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謀萬世者(上)

  「如同自由一樣,黃金從來不屈居於低估其價值的地方。」——莫裡爾,1878
  本章導讀
  1850年,倫敦毫無疑問的是世界金融體系的太陽,1950年,紐約成為了全球財富的中心,2050年,誰將問鼎國際金融霸主的寶座呢?
  人類有史以來的經驗表明,崛起中的國家或地區總是以更加旺盛的生產力創造出巨大的財富,為了保護自己的財富在貿易中不被別人稀釋的貨幣所竊取,這些地區有著保持高純度貨幣的內在動力,恰如19世紀堅挺的黃金英鎊和20世紀傲視全球的黃金白銀美元,而世界的財富從來就是自動流向能夠保護其價值的地方。堅挺穩定的貨幣反過來又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分工和市場資源的合理分佈,從而形成更加有效率的經濟結構,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反之,當強盛的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社會生產力不斷萎縮,龐大的政府開銷或戰爭費用逐漸掏空了從前的積蓄,政府總是從貶值貨幣開始,企圖逃避高築的債台和搜刮人民的財富,此時,財富將不可逆轉地外流去尋找其它能夠庇護它們的地方。
  貨幣是否堅挺成為一個國家盛衰交替的最早出現的徵兆。當1914年英格蘭銀行宣佈停止英鎊的黃金兌換時,大英帝國的雄風就一去不復返了。當尼克松1971年單方面關閉黃金窗口時,美利堅的輝煌業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英國的國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中迅速地消散,而美國幸運的是在一個沒有重大戰爭的世界裡,還能夠保持一段時期的繁榮。但表面上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大宅門,裡子卻已逐漸被巨額債務所掏空了。
  從歷史上看,凡是操弄貨幣貶值來試圖欺騙財富的國家,最終也必將被財富所拋棄。
  1.貨幣:經濟世界的度量衡
  貨幣是整個經濟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貨幣的作用就相當於物理世界中的千克、米、秒等最重要的尺度一樣,一個每天都在劇烈動盪的貨幣體系,就如同千克、米、秒的定義時時刻刻都不停的變化一樣荒謬而危險。
  一個工程師手中的尺子每天長短都不一樣,他該怎麼修建幾十層的高樓呢?即便是修起來了,又有誰敢住?
  如果體育比賽的秒錶計時標準隨時都在更改,運動員如何能夠比較不同場地進行的比賽成績?
  一個商人在賣東西時,如果稱重的千克標準每天都在縮水,就好像不斷地調換秤砣,哪個買家願意從他這買東西?
  當今世界經濟的根本問題之一就是在於沒有一個穩定而合理的貨幣度量衡標準,從而導致政府無法準確測算經濟活動的規模,公司難以正確地判斷長期投資的合理性,人民對財富的任何長遠規劃喪失了安全的參照系。貨幣對經濟的作用在銀行家任意和武斷的操控下,已經嚴重扭曲了市場資源的合理分配。
  當人們計算投資股票、債券、房地產、生產線、商品貿易的投資回報時,幾乎無法核算真正的投資回報率,因為難以估算貨幣購買力的縮水程度。
  美國的美元從1971年完全脫離黃金之後,其購買力已經下降了94.4%,今天的一美元只值70年代初的5.6美分。
  中國80年代的「萬元戶」是富裕的標誌,90年代的「萬元戶」只是城市收入的平均水平,現在家庭年收入1萬元可能就接近「貧困線」了。
  經濟學家只「關心」消費物價的通貨膨脹水平,可是高得嚇人的資產通貨膨脹現象卻沒有人注意。這樣的貨幣制度是對儲蓄者的殘酷懲罰,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非常危險,但不投資將更加危險。
  當人們買房時,向銀行申請的貸款只是一張欠條,銀行的賬戶上本沒有這樣多的錢,但在債務產生的同時,卻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了」錢,這張欠條立刻被銀行系統「貨幣化」了,於是貨幣供應將立刻增加幾十萬的流通量,這些增發的貨幣實時地推高了全社會的平均物價水平,尤其是在資產領域。所以在沒有房地產貸款時,房價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水平,銀行聲稱是為了幫助人民能夠負擔得起住房,但結果正好相反。銀行房地產貸款相當於一下子透支了人民未來30年的收入,將「未來」的30年的錢拿到今天一起發放成貨幣,如此海量的貨幣暴增,房價、股市、債市豈有不暴漲的道理?
