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戰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下)

  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落下了帷幕。德國作為戰敗國將喪失13%的領土,賠償320億美元的的戰爭賠款,外加每年5億美元的利息,出口產品被徵收26%的額外費用,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陸軍只能保留10萬人,海軍主力戰艦不得超過6艘,不得擁有潛艇、飛機、坦克或重炮等攻擊性武器。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LloydGeorge)曾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但私下裡,他承認「我們所起草的文件(和約)將注定20年後的戰爭。當你們把這樣的條件強加在德國人民的身上,這只能導致德國人要麼不遵守條約,要麼發動戰爭。」英國外相剋容(Lord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說:「這不會帶來和平,這只是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到這份協議也皺著眉說:「如果我是德國人,我想我決不會簽署這份協議。」
  問題不在於政治家們是否都意識到了問題的本質,問題在於他們背後的「師爺們」才是真正的決策者。陪同威爾迅來到巴黎的銀行家們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師弗蘭克、摩根公司的高級合夥人托馬斯·萊蒙、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的巴魯,杜勒斯兄弟(一個是後來的CIA的頭頭,一個是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英國首相的身後是飛利浦·賽松爵士(SirPhilipSassoon),他是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嫡系子孫。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的高參是喬傑斯·曼德爾(GeorgesMandel),他的真名是傑洛波·羅斯切爾德(JeroboamRothschild)。德國的代表團首席代表就是保羅的大哥麥克斯·沃伯格。當國際銀行家們齊集巴黎的時候,後來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羅斯切爾德男爵(BaronEdmonddeRothschild)作為東道主提供了熱情的接待,他將美國代表團的頭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華莊園裡。
  巴黎和會其實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們的狂歡節,在大發戰爭橫財之後,隨手就播下了下一場戰爭的種子:第二次世界大戰。
  6.剪羊毛(FleecingoftheFlock)與美國1921年農業衰退
  「1894年9月1日,我們將停止一切貸款的延長。那一天,我們將索還我們的錢。我們將擁有並拍賣尚未清嘗的財產。我們會以我們自己定的價格得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三分之二的農田和以東的成千上萬的土地。農民將(失去土地)變成受僱用,就像英國那樣。」
  1891年美國銀行家協會(收錄於1913年4月29日的國會記錄)
  剪羊毛是銀行家圈子裡的一個專用術語,意思是利用經濟繁榮和衰退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機會,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擁有他人的財產。當銀行家控制了美國的貨幣發行大權,經濟的繁榮和衰退變成了可以精確控制的過程,此時的剪羊毛行為對於銀行家來說,就像從靠打獵為生的遊牧階段進化到了科學飼養的穩產高產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美國帶來了普遍繁榮,大規模的戰爭物資採購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各行業的生產與服務。美聯儲從1914年到1920年向經濟領域投放了大量貨幣,紐約聯儲利率由1914年的6%降到了1916年的3%,並一直保持到1920年。
