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誠實貨幣的最後抗爭(下)

  1968年3月,「黃金互助基金」已陷入崩潰的邊緣。
  3月9日,總統特別助理羅斯托(Rostow)在給約翰遜的備忘錄中這樣寫道:
  大家(總統經濟顧問)的結論是:一致反對讓黃金漲價來應對當前的危機。多數人傾向保持『黃金互助基金』運轉,但是他們認為和歐洲方面協調有困難,很難恢復市場的平靜。所以他們認為我們最終不得不關閉『黃金互助基金』。大家的想法比較混亂,不知如和勸說非『黃金互助基金』的國家與我們合作,他們覺得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能派上用場。他們認為我們必須在30天之內對何去何從有一個清楚的想法並採取行動。
  評語:您可以看出,這些想法和我們的沒有太大的不同。本週末的巴塞爾會議(國際清算銀行)之後,我們將可以更準確地瞭解到歐洲人的想法。
  3月12日,在另一份備忘錄中,羅斯托寫道:
  總統先生:
  我對比爾·馬丁(BillMartin,美聯儲主席,剛參加晚巴塞爾會議)的理解是以下幾點:
  1.對於黃金價格的變化,英國和荷蘭人可能贊同這種選擇(保持『黃金互助基金』)。德國人猶豫不決。意大利、比利時和瑞士人強烈反對。
  2.他達成了協議,大家追加5億美元的黃金並以承諾另外5億美元來保證基金的繼續運轉。(以目前倫敦市場黃金損失速度來看,這些黃金只能支持幾天時間)
  3.歐洲人意識到我們很快就會面臨非常不愉快的選擇。他們準備不得已時關閉倫敦黃金市場,讓黃金隨行就市。
  4.在這種情況下,財政部、國務院、美聯儲、和總統經濟顧問們忙了一整天來考慮一旦我們宣佈關閉『黃金互助基金』後,各國以後如何協調。
  5.我們還不知道約福勒(財政部長)和比爾的個人觀點。我們會在今晚或明早與他們交換意見。我個人的感覺是,我們離真相到來的時刻越來越近了。
  3月14日,在黃金問題上,羅斯托進一步報告:您的高級顧問達成以下一致:
  1.現在的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希望事情能有好轉。
  2.我們這個週末需要在華盛頓召開一個「黃金互助基金」參與國的會議。
  3.我們將討論:黃金在過渡期間的規則,保持金融市場持續的措施,加緊推行特別提款權(SDR』s)
  4.在過渡期間,我們將對官方央行美元持有者按原價兌換。
  5.如果不能達成任何協議,我們將中止官方美元兌換黃金,至少暫時如此。然後召開緊急會議。
  6.這將可能使世界金融市場在一段時間內陷入混亂,但這是唯一能迫使其他國家接受一個長遠方案的辦法。我們一致認為讓黃金價格上漲是最糟糕的後果。
  您現在必須下決心是否立即關閉倫敦黃金市場。
  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也挽救不了「黃金互助基金」破產的命運。1968年3月17日,「黃金互助基金」計劃終於關門大吉了。倫敦黃金市場應美國要求關閉了整整兩個星期。
  在美聯儲黃金大戰慘敗的同時,越南戰爭的情況也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1968年1月30日越南遊擊隊對南越30個省的省會同時發動大規模進攻,甚至佔領了西貢境內的一些重要目標,順化古都也被攻陷。基辛格認為,這次進攻雖然北越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但是從軍事角度來看卻是北越的最大敗筆,游擊隊放棄了自己擅長的飄忽不定的打法,而集中主力與美軍打起了陣地戰,在美軍優勢火力之下,游擊隊傷亡慘重。如果美軍對業已失去了游擊隊掩護的北越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進攻,越南戰場的前景可能會有根本改觀。讓基辛格扼腕長歎的是,約翰遜放棄了這樣一次機會。此時的約翰遜在金融戰場上的慘敗,已經使他喪失了堅持越南戰爭的底氣。
  倫敦黃金市場的慘敗,讓美國的決策精英們陷入了全面恐慌,堅持金本位的保守人士與要求廢除金本位的主流派產生了激烈爭論。但雙方都認為在如此混亂的金融局面下,越南戰爭該收場了。
  於是,美國的新聞輿論導向開始發生根本轉變。1968年2月27日克朗凱特(WalterCronkite)「預言」美國將會失敗。華爾街日報質問「事態是否已經弄亂了我們原先可駕馭的目標?如果還沒有準備好的話,美國人民應該準備接受越南事件的黯淡前景。」《時代週刊》3月15日說,「1968年已使得美國人覺悟到,在越南獲勝,或甚至只有取得有利的局面,已經不是(美國)這一世界強權力所能及的了。」這時,熟睡已久的參議員們也甦醒過來,富布賴特議員開始質疑:「政府有權不經過國會同意就擴大戰爭嗎?」曼斯菲爾德則宣佈:「我們在一個錯誤的地方,從事一場錯誤的戰爭。」