  當透支了人民未來30年的財富積累之後,房價已經高到普通人無法企及的程度。為了「幫助」人民能夠負擔更多的債務來支撐更高的房價,銀行家們正在英國和美國試點「終身房產債務」的「偉大創新」,英國將推出長達50年的房貸,美國加州準備試點45年的按揭,如果試點獲得成功,更大規模的債務貨幣增發即將決口而出,房地產將迎來一個更加「燦爛的春天」,向銀行貸款的人,將終身被債務的鎖鏈緊緊束縛,沒有購買房子的人下場則更為不妙,最終他們將貧窮到連銀行的債務鎖鏈都不屑於去光顧的程度。當人民50年的債務美餐還不能餵飽銀行家的胃口呢?只怕終有一天,「父債子還」、「爺債孫還」的「跨世代按揭貸款」也會被創造出來。
  當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讓人們欣喜之時,8萬億的人民幣必須增發出來購買這些「沉重的美國白條」,而這些新增的貨幣如果完全進入銀行體系,將有6倍的放大,這要「感謝」從「西天取來」的部分準備金製度這部「聖經」。政府只能選擇增發國債來(或央行票據)有限地吸納這些來勢迅猛的貨幣增發浪潮,問題是,國債需要償還利息,誰來還呢?還是「光榮的」納稅人。
  當教育和醫療也進行「產業化」時,由於這些社會資源原本嚴重不足,在從全社會共享的公共資源一下子變成了「獨佔的資產」,在貨幣氾濫的浪潮中,其利潤又怎會不一飛沖天呢?
  當公司之間的交易憑據成為這種「欠條」時,銀行將對其進行「貼現」,將這些「欠條」以一定折扣收為銀行的「資產」,同時「創造出」新的貨幣。
  當人們刷信用卡消費時,每一個簽字後的紙片都成為一張欠條,每一個欠條都成為銀行的「資產」,每一筆銀行的「資產」都成為增發的貨幣,換句話說,每一次刷卡都「創造」了新貨幣。
  債務,債務,還是債務。人民幣正在迅速滑向債務貨幣的深淵。
  與美國情況不同的時,中國沒有美國如此「發達」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來吸納這些增發的貨幣,這些流動性的氾濫將集中在房地產和股市債市,幾乎沒有任何有效的手段能夠遏制這些領域的「超級資產通貨膨脹」。日本當年的股市神話,房地產狂熱將在中國重現。
  國際銀行家正等著看另一場東亞經濟超級泡沫的好戲。當「圈裡人」撒切爾夫人不屑地說中國經濟難成大器的時候,她決非危言聳聽或妒火中燒,他們對這種債務拉動型泡沫經濟可謂見多識廣。當債務貨幣泡沫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們就會從各個角落鑽出來,對中國經濟的各種負面消息和高聲警告將鋪天蓋地般堆滿世界主流媒體的通欄大標題,在一邊磨牙霍霍早已等得不耐煩的金融黑客們將如惡狼一般一擁而上,國際與國內的投資者將驚得四散奔逃。
  在部分準備金製度和債務貨幣這對危險的孿生魔鬼一旦被放出鎮魔瓶後,世界的貧富分化就已經注定了,債務貨幣在部分準備金製度的高倍放大器的作用之下,將會造成向銀行借錢購買資產的人「享受」到了資產通貨膨脹和被債務套牢的「好處」,篤信無債一身輕的傳統觀念的人必然承受資產通貨膨脹的慘重代價。在這對孿生兄弟壟斷了國際銀行「慣例」之後,儲蓄者失去了保護自己財富的任何其它選擇,而銀行業注定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債務貨幣和部分準備金製度毫無懸念地將造成這種「欠條+許諾」貨幣的貶值,在這樣的持續貶值的「度量衡」之下,經濟如何能夠穩定與和諧地發展?
  在一個凡事都要談「標準化」的時代,貨幣度量衡卻沒有任何標準,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當人們徹底瞭解了債務貨幣和部分準備金製度的本質,其荒謬、不道德、不可持續的本質就暴露無疑了。
  沒有穩定的貨幣度量衡,就不會有均衡發展的經濟,就不會有合理分配的市場資源,就必然造成社會的貧富分化,就注定會使社會財富逐漸向金融行業集中,和諧社會也就只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
  2.金銀:價格動盪的定海神針(貨幣戰爭:凱恩斯曾經說過一句大實話,〞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同樣,格林斯潘在1966年也曾說過,「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赤字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它充當著財產權的保護者。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要點,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了。」
  通貨膨脹的本質就是通過使貨幣購買力貶值來實現社會財富的轉移。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在基礎貨幣被稀釋之前就取得貨幣的人成為了最大的贏家,毫無疑義銀行業是通貨膨脹最大的獲益者。其次,距離銀行信貸越近的人,佔到的便宜越大,越遠的人吃虧越大,而節儉儲蓄的人和依靠固定收入的人將是通貨膨脹最大的犧牲品。貧富分化乃是當今世界金融系統設計上就確定好的,通過將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財富悄悄地吸到少數人的口袋中,通貨膨脹實現了偷竊他人財富而不必入室盜竊的境界!)