  為了向歐洲協約國提供貸款,銀行家們在1917和1918兩年中進行了四次大規模債券募集,稱為「自由債券」(LibertyBond),債券利息從3.5%到4.5%不等。這些債券發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吸收美聯儲已經嚴重超量發行的貨幣和信用。
  在戰爭中,工人得到了高工資,農民的糧食在戰爭中賣到了很高的價錢,勞工階層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提高。當戰爭結束時,由於生活和消費節儉,農民手中握有大量現金,而這筆巨額財富卻不在華兒街銀行家的控制之下。原來,中西部的農民普遍把錢存在保守的當地銀行,這些中小銀行家對紐約的國際銀行家普遍是牴觸和對抗態度,既不參加美聯儲銀行系統,也不支持對歐洲戰爭貸款。華爾街的大佬們早就想找機會好好修理一下這些鄉巴佬,再加上農民這群「肥羊」又膘肥體壯,早已看著眼熱的華爾街銀行家們準備動手剪羊毛了。
  華爾街銀行家們首先採用了「欲擒故縱」的計策,建立了一個被稱為「聯邦農業貸款委員會」(FederalFarmLoanBoard)的機構專門「鼓勵」農民把他們的血汗錢投資於購買新的土地,該組織負責提供長期貸款,農民當然是求之不得。於是大量農民在該組織的協調下向國際銀行家們申請了長期貸款,並繳納了高比例的首付款。
  農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掉進了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在1920年的4、5、6、7四個月內,工業和商業貿易領域獲得了大額度的信用增加以幫助他們渡過即將到來的信貸緊縮。只有農民的信用申請被全部拒絕。這是一次華爾街精心設計的金融定向爆破!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參議院銀行與貨幣委員會主席歐文(聯署1913年美聯儲法案)在1939年的參議院白銀聽證會上說:「在1920年年初,農民們是非常富裕的。他們加速償還著按揭,大量貸款購置新土地。1920年下半年,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使他們大批破產。1920年所發生的一切(農民破產)與應該發生的完全相反。」
  對於因為戰爭而過多發放的信貸,本應在若干年裡逐步解決,但是美聯儲董事會在1920年5月8日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公眾完全不知情的秘密會議。他們在一起密謀了一整天;會議記錄多達60頁,這些記錄最終於1923年2月19日出現在參議院的文檔中。(美聯儲)A類董事,美聯儲咨詢委員會的成員參加了會議,但是B類董事,代表商業、貿易和農業的董事沒有被邀請。C類代表美國人民的董事同樣沒有被邀請。
  只有大銀行家參加了這個秘密會議,而他們當天的會議直接導致了信貸緊縮,並最終導致了第二年國民收入減少了150億美元,幾百萬人失業,土地和農場價值暴跌了200億美元。
  威爾遜的國務卿布萊恩一語點破了問題的根源:「美聯儲銀行本應是農民最重要的保護者,卻成為了農民最大的的敵人。對農業的信貸緊縮是一次蓄謀的犯罪。」
  在對農業的「剪羊毛」行動喜獲豐收之後,中西部地區附隅頑抗的中小銀行也被清剿得滿目蒼夷,美聯儲又開始放鬆銀根。
  7.國際銀行家的1927年密謀
  本傑明.斯特朗是在摩根公司和雷波庫恩公司聯合扶持下坐上了美聯儲紐約銀行的董事長的寶座,他與英格蘭銀行的董事長諾曼(MontaguNorman)一起密謀了盎格魯-薩克遜金融業的許多重要事件,其中包括1929年世界範圍的大衰退。
  諾曼的爺爺和外祖父都曾擔任過英格蘭銀行的董事長,這樣顯赫的身世在英國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在《金錢的政治》一書中,作者約翰遜寫道:「作為親密朋友的斯特朗和諾曼經常在法國南部一起度假。1925年到1928年,斯特朗在紐約的貨幣寬鬆政策是他和諾曼之間的一個私下協定,目的是使紐約的利率低於倫敦。為了這個國際合作,斯特朗有意壓低紐約的利率一直到無法挽回的後果發生。紐約的貨幣寬鬆政策鼓勵了美國20年代的繁榮,引發了投機狂潮。」
  關於這個秘密協定,眾院穩定聽證會(HouseStabilizationHearing)在1928年由麥克法丹(LouisMcFadden)議員領導下進行了深入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國際銀行家通過操縱黃金的流動來製造美國的股票崩盤。
  麥克法丹議員:請你簡單陳述一下是什麼影響了美聯儲董事會的最後決定(指1927年夏的降息政策)?
  美聯儲董事米勒:你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麥克法丹:或許我可以澄清一下,導致去年夏天改變利息的決定的建議是從何而來的?
