫、扭角羚(长着螺旋形角的山羊)和金丝猴。

在西安,我与一位动物学家进行了交谈。他每年都要深入到终南山最偏僻的地方,去采集标本。最近几年,他去了太白山东南侧板房子附近的几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他说,直到现在,因为这一地区一直交通闭塞,结果导致村民们患有几种遗传性疾病。据他判断,一半的村民是低能儿,或者是有智力缺陷。

他说,太白山上的生活也是危险的。虎跑谷村有一家,儿子少了半边儿脸。那是被一头熊撕掉的。另外一头熊则咬掉了男孩父亲的半个屁股。在这位动物学家去这一家的前一天晚上,男孩的母亲在厕所附近,用带铁尖的扁担,捅死了一头豹子。不过,主要的危险还不是熊或豹子,而是野猪。野猪常常成群活动,有时多达一百头。它们会把任何闯到它们路上的东西或人践踏得粉碎。但是,尽管有这些危险,村里的男人们还是只要有机会,就捕猎野猪。而村里的女人们仍然用野猪鬃梳头和装饰头发。

这位动物学家还告诉我,村民们怎样领着他和一支科学考察队,爬到太白山上,捕获了一对金丝猴。为了这对金丝猴,莫斯科给北京提供了两辆卡车和两笔奖学金。科学家们给了村民们一百块钱,大约相当于二十美元,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整个秦岭海拔较高的枇杷林中,还能找到蓝脸金毛的金丝猴。这位动物学家描述了村民们怎样首先确定了金丝猴群在太白山顶峰附近的位置,然后匍匐前进,尽可能地接近金丝猴,之后突然开始猛敲锡制的平底锅。有几只金丝猴出于恐惧,就那么乖乖地闭上了眼睛,很快就被抓住了。

这位动物学家说,就他所知,进山是不受限制的,但是找一个向导是绝对必要的。他建议我要么加入他未来的某次考察活动,要么在板房子雇一个向导。我婉言谢绝了这两个建议。

“太白山”的意思是“大白山”。但是它还有其他的名字。在公元前第三个千年,它被称做“惇物”——大供应者。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它被称做“大时山”。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期间,当早期的中国神话开始演变成哲学的时候,它被称做“太乙山”——创造万物的大神之山。在它所创造的万物当中,有它自己的白色岩峰,因此,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末,人们开始叫它“太白山”。

在早期的中国哲学中,白色是西方之色,也是暮星——太白金星之色。两千多年以前,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太白之精滴落到这座山上,变成了一块白色的岩石,这块岩石就成了太白山的顶峰(很显然,这个故事就是公元8世纪唐玄宗所做的那个梦的基础)。偶尔,当太白山没有被云雾掩盖之时,它的魁伟的白色身影,是眉县(2)以南最突出的风景。

眉县在顶峰以北四十公里处。尽管它离顶峰很近,可是古代的旅行者们却常常假道武功和周至二县,从东面上山。武功和周至在西安西面七十公里处。传统的路线是从武功和周至出发,向西南走到清湫村。清湫的遗址就在现在的槐芽镇南面。

清湫是原来的山神庙所在的地方。清湫南面大约十公里处的三官池,是昔日进山的入口。过去农历七月,人们常常到这里来祈雨。农历七月也是全年中唯一的月份——在这个月份里,凡夫俗子才敢斗胆去爬太白山麓的小山。在《郿县志》中,一位爬过这些小山的清朝官员(李栢)留下了这样的记述:

其登之也,始旁溪以穿林,继攀萝于鸟道,枯槎横续其断岸,石栈勾折于危岛,其险也如此。及登绝顶,万缘俱空。日瘦月小,星寒云低。远眺东南,天山一色。瞰北渭,渺然一带。五将、九,俱为培塿,其高也如此。

群山环卫,如星拱极,区其形状,有欹者、侧者、偻而探者、蹙黛倚者,似龙盘者、虎踞者,似凤鸾翼者,堆似牛首者,并峙似熊耳者,有鸣声镗鞳似石钟者,有峰岩相等似楚山九嶷、齐山七十二峰者,其山形之异也如此。

或阿香轰于涧底,或长虹勒乎山腰,或狂飙乍逝,板屋有秋叶之危;或雾大壑,白昼有下舂之冥。兼以晴雨倏忽,挥霍万状者,其气象之变有如此。

《郿县志》中还记载了另一位旅行家、17世纪的官员贾对太白山的印象:

余入山,见景之奇者,若宋元图画,开阖反侧,变态万状。见径之险者,若羊肠、鸟脊,进退一线,极人境之幻矣。

陈仲醇云:“世之游山,不过七尺筇与一屐。必士大夫有驺从、糇粮之资而后可。”若余之入太白,则既难假于舆,亦莫资筇屐。

遇水不测其深,掷石齿而跳跃之,少错则坠矣。遇土不计其泞,入足而随出之,少缓则陷矣。壁立数仞之峰,或蚁缘以上;建瓴千尺之坂,或蛇伏以下,不知其身之捷于猿猱,而勇于贲育者。