  1974年7月13日,《經濟學家》雜誌發表了一份令人震驚的英國整個工業革命時代的物價統計報告。從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間,在金本位的運作下,英國的物價在長達250年的漫長歲月中保持著平穩而略微下降的趨勢。當今世界中,再也找不出第二個國家能夠連續不間斷地保持了這樣長久的物價數據了。英鎊的購買力保持了驚人的穩定性。如果1664年的物價指數被設定為100的話,除了在拿破侖戰爭期間(1813年),物價曾短暫地上漲到180之外,在絕大部分時間裡,物價指數都低於1664年的標準。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英國的物價指數為91。換句話說說,在金本位的體制下,1914年的一英鎊比250年前的1664年的等值貨幣的購買力更強。
  在金銀本位之下的美國,情況也非常類似。1787年,美國憲法第一章第八節(ArticleISection8)授權國會發行和定義貨幣。第十節(ArticleISection10)明確規定,任何州不得規定除金銀之外的任何貨幣用以支付債務,從而明確了美國的貨幣必須是以金銀為基礎。《1792年鑄幣法案》(CoinageActof1792)確立了一美元是美國貨幣的基本度量衡,一美元的精確定義為含純銀24.1克,10美元的定義為含純金16克。白銀作為美元貨幣體系的基石。金銀比價為1
  5:1。任何稀釋美元純度,使美元貶值的人都將面臨死刑的處罰。
  1800年,美國的的物價指數約為102.2,到1913年時,物價下降到
  80.7。在整個美國工業化的巨變時代,物價波動幅度不超過26%,在1879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時代,物價波動幅度小於17%。美國在生產飛速發展,國家全面實現工業化的歷史巨變的113年裡,平均通貨膨脹率幾乎為零,年均價格波動不超過1.3%。
  同樣是在金本位之下,歐洲主要國家在從農業國向工業國轉變的經濟空前發展的關鍵時代,它們的貨幣同樣保持了高度的穩定性。
  法國法郎,從1814年到1914年,保持了100年的貨幣穩定。
  荷蘭盾,從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8年的貨幣穩定。
  瑞士法郎,從1850年到1936年,保持了86年貨幣穩定。
  比利時法郎,從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2年貨幣穩定。
  瑞典克朗,從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8年的貨幣穩定。
  德國馬克,從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39年的貨幣穩定。
  意大利里拉,從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1年的貨幣穩定。
  難怪奧地利學派的米賽斯將金本位高度評價為整個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最高成就。沒有一個穩定合理的貨幣度量衡,西方文明在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階段所展示出來的巨大的財富創造力,將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黃金與白銀在市場的自然進化過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穩定的價格體系,可以讓所有20世紀以來的「天才」經濟規劃者們汗顏。黃金和白銀作為貨幣是自然進化的產物,是真正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人類信賴的誠實的貨幣。
  所謂貨幣度量衡,就是不以金融寡頭的貪婪本性為轉移,不以政府的好惡為轉移,不以「天才」經濟學家的利益投機為轉移,歷史上只有市場自然進化而來的黃金和白銀貨幣做到了這一點,未來也只有黃金和白銀才能擔當這一歷史重任,只有黃金和白銀才能誠實地保護人民的財富和社會資源的合理分佈。
  當代的經濟學家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認為黃金和白銀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在黃金和白銀貨幣體系之下,將會導致通貨緊縮,而通貨緊縮則是所有經濟體的大敵。這實際上是一種先入為主為主的錯覺。「通貨膨脹有理」的歪論完全是國際銀行家與凱恩斯們共同炮製出來,用以廢除金本位,從而通過通貨膨脹的手段向人民「隱蔽徵稅」,不露痕跡地進行搶劫和偷竊人民財富的理論依據。英美等歐美主要國家從17世紀以來的社會實踐,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了社會經濟的巨大發展並不會必然造成通貨膨脹,事實上,英美兩國都是在輕度通貨緊縮狀態下完成了工業革命。
  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到底是黃金和白銀增加的速度趕不上財富增加的速度呢,還是趕不上債務貨幣增加的速度?債務貨幣的濫發真的對社會發展有益處嗎?
