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向武備從邢台四師回笨花,一百多里走了兩天。過去向武備上學來回都坐火車,現在他必須走路。
  向武備回家要走路,因為他不再是四師的學生,兩個月前他成了一名冀南特區的游擊隊員,一名政治工作者。對於向武備來說,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投筆從戎。
  向武備在邢台第四師範唸書時只有兩個願望:一是當一名作家,確切地說是當一名劇作家;二是當一名世界語(Esperanto)學者。為此在學校裡他有一個「春光劇社」,還有一個世界語小組。當了一名劇作家,他通讀了外國的莎士比亞、易卜生,又讀了中國的曹禺、夏衍和洪深1。但向武備崇拜的不是曹禺,不是夏衍,而是洪深。他效仿著洪深的劇本《五奎橋》,又彙集和運用了北方農村的素材,寫出了一出叫《抗爭》的劇本。這劇本寫的是「九·一八」之後鄉村農民和地主鬥爭的新故事。這年「雙十節」時,《抗爭》在學校演出,引起轟動。這時的學生們正需要這種富於激情的故事和血氣方剛的人物來激勵他們的鬥志。這出《抗爭》的演出,也引起了邢台警方的注意。警方把校長孟福堂傳到警署說,最近邢台連續出事,事都出在四師。學生們反對舊式考試鬧罷考,學生們對學校伙食不滿組織伙食團鬧罷食,都是你們學校內部的事,波及不到社會。可是你們演《抗爭》是驚動了社會的。這等於給目前的局勢火上澆油。不說別的,一齣戲裡光激進口號就有十幾處之多,僅此一點警方就不能容忍……警方要求學校追查劇本的作者,並令校方把劇本封存上交。孟校長是傾向學生的,他敷衍警方說,那劇本只是口傳,你一句我一句湊起來的,並沒有正經作者。他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警方最終也沒從孟校長嘴裡追查出劇本作者是向武備,但是孟校長也因袒護激進學生的罪名而遭免職,接替他的是一位留學日本的孫姓校長。孫校長名叫孫蔭南,他一上任就推行起蔣總裁的新生活運動。他想以蔣介石的新生活運動來佔領學生的課餘時間,使學生們不再有旺盛的精力去參加別的進步活動。於是那個盾牌式的新生活運動的標記,以及「禮義廉恥」的標語頃刻間便寫滿、畫滿四師的校園。孫校長還將學校的周會變成精神訓話會,訓話時他親自出馬,講些「攘外必先安內」的話。這正是「九·一八」之後,國人同仇敵愾的時候,孫校長說:「要講安內,以鄙人的看法,必先管理好咱們的四師內部的事。」學生們聽著這位孫校長的話,在下邊偷著議論說:法西斯來了,法西斯來了!但「法西斯」還是暫時將四師學生們轟轟烈烈的事業鎮壓了下去。組織上要求同學們先靜觀局勢的發展,不要輕舉妄動。
  這時向武備已經是有組織的人,他按照組織的意圖,一時不再出頭露面,只秘密閱讀著組織上發給他的《北方紅旗》和《嚮導》。向武備一邊閱讀著《北方紅旗》和《嚮導》,也不忘他的世界語,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他的世界語水平有了提高,他用世界語寫詩寄給《庸報》,他寫《怒吼吧,長城》影射和歌頌的是宋哲元的長城抗戰。他寫《我有一朵茉莉花》,也是一首祭奠喜峰口抗戰陣亡烈士的詩。向武備沒有想到,這幾首詩的發表再一次給他的學校生活惹了麻煩:警方按郵戳找又找到了邢台,邢台會寫詩的自然又在四師,而四師懂世界語的人都在那個「Esperanto」小組裡。結合那次演《抗爭》的事件,警方把目標鎖定在向武備身上。省裡也注意起邢台四師的向武備,一道公事下到邢台,另一道公事下到兆州,警方要緝拿向武備。一天,有個賣文具的「貨郎」來到邢台四師,悄悄把向武備叫到僻靜處,沒有寒暄,不說緣由,只讓他必須連夜離開學校,到離邢台五十里的蘇家營村去找一個叫蘇老順的人報到。