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书库 > 知道分子 > 《幻想一:网络连续剧》之一 >

《幻想一:网络连续剧》之一

去年忘了哪一期,看到《三联生活周刊》上面一个稿子,谈到美国新兴了一个行业,有一帮子导演专门在做电子游戏,这个游戏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电脑合成人物打枪打炮涉险过关的机械过程,而是讲故事,由真人演员出形象,尽管依旧以动作为主,但同时也不偏废人物性格、心理发展,一句话:更人性化了——至少跟动作电影一个做法了。这文章举了布鲁斯·威利斯的《第五元素》为例,说这就是游戏和电影同时制作的,这次,电影屈尊为游戏的副产品。文章强调了这种因果关系倒置的革命性,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视听艺术——声色娱乐方式的出现。在洛杉矶,已经有了一个完全独立在好莱坞之外的生产体系,除了导演和电脑工程师,还有编剧,专门为人性化游戏创作、改编剧本的编剧。这些人称他们将“最终取代好莱坞”。

当时我读了这篇文章并没有太多感觉,仅仅作为一个了解:美国那边又出新花样了。这之后第二天还是第三天,在一个饭局上见到了一个南京人,他是台湾“明日工作室”的大陆代表,负责为台湾这家公司收购大陆作家作品的电子网络使用权。乍听上去这是好事,绝大多数汉语网站使用文学作品是不付费的,现在有人出来付费,虽然很便宜(此人开价是千字十五元至二十五元人民币),作家一般是感到受了尊重,这位先生着重讲的也是有感于互联网上侵犯著作权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意在规范操作,建立合法使用著作权的秩序。说得大家都很高兴,都认为这个钱不拿白不拿,反正已经出过纸媒书,看不出也想不到文学作品在现今如此自由任意传播的电子网络上还能这么奇货可居,有钱拿总比白给人乱使强,我也这样想——当场,我甚至从心眼儿里把他们当做慈善家。

拿了合同回家,越看越不是味儿,看到了大量的陌生化表述,乙方除了要网络发布权,还要以电子数位化格式自由载入电子网络、磁盘、光盘、集成电路卡或其他类似电子产品进行出版发行,同时还包括根据作品可能产生的电子图形声光产品:VCD、DVD、电脑软件、电子游戏甚至漫画(明日工作室老板之一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以及未来一切随着高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任何新的电子产品形式的权利。这一权利的转让是永久的,给我看的那份合同中没有关于合同期限的那一款。正是牵涉到图形声光产品的那些字眼儿和“等”、“类似”、“未来”这些涵盖极广、却无实指的措辞引起了我的警惕。这话我懂,跟老外签出版和电影合同时,他们总是不厌其详地将可能衍生的产品形式一一列出,划入同时获得的权限范围之内,并将不尽之意用“未来一切可能出现的形式”这样的话表达,给人感觉是花了一次钱,能抄的尽量抄,有用没用先拿走再说。

我给南京方面打电话,告诉他我不能把“未来”卖了,尽管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值不值钱。我说我认为这是低价抢占资源,赌一把期望值。台湾人这不是第一次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不少台湾客进大陆超低价或不花钱仅仅靠花言巧语取得大陆作家的海外作品版权和代理权,其代理费最高提成到倒四六,这是赤裸裸的不当得利和恶意把持,我不说这是欺诈。南京方面很不痛快地挂了电话,我相信他是出于礼貌才没有跟我吵起来。这时,我倒是想了一下《三联生活周刊》上那篇文章,但我还是认为那是遥远的事,还是不认为纸媒——传统文学作品在互联网时代有什么利用价值,台湾人的小动作,只被我看做一种积极的商业头脑和全球眼光,放长线钓大鱼,或叫“有枣三竿子,没枣三竿子”。

过了一段地间,大概是一个月左右,一些作家已经和“明日工作室”签了约,我正在犹豫这回是不是机灵过头了,坐看一笔小钱过路而没伸手,接到了一个电话,是我在纽约结识的一个当时在法拉盛当辅助警察的小子。他说他现在回国了,在一家专门制作电脑游戏、号称“全国最大”的叫“尚注电子”的公司做项目开发,有“大事”跟我谈。我和他见了面,在他们公司,他提出要买下我的全部作品做电子游戏,口气很大、信心十足,纽约小子的眼睛在办公室日光灯下闪闪发光,我不知道自己的眼睛是不是也在那一刻发了光,我说:那可是一大笔钱啊!

说来可怜,在那之前我见过的电子游戏仅限于饭店街头电子游戏厅里那些打飞机打卫星沿着屏幕驾驶之类的,在“尚洋电子”,纽约小子给我演示了他们正在做的游戏节目,并在演示过程中再三向我强调:这只是最原始的,受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他们只能达到这东西可以达到的百分之一的效果——那也很惊人了,我发现那就是电影,画面连接是蒙太奇的,人物可以对话,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动效,再不是游戏厅里那千篇一律的“笛笛”声,音乐当然就更不是问题了。与电影不同的是它的画面是三维的,就是我们说的“立体”的,特别是人物往纵深走或在建筑物、树林中往来穿行,可获得远胜于平面银幕的视觉效果。不如电影的就是它的画面不是每秒二十四格,人物动作还是卡通式的,有点木偶,在我看那版上,对话还要用字幕的方式打出,相当于默片。当然这版游戏景致人物都是电脑合成的,画面颜色、人的面部表情、眼、嘴、手指的动作还不能做到像真人那样细致生动。纽约小子说,这些问题在国外制作者那里早已解决,有钱就可以有逼真。目前的瓶颈在个人电脑的运行速度,太慢,厂家做出来了自己家电脑也玩不出来,他用了“带宽”这个词,说最迟两年,“带宽”问题就在全球范围解决了。我问了他们做一版游戏所需的费用,纽约小子说长度十几小时的游戏大概一百多万人民币,因为他们不用出外景、等光线,也不怕下雨,一切景都在电脑上做,戏在电脑上演,有一帮电脑工程师就够了,而中国的电脑工程师还算便宜。传统影视剧所需的演员、摄影摄像、服装化妆照明场工什么的在这儿都是多余的,美术需要,导演需要,他们叫“策划”,过去他们还不要编剧,现在想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