  3.債務貨幣脂肪與GDP減肥
  以GDP增加為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恰如以體重增加為健康核心任務的生活方式。政府以財政赤字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就好比是靠注射激素來刺激體重增加。而債務貨幣呢,就是增生出來的脂肪。
  一個看起來越來越越臃腫的人,真的非常健康?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由儲蓄積累起來真正的財富,然後這些真金白銀的資本被用於投資,從而產生更多的實實在在的財富,社會經濟由此進步,這種增長帶來的是經濟肌肉的發達,經濟骨骼的強健,經濟營養分佈的均衡。雖然見效較慢,但增長的質量高,副作用小。另一種模式就是債務拉動型經濟增長,國家、企業和個人大量負債,這些債務經過銀行系統的貨幣化之後,巨額債務貨幣增發產生了泡沫財富感,貨幣貶值無可避免,市場資源配置被人為扭曲,貧富分化日趨嚴重,其後果是經濟脂肪大量增生。債務驅動型經濟猶如依靠注射激素迅速增肥,雖然從短期來看,頗有奇效,但其潛在的副作用終會導致各種併發症叢生,到那時,經濟體必須服用越來越多的各種藥物,從而進一步惡化經濟體自身的內分泌系統,造成體內生態環境的徹底紊亂,最終將無可救藥。
  債務貨幣脂肪增生,首先產生的就是經濟高血糖-通貨膨脹現象,尤其是資產通貨膨脹。這種經濟高血糖在另一方面,又導致生產領域產能過剩,重複建設嚴重,極大地浪費了市場資源,製造了生產領域慘烈的價格戰,壓低了消費品價格,使得資產通貨膨脹與消費品通貨緊縮同時存在。家庭作為經濟體的基本單元,在受到資產通貨膨脹擠壓的同時,很可能還會受到僱主在生產領域不景氣所產生的裁員行動的波及,從而降低了普通家庭的消費能力和慾望,導致了經濟體內的大量細胞失去活力。
  另一種由債務貨幣脂肪造成的問題就是經濟血液的高血脂。
  當債務貨幣化之後,貨幣將變得不再稀缺,貨幣增發所導致的流動性氾濫將堆積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人們會發現「錢」越來越多,但可以投資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在金本位之下,股票市場的主要特徵是,上市公司財務結構堅實,公司負債情況良好,自有資本充足,公司收益穩定增長,股票分紅逐年增加,股票市場雖有風險,但卻是一個真正值得投資的市場。
  而當今世界的主要股票市場已經被堆積如山的債務貨幣所淹沒,處於被嚴重高估的狀態,幾乎沒有投資者指望得上股票分紅的收益,而是將所有希望寄托在股票價格上漲的預期上,即所謂「博傻理論」。證券市場日漸失去投資性的一面,而逐漸演變成一個擁擠異常的超級賭場。房地產領域的情況也非常類似。
  債務本身造成了經濟血管壁變得更脆,擁擠的債務貨幣增發則使得經濟血液黏稠,沉澱在證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大量資金使得經濟血管更加臃塞,經濟體的高血壓症狀將無法避免。
  長期處於經濟高血壓狀態之下,將加重經濟心臟的負擔。
  經濟心臟就是人民用以創造財富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資源。
  沉重的債務貨幣負擔將對整個生態環境造成日趨嚴重的透支,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破壞、氣候反常、災害頻繁就是債務貨幣滾雪球般增加的利息支出。貧富分化、經濟動盪、社會矛盾、貪污腐化則是債務貨幣對和諧社會的罰款單。
  當債務貨幣脂肪所誘發的這些經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併發症同時存在時,整個經濟體的天然內分泌系統將處於紊亂狀態,營養吸收不良,內臟器官嚴重受損,新陳代謝無法正常運轉,自身免疫系統失去抵抗力。如果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將產生更大的藥物依賴性,從而更加惡化經濟體的內分泌系統。當我們認清了債務貨幣的本質及其危害之後,就必須對經濟發展的戰略做出相應的調整。以GDP增長為導向,以債務貨幣為基礎,以赤字財政為手段的增長舊模式,應該轉變為以社會和諧發展為中心,以誠實貨幣為度量衡,以積累帶動增長的新模式。
  逐步建立一個以金銀為支撐的穩定的中國貨幣度量衡體系,將債務分步從貨幣流通中驅逐出去,穩步提高銀行儲備金比例作為金融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使金融行業的利潤率保持在社會各行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上。只有根治債務貨幣和部分準備金製度這兩個頑疾,才能最終保證社會公平與和諧。
  將債務擠出貨幣流通的過程勢必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這就像減肥一樣。減少飲食,調整膳食結構,增加體育運動量,這一切比起賴在債務貨幣增生的溫暖的被窩裡,的確要痛苦一些。
  隨之而來的輕度通貨緊縮,就好比早上起來冬泳,是對人意志和耐力的考驗。當最初的痛苦逐步被克服之後,經濟體的靈活性將明顯增強,抵抗各種經濟危機衝擊的防禦系統將更加健全,生態環境壓力減輕,市場資源分配趨於合理,經濟體中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壓症狀,將得到有效緩解,經濟體的天然內分泌系統將逐步恢復平衡,社會本身將更加和諧與健康。