向武備問貨郎,他這次去的目的是什麼,那貨郎突然聲色俱厲地說:「你們這些小知識分子就是愛問這問那,我只能告訴你,革命就是服從組織。」貨郎的話很是讓向武備意外,但他還是辭別了學校,連夜向東急行五十里,天亮時趕到了那個叫蘇家營的村子,找到了蘇老順。原來蘇老順並不老,是個五大三粗的青年,並自稱是代表組織接向武備的。蘇老順接了向武備,立刻馬不停蹄地領他轉移,然後又是轉移。一連轉移幾天,向武備就成了冀南特區游擊隊的指導員。就在向武備不停地轉移的同時,邢台警方包圍了邢台四師,抓捕向武備撲了空。
  這已經是兩個月以前的事。
  現在,隻身走在大路上的向武備,已經是冀南遊擊隊指導員的向武備,但是更確切地說,他又是卸了任的指導員向武備。每逢想到自己這兩個月的指員生涯,向武備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個「貨郎」。他不願意用顛沛流離來形容自己在這期間的一切,那是一個悲劇主義的代名詞,那是一個自己於自己的大不敬。他也不願意相信,這就是他所嚮往、他所敬重的革命隊伍的寫照。莫非問題出在自己身上?這時他才又覺得那個「貨郎」的話是有幾分道理的:「你們這些知識分子……」
  初冬的寒風凜冽,一整天湯水未進的向武備肚裡一陣陣鳴叫。但他的腳步不能停止,歇息和吃飯都可能會使他遇到難以預料的麻煩。僅僅兩個月的游擊隊生活,已經把他改變得不再是那個只幻想著當劇作家、世界語學者的文弱學生,畢竟他懂得了革命警惕,懂得了行軍、休息以及一個軍人應該有的行為舉止。初冬的這一天,說向武備是順著大路走,不如說他是?著漫地走,大路僅僅是個不至於迷失方向的參照。腳下被耕過的土地又暄又軟,鬆軟的沙土蓋過他的腳面,他走得十分吃力。他走過一塊谷茬地,又走過一塊收了花柴的花地,眼前是一塊白薯地。向武備沒有種過地,可他家裡有地,雖然初冬的田野被耕得一馬平川,向武備還是能認出地的屬性。走在一塊耕過的白薯地裡,他不經意踩在一塊遺留下的白薯上。他興奮地蹲下,拾起這塊拳頭大的白薯,撩起棉襖大襟擦擦,大口吃起來。他吃著,感覺剛才那一陣陣的飢餓被壓了下去。這時他想起了「壓饑」這個形容詞,這好像是笨花人專有的形容詞。小時候,他在笨花的漫地裡跑著玩,跑餓了就回家喊娘要吃的。秀芝說:「搬騰一塊乾糧壓壓饑去吧!」對了,「搬騰」這個動詞也是形容小孩子不到吃飯時間吃乾糧的舉動,搬騰,那時是個不小的舉動。搬騰、壓饑,在四師唸書的幾年裡,向武備再也沒有聽過、說過。在游擊隊時,當地老百姓也不說壓饑,他們說「墊補」。遇到好心的房東,他們就常對向武備和他的戰士們說:「餓了就先墊補點兒吧。」一次游擊隊在威縣,向武備不幸發瘧子,在一個大娘家的炕上躺著,也沒有藥吃。那個慈祥的大娘站在炕下不知所措地直說:「這可怎麼是好?要不吃點物件先墊補墊補吧。」可那時的向武備不想「墊補」他燒得昏頭漲腦,還想著晚上要打伏擊的事。那晚,他們這支只有二十個人,十幾條槍的游擊隊得知一隊騎馬的軍警要路過村口回城,向武備的游擊隊就決定在村口打敵人一個伏擊。他們提前在村口設下埋伏,大家趴在一道地坎上等戰機,戰士們拉開槍栓把子彈頂上。指導員向武備也有一條漢陽造馬槍,雖然他燒得渾身無力,但也強努著精神拉開槍栓頂上子彈。這是他第一次使槍,第一次參加戰鬥,打仗的亢奮壓過了發瘧子的難受。他們這支游擊隊只有隊長有一支駁殼槍,隊長姓李,大約吃頓飯的工夫,果然一隊騎馬的軍警從大路上跑過來,馬蹄聲漸漸近了。李隊長首先打響第一槍,接著十幾桿槍一齊向軍警的馬隊射去,向武備也第一次摳動了槍的扳機。但是當他打第二槍時,槍栓卻怎麼也拉不開了。向武備知道這叫卡殼,忍不住大喊一聲:「不好,我的槍卡殼了!」這時一條胳膊向他揮過來,一隻大手摀住了他的嘴。他知道這是李隊長,並意識到自己違反了作戰紀律,不覺一陣羞慚。果然,敵人朝著向武備的方向集中放起槍來,放了一陣槍向遠處逃去。一場伏擊戰也不了了之了,向武備想,一定是他的喊聲攪亂了這場伏擊戰,而他將要受到嚴厲批評。唉,我這個小知識分子……他暗暗譴責著自己。但是李隊長沒有責怪他,回到房東家,隊長只對他說:「你是個病人,先弄點吃的東西墊補墊補吧。以後要常擦槍……一個學生。」