的介绍之后,还有详细的描述。它成了爬山的标准记述,甚至被刻进石头里,以利子孙后代。虽然我没有去靠近太白山的任何地方,但是我从一位在太白山上住了几十年的道士那里,了解到了太白山的路径情况。这位道士熟知通向山顶的每一条路——它们共有四条,两条在南,两条在北。

南面的两条路,一条从西南上来,经过自然保护区附近;另一条从东南上来,从黑河沿岸开头。北面的两条路,分别从鹰头村(音译)和塘峪村(音译)开始,然后在太白山北坡的半山腰处会合。在那里,从黑河上来的那条路,也汇入其中。大部分游客走北面的两条路:从眉县来的人走鹰头那条路,从周至来的人走塘峪那条路。不管走哪一条路,要到顶峰,人是九十公里,鸟儿是二十五公里。

还有,这些路并不总是开放的。甚至山上的大道观,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是荒凉的。农历六月份,太白山一带的所有出家人都在顶峰聚会。会面之后,他们又重新分散到点缀着山路的十一座道观中——“文革”前有三十七座。

告诉我有关太白山的事情的那位道士说,要到顶峰,得爬四天。除非盛夏,否则几乎没有人去爬太白山。盛夏的时候,道观是开放的,可以提供简单的食宿。他说,大部分登山者都在七月末和八月中旬之间上来。否则,太白山上太冷。不过采药的人和香客意志却坚定得多。从四月直到十月,在通向顶峰的山路上,都能够发现他们采集草药和汲取太白山上湖泊里的神水的身影。在贾的记述中,他解释说:“……其神异同,而不令人久憩其傍。久则雷电即至,名为行法……诸池皆神所司,土人敬礼。”

这些湖泊除了是神灵和水龙的家之外,它们还蕴藏着其他的秘密。首先,围绕着顶峰,它们形成了一串由六个圆形山谷组成的项链,海拔高达三千五百多米,这使得它们成为中国最高的高山湖泊,离天只有一口气那么远。它们是在一万二千年前,最后一次(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其中最大的那个湖泊真是深不可测。那位道士告诉我,1956年,两位苏联潜水员携带着某种水下呼吸设备,试图潜到最大的那个湖泊的湖底。几分钟后,其中的一个人回到水面上,气喘吁吁的;另外一个回来得晚多了,死了。那位道士说,他看起来像一根冰棒。

修行者的住所

是太白山的水促使贾这样开始他的记述的:“及山,舍骑而徒,三里,至三官池,池清澈。凡祷雨,必取水设坛中,山高不可到,多汲是池焉。”公元11世纪,苏东坡曾经是这一带的地方官。一场旱灾使得他参拜了太白山的山神庙。后来,他写下了一首五百言的长诗,其中有这样的四句:

平生闻太白,

一见驻行驺。

鼓角谁能试,

风雷果致不。

苏东坡所提到的是太白山更为著名的一个特征。根据著于公元4世纪的《水经注》的记载:“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当苏东坡参拜山神庙的时候,他一定召集了当地的民兵。他说,他的祈祷得到了回应,三天大雨如注。

李白是太白山所偏爱的另一位诗人。李白出生以前,他母亲梦见暮星使她受孕了,于是为了纪念李白天上的父亲,母亲便给儿子取字曰“太白”。因此对李白来说,去探望他的石头兄弟,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西上太白峰,

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

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

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

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

何时复更还。

李白是一位道教徒。虽然佛教徒也来这里隐居,但是太白山始终是一座道教名山。像其他的山一样,关于第一批选择太白山作为隐居地的隐士,没有任何历史记载。道教徒们说,老子曾经在此逗留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采集云母和长生不死药的其他配料,然后才通过散关便消失了。但是即使老子确实曾经来过这座山,他也从来没有被列入过太白山的隐居者的名单。

与太白山有关的第一位隐士是鬼谷。公元前4世纪,他曾经住在这里。尽管鬼谷喜欢隐姓埋名,但是他的两位学生苏秦和张仪,却因为在战国时代提出“连横”、“合纵”的政策而蜚声一时。结果,鬼谷就被公认为是吸收了当时各家思想的法家的祖师。鬼谷本身是一位道教徒,据说他曾经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太白山上有一座悬崖,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唐朝的时候,有人撰写了一部道教经典,署上了他的名字,这就是《鬼谷子》(3)。

从太白山早期名字的神话基础来看,几千年来,它必定一直是宗教仪式和宗教修行的圣地。但是历史上最早提及太白山上的庙宇,则在仅仅两千年前。那时候,有人为了纪念谷春,于公元前1世纪歉收的年份里,修建了一座山神庙。

