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吸血鬼的前世與今生

1847年11月8日,佈萊姆·斯托克出生在都柏林的近郊,在傢裡的7個孩子中排名老三,一種不知名的疾病使他直到7歲都臥病在床。盡管仍然顯得害羞和書生氣,但佈萊姆·斯托克在青春期卻並不羸弱。也許是為瞭彌補自己早年的虛弱,他此時正在轉變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在都柏林的聖三一學院,他戰勝瞭羞怯並成為校級運動健將。

年輕的佈萊姆一直夢想當一個作傢,但是他的父親卻有更為保險的計劃。佈萊姆屈從於父親的期望,成為瞭都柏林城的一名公務員。當他在自己的政治道路上前行時,他寫瞭一部名為《愛爾蘭裁決法庭辦事員的職責》的枯燥無味的小說。這本書直到1879年才被出版,此時斯托克已經結婚,並住在另一個國傢,開始瞭新的職業生涯。

斯托克在做公務員的8年中不停地寫小說,第一部是幻想小說,名叫《水晶杯》,由倫敦學會出版。3年後又出版瞭一部名為《命運的枷鎖》並由四部分組成的系列恐怖小說。同時他還是都柏林《晚間郵報》的名譽戲劇評論傢,之後成為瞭《愛爾蘭回聲》的編輯。

1878年,亨利·艾爾文為斯托克提供瞭一份在倫敦萊森戲院做演員經理人的工作。斯托克立即辭去瞭公務員的工作,並在與弗勞倫斯·拜爾康比結婚後,動身去瞭倫敦,從此開始瞭自己的新生活。不到一年,弗勞倫斯生下瞭他們唯一的孩子諾埃爾。盡管斯托克和妻子保持著表面上的和諧,但據說他們已經互相非常疏遠。

盡管身負重任,斯托克還是設法擠出時間來寫小說。他的第一部著作《夕陽之下》由8個怪誕的童話故事組成。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蛇的足跡》於1890年出版。同年,斯托克開始瞭他的大作《德古拉之吻》的準備工作,後這部小說於1897年出版,出版後立即受到瞭廣泛好評。斯托克此後還創作瞭多部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及小品文,但他的名字始終與《德古拉之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斯托克一直堅持寫作,直到1912年4月20日他去世的那一天。

《德古拉之吻》這部小說是世界范圍內最暢銷小說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恐怖小說之一。佈萊姆·斯托克曾經目睹瞭一艘俄羅斯雙桅船“迪米特裡”號在惠特白港外沉沒的情景。結合這次經歷和鎮上的氛圍,他創作完成並在1897年發表瞭這部充滿瞭性壓抑和中世紀式恐怖小說,它給人所帶來的沖擊至今無與倫比。你也許從沒讀過這本書,你可能也沒看過任何一部與此有關的電影,但你一定聽說過《德古拉之吻》和它對世人所產生的影響。

《德古拉之吻》和關於弗拉德·則別斯·德古拉的傳說起源於東歐一種以吸人血維持生命的不死人的神話基礎之上,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的恐怖小說。那種由蝙蝠變成人再變回來的本領,至今仍然吸引著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想。就是這種既讓人恐懼又吸引人的形象,讓這部小說成功走上瞭銀幕。從1922年的無聲電影《諾斯費拉圖》(Nosferatu)到1931年由貝拉·魯果斯主演的電影(佈萊姆·斯托克曾經是貝拉·魯果斯在舞臺上的助手),再到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1992年拍攝的電影《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Dracula),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其中《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更是榮獲三項奧斯卡金像獎。直到今天,“吸血鬼”仍然是眾多文學和影視作品所追捧的對象。

《德古拉之吻》