  學生,到底還是小知識分子啊。
  在後來的日子裡,經過幾年戰爭的洗禮,已經成為真正的領導幹部的向武備回憶起那次失敗的伏擊戰,便想到,當時戰士們叫我指導員,其實我不過是個學生,哪懂得什麼行軍作戰。可是指揮戰鬥的那位李隊長呢,對那次戰鬥處理得也十分不內行:戰前不作動員,開槍後不衝鋒,戰鬥結束後不查看戰場,戰後也不總結。不久,冀南一度此起彼伏的游擊隊活動沉寂下去了,那些蘇家營式的小片兒根據地也不復存在。這是否和他們游擊隊那種無方的指揮有關係呢?這成了向武備經常琢磨的一個問題。
  向武備走出白薯地,又邁進一塊花生地。冀南多沙土,適宜種花生。而花生對於笨花人則永遠是珍貴的。向武備一路上在漫地裡覓食已經覓出些經驗,他立刻又發現了遺忘在地裡的零落的花生。他一粒一粒地撿起花生來,一會兒竟撿起一大把。他用手搓掉花生皮上的泥土,剝著花生皮貪婪地吃起來。花生對笨花人來說是稀有的零食,酷愛零食的向武備已經好久沒吃過花生了。他算了算,上次吃花生是一個月前的事。那次伏擊戰,指導員向武備當眾出了醜,可向武備也有處理問題出色的時候。一天,李隊長提議,要向武備只帶一名戰士去和土匪談判。當時的冀南地方武裝和土匪並存,雙方都在爭奪地盤,爭奪散落在地主手裡的槍支,還爭奪針對地主的「分糧鬥爭」。游擊隊和土匪之間就不斷產生些矛盾,遇到矛盾時就要談判「讓路」的事,有時土匪讓路,有時游擊隊也要讓路。遇有談判不下時,雙方就有槍戰。但游擊隊和土匪共同的敵人還是軍警。
  這天李隊長突然對向武備說:「有個任務要我們去完成:一股土匪不讓路,需要談判,向指導員,你去吧。」
  向武備知道,這股不讓路的土匪是想插手一起分糧鬥爭。本來針對這個地主的分糧鬥爭是游擊隊計劃內的事,並早已向當地群眾作了佈置。現在土匪要插手走在前邊,這就打亂了游擊隊的計劃。李隊長說:「眼下我們是既不能讓他們走在前面,也不能和他們一起幹,否則我們也就變成了土匪。這就需要和他們談判。怎麼談,就你一個人去,還不能帶武器,只帶一個助手。談判地點是雙方談定的。」
  向武備對這個談判任務犯了躊躇,也許是上次的伏擊戰讓他對自己失掉了信心。李隊長看出了向武備的心思,給他鼓勁說:「現在就看你的了,你是學生,說話有口才;又是指導員,有原則;別人誰也代替不了你。你就大膽去,咱們是紅軍,他們是綠林。紅的對綠的,紅的硬綠的就軟,你就放心去吧。咱們游擊隊就是地方紅軍。」
  向武備去了,在聯絡點上他坐著炕沿等綠林。他想,綠林一定是些乍著絡腮鬍子的彪形大漢。不一會兒,幾個綠林一齊湧了進來,但他們沒有絡腮鬍子,只有一副副當地農民模樣的冷峻面孔,這使向武備忽然覺得,這種普通面孔原來比那種絡腮鬍子更嚇人。幾個人進門後,為首的兩個從腰裡抽出駁殼槍,把槍往炕桌上一扔,下馬威似的對向武備說:「來了個學生娃子呀!」向武備立即回答說:「你說錯了,我不是學生,我是游擊隊代表,我代表的是廣大貧苦百姓。」向武備一面說,一面拿眼睛盯著土匪扔在炕桌上的駁殼槍。土匪發現向武備在看槍,就說:「怎麼,怕槍嗎?」說著拿起駁殼槍,讓槍在手裡翻了個跟頭,接著竟退出了槍裡的子彈,並把子彈啪啪扔在桌上,意思是讓向武備放下心來。面對少了子彈的兩支空槍,向武備仍然有幾分緊張:子彈能退出來,就還能頂上。他竭力控制著緊張的心情,還是想著自己應該說的話,他說:「槍倒不怕,因為談判根本用不著這東西。」