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在人生的戰場上,射擊不太準,卻能拔槍快,射得多的人,常成為神射手的剋星。
    靈活的戰術
    放學才進家門,你就興匆匆地拿了一架電子計算機,坐到我對面,打下數字:0.1134
    「爸爸你看一下,這是什麼?」
    「0.1134「我瞄了一眼說。
    「你再看一下嘛!」
    「不是0.1134嗎?」我又仔細看了一下計算機。
    「不對!你再看一次!」
    「我看過了,是0.1134!」
    你突然興奮地跳了起來:「哈哈!你為什麼那麼死腦筋呢!從你那個方向,怎麼看也不會是0.1134,而應該是HELLO,是哈羅!是哈羅!爸爸你認得哈羅嗎?」
    看你得意地跑出書房,我把你叫住:
    「先談正事,我托你拿到曼哈頓沖洗的幻燈片好了嗎?」
    「噢!沒有!因為要等三個小時,我等不及!」
    「明天星期六不上課,禮拜一又過節,我急著要,怎麼辦呢?」
    「我也不曉得。難道現在再趕去?只怕也關門了!」
    你攤推手:「明天沖洗店雖然開,可是我有同學要來,不能進城!」
    「有住曼哈頓的同學來嗎?」
    「啊!對了!」你一擊掌:「馬克就住在沖洗店附近,我叫他順便帶來,現在就打電話給他和沖洗店!」
    於是輪到我調侃你了:
    你為什麼那樣死心眼呢!此路不通,還有別的路通,如果你碰到不通,就傻在那兒,豈不誤了我的大事?你尤其要知道,在人生的戰場上,腦筋慢半拍的,很可能失敗。
    讓我告訴你,一位出版界老朋友,多年前被人擊垮的故事:
    我這位老友透過關係,找到國外一本即將上市,而且必定暢銷的書。他立刻交給一位學者翻譯,並在譯到三分之二的時候,開始大做宣傳。
    「現在國外已經上市了,你不怕別人搶過你嗎?」我問他。
    「怕什麼?再快,現在翻譯也來不及,我們馬上就脫稿了!」他得意地說,繼續大做宣傳。
    豈知他剛送去排版,市面上已經出現了譯本。別人借他的宣傳,立刻獲得暢銷,等他排版校對、印刷、裝訂完畢,已經失了先機。
    難道別人更早拿到原著?
    不是!別人還比他晚。
    但是對方把一本厚厚的原著;立刻拆成二十多份,分別交給二十多人翻譯。原本兩個月的工作,三天就完成了!
    我相信對方譯的,由於筆調不統一,絕對不如我這位朋友好。問題是在人生的戰場上,射不太準,卻能拔槍快、射得多的人,常成為神射手的剋星。
    對方贏了!贏在他的「心眼不死」。當別人從一個角度看事,他卻從不同的角度著手。這不是跟你的電算機遊戲一樣嗎?
    你或許讀過這兩個故事:
    父親把蘋果放在地毯中間,對幾個孩子說:「誰能不用東西勾,又不踩到地毯拿到蘋果,就算贏!」當幾個大孩子盡力伸手伸腳勾蘋果時,最小的孩子卻把地毯捲起來,拿到了蘋果。
    司馬光小時候跟一群小朋友玩耍,一個孩子不小心掉在大水缸裡,別的孩子都想盡辦法從上面救,卻又拉不到下面的小朋友,只有司馬光不慌不忙她用石頭打破水缸,救出了溺在其中的孩子。
    你還記得電視報導,一輛大貨車載著機器邊新澤西大橋,因為機器超過半尺過不了橋頭鐵架,造成後面車子大排長龍的事嗎?
    在許多人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一個孩子說:「何不把輪胎的氣放掉?」居然解決了大問題。
    當你發現原來的計劃行不通時,不要去想那計劃花了多大工夫,或有多完美,因為不通就是不通,再完美的計劃也沒用。最重要的是:
    你必須立刻找其他可行的路。愈快反應,愈能成功!