  1968年3月31日,約翰遜宣佈對北緯20度線以北地區中止轟炸行動,他還表明不再增派大量軍隊前往越南,並宣稱「我們在越南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消滅敵人」。他又宣佈放棄競選連任總統。越南戰爭結束的本質原因乃是倫敦黃金戰場的慘敗導致統治精英階層的金融「底氣」損耗殆盡。
  5.特別提款權(SpecialDrawingRights)
  貨幣學家們在反覆發作的美元危機中始終堅稱是黃金短缺造成了貨幣危機,從金本位的歷史來看,這顯然是倒果為因,黃金短缺並不是問題的原因,無節制的美元過量增發才是危機的根源。和白銀價格長期被壓制一樣,黃金價格被長期扭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在於造成黃金產量不足的窘境。當危機來到時,奇怪的是人們通常採取的竟是掩耳盜鈴的伎倆,而不是誠實地面對問題的本質。在「黃金互助基金」打光所有「子彈」之後,國際銀行家們又想起凱恩斯在40年代最早提出的「紙黃金」的思想,對之加以重新包裝,最後提出「特別提款權」這個「偉大發明」。
  正如法國著名經濟學家雅克.魯夫所指出:「同時,貨幣學家們發明了一種新玩意兒來掩蓋美國貨幣的破產狀態的事實。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被分配到一種特殊的國際儲備貨幣。但是為了不引發通貨膨脹,特別提款權必須被嚴格限量。這樣,甚至在特別提款權的扶持下,美國仍然無法償還它的美元債務的一小部分。」
  但是華爾街則是另一派喜氣洋洋的面孔,它歡呼這是個現代金融史上的創舉:
  美國獲得了紙黃金的勝利
  財政部次長保羅.沃爾克滿面笑容地告訴新聞媒體,『我們終於實施了它(特別提款權計劃)。」華爾街日報歡呼這是美國經濟學派的一個重大勝利,因為它是對老舊的黃金必須是貨幣價值的唯一指揮棒和經濟萬能藥的直接打擊。
  但是,華爾街日報忘了說既使是特別提款權也是以黃金含量來定義的,所以黃金仍然是貨幣的指揮棒,而且特別提款權不能被「貶值」。
  對於特別提款權,霍普有一段精彩的描述:
  總有一天,它(特別提款權)會被歷史學家與約翰.勞(JohnLaw)的密西西比陰謀所造成的『南海泡沫』一樣並列在人類偉大『發明』之列。把它定義為等同黃金而卻不能兌換成黃金簡直可以申請荒謬專利了。任何紙幣或信用單位只有在固定比例下毫無限制地可兌換黃金才能被視作『等同於』黃金。
  德國經濟學家帕爾義對『紙黃金』的概念也提出了尖銳地批判:
  這種新的SDR儲備貨幣只能在世界範圍內刺激更加魯莽的金融擴張和通貨膨脹。採用SDR是通貨膨脹分子的勝利。它搬開了擋在完全受控制的『世界貨幣』道路上的最後一塊石頭,它永遠不會在世界上『短缺』。
  1969年3月18日,美國國會取消了美聯儲發行的美元必須擁有25%的黃金支撐的強制要求,這一行為切斷了黃金和美元發行的最後法律強制關係。
  世界離最後的真相不遠了。
  當然,國際銀行家的計劃並不是每次都能如願實現,凱恩斯40年代以特別提款權為未來的「世界貨幣」的構想確實有些過於「前衛」了。不過,國際銀行家們當年的樂觀也並非全然沒有道理,二戰結束剛結束,聯合國這個「世界政府」的「原型」已經如期實現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一對「世界統一的貨幣發行機構」也同時就位了,如果特別提款權再如期成為世界貨幣,大業成矣。只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英國凱恩斯版本的未來世界「美好的藍圖」,與懷特的美國版本有不小的出入,美國人佔著天時地利人和,又是財大氣粗,既然有現成的美元霸權,又怎會熱心凱恩斯的計劃,雙方有些離心離德了。另外就是沒有估計到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獨立浪潮來勢兇猛,亞洲的崛起又動搖了世界力量的基本對比,特別提款權始終沒有修成正果。
  6.廢除黃金貨幣的總攻
  尼克松不理解或不想去理解黃金何以如決堤的江河奔湧外逃,無論美國政府如何阻擋都無濟於事。問題的本質在於美國收支賬目出現了爆炸性的赤字,美國實際上已無力保持對黃金的固定匯率。不是黃金數量太少,而是美國的銀行系統創造出了太多的美元。
  美聯儲的約翰.埃克斯特講述了這場黃金決戰的最後一段故事:
  「1971年8月10日,一群銀行家、經濟學家和貨幣專家在新澤西海邊舉行了一次非正式討論,探討貨幣危機問題。大約下午3點,保羅.沃爾克的車來了。他當時是財政部次長,負責貨幣問題。
  我們在一起討論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你知道,我一向支持保守的貨幣政策,所以我所提出的大幅提高利率的意見被大多數人否決了。其他人認為美聯儲不會放慢信貸擴張,擔心會導致衰退甚至更糟。我又建議提高黃金價格,保羅.沃爾克認為有道理,但是他覺得國會很難通過。像美國這樣的世界領導人不願意向他們的人民承認貨幣被貶值的實際情況,不論問題有多嚴重。這實在是太讓他們尷尬了,到這時為止,我們所遇到的(貨幣)危機,人民大多還毫無知覺。這不像是1933年國家處在緊急狀態下,羅斯福可以為所欲為。
  這時,保羅.沃爾克轉過來問我,如果我來決策應該怎樣做。我告訴他因為他不願升息,又不願黃金漲價,那就只有關閉黃金兌換窗口,繼續以35美元一盎司出售國庫的黃金已經毫無意義了。5天以後,尼克松就關閉了黃金窗口。」
  1971年8月15,最後的真相終於來到了。美國已經無力履行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國際承諾了,這是美國繼1933年羅斯福對美國國內人民賴賬以來,再次對國際社會賴賬。尼克松在當天晚上發表的演說中,猛烈抨擊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投機分子製造了金融市場的混亂,為了保衛美元必須「暫時」放棄美元兌換黃金。問題是,誰是尼克松所指的「投機分子」呢?要知道,當年索羅斯們還小,外匯市場由於佈雷頓體系的制約,匯率變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並不是每一個投資人都可以找美國兌換黃金的,只有各國的中央銀行才有這個資格。而當年挑頭「鬧事」的自然是法國政府了。
  當黃金和美元的最後一絲聯繫在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松總統斬斷之後,讓國際銀行家緊張激動的時刻終於來到了,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全世界第一次一起進入法幣時代,這對人類社會和文明究竟是福是禍,現在下定論還為時過早。
  以美聯儲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在掙脫了黃金這一緊箍咒之後,果然開始了前所未有的信貸擴張時代,貨幣發行已達到毫無節制隨心所欲的程度,到2006年為止,美國的政府、公司和私人欠債總額已經高達44萬億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僅償還利息就高達2萬2000億美元。
  問題是這樣的債務已經到了無法償還的程度,而債務又必須被償還,如果不是欠錢的人還,就是借錢的人還,更糟的是,最後會由辛勤勞動的世界各國納稅人來償還。
  7.「經濟刺客」與石油美元回流(TheRecyclingofPetrodollars)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埃及和敘利亞同時對以色列發動進攻。果然不出國際銀行家所料,由於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政策,10月16日中東地區的伊朗、沙特和4個阿拉伯國家祭出「石油武器」,同時宣佈油價上漲70%。此舉對70年代以後的世界格局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科威特的阿拉伯國家部長會議上,伊拉克代表強烈要求鎖定美國為主要打擊目標,他建議其他國家一起沒收美國在阿拉伯國家的商業財產並實施國有化,對美國進行石油禁運,從美國的銀行系統中撤出所有資金,他認為這將造成美國陷入29年以來的最大經濟危機。雖然這些過激的提議沒有被採納,但在10月17日他們達成了削減5%的石油產量,並持續每月減少5%的產量,直至他們的政治目標得以實現。
  10月19日,尼克松總統要求國會立即向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的緊急援助。10月20日,沙特和其它阿拉伯國家宣佈完全停止向美國出口石油。國際石油價格應聲暴漲,從1970年的1.39美元一桶原油衝到1974年的8.32美元。雖然石油禁運只持續了5個月到1974年3月結束,但是,這次事件極大地震動了西方社會。國際銀行家則千方百計地謀劃讓流進沙特等國的石油美元必須流回美國。