  米勒:三個最大的歐洲中央銀行派他們的代表來到這個國家。他們是英格蘭銀行的董事(諾曼)、雅爾瑪·沙赫特博士(德國中央銀行的總裁)和法蘭西銀行的李斯特教授(Rist)。這些先生們和美聯儲紐約銀行的人在一起開會。大約一兩個星期以後,他們出現在華盛頓呆了大半天。他們一天晚上來到華府,第二天美聯儲的董事們接待了他們,他們下午就回紐約了。
  麥克法丹:美聯儲的董事們午宴時都在場嗎?米勒:噢,是的。美聯儲董事會有意安排大家聚在一起的。麥克法丹:那是一種社交性質的活動呢,還是嚴肅的討論?米勒:我覺得是主要是一種社交活動。從我個人來講,在午宴之前,我和雅爾
  瑪·沙赫特博士談了很久,也和李斯特教授聊了半天,飯後,我和諾曼先生與紐約的斯特朗(紐約美聯儲銀行董事長)也談了一陣。麥克法丹:那是一種正式的(聯儲)董事會會議嗎?米勒:不是。
  麥克法丹:那只是紐約會談結果的非正式討論嗎?米勒:我覺得是這樣。那只是一個社交活動。我所講的只是泛泛而談,他們(歐洲中央銀行的董事們)也是這樣。
  麥克法丹:他們想要什麼呢?
  米勒:他們對各種問題很誠懇。我想和諾曼先生談一下,我們飯後都留下來了,其他人也加入進來。這些先生們都非常擔心金本位的運作方式。所以他們渴望看到紐約的貨幣寬鬆政策和低利率,這將阻止黃金從歐洲流向美國。
  Beedy先生:這些外國銀行家和紐約美聯儲銀行的董事會達成了諒解了嗎?
  米勒:是的。
  Beedy先生:這些諒解居然沒有正式記錄?
  米勒:沒有。後來公開市場政策委員會(OpenMarketPolicyCommittee)開了一個會,一些措施就這樣定下來了。我記得按照這個計劃,僅8月份就有大約8000萬美元的票據被(紐約美聯儲銀行)買進(發行基礎貨幣)。」
  麥克法丹:這樣一個政策改變直接導致了這個國家前所未有的、最為嚴重的金融系統不正常狀態(1927-1929股票市場投機風潮)。在我看來,這樣一件重大的決策應該在華盛頓有個正式的記錄。
  米勒:我同意你的看法。
  斯特朗眾議員:事實是他們來到這裡,他們開了秘密會議,他們大吃大喝,他們高談闊論,他們讓美聯儲降低了貼現率,然後他們拿走了(我們的)黃金。
  斯特格先生:這個政策穩定了歐洲的貨幣但顛覆了我們的美元,是這樣的嗎?
  米勒:是的,這個政策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紐約美聯儲銀行事實上完全掌握著整個美聯儲的運作,美聯儲在華府的7人董事會僅僅是擺設,歐洲的銀行家與紐約美聯儲銀行舉行時間長達一周的實質性的秘密會議,而僅僅在華盛頓呆了不到一天,還只是社交活動,紐約秘密會議的決策所導致的價值5億美元的黃金流向歐洲,如此重要的決策竟然在華盛頓完全沒有書面記錄,由此可見7人董事會的實際地位。
  9.策劃大衰退的真正圖謀
  毫無疑問,1929年的股票暴跌是在1927年的秘密會議上就敲定的事,由於紐約的利率被人為地壓低,倫敦的利率被有益地拔高,兩地之間的利差導致美國的黃金流向英國,以幫助英國和其它歐洲國家恢復金本位。
  其實,歐洲的金融家早就知道以通貨膨脹的手段掠奪財富的效率要遠勝於放貸所得到的利息收入。以黃金作為貨幣發放的基石,並且紙幣可自由兌換為黃金,這一切無疑會大大制約銀行家放手使用通貨膨脹這種高效能武器的效力。令人困惑的是為什麼當時以英國銀行家為代表的歐洲金融界要恢復金本位呢?