土匪說:「呵,還真有兩下子,不愧是游擊隊。長話短說,說說你們游擊隊的主張吧。」向武備說:「很簡單,這回你們要讓路才是。那個村的事是我們早就策劃定下的,更改是不可能的。」土匪說:「那就一塊兒干。」向武備說:「不行。鬥爭對像多得很,為什麼非要擠在一條道上不可?以前我們也有『讓路』的時候,你們也應該講講交情吧。」向武備把話說得斬釘截鐵,還故意帶出些江湖氣,但心裡尚是沒底。就在這時,那為首的土匪竟然站起來把桌子一拍說了聲「好」,然後他又從桌上拿起槍,把子彈壓好說:「好,這次我們聽你們的,可下一回你們得聽我們的。」說完居然還衝向武備作了個揖,又道了聲「後會有期」,一個急轉身就出了門。讓向武備感到驚奇的是,臨出門時,有一個土匪還從口袋裡掏出一把花生拍在炕桌上,也不說話,追著領頭的土匪走了。向武備和助手送完土匪,捏起炕桌上的花生吃著,不覺相視大笑。
  那次的談判,向武備成了贏家。他萬沒想到這「贏」來得這麼快。回隊後他得到了李隊長的表揚,李隊長說自己沒看錯人。向武備也為這次談判作了總結。他想,面對真的土匪,他畢竟沒有顯出恐懼,當時心裡那一陣陣的亂跳只有他自己知道。不過有一點他覺得還是應該自我檢討,那就是他不該同土匪講「交情」。雖然李隊長沒有聽見他說「交情」兩個字,但似這等不三不四的語病,日後他定要克服。指導員說話是要講原則的,即使面對的是土匪,語言也代表著紅軍。李隊長再說他是個學生,他也不再是個學生了。至於「貨郎」說的小知識分子,他想那畢竟是個潛移默化的意識問題吧。
  向武備在花生地裡嚼著花生,又蹅過幾塊空地,走過幾片荒草坡,眼前出現了一條沙河。向武備認識這條河,知道這條河叫槐河,俗稱沙河。這是冀南和兆州的交界,從前他坐火車或去邢台,或回笨花,無數次路過這沙河。火車駛過一個不長的鐵路橋,橋下就是清澈見底的沙河水。鄉里人過河蹚水走,牲口大車過河在河裡搖晃著走。趕車人唯恐大車誤在流沙中,他們緊搖著鞭子驅趕著牲口。趕車人的吆喝聲從河床裡升起來,傳進火車裡。向武備知道這條河水不深,河中心水才齊腰深。
  向武備來到沙河邊,遙望著河對岸,河那邊二十里便是笨花了。他在河邊看準一個水淺的河段,先將棉袍撩起,把大襟掖在腰間,再脫掉鞋襪,把褲腿用力往上卷,直捲到大腿。他走下河坡,緩慢地在河裡試探著前進。但河水還是浸過了褲腿,險些齊到腰間。他終於蹚了過去,到達屬於兆州的一廂。在一塊掐過穗的高粱地裡,他開始整理自己:先把斜背在身上的一個小包袱解下來,脫掉被河水浸濕大襟的棉袍,脫掉全濕的褲子。這時向武備的打扮與當地百姓沒什麼兩樣。人們只有稍加注意,才能發現他與當地百姓的區別:他穿的是前面有開口、腰間有褲袢的制服褲。向武備擰著長褲短褲,回想著往事,他把他的濕衣裳們搭在地裡的干秫秸堆上,自己乾脆光著下身任風吹打。初冬的風由東南轉成西北,風刮起黃土和碎柴火,很冷。向武備不得不用他的長袍又把下身包裹起來,團坐在一個畦背上。他想,他現在這個樣子,活像個逃難的,和土匪談判時的向武備真是判若兩人了。
  當風終於把向武備的長褲短褲吹得半干時,他便迫不及待地穿起衣褲繼續朝著正北走,正北就是笨花了。過了沙河,耕過的土地也變了性質,沙土變成了黃土,黃土才是他最熟悉的。兩個月來他腳下淨是不熟悉的沙土,沙土時常灌在鞋裡襪子裡。