谷春是汉成帝宫廷中的一个小官。他也是气功的修行者。他死的时候,身体还是温的。因此当他下葬的时候,他的家人拒绝钉上棺材盖。三年后,他突然出现在他生前所在的村庄的大门顶上,坐在那里。当他的家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们打开谷春的棺材,结果只看到了他的衣服。在大门顶上过了三夜以后,他拒绝了家人要求他回家的恳求,然后消失了。后来,人们又发现他重新出现在长安城一个主要城门的顶上。但是三天后,他又一次离开了。历史记载上说,他最后出现在太白山上。因此后来有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顶峰上修建了一座道观。

不过,太白山最著名的隐士却是另一位道教徒——孙思邈。公元7世纪上半期,孙思邈第一次来到这里,把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在太白山上采集药草,完善他的医学知识,以及修道。尽管有几位皇帝召请他做宫廷里的高官,但是他更愿意专心致志于道教修行和医学实践。他说,不管病人的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怎么样,医生应该给所有的人治病。他在老百姓当中赢得了崇高的声望,被人们尊为“药王”。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中国最伟大的医生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营养学家。

孙思邈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两部著作:一部总结了他所在的时代以前的药方(《千金要方》),另外一部则收集了他自己的杰出贡献(《千金翼方》)。在《千金翼方》中,他记载了用海藻和鹿茸治疗甲状腺肿大,牛肝和羊肝治疗夜盲症,杏仁、谷白皮和蜀椒治脚气等治疗方法。

作为中国一座主要的道教修行中心,太白山的重要性最终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得到了承认。那个时候,道教作者司马承祯补充了十大洞天的遗漏,把太白山列在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座——在这些洞天里,人们能够找到或者炼制长生不死药。大约在太白山被列入道教名山名单的同时,李白在自己的古风系列中,写下了这首诗:

太白何苍苍,

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

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

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

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

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

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

竦身以电灭。

仰望不可及,

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

永与世人别。

太白山不仅是想成仙的道教徒的家,也是儒家隐士的家。中国隐士传统的一个循环论题是,与其说隐居意味着放弃社会,还不如说它意味着放弃贪欲。作为一个原则,隐士们首先通过改造自己,进而寻求改造社会,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太白山是为了冷却自己的热情的。

早在公元1世纪末,儒家隐士就已经出现在太白山麓。这段时期,选择隐士茅篷而放弃宫廷职位的学者的数目大量增长。这段时期,学者们不再仅限于掌握通常的一两部儒家典籍,而是对接受更广泛的教育产生了兴趣。

这第一批汉代学者学到了与大部分主要典籍相关的广博精深的知识,挚恂就是这批学者中的一位。他吸引了十多位弟子,到太白山的隐居地跟他学习。其中一位弟子叫马融,他的才华使他很快成为挚恂最喜爱的弟子。后来,马融娶了挚恂的女儿,在太白山上创建了自己的学院。公元166年,马融去世的时候,被公认为是儒、道两家典籍注释者的泰斗。有一千多人宣称马融是自己的老师。

来太白山跟马融学习的人中,有一个人叫郑玄。虽然郑玄曾经师从当时很多著名的先生,但是他还是没有马上被马融所接受。他被迫在附近搭了一座小茅篷,并通过马融的其他弟子,间接地接受指导。有一次,马融在解决一个涉及天体运动的问题时,遇到了麻烦,他的一位弟子说,郑玄能解决这个问题。郑玄迅速地解出了答案,最后被接纳加入马融的核心圈子。跟马融学习了几年以后,郑玄离开了太白山,到长安开办了自己的学院。在那里,作为经典的注释者,他的声望最终超过了自己的老师。当他准备离开太白山的时候,马融抓着他的手说:“大道随你东去了。为它而尽你所能吧。”

不管郑玄做了什么,都是不够的。儒家对于世界和人类在其中的位置的解释,很快就被道教和佛教所淹没了。但是将近一千年后,儒家最终重新赢得了领先地位,太白山再度成为儒家隐士的一个中心。张载就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出生于太白山北面的眉县,后来又隐居到太白山麓。像汉朝的挚恂、马融和郑玄所做的一样,他创建了宋代最著名的学院之一。在太白山的山影里,张载发展出了儒家第一套伟大的玄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下面这个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的物质世界只不过是气的短暂聚合,气分散之后,又组合和重新组合,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为了与他的儒家隐士的角色保持一致,他又把这个理论应用到了人际关系上面:我们都是由同样的气所构成的,所以应该待人如己。

在太白山上,我们看到了隐士传统和它的解决方式中所凸现的一个主要矛盾:修道的人无法脱离人群,然而为了找到道,他们又必须远离社会隐居——至少是暂时的,以进行自我修炼和制心一境。如果对于学者来说,这是正确的,那么对于出家人来说,就更是如此了。在很多出家人求道的过程中,他们因住在暮星之家——中国最纯净的气所聚集的地方,而大受激励和鼓舞。

 

————————————————————

(1) 目前我国朱鹮的数量已有一千余只,其栖息地也扩大到了三千平方公里。现在陕西汉中洋县设有朱鹮保护区。——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