  原來,國際銀行家們在下一盤大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終,龐大的戰爭賠款當然不能由德國羅斯爾德家族和沃伯格家族銀行來承擔,不僅如此,他們還要大發一筆國難財。所以,第一步棋,就是由德國銀行家啟動通貨膨脹這部財富絞肉機來迅速掠奪德國人民的積蓄,人類第一次見識了超級通貨膨脹的威力。從1913年到1918年,在戰爭期間,德國貨幣發行量增加了8.5倍,德國馬克相對於美元僅貶值了50%,從1921年開始,德國中央銀行的貨幣發放量呈火山噴發的態勢,1921年比1918年增加5倍,1922年比1921年增加10倍,1923年比1922年增加7253萬倍。從1923年8月起,物價達到天文數字,一片麵包或一張郵票的價格高達1000億馬克。德國工人每天的工資必須支付兩次,拿到錢之後要在一個小時之內花出去。
  德國銀行家血洗中產階級的儲蓄,使大量社會主流人士一夜之間淪為赤貧,從而奠定了日後納粹上台的群眾基礎,並深深種下了德國人對猶太銀行家的痛恨。比起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的境遇,德國人民所遭受的悲慘苦難要深重得多,下一場更為慘烈的世界大戰的所有誘因已在1923年全部到位了。
  當德國人的財富被搜刮得差不多了,德國的馬克也該穩定下來了。在國際銀行家們的調度之下,美國人民的黃金成了穩定德國貨幣的救生圈。
  第二步棋輪到英國銀行家大展拳腳了。由於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潛艇在大西洋的頻繁襲擊,英國運送黃金的船隻無法出港,導致了英格蘭銀行不得不宣佈暫時停止黃金兌換,英鎊的金本位已名存實亡。
  1924年,後來名震英侖的丘吉爾就任英國財政大臣,對金融事務完全沒有感覺的丘吉爾在倫敦銀行家的鼓噪之下準備恢復金本位,理由是必須捍衛英鎊在世界金融領域絕對的權威地位。1925年5月13日,英國通過了金本位法案(GoldStandardAct)。當時英國的國力經過戰爭的劇烈消耗早已嚴重受損,其經濟實力已遠遜於新興的美國,甚至在歐洲也已不是一家獨大的局面,強行恢復金本位勢必導致英鎊堅挺,嚴重打擊本已日益喪失競爭力的英國出口競爭力,同時還會造成國內物價下降,工資縮水,失業率大幅上升等經濟後果。
  這時,一代宗師凱恩斯橫空出世了。凱恩斯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曾擔任英國財政部的代表,他堅決反對對德國的嚴厲條款,並不惜以辭職來抗議。他力主廢除金本位,與倫敦的銀行家勢力形成水火不容的態勢。在英國政府調查金本位的可行性的麥克米蘭委員會上,凱恩斯慷慨激昂,痛陳金本位的弊端,在他看來,黃金只是「野蠻的遺跡」,是經濟發展的制約。英格蘭銀行的諾曼也不示弱,堅稱金本位對於誠實的銀行家是不可或缺的,無論英國的負擔有多重,無論多少行業嚴重受損,不然何以體現倫敦金融城銀行家的超級信譽。英國人民被聽糊塗了。和美國的情況一樣,倫敦銀行家在人民當中也是名譽不佳,既然是銀行家支持的,想必是不好的,而猛烈抨擊銀行家的觀點,應該是向著人民的。
  這才是戲的精彩部分。來歷很不簡單的凱恩斯扮演了為民請命的角色,而銀行家們則以黃金衛道士的形象出現,這出雙簧演得出神入畫,輿論和民心就這樣被輕鬆地操縱著。
  果然不出凱恩斯的「預言」和銀行家的計劃,英國經濟在恢復金本位之後一落千丈,失業率由1920年的3%猛漲到1926年的18%,各種罷工此起彼伏,政局陷入混亂,英國政府面臨嚴重的危機。
  而銀行家們要的就是危機!