  在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的同時,必須認清西方金融制度的優勢和弊端,採取開放的心態,揚棄的態度,要有全面創新的勇氣和膽略。
  大凡歷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國,必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開創性的貢獻。中國正處在這一特殊的「戰略拐點」之上。
  4.金融業: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空軍」
  世界儲備貨幣地位是所有主權國家發行貨幣的最高境界,它代表著無與倫比的權威,它擁有普天之下的信賴。對儲備貨幣國的經濟而言,它的澤被將無遠弗界。
  人們經常困惑於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為何缺少定價權。沃爾瑪可以將中國企業產品的利潤率壓搾到令人心碎的程度,經濟學家解釋說因為它是最大的消費者,而且代表著美國這個最大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擁有著定價權。也有人解釋說沃爾瑪掌握著美國市場的銷售渠道,渠道權決定了定價權。
  那麼鐵礦石呢?石油呢?藥品呢?客機呢?視窗軟件呢?中國幾乎都是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也完全掌握著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作為最大的消費者,怎麼別人說漲就漲,說多少中國就必須老老實實地掏腰包呢?
  實際上,中國缺少定價權的關鍵問題是沒有金融的戰略制空權!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都是依賴外國資金,沒有對外開放引進外資的政策,就不會有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但是外資可以選擇中國,也同樣可以選擇印度,外資可以選擇進入,也同樣可以選擇撤走。控制著資金流動權的一方才是真正的定價權的擁有者。
  世界上的企業無論是100強還是500強,也無論是什麼汽車工業的霸主,還是電腦業的巨擎,所有的企業必須進行融資,金錢對於企業來說就像空氣和水一樣,須臾不可或缺。
  金融行業對於全社會的各行各業而言,是絕對的主人。誰控制著金錢的流動,誰就可以決定任何一個企業的興衰存亡。
  對於壟斷著美元貨幣發行權的國際銀行家而言,如果需要澳大利亞的鐵礦公司降價,一個電話就足夠了。還要不要融資?如果不答應的話,這家公司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將到處碰壁。更簡單一些,就是在國際證券市場上,顛覆其股票債券價格,直到該公司跪地求饒為止。金融行業的殺手鑭就是可以隨時切斷企業的「糧道」,以迫使對手就範。
  金融行業就像一個國家的戰略空軍,沒有空中打擊的支援,地面的各行各業勢必陷入與其他國家慘烈的肉搏戰,甚至自相殘殺。拼價格低廉、拼資源消耗,拼工作環境惡劣。
  一句話,在國際市場中,沒有金融的制空權,就沒有產品的定價權,也就沒有經濟發展戰略的主動權。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貨幣必須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原因。
  那麼,什麼樣的貨幣堪當世界各國的儲備貨幣呢?英鎊和美元都曾是世界貨幣群雄之中的翹楚,它們成為儲備貨幣的歷史,其實就是英美國內經濟在穩定的貨幣度量衡所構建起來的經濟坐標系下,物質生產迅猛發展,最終逐步主導世界貿易結算體系的歷史。英鎊和美元的良好聲譽的基石就是黃金和白銀。在兩國崛起的過程中,其銀行網絡逐步遍佈世界各地,英鎊和美元在國際上可以自由和方便地兌換成黃金,深受市場追捧,固被人們稱為「硬通貨」。美國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一度擁有世界上70%的黃金,美元於是被世人譽為「美金」。金銀本位所提供的穩定財富度量衡,不僅是英美經濟崛起的保障,也是英鎊和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歷史前提。
  在1971年,世界貨幣體系最終與黃金脫鉤之後,各國貨幣的購買力在黃金燦爛光芒照耀之下,就像冰棍一樣無法挽回地競相融化掉。在1971年,一盎司黃金價值35美元,到2006年的一盎司黃金則價值630美元(2006年11月23日)。35年以來,相對於黃金的價格而言:
  意大利里拉的購買力下降了98.2%(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
  瑞典克朗的購買力下降了96%
  英磅的購買力下降了95.7%
  法國法郎的購買力下降了95.2%(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
  加元的購買力下降了95.1%
  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94.4%
  德國馬克的購買力下降了89.7%(1999年以後折算為歐元)
  日元的購買力下降了83.3%
  瑞士法郎的購買力下降了81.5%
  美元體系最終走向崩潰乃是邏輯上的必然,如果債務化的美元靠不住的話,那麼世界憑什麼去相信其它債務貨幣最終能夠比美元做得更好呢?