    即使死神敲門,叫我們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
    人是為活而生
    昨天深夜,突然接到台北的長途電話,你的二姑過世了!死於四十九歲的壯年。
    「她去了!什麼都沒來得及說,她居然就這麼去了!」你二姑父在電話那頭喊著,像是充滿不平、充滿疑惑,認為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他是在喊,但沒有什麼聲音;他是不信,但二姑畢竟去了,真真實實地離開了我們,不再回來,永遠、永遠!
    我呆坐著,看見書房一角的你,停止打電腦,挺直著背,沒有聲音。便偷偷擦掉眼淚,撥電話給美國的幾位親戚。然後走到畫室,與你母親面對面地坐著。
    「為什麼最近我們有這麼多朋友,病的病,死的死?」你母親終於打破寂靜。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先是同事昆蘭博士,才四十出頭,有一天沒上班又未請假,秘書拔電話、按鈴,全沒回應,警察打開門,才發現他躺在沙發上,早已僵硬多時了。接著是廣播界的崔,我回國前還來電話,邀請我主持節目;等我返美時卻已不在人世,從發病到死,不過兩三個星期。然後是高中同學,又住對門的林,突然覺得天旋地轉,救護車送到醫院,發現腫瘤已經壓迫到視神經,立即動手術,從鼻腔打個洞到腦下垂體。那時我還托你二姑去探病,怎知道,去探望人的二姑,自己竟先辭世了!
    記得我在大學時,有一回和長輩聊天,他說:「你知道什麼是四十歲嗎?四十歲就是每天必須吃顆維他命,才覺得心安的年歲!」
    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上。但是今天,當我真踏進人生的第四十個年頭,才發覺四十歲給我最大的感覺竟然是:
    要學習面對親友和自己的死亡!
    我在痛苦中不禁問:為什麼上一代不早點教我們認識「死」呢?
    是的!我認為「死」可以教,不是教我們去死,而是教我們如何去面對,以及如何建立死亡的哲學。否則,當親人一旦離去,我們將難以承受。
    你母親在學校裡,專門審核新生入學,她發現有些學生高中幾年成績都好,某一年突然掉下來,往往是遭到家庭變故。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親人的死!
    學校辦公室裡也用了一位中國老先生,他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卻在心理醫生的要求下,不按薪地每週上兩天班,做些小學生也會的事,目的只是接觸人群!
    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無法接受妻子死去的事實,整個人幾乎活在虛幻的世界。
    但是我也有個朋友,雖然與妻子耦鰈情深,太太死後,卻好好地挺了過來。因為他方從墓園回家,就把家俱扔了出去。壁紙、沙發、寢具,全部換新,自己則經常外出度假。他說:
    「睹物思人!死的已經死了,哭有什麼用?活的人畢竟要活下去!瑪莎(他妻子)地下有知,也會希望我能克服痛苦。愛她,是好好活下去!不是跟著死!」
    有了這三個例子,加上二姑的過世,我要對你說:
    過去我有中國父母的老觀念,希望你讀鄰近的大學,甚至將來結了婚,都住在一塊兒。但我現在改了!希望你上遠處的大學,以後也別住在一起。
    因為孝順父母,不是黏著家。黏的孩子如同籐蔓,自己站不直,被纏的樹也少了自由。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多半會早走一步,如果天天生活在一起,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我們的影子,在未來會對你造成更大的打擊。
    子女愛父母,應該幫助父母完成心願,免得雙方都遺憾。
    父母愛子女,應該幫助子女克服死別的痛苦,在父母死後,堅強地走完前面的路。
    希望你從年輕時,就建立對死亡的人生觀,在心靈上武裝起來。並且記住:
    人是為活而生,不是為死而生!
    即使死神敲門,叫我們明天走,今天也要好好活下去!

《肯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