  經過仔細分析,美國決定採取「分而制之」的策略,從內部分化和瓦解中東石油出產國。而主要突擊方向被選定為沙特。沙特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盛產石油,地處中東腹地,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以色列等強鄰環伺,軍事防禦力量極端單薄,沙特王室有一種深刻的不安全感。洞察了這一弱點之後,美國向沙特提出了很有吸引力的拉攏條件,全面的政治支持,必要時的軍事保護,並提供技術支援、軍事訓練,以確保沙特王室永續存在。條件是,石油交易必須以美元結算,沙特必須用賺來的石油美元購買美國國庫券,確保美國的石油供應,石油價格波動必須經過美國認可,如果伊朗、伊拉克、印尼或委內瑞拉對美國進行石油禁運,沙特有義務彌補由此產生的石油供應量缺口,沙特還需要從中「勸阻」其它國家對美國的石油禁運。
  「經濟刺客」帕金先生被派往沙特去做這個計劃的具體操盤手。作為一家世界著名工程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的帕金先生的任務就是「盡最大的想像力來使大量投資在沙特經濟中顯得非常有前景,前提是,必須由美國的工程和建築公司中標。」
  在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帕金突然產生了一個靈感,沙特首都利雅得大街上的羊群與現代化的氣息差距太大,大規模城市建設能夠賺回很多石油美元。另一方面,帕金深知歐佩克成員國的經濟學家大聲疾呼要求對石油進行深加工,擁有自己的石油精煉工業,以獲得比出售原油更高的利潤。帕金想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解決方案,從處理羊群入手,石油美元收入可以用來支付美國最昂貴的現代化的垃圾處理設備,美化利雅得的市政建設也需要大批高精尖的美國產品。在工業方面,石油美元將被用於運輸原油,加工原油的基礎設施方面,巨大的石油加工工業區將在沙漠中拔地而起,它們的四周則是大型工業園,大型發電廠,變電輸電系統,高速公路,石油管道,通訊系統,機場,海港改造,和與之配套的巨大的服務業體系。
  在帕金的計劃中分成了兩大類項目,一類是基礎硬件設施建設的合同,一類是長期服務與管理合同,MAIN、Bechtel、Brown&Root、Halliburton、Stone&Webster等美國各類公司將在未來幾十年都會賺得盆滿缽滿。
  帕金還想到了更遠的前景,保護阿拉伯半島所產生的巨大產業鏈。美國軍事基地建設,國防工業合同和其它相關的一切活動的合同,還包括更加龐大的管理與服務合同。而這一切又會產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設合同,諸如軍用機場、導彈基地、人員培訓中心等所有與之相關的項目。
  帕金的目標是,不僅要讓石油美元絕大部分流回美國,還要使這筆巨款所產生的利息收益全部花在美國公司身上。沙特人會對這樣「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驕傲,其它歐佩克國家將艷羨沙特如此迅速地變成了一個「現代國家」,然後這一套計劃將被用於其它國家。
  帕金的出色計劃和遊說能力令幕後大老闆非常滿意,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之下,基辛格博士於1974年來到沙特,最終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針。
  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於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
  8.裡根:離心臟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儘管在世界範圍內,金本位已經被全面廢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極少數國家,黃金與紙幣已經全然沒有任何聯繫,但是最讓國際銀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還是黃金的價格在整個70年代的持續上漲,防止金本位復辟乃是國際銀行家最高優先級的工作。