  在西方所有「現代」債務貨幣中,最堅挺的莫過於瑞士法郎。全世界對瑞士法郎高度信賴的原因簡單之極,瑞士法郎曾100%的被黃金所支撐,具有和黃金等同的信譽。人口僅720萬的彈丸之地,其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曾高達2590噸(1990年),占世界所有央行黃金總儲備量的8%,在當時的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德國、和IMF。當1992年瑞士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時,IMF禁止會員國的貨幣與黃金掛鉤,瑞士最終迫於壓力被迫將瑞士法郎與黃金脫鉤,隨後瑞士法郎的黃金支撐度逐年下降,到1995年時,僅剩下43.2%。
  到2005年,瑞士僅剩下1332.1噸黃金,這個數量仍然是中國官方黃金儲備(600噸)的2倍多。隨著瑞士法郎的黃金支撐度的下降,瑞士法郎的購買力也逐漸日薄西山了。
  日本的黃金儲備在2005年時僅有765.2噸,倒不是日本不願意增加黃金儲備,而是被美國禁止增加黃金擁有量,原因就是日本不得不服從美國保衛美元的意志。世界黃金問題專家費迪南.利普斯是瑞士著名銀行家,與羅斯切爾德家族一起成立了蘇黎世羅斯切爾德銀行(RothschildBankAGinZurich),並執掌該銀行多年,他於1987年成立了自己的銀行利普斯銀行(BankLipsAGinZurich),算是國際金融帝國的「圈內人」。在他的《黃金戰爭》一書中披露,1999年世界黃金協會(WorldGoldCouncil)在巴黎召開的年會上,一位不願公佈姓名的日本銀行家向利普斯抱怨說,只要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還在日本「保護他們的安
  全」,日本政府就被禁止購買黃金。
  目前,中國已經擁有1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正確使用這筆巨額財富將關乎未來中國的百年國運,這決不僅僅是分散金融風險這樣簡單的問題。重要的是中國應該考慮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國際金融戰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權,最終實現在一個國際「後美元體系」中的貨幣霸主地位。
  2006年底,中國將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國際銀行家們早已磨刀霍霍,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了。這一次,人們看不見洋槍洋炮,也聽不到戰場撕殺,但這場戰爭的最後結局將注定中國未來的命運。不管中國是否意識到了,也不管中國是否準備好了,中國已經處於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狀態下了。只有清晰和準確地判斷國際銀行家的主要戰略目的和主攻方向,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國際銀行家大舉進入中國的根本戰略目的有兩個,控制中國的貨幣發行權,和製造中國經濟的「有控制的解體」,最終為建立一個由倫敦-華兒街軸心主導下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貨幣掃平最後一個障礙。
  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乃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這就是數百年來,為什麼國際銀行家要絞盡腦汁、處心積慮、無所不用其極地謀取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權的原因。他們最高的境界就是壟斷全世界的貨幣發行權。
  從整體態勢來看,國際銀行家處於明顯戰略攻勢狀態,中國的銀行業無論是金融理念,人才資源,經營模式,國際經驗,技術基礎設施,配套法律體系,都與玩錢超過幾百年的國際銀行家差了幾個數量級。
  要想避免全面戰敗,唯一的選擇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決不能按照對方劃定的規則來打。
  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貨幣戰爭,戰爭只有戰勝者和戰敗者兩種出路。中國不是在這場戰爭中被「新羅馬帝國」所征服,就是在打垮對手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合理的世界貨幣新秩序。

《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