  在冀南的日子裡,鞋襪裡整天灌著沙土的向武備,還從游擊隊被抽調去做過群眾工作,也許是因為他那小知識分子氣質,也許是組織發現了他那次的談判才能。他單身一人,按照上級規定的聯絡點,走鄉串戶去發動群眾,建立鄉村蘇維埃和地方武裝。鄉村蘇維埃和地方武裝,這些火辣辣的名字吸引著向武備,也吸引著窮苦百姓。他每到一處,群眾都以急不可待的眼光跟他要組織,要人,要槍。說財主欺壓了他們幾輩子,現在向武備來了,終於看見了天日,一時間向武備竟成了他們的大救星。但當向武備對他們說,蘇維埃要靠自己建,武裝要他們自己組織,槍要他們自己發現拿來時,許多人立時就顯出了失望。向武備就把他自己編寫自己印刷的油印小報給他們看,他們說,小報又不是槍,揣著小報又不能分地主的糧食。是啊,群眾最關心的還是靠武力行動去分得地主的糧食。有幾個急了眼的村子真的以蘇維埃的名義,在沒有槍支,只有棍棒的情況下去搶奪地主的糧食了,結果遭到事先埋伏下的軍警的暗算。而土匪又趁機和地主相互勾結,連蘇維埃領導的分糧運動也遭到徹底失敗。巨鹿縣有幾名農民領袖被砍了頭,人頭被掛在縣城城牆上,其中有一顆人頭便是邢台四師演《抗爭》的主演。這件事給了向武備很大震動,當急不可待的群眾再去找向武備要辦法時,他只好說這要等上級的指示了。上級在哪裡?向武備按照從前的聯絡線索去找,走了一個聯絡點又一個聯絡點,他的那些聯絡人不是「出門」就是被捕。有一次他竟然一頭撞在了軍警窩子裡,因為這個過去的聯絡點此刻正被軍警包圍。他急中生智好不容易跑出包圍圈,按照秘密工作的規則到蘇家營那第一個聯絡點去等聯絡人。可一連幾天沒有人來和他接頭。還是按照秘密工作的規則,他知道不能再等下去。那位房東也告訴他說:「你的口音不對,軍警來了一聽你就不是本地人。」房東讓他趕快離開。沮喪之極的向武備不得不離開這最後一個聯絡點,又返回他的母校探風聲。他又步行一夜來到邢台,在校外碰見一個正要出門趕路的同學。那同學告訴他,學校正被包圍著,不少同學已被捕,整個冀南已經陷入白色恐怖中,同學還說,在被通緝者的名單裡,每回都有向武備的名字。向武備問這同學到哪裡去,同學說他主意已定,面對整個冀南的白色恐怖,他只有一條路:遠行去西北。目前抗日救國已經壓倒了一切,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相比較,民族矛盾已經上升到第一位。這同學還問向武備為什麼不和他一起去,他作結論說,冀南以鹽民為中心的起義鬥爭2本身就是個錯誤。向武備聽著這位同學的訴說,心想,冀南鬥爭的對與錯,他還無力作出結論。現在他最應該做的,是趕緊決定他自己的去向。於是他在幾分鐘之內就作出決定:他要和這位同學一道去西北。他和同學約好見面地點和時間,定好回趟笨花和家人告別後就去找這同學。一切都來不及再細說,向武備辭別了同學,也永遠辭別了母校。
  兆州境內有兩條河,過了沙河才是孝河。過了孝河再走三里便是笨花了。過孝河不需淌水,孝河常年乾枯著。過孝河時向武備的濕褲子已經乾透。他走過干河床,再次把自己認真整理一番,裝出一副不饑也不渴的樣子。然後他又把掄搭在肩上的小包袱包整齊,這才信馬由韁地沿正道向笨花走去。
  向武備在笨花村南向家南崗的地裡,遇見的第一個人是打兔子的西貝小治。這時節正是打兔子的好季節,「跑兒」和「臥兒」在漫地裡都是一目瞭然。小治的眼最能看遠,他看見道溝沿上有個青年正往村裡走,他一眼就認出這青年是鄰居武備。他止住正在瞄準的槍,大踏步地去迎武備。小治去迎武備是為了提醒他,讓他小心回家。他快步走到武備跟前,擋住武備的去路告訴他說,這些天不斷有軍警來笨花找他。小治囑咐向武備說:「千萬不要這麼大模大樣地進村。這麼著,俺家花地裡那個窩棚還沒有拆,你先鑽進去躲躲,等到天黑你再回村。一會兒我先到恁家去說一聲。」
  向武備覺得小治說得有道理,就跟著小治踏出道溝往西走,小治家的花地在村西。
  1.洪深:中國新話劇運動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以直接描寫農村階級鬥爭見長。
  2.冀南鹽民鬥爭:指1935年冀南制鹽工人和當地農民的起義鬥爭。

《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