  只有製造危機才能推動「金融改革」,在一片強烈呼籲修改法律的呼聲中,通過了1928年貨幣和銀行券法案(CurrencyandBankNotesAct1928),該法案砸碎了套在英格蘭銀行頭上長達84年的以國債為抵押的貨幣發行上限的緊箍咒,1844年法案規定英格蘭銀行以國債為抵押的英鎊發行上限為1975萬英鎊,其餘的英鎊紙幣發行必須用黃金作抵押。以國債為抵押發行「債務」貨幣而繞開討厭的黃金製約,就像後起之秀美聯儲一樣,這實在是一個讓倫敦銀行家夢牽魂繞的境界。在新法案通過後僅幾個星期,英格蘭銀行就發行了2億6000萬「債務」英鎊。新法案還授權英格蘭銀行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無限制發行「債務」英鎊,只要財政部和議會事後認可就行了。美聯儲的近乎無限制的發行貨幣的大權終於被英格蘭銀行也搞到手了。
  第三步棋就是美國這只肥羊又到了該爆翦羊毛的季節了。1927年的秘密會議之後,由於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國價值5億美元的巨額黃金外流,在1929年美聯儲猛然提高利率之後,造成銀行缺乏黃金儲備而無法有效發放信貸,美國這只健壯的肥羊由於極度失血而休克。國際銀行家們隨後一擁而上,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超低價格大舉吃進藍籌股和其它優質資產。麥克法丹議員這樣描述道:「最近僅一個州就有60000處房產和農場在一天中被拍賣。在密西根州的奧克蘭郡,有71000戶房主和農場主被掃地出門。類似的情況正發生在美國的每一個郡縣。」
  在這場美國空前的經濟浩劫中,只有最核心圈子裡的少數人事先知道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投機大戲即將落幕,這些人得以及時拋出所有股票轉而大量持有政府債券,他們都與倫敦羅斯切爾德家族保持著密切聯繫。這個圈子以外的人,有些即使是超級富豪,也未能倖免於難。這個圈子裡包括J.P摩根和庫恩雷波公司,以及他們選定的「優先客戶」,如夥伴銀行、和他們保持親善的著名實業家、重要政客、和友好國家的統治者。
  當銀行家默裡森從美聯儲辭職時,1936年5月30日的《新聞週刊》是這樣評價他的:「大家一致認為美聯儲失去了一位能幹的人。在1929年(股票崩盤之前),他召集了一個會議,命令他屬下的幾家銀行在9月1日之前全部結束對證券交易商的貸款業務。所以,在隨後的衰退中乘風而起。」
  喬伊.肯尼迪(JoeKennedy)的身家從1929年的4百萬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1億美元,翻了25倍。伯納德.巴魯在大崩潰前賣掉了所有股票轉而持有國債。亨利·莫金撒(HenryMorgenthau)在「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前幾天匆匆趕到銀行家信託公司(BankersTrust),命令他的公司在3天之內賣掉總價值達6000萬美元的所有股票。他的手下困惑不已,建議他在幾個星期的時間裡逐步清倉,這樣至少要多賺500萬美元。亨利.莫金撒勃然大怒,衝著手下人怒吼:「我到這裡來不是和你討論!照我說的去做!」
  當我們在經過近80年後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我們仍然要驚歎這些國際銀行家們的智商,他們毫無疑問的是人類最為聰明的一群人,這樣的手法,這樣的權謀,這樣絲絲入扣的設計,這樣玩弄天下於鼓掌之中的膽略,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甚至直到今天,大多數人都完全不相信他們的命運實際上是操縱在極少數人的手中。
  在國際銀行家們羊毛喜獲豐收之後,凱恩斯的「廉價貨幣思想」成為了銀行家們的最新財富收割機,在他們主導下的「羅斯福新政」開啟了一個銀行家們新的收穫季節。

《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