  1975年1月1日,為了向世人展現黃金不過是一種普通金屬,增加人們對純紙幣美元的信心,美國政府決定解除對美國人民實行了長達40年的黃金持有禁令。其它國家對黃金則採取課以重稅的辦法來減少人民對黃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徵收高達50%的黃金增值稅(ValueAddedTax)。美國人在黃金消失了40年後,已經對黃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購買的繁瑣與不便,黃金解禁並沒有產生預想的緊張局面,國際銀行家終於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當後來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看到前中央銀行家約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幣時,不禁好奇地問道:「約翰,你的金幣是從哪裡買的?」
  歐內斯特.威爾克在《為什麼要黃金》一書中點出了國際銀行家打壓黃金的實質:
  「從1975年開始,美國在IMF的主要成員國的配合下開始了『打壓』世界黃金市場的征途。打壓黃金價格的目的在於使主要國家的人民信服紙幣比黃金更好。成功(控制黃金價格)的操作,將確保超量發行紙幣的過程能夠無限進行下去。」
  經濟學家們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購買需求之後,黃金會被證明是一種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有些人甚至認為25美元一盎司才是黃金的「內在價值」。
  1975年8月,為了進一步消除黃金的影響力,美國和西方工業國決定各國的黃金儲備量不再增加,而IMF的黃金需要拋售5000萬盎司來壓低金價。但是黃金價格依舊堅挺,並在1979年9月衝到了430美元一盎司,此時的金價比起1971年佈雷頓體系解體時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十幾倍。
  美國財政部於1975年1月開始第一次拍賣黃金,後來從30萬盎司的拍賣量增加到75萬盎司,仍然難以抵擋黃金的買盤。只有當財政部1978年11月宣佈空前的150萬盎司的拍賣量時,市場價格才少許回落。到1979年10月16日,美國財政部終於撐不住了,宣佈定期拍賣改為「意外」拍賣。
  400美元的黃金價格被普遍認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從1933年以來嚴重超量發行的事實,應該是穩定而可持續的價位。
  但是1979年11月爆發的「伊朗人質危機」改變了黃金的長期價格走向。美聯儲在危機爆發後迅速宣佈凍結伊朗在美國的黃金儲備,這一舉動讓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從心底冒出一絲寒意,如果伊朗的黃金可以被凍結,大家存在美國的黃金也都不安全。於是各國紛紛購買黃金並直接運回本國儲存。伊朗更是驚恐萬狀地在國際市場上狂買黃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超級買家的行列,金價在幾個星期之內就跳上了850美元一盎司的雲端。
  目睹了這一切滄桑巨變的裡根總統,開始確信只有恢復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國經濟。1981年1月,裡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國會成立「黃金委員會」(GoldCommission)研究恢復金本位的可行性。此舉直接觸犯了國際銀行家的禁區,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宮僅69天的裡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槍打中,子彈距心臟僅1毫米。據說此人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當然,和絕大多數刺殺美國總統的兇手一樣,此人被認為神經有問題。
  1981年3月30日,裡根遇刺
  這一槍不僅打明白了裡根總統,也打碎了恢復金本位的最後希望。1982年3月,17人組成的「黃金委員會」以15比2的差距,否決了恢復金本位的思路,裡根總統趕緊「從善如流」。
  從此,再也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敢動金本位的念頭了。

《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